艾伦·G. 约翰逊 Allan G. Johnson
美国社会学家、作家、演说家,先后执教于卫斯理大学和哈特福德女子学院,并在企业内担任多样性培训师。主要从事对社会特权和压迫问题(特别是性别与种族方面)的批判性研究,致力于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性质。主要著作有《见树又见林》《性别打结》《特权、权力与差异》,编有《布莱克韦尔社会学辞典》。
【译者简介】
左安浦,自由译者、书评人,致力于普及常识和新知,热爱关于书的一切。
❓特权从何而来?压迫何以能被正当化?不平等为何根深蒂固
?或许答案不在树木,而在森林
《社会学的想象力》之后最受欢迎的社会学导论之一
《性别打结》作者艾伦·G. 约翰逊代表作
写给每一个可能被社会学触动的人
?透视社会生活的运作机制,洞察社会问题的系统根源
?从“错在社 会”到社会参与,以最微小的努力改变我们的生活
————
艾伦·G. 约翰逊是一位实践派社会学家,在长达数十年的社会学实践中致力于帮助人们意识到特权、压迫、不平等这些“太多不必要的痛苦”在社会系统层面上的根源。《见树又见林》作为约翰逊的代表作,是为每一个想要从社会学的视角反思生活的普通人而写的,在出版的二十多年间已成为继《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与社会学同游》之后最受欢迎的社会学导论之一。
在本书中,作者以清晰明快的语言与紧贴日常生活场景的例子,从结构、文化、生态三个维度剖析社会生活的基本运作方式,即社会系统与个人之间的互动。社会学告诉我们:“我们总是参与比自身更大的东西。”本书的意义在于赋予我们这种在比个人更大的系统层面上看到问题的社会学思维,如此我们才有可能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创造更好的生活。
————
【编辑推荐】
1、美国实践派社会学家、《性别打结》作者艾伦·G. 约翰逊代表作,浓缩作者数十年社会学教学与社会工作经验,为最广大的读者群体所写的社会学入门书。在其出版的二十多年间,《见树又见林》经过两次修订,已成为继《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与社会学同游》之后又一部广受欢迎的经典社会学导论。
2、作为一本社会学入门书,《见树又见林》一方面做到了结构清晰、叙述生动,从社会生活内在的问题入手,以作者自身与他人的日常生活经历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几乎不要求任何预备知识;另一方面,集中讨论特权、压迫、不平等问题,强调社会学解决社会问题、改变生活现状的批判意义与实践价值,赋予读者超出个人视角,从社会系统层面洞察问题根源的社会学意识。
3.全新中译本根据原书第三版译出,译文准确流畅,较先前的版本增加新的第七章与大量新材料,补充关于殖民主义与环境问题的新内容。书后附有社会学术语表,读者可以更加便捷地查找与把握社会学基本概念。书前新增由英国开放大学社会学系教师唐凌撰写的中文版序言,分享自己在进入社会学的过程中与本书相关的点滴经历与触动。
————
【名家推荐】
相对《社会学的想象力》来说,《见树又见林》不仅仅是为学院里的人而写的书,更是为每一个可能被社会学触动的人而写的书。大学是精英主义的,但社会学应该属于全社会。
——唐凌(英国开放大学社会学系教师)
##提供一种非常好的视角,从“我“的角色中抽离出来,用一种更遥远的视角来看我以及我所在的世界,个体只是整体系统的一部分,而所有的井井有条和理所应当,其实只是我们被安排走的一条“系统已经设置好的,最小阻力路径”。当你能学会切换视角时,你会拥有一种更开阔的视角,可以有一种更包容和理解态度去面对世界,同时更真实地认知自我。
评分在书本的第一章中,作者用玩大富翁的游戏经历来解释了社会系统与行动者的关系:他玩大富翁游戏的时候,抑制不住自己不断掠夺其他玩家的财富、总想获胜。这让他产生十分不适的感觉,一方面,胜利本身让他感觉很爽;但是另一方面,夺取财富的行为本身,又让他感觉自己是个贪婪的...
评分##Chap1 特权(种族冷漠) This is what happened in 2005 when the city of New Orleans was devastated by Hurricane Katrina. In the aftermath, thousands of people were left stranded in the city without adequate water, food, or shelter, and no one who watched the ...
评分 评分##“社会学实践不断地把我们引向一个事实:所有事物都是以某种方式相互关联的。任何经历、任何行动都不是完全独立的。任何事情都具有根本的关联性。全球经济不仅关系到国家和资本流动,也关系到家庭、社区、街区、事业前景、压力、餐桌上的争论,以及深夜的担忧……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社会学实践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和行为。它提供了一个基础,让我们更深刻、更清晰地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如何关系到这些‘比我们自身更大的东西’。”
评分##1总有角色套着我们,总有更大的社会结构包括我们。2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来自个人世界,还有社会结构的因素。平常的问题解决方案,大多注重自我,对于社会结构却无能为力。3人在各种社会圈层和角色的限制下,努力寻找着最小阻力路径,即便是自杀也是一种生存选择。4道德、法律等社...
评分##很经典的社会学导论。“我们在社会系统中就像爵士乐即兴演奏者”这个比喻太妙了,在框架中明确彼此的存在及行为形式,用以限制的规则被用来进行越界的创造。就是因为有那么多的不协和音,所以才显得生动,甚至当不协和音程被收编进创作套路,何尝不是树如何改变林的典范呢。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