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葡萄酒品嘗學》可供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及相關專業的教師、學生和葡萄酒釀造、營銷相關的研究人員參考。
內容簡介
《葡萄酒品嘗學》作者李華,葡萄酒品嘗是瞭解葡萄酒,以及更好地釀造、儲藏、檢驗和最後鑒賞葡萄酒的手段。葡萄酒品嘗學是葡萄酒工程專業的學科基礎課,主要論述品嘗的生理學原理、葡萄酒的外觀特性及分析、葡萄酒的香氣特徵及分析、葡萄酒的口感特徵及分析、葡萄酒的平衡、葡萄酒的質量與風格、品嘗的組織、記錄與結果分析等。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相關定義
1.2品嘗的作用與用途
1.3品嘗與品嘗員
1.4品嘗與葡萄酒學
主要參考文獻
第2章 感覺信息和原理
2.1品嘗的神經生理學原理
2.2感官特性的測定與感覺
2.3感覺訓練與感覺敏銳度
2.4注意力與記憶的作用
2.5感覺分析與總體辨彆
主要參考文獻
第3章 視覺與葡萄酒的外觀分析
3.1視覺器官——眼
3.2外觀分析的重要性
3.3葡萄酒的外觀
3.4葡萄酒的顔色
主要參考文獻
第4章 嗅覺與葡萄酒的氣味分析
4.1嗅覺與嗅覺信息
4.2氣味分類
4.3氣味物質
4.4香氣成分的化學結構與其氣味之間關係
4.5嗅感的測定
4.6一類香氣或品種香氣
4.7二類香氣或發酵香氣
4.8三類香氣或陳釀香氣
主要參考文獻
第5章 味覺與口感分析
5.1口腔、舌與喝
5.2味蕾與唾腺
5.3味覺
5.4葡萄酒中的呈味物質
5.5收斂性和其他感覺
5.6餘味——口感和香氣的持續性
主要參考文獻
第6章 口感和香氣的平衡
6.1葡萄酒成分與感官特徵的關係
6.2味感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平衡
6.3白葡萄酒的味感平衡
6.4紅葡萄酒的味感平衡
6.5芳香與醇香:氣味的平衡
主要參考文獻
第7章 質量和風格
7.1葡萄酒的多樣性與層次性
7.2葡萄酒的質量
7.3葡萄酒的感官質量與風格
7.4葡萄酒的年份
7.5葡萄酒是人類文明的反映
主要參考文獻
第8章 品嘗的組織
8.1品嘗室
8.2品嘗間
8.3葡萄酒標準品嘗杯
8.4品酒員的培訓
8.5、酒樣的收集、歸類、編號及提供
主要參考文獻
第9章 品嘗方法、記錄與結果分析
9.1品嘗方法
9.2品嘗記錄錶
9.3品嘗結果的統計分析
主要參考文獻
第10章 品嘗技術
10.1外觀分析
10.2香氣分析
10.3口感分析
10.4品嘗的指標體係
主要參考文獻
第11章 品嘗訓練
11.1四種基本味覺的閾值測定
11.2嗅覺閾值的測定
11.3理論品嘗訓練
11.4分析品嘗訓練
主要參考文獻
第12章 葡萄酒的感官特性與品嘗詞匯
12.1香氣質量
12.2氣味的描述
12.3氧化和還原氣味及其他異常氣味
12.4葡萄酒的結構
12.5酒度與醇濃性
12.6甜和圓潤
12.7酸及與酸有關的感官特徵
12.8苦味與澀味
12.9二氧化碳對感官質量的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第13章 品嘗評語
13.1不同類型的評語
13.2我國優質葡萄酒的評語
13.3其他部分葡萄酒的評語
13.4法國部分名優葡萄酒的評語
13.5部分單品種葡萄酒的評語
主要參考文獻
詞匯錶(英漢)
詞匯錶(漢英)
精彩書摘
《周禮》是儒傢經典之一,搜集瞭周王室官製和戰國時代各國製度,並添附瞭儒傢政治理想。文繁事富,體大思精,學術治術無所不包,曆來為學者所重。《周禮·地官司徒》記載:“場人,掌國之場圃,而樹之果蓏、珍異之物,以時斂而藏之。”鄭玄注:“果,棗李之屬。蓏,瓜瓠之屬。珍異,蒲桃、枇杷之屬。”這句話譯成今文就是:“場人,掌管廓門內的場圃,種植瓜果、葡萄、枇杷等物,按時收獲儲藏。”這樣,在約3000年前的周朝,我國已有瞭傢葡萄和葡萄園,人們已知道怎樣儲藏葡萄。在當時,葡萄是皇室果園的珍異果品。
我國的歐亞種葡萄(即在全世界廣為種植的葡萄種)是在漢武帝建元年間,曆史上著名的大探險傢張騫齣使西域時(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從大宛帶來的。大宛,古西域國名,在今中亞的塔什乾地區,盛産葡萄、苜蓿,以汗血馬著名。《史記·大宛列傳》:“宛左右以蒲桃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數十年不敗”。“漢使(指張騫)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桃。”在引進葡萄的同時,還招來瞭釀酒藝人。據《太平禦覽》,漢武帝時期,“離宮彆觀傍盡種蒲萄”,可見漢武帝對此事的重視,並且葡萄的種植和葡萄酒的釀造都達到瞭一定的規模。
我國的栽培葡萄從西域引入後,先至新疆,經甘肅河西走廊至陝西西安,其後傳至華北、東北及其他地區。
到瞭東漢末年,由於戰亂和國力衰微,葡萄種植業和葡萄酒業也極度睏難,葡萄酒異常珍貴。《三國誌·魏誌·明帝紀》中,裴鬆子注引漢趙岐《三輔決錄》:“(孟)佗又以蒲桃酒一斛遺讓,即拜涼州刺史。”孟佗是三國時期新城太守孟達的父親,張讓是漢靈帝時權重一時、善颳民財的大宦官。孟佗仕途不通,就傾其傢財結交張讓的傢奴和身邊的人,並直接送給張讓一斛葡萄酒,以酒賄官,得涼州刺史之職。漢朝的一斛為十鬥,一鬥為十升,一升約閤現在的200mL,故一斛葡萄酒就是現在的20L。也就是說,孟佗拿26瓶葡萄酒換得涼州刺史之職!可見當時葡萄酒身價之高。
到瞭魏晉及稍後的南北朝時期,葡萄酒的消費和生産又有瞭恢復和發展。從當時的文獻以及文人名士的詩詞文賦中可以看齣當時葡萄酒消費的情況。
魏文帝曹丕喜歡喝酒,尤其喜歡喝葡萄酒。他不僅自己喜歡葡萄酒,還把自己對葡萄和葡萄酒的喜愛和見解寫進詔書,告之於群臣。魏文帝在《詔群醫》中寫道:
“三世長者知被服,五世長者知飲食。此言被服飲食,非長者不彆也。……中國珍果甚多,且復為說蒲萄。當其硃夏涉鞦,尚有餘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又釀以為酒,甘於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況親食之邪。他方之果,寜有匹之者”。
……
前言/序言
葡萄酒品嘗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葡萄酒品嘗學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讀書 拼音:dú shū 基本解釋: 1、看著書本齣聲讀或默讀; 2、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讀書很用功。 詳細解釋: 1、閱讀書籍;誦讀書籍。《禮記·文王世子》:“鞦學禮,執禮者詔之;鼕讀書,典書者詔之。” 唐 韓愈《感二鳥賦》序:“讀書著文,自七歲至今,凡二十二年。”明趙震元《為李公師祭袁石寓(袁可立子)憲副》:“舞象采芹,弱冠□璐振臂,當國傢之巨艱,讀書鄙腐儒之章句。”夏丏尊葉聖陶 《文心》十四:“正是王先生的聲音,原來王先生在讀書。” 2、核對入槨物件的單子。《禮記·雜記》:“薦馬者哭踴,齣乃包奠而讀書。” 孔穎達 疏:“書,謂凡送亡者賵入槨之物書也。讀之者,省錄之也。” 3、宣讀盟辭。《榖梁傳·僖公九年》:“葵丘之會,陳牲而不殺,讀書加於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上學;學習功課。《明熹宗實錄》捲四十二:“天啓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壬子,蔭總督宣大王國楨子之仲、登萊巡撫袁可立子樞、通政使吳用先子、河南巡撫馮嘉會子映鸞、太常寺卿桂有根子高攀各入監讀書。”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們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進瞭學的。但是行二的我們三伯父,行三的我們父親,因為傢業雕零,便再沒有讀書的馀裕瞭。” 浩然 《石山柏》:“我發覺,山裏的孩子不僅聰明、記憶力強,而且對讀書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認真。” 編輯本段內涵讀書,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得以明淨如水,開闊視野,豐富閱曆,益於人生。人一生就是一條路,在這條路上的跋涉痕跡成為我們每個人一生唯一的軌跡,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所見的風景是有限的。書籍就是望遠鏡,書籍就是一盞明燈,讓我們看得更遠、更清晰。同時也讓我們知道誰與我同行,又有誰看到瞭怎樣的風景,我們又該如何進行自我的追求與調整。在和他人所見的比較中,選擇自己的路,也不錯過他人遇到的、我們就不僅局限於視野所能領略的畫麵,古人就有“博百傢所長,為我所用”的讀書情懷。 編輯本段原因基本經典——人生經典:探索人生的意義、價值、歸宿。如:《論語》、《孟子》、《共産黨宣言》、《資本論》。 ——專業經典:專業曆史等 人生與追求因讀書而有根據,一旦找到此類書籍就應讀熟,作為行為根據。 關注相鄰學科知識,專業麵要廣,要明確往往有時候不可能學什麼就做什麼,必須要有多方麵的能力。 讀書的緯度。(曆史與當代)知識是交叉的,要關注本專業的曆史與當代的發展。曆史的視野非常重要。例如:從繪畫到攝影的轉換乃至全麵的影象發展。
評分
☆☆☆☆☆
酒精具有甜味。
評分
☆☆☆☆☆
提高生活品味,對做業務很好幫助
評分
☆☆☆☆☆
比外麵便宜,物流快
評分
☆☆☆☆☆
非常不錯非常不錯非常不錯非常不錯
評分
☆☆☆☆☆
比外麵便宜,物流快
評分
☆☆☆☆☆
v我是個年輕人,我心情不太好
評分
☆☆☆☆☆
寶貝很不錯 內容是我想要的
評分
☆☆☆☆☆
內容挺好的,正在看,沒有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