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核心力量体能训练法
作 者:崔东霞 主编
I S B N :9787122167323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3年11月第1次印刷
字 数:203千字
页 数:126页
开 本:32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200克
原 价:18.00元
目录
绪论1.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的起源与发展 2
2.核心力量与核心稳定性的定义 2
3.核心的范围 4
4.对核心肌肉的界定 4
5.核心训练的作用 7
6.核心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区别与联系 9
第一章 徒手静力练习
锻炼部位 :斜方肌 12
锻炼部位 :背阔肌 12
锻炼部位 :菱形肌13
锻炼部位 :肩胛提肌13
锻炼部位 :竖脊肌 14
锻炼部位 :腰方肌 14
锻炼部位 :肋间肌 15
锻炼部位 :上、下后锯肌 15
锻炼部位 :胸大肌、胸小肌 16
锻炼部位 :前锯肌 16
锻炼部位 :肋间肌、胸横肌、膈肌17
锻炼部位 :髂腰肌 18
锻炼部位 :臀大肌 18
锻炼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 19
锻炼部位 :梨状肌、股方肌 19
锻炼部位 :闭孔内肌、闭孔外肌20
锻炼部位 :腰方肌20
锻炼部位 :缝匠肌 21
锻炼部位 :股四头肌 21
锻炼部位 :半腱肌、半膜肌 22
锻炼部位 :股二头肌 22
锻炼部位 :耻骨肌 23
锻炼部位 :短收肌、长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24
锻炼部位 :阔筋膜张肌 24
锻炼部位 :腹外斜肌 25
锻炼部位 :腹内斜肌、腹横肌 26
第二章 哈他瑜伽练习
锻炼部位 :斜方肌、横突棘肌 28
锻炼部位 :背阔肌 29
锻炼部位 :菱形肌、腰方肌、前锯肌、腹外斜肌 29
锻炼部位 :肩胛提肌、腰方肌30
锻炼部位 :竖脊肌30
锻炼部位 :上、下后锯肌、腹内斜肌 31
锻炼部位 :胸大肌、胸小肌 31
锻炼部位 :肋间肌、胸横肌、髂腰肌、股四头肌 32
锻炼部位 :臀大肌 32
锻炼部位 :臀中肌 33
锻炼部位 :臀小肌 33
锻炼部位 :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 34
锻炼部位 :股方肌 34
锻炼部位 :缝匠肌 35
锻炼部位 :半腱肌、半膜肌 35
锻炼部位 :股二头肌 36
锻炼部位 :耻骨肌 36
锻炼部位 :短收肌、长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37
锻炼部位 :阔筋膜张肌 37
锻炼部位 :腹直肌 38
锻炼部位 :腹横肌 38
第三章 哑铃瑜伽练习
第1组 40
第2组 42
第3组 43
第4组 46
第5组 47
第6组 49
第7组 50
第8组 52
第9组 53
第四章 PNF拉伸练习 52
1.PNF拉伸菱形肌 56
2.PNF拉伸斜方肌 56
3.PNF拉伸背阔肌 57
4.PNF拉伸肩胛提肌 57
5.PNF拉伸胸大肌 58
6.PNF拉伸胸小肌 58
7.PNF拉伸臀大肌 59
8.PNF拉伸腰方肌 60
9.PNF拉伸梨状肌 60
10.PNF拉伸股四头肌 61
11.PNF拉伸腹斜肌 61
12.PNF拉伸竖脊肌 62
13.PNF拉伸前锯肌 63
14.PNF拉伸髂腰肌 63
15.PNF拉伸腹直肌 64
16.PNF拉伸臀中肌、臀小肌 64
17.PNF拉伸阔筋膜张肌 65
18.PNF拉伸多裂肌 65
19.PNF拉伸肋间肌 66
20.PNF拉伸半腱肌、半膜肌、肱二头肌 66
第五章 弹力带练习 72
1.背肌练习 69
2.腹肌练习 72
3.胸肌练习 75
4.盆带肌 78
5.大腿肌 81
第六章 瑞士球徒手练习 99
锻炼部位 :斜方肌 86
锻炼部位 :背阔肌 86
锻炼部位 :菱形肌 87
锻炼部位 :肩胛提肌 87
锻炼部位 :竖脊肌 88
锻炼部位 :回旋肌、多裂肌 89
锻炼部位 :上、下后锯肌 89
锻炼部位 :胸大肌、胸小肌 90
锻炼部位 :前锯肌 90
锻炼部位 :肋间肌、胸横机、膈肌 91
锻炼部位 :髂腰肌 92
锻炼部位 :臀大肌、股二头肌 92
锻炼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 93
锻炼部位 :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 93
锻炼部位 :股方肌 94
锻炼部位 :腰方肌 94
锻炼部位 :缝匠肌 95
锻炼部位 :股四头肌 96
锻炼部位 :半腱肌、半膜肌 96
锻炼部位 :耻骨肌、短收肌、大收肌、 长收肌、股薄肌 97
锻炼部位 :腹直肌 97
锻炼部位 :腹外斜肌 98
锻炼部位 :腹内斜肌、腹横肌 98
第七章 瑞士球上哑铃、沙袋练习 122
锻炼部位 :斜方肌 101
锻炼部位 :背阔肌 101
锻炼部位 :菱形肌 102
锻炼部位 :肩胛提肌 102
锻炼部位 :竖脊肌 103
锻炼部位 :回旋肌、多裂肌 104
锻炼部位 :上、下后锯肌 104
锻炼部位 :胸大肌、胸小肌 105
锻炼部位 :前锯肌、腹横肌 105
锻炼部位 :髂腰肌 106
锻炼部位 :臀大肌、股四头肌、股方肌 107
锻炼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半腱肌、半膜肌 107
锻炼部位 :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 108
锻炼部位 :腰方肌 108
锻炼部位 :缝匠肌、阔筋膜张肌 109
锻炼部位 :股二头肌 110
锻炼部位 :腹直肌 110
锻炼部位 :腹内斜肌 111
锻炼部位 :腹外斜肌 111
第八章 瑞士球、平衡垫上杠铃练习 141
锻炼部位 :斜方肌、肩胛提肌 114
锻炼部位 :背阔肌 114
锻炼部位 :菱形肌 115
锻炼部位 :横突棘肌 115
锻炼部位 :竖脊肌 116
锻炼部位 :上、下后锯肌 116
锻炼部位 :胸大肌、胸小肌 117
锻炼部位 :前锯肌 117
锻炼部位 :肋间肌、胸横机、膈肌 118
锻炼部位 :髂腰肌 118
锻炼部位 :臀大肌 119
锻炼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股方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梨状肌 119
锻炼部位 :腰方肌 120
锻炼部位 :缝匠肌 121
锻炼部位 :股四头肌 121
锻炼部位 :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122
锻炼部位 :耻骨肌、短收肌、大收肌、长收肌、股薄肌 122
锻炼部位 :阔筋膜张肌 123
锻炼部位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123
锻炼部位 :腹横肌 124
参考文献 125
内容推荐
本书针对各核心肌肉的锻炼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将166种训练方法以近300副真人演示图进行示例,详细介绍了以徒手静力练习、哈他瑜伽练习、哑铃瑜伽练习、PNF拉伸练习等为代表的针对核心稳定性的训练方法,和以弹力带练习、瑞士球徒手练习、瑞士球上哑铃沙袋练习、瑞士球平衡垫上杠铃练习等为代表的针对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编写过程中充分遵循训练方法由易到难,锻炼肌群由深层次小肌群到身体表层大肌群,训练过程由稳定性训练过渡到不稳定性训练再回归不稳定性训练的规律。
我最近尝试了几本关于功能性训练的书籍,发现很多作者都倾向于用非常学术化的语言来阐述动作原理,读起来颇有些晦涩难懂,感觉像是在啃一本大学教材。这本书的特点似乎完全不同,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直击要害,拒绝废话”。封面那种简洁、有力的设计语言,就已经预示了内容的实用主义倾向。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动作矫正的部分,希望能够找到一些立即可用的技巧来改善我的深蹲姿势。从目录结构来看,它似乎非常强调“效率”和“最大化收益”,这正是我目前训练中缺失的一环。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非传统、但已被实践证明有效的训练“黑科技”,而不是那种老生常谈的“多做几组”的建议。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练那样,用最少的语言,给出最精确的指令,那么它对我的价值将是无可估量的。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颠覆我现有认知,或者至少能帮我突破瓶颈的训练体系,而不是仅仅重复网络上随处可见的训练计划。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哑光质感配上烫金的字体,显得既专业又不失格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排版上下的功夫,字体大小和行距的拿捏非常到位,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内页的纸张也很有分量,不是那种廉价的纸张,翻阅起来有一种踏实感。不过,从目录上看,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非常集中在某种特定的训练哲学上,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更细致的引导。我期望的内容是能有一个更广阔的知识体系介绍,比如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或者不同训练阶段的营养支持建议。这本书看起来像是直接切入了核心技术层面,虽然这对于有经验的训练者是好事,但对于刚接触力量训练的新手,可能会觉得有些“干货”太多,缺乏一些基础知识的铺垫。整体来说,作为工具书的视觉呈现和物理质感是无可挑剔的,让人愿意把它摆在书架上随时翻阅,但它是否能全面覆盖一个训练者的成长路径,还需要深入阅读才能判断。这本书的包装无疑是顶级的,但内容深度和广度是否能匹配这种“高端感”,是后续阅读的关键所在。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的力量训练书籍太多了,大部分都陷在“大重量、多组数”的传统思维里无法自拔。我最近在尝试一种更注重神经募集和肌肉激活的训练方法,我更关注的是训练的“质量”而非“数量”。因此,我购买这本书的动机更多是想看看作者如何处理“意念与肌肉的连接”这个相对玄妙的话题。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呼吸控制、节奏把控来真正激活那些平时难以调动的肌纤维。如果它仅仅是罗列了一堆硬拉和卧推的训练变式,那对我来说吸引力就不大了。我更倾向于那种能教我如何“聪明地训练”的书籍,而不是“辛苦地训练”。比如,书中对于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的强调程度如何?它是否提出了新的休息时间管理策略?这些细节决定了一本书的专业高度。如果作者能分享一些他独创的、能够量化训练质量的指标或感受,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提升了一个层次。目前来看,这本书的封面和标题给我的感觉是偏向于“硬核”和“直接”,希望能从中挖掘出一些关于训练心理和神经科学的洞察。
评分我是一名健身教练,每天都在面对各种有着不同训练背景和目标的客户。我购买专业书籍的目的是为了拓宽我的训练工具箱,并寻找能够解释复杂训练概念的简单视觉模型。这本书的图片清晰度是我首先关注的点,因为我需要向客户演示精确的动作细节。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非常详尽的肌肉募集图谱,不仅仅是标出主导肌群,更重要的是那些辅助稳定肌群在特定动作中是如何被调动的。此外,对于复合动作的递进式教学法,我非常感兴趣。比如,一个完全没有训练经验的成年人,如何安全、高效地过渡到标准的奥林匹克举重动作中?这本书是否提供了一套分阶段、可量化的学习路径?很多书籍在这一点上处理得比较粗糙,要么太简单,要么直接跳到了高难度。我期待的是那种既能满足我专业知识升级的需求,又能提供即时教学素材的书籍。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制定周期化训练计划的范例,并附带详细的恢复和营养建议,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动作指南,而是一个实用的教练手册了。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为下一次马拉松备赛做力量辅助训练的调整。通常这类书籍会过多地关注健美型的肌肉围度增长,而对耐力型运动员所需的核心稳定性和爆发力训练着墨不多。我翻了一下里面的插图,发现动作的展示方式很清晰,似乎更加注重动作的“动态稳定”而非单纯的“静态最大力量”。这让我感到一丝惊喜,因为对于我这样的耐力项目选手来说,力量训练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跑步效率和损伤预防。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如何将力量训练模块化,以便能高效地融入到高强度的耐力训练周期中,而不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单一的力量训练日上。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短时间内(比如30分钟内)完成高效力量训练的方案,那简直太棒了。我还在寻找那种能解释“为什么这个动作对提高爬坡能力有帮助”的生物力学解释,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去做这个动作”。这本书的排版看起来很注重图文结合,希望那些示意图足够精确,能避免我在孤立训练时出现错误的发力模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