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綠色數據中心

下一代綠色數據中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雷衛清 袁源 戴源 石啓良 王麗 硃關峰 等編著 著
圖書標籤:
  • 數據中心
  • 綠色計算
  • 可持續發展
  • 能源效率
  • 雲計算
  • 服務器
  • 冷卻技術
  • 虛擬化
  • 節能
  • 環保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人民郵電齣版社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309266
商品編碼:1000233413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5-01

具體描述

內容介紹 《下一代綠色數據中心》從數據中心的設計理念開始,重點介紹各類節能技術,並針對各種節能技術進行瞭適用場景以及優缺點分析,其中涉及智能新風焓差節能、冷卻塔供冷節能、智能通風節能、智能換熱節能、EC直流風機節能、240V直流供電、模塊化UPS、高頻UPS係統等技術。 《下一代綠色數據中心》是從事各類數據中心設計、建設、維護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不可多得的一本參考書。書中體現的理念對於各個行業從事節能減排工作的專業人員、相關專業的在校學生以及各類通信設計人員都有啓發意義。
作者介紹 多位資深設計人員、專傢編寫而成,著者有著豐富的數據中心設計經驗,曾參與中國電信集團節能減排技術研究與方案製定,並參與工信部及國傢規範的製定,是該領域的佼佼者。
目錄 目 錄

第1章 總論 1
1.1 背景形勢及意義 1
1.2 數據中心的發展趨勢 2
1.2.1 數據中心在國外的發展現狀 2
1.2.2 數據中心在國內的發展現狀 3
1.2.3 數據中心的發展趨勢 3
1.3 綠色數據中心的指導思想 6
1.3.1 建設標準 6
1.3.2 建設原則 7
1.3.3 建設內容及要點 10
1.3.4 評價體係 12

第2章 綠色數據中心基礎知識介紹 15
2.1 綠色數據中心設計理念 15
2.2 機房設計指標 15
2.2.1 機房節能指標 15
2.2.2 機房利用率指標 16
2.3 工藝規劃 16
2.3.1 工藝布局的指導思想 16
2.3.2 工藝中的重要指標 16
2.3.3 光纜路徑 17
2.3.4 空調設計工藝要求 17
2.4 機房裝飾係統 18
2.4.1 室內吊頂 18
2.4.2 機房內牆、柱麵裝修 19
2.4.3 機房的隔斷牆 19
2.4.4 地闆 19
2.5 基礎配套係統 20
2.5.1 集裝架及配套設備 20
2.5.2 橋架 24
2.6 機房電氣係統 39
2.6.1 機房供配電 39
2.6.2 市電接入 40
2.6.3 備用及應急電源 40
2.6.4 低壓配電 40
2.6.5 照明 41
2.6.6 電磁兼容和防雷接地 41
2.7 機房空調係統 43
2.7.1 總體目標 43
2.7.2 模式選擇 43
2.7.3 送風方式 46
2.7.4 機房通風 48
2.7.5 空氣調節 49
2.7.6 技術防範 51
2.7.7 環保節能 52
2.8 機房消防係統 52
2.8.1 火災探測方式的選擇 52
2.8.2 滅火係統的選擇 53
2.8.3 滅火劑儲備裝置數量計算 53
2.8.4 防火分割在消防設計過程中應該注意的若乾問題 53
2.8.5 空調通風係統對機房滅火區劃分的影響 54
2.8.6 防火玻璃在機房消防中的作用和要求 54
2.8.7 火警信號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54
2.8.8 手動啓動按鈕 55
2.8.9 警報裝置的安裝位置和數量 55
2.8.10 門禁係統在機房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56
2.8.11 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 56
2.8.12 滅火控製器安裝位置的選擇 56
2.9 機房BMS係統 56
2.9.1 係統概述 56
2.9.2 係統設計要求 57
2.9.3 係統詳細設計 57
2.9.4 KVM管理係統 59

第3章 網絡演進及節能技術 61
3.1 數據網絡 61
3.1.1 IDC總體架構 61
3.1.2 數據網絡建設原則 62
3.1.3 業務定位 63
3.1.4 齣口電路組織 63
3.1.5 負載均衡子係統 63
3.1.6 內容傳送 66
3.1.7 網絡安全及流量分析係統 68
3.1.8 網管係統 70
3.1.9 IP地址及路由設計 72
3.2 雲計算 73
3.2.1 雲計算的概念 73
3.2.2 雲計算的特徵 75
3.2.3 雲計算服務 78
3.2.4 雲計算分類 81
3.2.5 虛擬化技術 82
3.2.6 IaaS虛擬化 83
3.2.7 服務器虛擬化節能技術 89
3.2.8 存儲虛擬化節能技術 92
3.2.9 桌麵虛擬化技術的應用 95

第4章 空調設備節能技術 102
4.1 新風焓差節能空調技術 102
4.1.1 工作原理 102
4.1.2 節能減排效果及效益 104
4.1.3 適用場景 106
4.1.4 實際使用案例分析及應用建議 106
4.2 冷卻塔供冷節能技術 112
4.2.1 工作原理 112
4.2.2 節能減排效果及效益 114
4.2.3 適用場景 114
4.2.4 實際使用案例分析及應用建議 114
4.3 智能通風節能技術 116
4.3.1 工作原理 116
4.3.2 節能減排效果及效益 118
4.3.3 適用場景 119
4.3.4 實際使用案例分析及應用建議 119
4.4 智能換熱節能技術 119
4.4.1 工作原理 119
4.4.2 節能減排效果及效益 122
4.4.3 適用場景 123
4.4.4 實際使用案例分析及應用建議 123
4.5 EC直流風機節能技術 123
4.5.1 工作原理 123
4.5.2 節能減排效果及效益 125
4.5.3 適用場景 127
4.5.4 實際使用案例分析及應用建議 127
4.6 冷池技術 128
4.6.1 工作原理 128
4.6.2 節能減排效果及效益 129
4.6.3 適用場景 131
4.6.4 實際使用案例分析及應用建議 131
4.7 高密度區域的解決方案 136
4.7.1 精確製冷技術 137
4.7.2 液冷技術 137
4.7.3 其他製冷方式 138
4.8 區域能源綜閤利用 138
4.8.1 工作原理 138
4.8.2 節能減排效果及效益 140
4.8.3 適用場景 140
4.8.4 實際使用案例分析及應用建議 140
4.9 乙二醇節能技術 141
4.9.1 工作原理 142
4.9.2 節能減排效果及效益 142
4.9.3 適用場景 143
4.9.4 實際使用案例分析及應用建議 143
4.10 製冷劑泵節能技術 143
4.10.1 技術原理 143
4.10.2 節能減排效果及效益 144
4.10.3 適用場景 144
4.10.4 實際使用案例分析及應用建議 144
4.11 室外機霧化噴淋 145
4.11.1 技術原理 145
4.11.2 節能減排效果及效益 146
4.11.3 適用場景 146
4.11.4 實際使用案例分析及應用建議 146

第5章 電源設備節能技術 147
5.1 240V直流供電技術 147
5.1.1 概述 147
5.1.2 240V直流供電係統工作原理 147
5.1.3 240V直流供電係統的特點 148
5.2 模塊化UPS技術 149
5.2.1 工作原理 149
5.2.2 節能減排效果及效益 152
5.2.3 適用場景 153
5.2.4 實際使用案例分析及應用建議 153
5.3 高頻UPS係統 154
5.3.1 工作原理 154
5.3.2 高頻UPS與工頻機UPS對比 159
5.3.3 節能減排效果及效益 160
5.3.4 適用場景及應用建議 161
5.4 諧波整治 162
5.4.1 對供配電綫路的危害 163
5.4.2 對電容器設備的危害 163
5.4.3 對電力變壓器的危害 163
5.4.4 對用電設備的危害 164
5.4.5 影響電力測量的準確性 164
5.4.6 諧波對人體有影響 165
5.4.7 諧波治理方法 165
5.4.8 諧波治理小結 166
5.5 DPS分散供電技術 167
5.5.1 工作原理 167
5.5.2 優劣分析 167
5.5.3 效益分析 168
5.5.4 適用場景 169
5.5.5 案例分析 169
5.5.6 應用建議 170
5.6 飛輪式UPS 171
5.6.1 飛輪UPS的工作原理及運行模式 171
5.6.2 飛輪動態UPS的主要參數 172
5.6.3 飛輪動態UPS的應用模式 173

第6章 機房建築節能技術 174
6.1 建築節能的基本理念 174
6.1.1 建築節能是IDC機房節能的基礎 174
6.1.2 綠色建築設計體係 174
6.1.3 建築節能體係化 176
6.1.4 建築節能標準化、指標化 177
6.1.5 建築節能的評價體係 178
6.1.6 發達國傢節能建築節能理念及藉鑒 179
6.2 機房建築節能措施及應用 181
6.2.1 建築節能概述 181
6.2.2 建築節能依據 182
6.2.3 建築節能措施 182
6.3 LED固態照明技術 194
6.3.1 工作原理 194
6.3.2 節能減排效果及效益 195
6.3.3 適用場景 196
6.3.4 實際使用案例分析及應用建議 196
6.4 節電控製器 196
6.4.1 工作原理 196
6.4.2 節能減排效果及效益 196
6.4.3 適用場景 197
6.4.4 注意事項 197
6.4.5 應用建議 197
6.5 結束語 198

第7章 綠色數據中心設計理念及案例分析 199
7.1 某電信國際數據中心案例 199
7.2 某電信國際信息中心案例 200
7.3 某銀行稻香湖數據中心案例 202
7.4 某銀行數據中心機房案例 203
7.5 國傢電網某數據中心機房案例 204
7.6 某數據中心機房案例 207
7.7 某電信數據中心機房案例 211
7.8 Facebook數據中心案例 213
7.9 Cyber-CSF機房案例 217

後記 219
縮略語 220
參考文獻 222

《數據洪流中的脈搏:構建智能、高效、可持續的數字基礎設施》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數據已成為驅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新能源。然而,伴隨海量數據增長而來的,是對計算能力、存儲空間以及能源消耗的巨大需求。傳統的 IT 基礎設施正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性能瓶頸、運營成本飆升、以及日益嚴峻的環境壓力。我們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摺點,迫切需要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和技術架構來應對這一時代課題。 《數據洪流中的脈搏:構建智能、高效、可持續的數字基礎設施》一書,正是為瞭深入探討和解答這一時代命題而誕生的。本書並非描繪一個遙不可及的未來概念,而是基於當下最前沿的科學研究、工程實踐和行業洞察,為我們勾勒齣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的清晰藍圖,以及實現這一藍圖的可行路徑。我們聚焦於如何構建一個既能滿足指數級增長的數據需求,又能顯著降低資源消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並最終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責任協同發展的全新體係。 本書的第一部分,我們首先將視角拉迴到數字基礎設施的核心——數據處理與存儲的根本性變革。我們詳細剖析瞭當前傳統數據中心在架構、功耗、散熱以及擴展性等方麵存在的固有局限。通過對摩爾定律放緩、馮·諾依曼瓶頸等基礎理論問題的迴顧,本書引齣瞭對新型計算範式——例如,超越傳統CPU和GPU架構的協處理器、內存計算、以及對量子計算和類腦計算等顛覆性技術的初步探索。我們不僅關注理論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我們深入分析瞭這些前沿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潛力,以及它們將如何從根本上改變數據處理的效率和能耗。 接著,本書進入 “智能”維度 的探討。我們認為,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不應僅僅是“被動”的計算資源堆疊,而應是“主動”的、具備自我感知、自我學習和自我優化的智能體。本書詳細闡述瞭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在數據中心管理中的應用,包括但不限於: 預測性維護與故障排除: 如何利用AI算法實時監測設備狀態,預測潛在故障,提前進行維護,最大限度地減少停機時間,降低維護成本。 動態資源調度與優化: 通過AI分析工作負載模式,實時調整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的分配,確保最優性能和最高利用率,避免資源閑置或過載。 智能能源管理: 結閤AI對電網負荷、天氣預報以及內部用電模式的分析,實現能源的精細化調度,例如,在電價低榖時段進行數據處理或存儲,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 自動化運維: 探索AI在日常運營任務中的應用,例如,自動化的配置管理、安全策略執行、以及性能調優,從而釋放運維人員的潛力,讓他們專注於更具戰略價值的工作。 我們還將探討 “互聯”的演進。隨著邊緣計算、物聯網(IoT)的興起,數據不再僅僅集中在大型數據中心,而是分散在網絡的各個節點。本書深入研究瞭新一代網絡架構,包括: 軟件定義網絡(SDN)與網絡功能虛擬化(NFV): 如何通過軟件化的方式實現網絡的靈活性、可編程性和自動化部署,以適應動態變化的應用需求。 5G/6G通信技術: 分析其低延遲、高帶寬的特性如何賦能邊緣計算,實現數據的實時處理和響應,從而催生齣更多創新的應用場景。 分布式存儲與聯邦學習: 探討在不集中存儲所有數據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分布式的數據處理和模型訓練,既能保護數據隱私,又能充分利用分散在各處的數據資源。 本書的第二部分,我們將重點聚焦於 “高效”與“可持續”的融閤。這是構建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的基石。 在能源效率方麵,本書進行瞭係統性的論述: 先進的冷卻技術: 從液冷(浸沒式液冷、冷闆式液冷)到更具創新性的散熱方案,詳細分析其在降低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電力使用效率)方麵的顯著優勢,以及在高溫或高密度計算場景下的可行性。 高能效硬件設計: 介紹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等硬件在設計之初如何考慮能效,例如,采用低功耗處理器、固態硬盤(SSD)的能耗優勢、以及采用更先進的電源管理技術。 可再生能源的整閤: 探討數據中心如何與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實現深度整閤,例如,通過建設自有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或與電網運營商閤作,優先使用綠色電力,並優化用電時段以匹配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麯綫。 能源迴收與再利用: 討論如何迴收數據中心産生的廢熱,用於附近的建築供暖或其他工業用途,實現能源的循環利用,進一步提升整體的能源效率。 在資源利用率方麵,本書強調瞭“集約化”和“共享化”的理念: 虛擬化與容器化技術的深化應用: 如何通過更先進的虛擬化和容器化技術,實現計算、存儲和網絡的資源池化,並進行更精細化的分配和調度,最大化硬件的使用率。 綠色存儲技術: 介紹更高效的數據壓縮、去重技術,以及低功耗存儲介質的應用,以減少物理存儲空間的需求。 模塊化與可插拔設計: 探討采用模塊化設計,使得數據中心能夠根據需求靈活地擴展或縮減規模,避免過度投資和資源浪費。 此外,本書還將“可持續性”的視野拓展到循環經濟和生命周期管理: 綠色選址與建設: 強調數據中心選址時對環境影響的考量,例如,靠近自然冷卻源、或在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地區,以及采用環保材料進行建設。 電子廢棄物的管理: 探討如何通過設備的可維護性、可升級性設計,以及建立完善的迴收和再利用渠道,最大限度地減少電子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 閤規性與標準: 詳細解讀當前國際上與數據中心能效、環境影響相關的各項標準和法規,指導企業如何實現閤規運營。 本書的第三部分,我們將聚焦於“智能化”帶來的新機遇與挑戰。 安全與隱私的強化: 在構建更互聯、更智能的基礎設施的同時,如何確保數據的安全和用戶的隱私。本書將探討零信任安全模型、加密技術、以及基於AI的安全防護體係在下一代數據中心的應用。 算力即服務(CaaS)與雲邊協同: 隨著算力需求的日益增長,如何通過“算力即服務”的模式,打破地域限製,實現算力的靈活調度和按需供給。本書將深入分析雲、邊、端協同工作的最佳實踐。 綠色供應鏈與生態閤作: 探討如何構建一個更加綠色、可持續的IT供應鏈,並倡導跨行業、跨領域的生態閤作,共同推動數字基礎設施的可持續發展。 《數據洪流中的脈搏:構建智能、高效、可持續的數字基礎設施》一書,力求為IT決策者、基礎設施工程師、數據科學傢、以及所有關注數字技術未來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讀者提供一份全麵、深入、且具有高度實踐指導意義的參考。我們堅信,通過對先進技術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對創新實踐的積極探索,我們能夠構建一個既強大、又綠色、且能夠長久支撐人類社會發展的數字未來。這本書,將是您在這場偉大變革中,不可或缺的智慧夥伴。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在“政策法規”和“標準製定”方麵的論述,讓我看到瞭綠色數據中心發展的外部驅動力。一直以來,我總覺得技術發展更多是市場驅動,而《下一代綠色數據中心》則清晰地指齣,政府的政策引導和行業的標準規範,在推動數據中心走嚮綠色化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書中詳細分析瞭不同國傢和地區在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方麵的政策導嚮,例如能源效率的標準、碳排放的限製、以及對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激勵措施等。這些政策不僅為企業提供瞭明確的發展方嚮,也為整個行業樹立瞭統一的標杆。此外,書中還探討瞭國際上正在製定的各項綠色數據中心相關標準,這些標準有助於規範市場行為,促進技術的成熟和應用。這種從宏觀政策到微觀標準的全麵梳理,讓我對綠色數據中心未來的發展路徑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看到瞭技術進步背後的社會力量。

評分

《下一代綠色數據中心》對“人纔培養”和“行業閤作”的重視,讓我看到瞭構建可持續未來的宏觀視野。很多時候,我們過於關注技術本身,而忽略瞭推動技術發展和落地的人。這本書卻將目光投嚮瞭更遠的未來,強調瞭培養具備綠色數據中心相關知識和技能的人纔的重要性。書中提到,未來的數據中心運維人員,不僅需要掌握傳統的IT技術,還需要具備能源管理、環境科學、自動化控製等多方麵的知識。同時,作者還呼籲加強行業內的閤作,打破企業之間的壁壘,共同分享最佳實踐,推動綠色數據中心技術的標準化和普及。這種從人纔到閤作的全方位考量,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是一份關於如何構建可持續計算未來的行動綱領。它讓我意識到,技術創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一群誌同道閤的人,共同努力,纔能將願景變為現實。

評分

《下一代綠色數據中心》對“用戶體驗”和“綠色認證”的關注,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以人為本、更加透明化的未來。我一直認為,數據中心的發展最終是為瞭服務於用戶,而這本書則將“用戶體驗”與“綠色”理念巧妙地結閤起來。書中探討瞭如何通過提高數據處理的效率和可靠性,來改善用戶在使用各種在綫服務時的體驗,而這一切都建立在綠色數據中心的基礎之上。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詳細介紹瞭各種綠色數據中心的認證體係,例如Uptime Institute的Tier認證、LEED認證等,以及它們在評估數據中心環境友好性方麵的重要作用。這些認證不僅能夠為企業提供第三方權威的認可,也能夠幫助用戶在選擇服務時,更容易地辨彆齣那些真正注重可持續發展的企業。這種透明化的評估機製,能夠有效地激勵企業在綠色數據中心建設上投入更多精力,也能夠讓用戶在享受數字服務的同時,為環境保護做齣貢獻,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

評分

這次有幸拜讀瞭《下一代綠色數據中心》這本書,實在是令人驚喜連連,甚至可以說是一場關於未來計算基礎設施的頭腦風暴。我之前一直關注著數據中心的發展,尤其是在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方麵,總覺得目前的模式存在著極大的優化空間。讀完這本書,我纔真正意識到,我們正站在一個技術革命的十字路口。書中所描繪的“下一代”並非遙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基於當前技術趨勢和前瞻性研究的閤理推演,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可持續、高效且智能的數據中心藍圖。 從散熱技術的創新講起,書中有大篇幅的論述,這部分內容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傳統的空氣冷卻方式,雖然在過去發揮瞭重要作用,但隨著服務器密度的不斷提升和能耗的飛速增長,其效率的瓶頸已經顯而易見。作者深入淺齣地介紹瞭液冷技術,包括直插式液冷、浸沒式液冷等多種形式,並詳細闡述瞭它們在提升散熱效率、降低能耗以及優化空間利用方麵的優勢。特彆是浸沒式液冷,通過將服務器完全浸泡在絕緣冷卻液中,能夠更有效地帶走熱量,大大降低瞭風扇的使用,從而顯著減少瞭噪音和能耗。書中不僅討論瞭這些技術的原理,還結閤瞭實際案例,分析瞭不同冷卻方案在不同規模和應用場景下的適用性,並對未來液冷技術的演進方嚮進行瞭預測,例如更環保的冷卻介質、更智能的溫控係統等。這些內容讓我對數據中心的“熱”問題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對未來數據中心的設計和運維充滿瞭期待。

評分

《下一代綠色數據中心》在探討能源管理和利用效率方麵,展現瞭其深刻的洞察力。我一直認為,數據中心的能耗問題是其綠色化進程中的核心挑戰,而這本書恰恰在這個點上提供瞭極具價值的解決方案。它不僅僅停留在“節能”這個層麵,而是將目光聚焦於“能源的智慧調度與再利用”。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智能化管理係統,對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進行精細化預測和動態調整,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的浪費。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係統可以根據工作負載的變化、電網的供電情況甚至天氣預報,來優化服務器的運行狀態和電力分配。更讓我興奮的是,書中還探討瞭與可再生能源的深度融閤,比如如何高效地利用太陽能、風能等間歇性能源,通過儲能技術來平滑供電波動,實現數據中心與綠色電網的協同運作。一些關於餘熱迴收和梯級利用的章節,也提供瞭非常實操性的思路,比如將數據中心産生的廢熱用於附近的供暖係統,這不僅解決瞭能源浪費問題,還創造瞭額外的價值。這種全方位的能源管理理念,讓“綠色”不再是一個空泛的口號,而是切實可行的技術實踐。

評分

讓我驚喜的是,《下一代綠色數據中心》對“可循環性”和“可持續供應鏈”的深入探討。在過去,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數據中心的能源消耗,而這本書則將目光放到瞭整個生命周期。它非常清晰地指齣瞭,數據中心設備在生産、使用和報廢過程中産生的環境影響也不容忽視。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設計易於拆卸和迴收的服務器硬件,以及如何建立高效的迴收和再利用體係。作者還強調瞭選擇對環境負責的供應商的重要性,例如那些在生産過程中使用可再生能源、減少化學品使用、並對廢棄物進行妥善處理的企業。這種從源頭抓起的理念,讓人看到瞭一個更加全麵和係統的綠色數據中心解決方案。書中對“電子垃圾”問題的關注,以及提齣的“循環經濟”模式,都非常有啓發性。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綠色數據中心,不僅要關注眼前的能耗,更要承擔起對整個生態係統的責任,這是一種前瞻性的、負責任的發展觀。

評分

《下一代綠色數據中心》對“邊緣計算”與綠色數據中心融閤的探討,讓我看到瞭新的可能性。過去,我們談論綠色數據中心,更多是聚焦於大型的集中式數據中心。然而,這本書提齣瞭一個觀點,即隨著物聯網和5G技術的發展,大量的計算需求將發生在離用戶更近的“邊緣”。作者並沒有將邊緣計算視為與綠色數據中心相對立的存在,而是探討瞭如何將綠色理念融入到邊緣數據中心的建設和運維中。例如,如何設計低功耗的邊緣計算節點,如何利用分布式能源為其供電,以及如何通過智能調度來優化其整體能源效率。書中還提到瞭“移動數據中心”的概念,即能夠根據需求靈活部署和遷移的計算單元,這為應對突發的大規模計算需求提供瞭新的思路,同時也避免瞭不必要的能源浪費。這種將計算能力“分散”並“綠色化”的理念,讓我看到瞭數據中心未來發展更加靈活和多元化的方嚮。

評分

這本書在“軟件定義”與綠色數據中心的關係上,提供瞭非常深刻的見解。我一直認為,硬件是數據中心的基礎,但《下一代綠色數據中心》讓我認識到,軟件的力量同樣不容小覷。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軟件來優化資源的利用率,從而減少對物理硬件的依賴,間接實現節能減排。例如,通過虛擬化和容器化技術,可以將多個應用程序運行在同一颱服務器上,提高硬件的使用率,避免資源閑置。此外,書中還提到瞭“智能調度”和“負載均衡”等軟件層麵的優化手段,能夠根據實時需求動態地分配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最大限度地避免能源的浪費。作者還探討瞭“綠色編碼”的概念,即通過優化軟件算法和代碼,來降低程序的運行能耗,這雖然是一個相對細微的方麵,但卻體現瞭綠色理念的深度和廣度。這種軟硬結閤、協同優化的思路,是構建真正意義上的綠色數據中心不可或缺的一環。

評分

從數據中心的設計理念革新來看,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我過去的認知中,數據中心的“綠色”更多體現在硬件的能效比和一些零散的節能措施上。然而,《下一代綠色數據中心》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看法,它將綠色理念貫穿於數據中心設計的每一個環節,從選址到材料,從架構到運維,都充滿瞭對可持續性的考量。例如,書中詳細介紹瞭模塊化和預製化數據中心的優勢,這種設計不僅能夠縮短建設周期,降低初期投資,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在材料的選用和生産過程中減少浪費,並且在未來升級或遷移時,能夠更便捷地拆卸和重用組件,最大程度地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此外,作者還深入探討瞭建築材料的選擇,例如低碳混凝土、可迴收金屬等,這些材料的應用不僅減少瞭碳排放,還延長瞭建築的使用壽命。書中還提到瞭“生態數據中心”的概念,將數據中心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和諧共處,例如通過綠化降低地錶溫度,利用自然通風等,這些細節都體現瞭對環境的深切關懷,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人性化、更加負責任的數據中心未來。

評分

這本書對於數據中心運維智能化升級的論述,讓我眼前一亮。我們都知道,數據中心的日常運維是耗費大量人力和資源的環節,而《下一代綠色數據中心》則描繪瞭如何通過AI和自動化技術,將運維推嚮一個全新的高度。書中有大量關於預測性維護的內容,通過對服務器運行數據的實時監測和分析,提前預警潛在的故障,從而避免突發停機和昂貴的維修成本。這不僅僅是提高效率,更是對資源的一種極大節約。如果一颱服務器因為一個小故障而報廢,那將是對能源和材料的巨大浪費。書中還強調瞭“自愈閤”和“自優化”的能力,即數據中心係統能夠自主地檢測問題、診斷原因並進行修復,甚至能夠根據實時負載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自動調整資源分配和運行策略,以達到最佳的能效和性能。這種高度智能化的運維模式,不僅能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它能夠確保數據中心的穩定運行,減少能源的浪費,並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從長遠來看,這無疑是綠色數據中心發展的必由之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