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苓从八十年代至今的个人创作经历,可折射出中国艺术近三十年的变化。80年代初,他的油画作品《春风已经苏醒》、《青春》被视为呼唤出新时期时代气息的代表,拉开中国当代艺术史序幕。之后一批以在大凉山下乡的体验为素材,创作了一批庄重神秘的彝族题材,同样得到海内外收藏界的广泛认可。但在九十年代初,当画家游走美国,对资本主义商业运作下的艺术模式有了切身认识,并通过参观各地博物馆,重新认识到中国传统艺术的价值和魅力之后,毅然转变已被接受的画风,反观传统,更主动地探索油画语言与中国文脉的内在联系。九十年代后期至今,画家有意区别于当代艺术的各种观念化、符号化倾向,将自己的落脚点放在了坚守绘画本身的技术价值和绘画性上,强调的绘画的个人性和不可复制性,疏离于主流体制和商业运作之外,安心画画,陆续创作出一批捕捉当代人精神状态的新作。这些新作并不一定成功,但却发人深思,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在同时期出现的断裂和转折,值得深入探讨。本书收录画家自述和若干篇重要访谈,勾勒出何多苓这三十年的风格变化及其背后的经历和思考,可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文献材料。
##大半本访谈 书名也有点儿傻 但“米修司 你在哪里啊” 被他给画出来了呢
评分##画美,字也美,色彩和象征都很吸引我,然而却在我语言可以诠释的范围之外。他对艺术史的观点很独特。如果这些画是摄影作品,这构图的方式也一定会惊艳到我的。
评分 评分##好看,很喜欢何多苓的画,当然也非常喜欢他画的翟永明。何多苓笔下女性的神情,忧郁、优雅、神秘,非常吸引人,想一直盯着作品看。我也非常喜欢何多苓个性中阴柔纤细的一面,尤其欣赏他磊落地坦陈这一面。书里关于美术的一些见地也颇有启发,比如讲到中国油画相比较国画,一定是不成熟的,国画有沉淀千年的成熟的笔墨趣味在,但油画这种形式比国画,在某些方面又有天然的优势,就好比交响乐之于国乐,在复杂性、丰富性、技巧性上确实天然胜出一筹,能够展现更为复杂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又比如何多苓讲到自己不同年龄创作动机的差异,从感性的刺激,到理性的、对于纯粹技巧的追寻,都有让读者会心之处。
评分##何多苓是一个生错时代的人
评分##各种文章合集,但是个人自传部分太精彩了。“曾经年轻过,这事儿真他妈的奇妙”
评分##“对艺术控制得越多、限制得越多,它就越自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