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JGJ 16-2008):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範(套裝共2冊)》一版的主編單位是中國建築東北設計研究院,參編單位是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建設部建築設計院、天津市建築設計院、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華東建築設計院、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中南建築設計院、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遼寜省建築設計院、吉林省建築設計院、黑龍江省建築設計院、廣州市設計院、上海電纜研究所。為便於廣大設計、施工、科研、學校等單位有關人員在使用本規範時能正確理解和執行條文規定,《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範》編製組按章、節、條順序編製瞭本規範的條文說明,供使用者參考。在使用中如發現本條文說明有不妥之處,請將意見函寄中國建築東北設計研究院(主編單位)。
內頁插圖
目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JGJ 16-2008):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範(條文說明)》:
1 總則
3 供配電係統
3.1 一般規定
3.2 負荷分級及供電要求
3.3 電源及供配電係統
3.4 電壓選擇和電能質量
3.5 負荷計算
3.6 無功補償
4 配變電所
4.1 一般規定
4.2 所址選擇
4.3 配電變壓器選擇
4.4 主接綫及電器選擇
4.5 配變電所形式和布置
4.8 電力電容器裝置
4.9 對土建專業的要求
5 繼電保護及電氣測量
5.1 一般規定
5.2 繼電保護
5.3 電氣測量
5.4 二次迴路及中央信號裝置
5.5 控製方式、所用電源及操作電源
6 自備應急電源
6.1自備應急柴油發電機組
6.2 應 急電源裝置(EPS)
……
7 低壓配電
8 配電綫路布綫係統
9 常用設備電氣裝置
10 電氣照明
11 民用建築物防雷
12 接地利和特殊場所的安全防護
13 火災自動報警係統
14 安全技術防範係統
15 有綫電視和衛星電視接收係統
16 廣播、擴聲與會議係統
17 響應信號及信息顯示
18 建築設備監控係統
19 計算機網絡係統
20 通信網絡係統
21 綜閤布綫係統
22 電磁兼容與電磁環境衛生
23 電子信息設備機房
24 鍋爐房熱工檢測與控製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JGJ 16-2008):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範》:
1 總則
2 術語、代號
2.1 術語
2.2 代號
3 供配電係統
3.1 一般規定
3.2 負荷分級及供電要求
3.3 電源及供配電係統
3.4 電壓選擇和電能質量
3.5 負荷計算
3.6 無功補償
4 配變電所
4.1 一般規定
4.2 所址選擇
4.3 配電變壓器選擇
4.4 主接綫及電器選擇
4.5 配變電所形式和布置
4.6 10(6)kV配電裝置
4.7 低壓配電裝置
4.8 電力電容器裝置
4.9 對土建專業的要求
4.10 對暖通及給水排水專業的要求
5 繼電保護及電氣測量
5.1 一般規定
5.2 繼電保護
……
6 自備應急電源
7 低壓配電
8 配電綫路布綫係統
9 常用設備電氣裝置
10 電氣照明
11 民用建築物防雷
12 接地利和特殊場所的安全防護
13 火災自動報警係統
14 安全技術防範係統
15 有綫電視和衛星電視接收係統
16 廣播、擴聲與會議係統
17 響應信號及信息顯示
18 建築設備監控係統
19 計算機網絡係統
20 通信網絡係統
21 綜閤布綫係統
22 電磁兼容與電磁環境衛生
23 電子信息設備機房
24 鍋爐房熱工檢測與控製
附錄
本規範用詞說明
精彩書摘
由於投入電容器時閤閘湧流很大,而且容量越小,相對的湧流倍數越大。以100kVA變壓器低壓側安裝的電容器組為例,僅投切一颱12kvar。電容器則湧流可達其額定電流的56.4倍,如投切一組300kvar電容器,湧流則僅為額定電流的12.4倍,所以電容器在分組時,應考慮配套設備,如接觸器或斷路器在開斷電容器時産生重擊穿過電壓及電弧重擊穿現象。
3.6.8當對電動機進行就地補償時,首先應選用長期連續運行,且容量較大的電動機配用電容器。電容器的容量可根據接到電動機控製器負荷側電容器的總韆乏數不超過提高電動機空載功率因數到0.9所需的數值選擇。當電動機投入快速反嚮、重閤閘、頻繁啓動或其他類似操作産生過電壓或超轉矩影響時,應允許將不超過電動機輸入韆伏安容量的50%電容器投入運行。在三相異步電動機單獨補償的方式中,為瞭避免在減速情況下産生自勵或過補償,所安裝的電容器容量應為電動機空載功率因數補償到0.9所需的數值。對於能産生過電壓或超轉矩的情況,仍可采用509/6。當電動機與電容器同時投切,電動機可作放電設備,不需再設其他放電設備。
民用建築中使用較多的電梯等用電設備,在重物下降時,電機運行於第四象限,為瞭避免過電壓,不宜單獨用電容器補償。對於多速電動機,如不停電進行變壓及變速,也容易産生過電壓,也不宜單獨用電容器補償。如對這些用電設備需要采用電容器單獨補償,應為電容器單獨設置控製設備,操作時先停電再進行切換,避免産生過電壓。
前言/序言
《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範》JGJ 16-2008,經建設部2008年1月31日以800號公告批準發布。
本規範第一版的主編單位是中國建築東北設計研究院,參編單位是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建設部建築設計院、天津市建築設計院、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華東建築設計院、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中南建築設計院、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遼寜省建築設計院、吉林省建築設計院、黑龍江省建築設計院、廣州市設計院、上海電纜研究所。
為便於廣大設計、施工、科研、學校等單位有關人員在使用本規範時能正確理解和執行條文規定,《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範》編製組按章、節、條順序編製瞭本規範的條文說明,供使用者參考。在使用中如發現本條文說明有不妥之處,請將意見函寄中國建築東北設計研究院(主編單位)。
當代中國民用建築電氣設計理念與實踐的深度解析 第一冊:基礎理論與通用設計指南 本套書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範(套裝共2冊)》的第一冊,緻力於全麵、深入地闡述當代中國民用建築電氣設計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則、通用技術要求以及關鍵的設計流程。本書內容聚焦於為電氣工程師、建築設計師、工程建設者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一套係統、權威的設計參考體係,旨在提升民用建築的電氣安全性能、運行效率、節能環保水平以及智能化水平。 一、 引言與設計理念革新 本冊首先從宏觀層麵,迴溯並分析瞭中國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行業的發展曆程,特彆是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技術進步,對電氣設計提齣的新挑戰和新要求。重點闡述瞭在新時代背景下,民用建築電氣設計應遵循的指導思想,包括但不限於: 安全至上原則: 強調電氣安全是民用建築設計的生命綫,係統性地解析瞭防火、防觸電、防雷擊、防電磁乾擾等方麵的安全保障技術,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係統設計和設備選型來最大程度地規避風險。 節能環保導嚮: 詳細闡述瞭如何將綠色建築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電氣設計,包括但不限於高效率用電設備的選擇、智能照明控製係統、可再生能源的集成應用(如太陽能光伏)、以及優化能源管理策略,以降低建築能耗和碳排放。 智能化與信息化集成: 深入探討瞭建築智能化技術的發展趨勢,以及電氣係統在其中扮演的核心角色。內容涵蓋瞭智能傢居、智慧樓宇管理係統(BMS)、安防監控係統、消防報警係統、通信網絡係統等的設計要點,以及如何通過統一的平颱實現各子係統的互聯互通和協同工作。 以人為本的舒適性與便利性: 關注用戶在使用建築電氣係統時的體驗,例如充足且舒適的照明、便捷的電源接入、可靠的通信服務、以及人性化的智能控製功能,從而提升居住和工作的舒適度與便捷性。 標準化與規範化管理: 詳細解讀瞭國傢及行業相關標準的條文要求,強調設計過程的規範性和可追溯性,確保設計成果能夠滿足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工程實踐的要求。 二、 電氣設計基礎理論與通用要求 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係統性地梳理瞭民用建築電氣設計必須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和通用的技術要求: 供配電係統設計: 負荷分類與計算: 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民用建築(如住宅、辦公樓、商業建築、公共建築等)的負荷特性,以及如何準確計算各部分負荷和總負荷,並提齣瞭負荷率和係數的選取原則。 電源選擇與引入: 闡述瞭不同等級的供電要求,包括主供電源、備用電源(如發電機組、UPS)的配置原則、選擇依據以及引入方案。 變配電係統設計: 詳細介紹瞭高壓、中壓、低壓配電係統的構成、變壓器的選型與布置、開關設備和保護裝置的配置、母綫係統設計等。 饋電綫路與分支迴路設計: 闡述瞭電纜、導綫、橋架、綫槽等敷設方式的選擇與設計,以及各級配電綫路的負荷分配、短路電流計算、過載與短路保護配置。 接地與防雷係統設計: 嚴格遵循國傢相關標準,詳細闡述瞭各類建築的接地形式(工作接地、保護接地、重復接地、安全防靜電接地等)的設計要求,以及獨立避雷針、架空避雷綫、滾地綫的防雷保護範圍計算和安裝要求。 照明係統設計: 室內照明: 詳細介紹瞭不同功能房間(如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辦公室、教室、手術室等)的照度要求、均勻度、顯色指數、光源類型選擇(LED、熒光燈等)及燈具布置原則。 室外照明: 包括道路照明、景觀照明、停車場照明等的設計要點,以及照度、眩光控製、燈具類型和布置的考量。 應急照明與疏散指示係統: 嚴格依照消防規範,詳細闡述瞭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誌的設置要求、蓄電池容量計算、自動切換裝置的配置等,確保在緊急情況下人員安全疏散。 智能照明控製: 介紹瞭日光感應、人體感應、定時控製、場景控製等智能照明技術在民用建築中的應用,以實現節能和舒適性的統一。 電動力與特種設備用電設計: 電梯、空調、廚房設備等動力負荷設計: 詳細闡述瞭各類動力設備所需的電源容量、啓動方式、保護要求,以及與其他電氣係統的協調。 消防設備用電設計: 強調消防電源的可靠性,詳細闡述瞭消防水泵、排煙風機、防火捲簾等消防設備的獨立供電、雙迴路供電以及切換要求。 醫療設備用電設計: 針對醫院等場所,詳細闡述瞭對電源質量、隔離變壓器、接地要求以及電磁兼容性的特殊規定。 安全防護與電磁兼容性設計: 觸電防護: 深入解析瞭剩餘電流保護器(RCD)的應用,以及其他安全措施,如絕緣、屏障、安全電壓等。 電磁兼容性(EMC): 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閤理的布綫、屏蔽、接地等措施,減少電氣設備之間的電磁乾擾,保障係統穩定運行。 三、 設計流程與規範條文解析 本冊不僅提供瞭技術內容,更注重設計流程的規範性: 設計任務書的編製與理解: 強調設計前期對項目需求、規模、功能、標準等信息的充分把握。 初步設計與施工圖設計: 詳細闡述瞭各個設計階段的工作內容、輸齣成果以及圖紙繪製要求。 國傢及行業標準的遵循: 對《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範》(JGJ 16-2008)中的關鍵條文進行深入解讀和案例分析,幫助讀者準確理解和應用規範。 圖紙會審與設計交底: 強調設計階段與其他專業(建築、結構、暖通、給排水等)的協同,以及與施工單位的有效溝通。 第二冊:專項設計與智能化應用 本書的第二冊,在第一冊的基礎上,將視角深入到民用建築電氣設計的具體專項應用和前沿技術領域,為工程師提供更具操作性和指導性的內容。本冊旨在解決復雜工程項目中的專項技術問題,並重點聚焦於智能化、信息化技術在電氣設計中的深度融閤。 一、 通信與信息網絡係統設計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通信和網絡已成為民用建築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部分將詳盡解析: 綜閤布綫係統設計: 係統構成與選型: 詳細介紹水平布綫、垂直布綫、工作區、信息插座、配綫架、跳綫等組成部分。重點分析瞭不同綫纜類型(如超五類、六類、超六類、光縴等)的選擇依據,以及它們的傳輸性能、成本效益和應用場景。 布綫拓撲與路由規劃: 闡述瞭星型、總綫型等拓撲結構在不同建築類型中的適用性。詳細指導瞭管綫敷設路徑的選擇、設備的安裝位置(如信息接入點、弱電機房等)的閤理布局,以確保信號傳輸的穩定性和可維護性。 抗乾擾措施: 強調瞭如何通過閤理的分離、屏蔽、接地等技術,減少電力綫、高頻信號對通信網絡的乾擾。 電話通信係統設計: 介紹傳統電話係統的接入、分路,以及IP電話係統在智能建築中的部署。 有綫電視與廣播係統設計: 闡述瞭信號的引入、分配、放大以及終端接入的設計要點。 無綫通信覆蓋係統設計: 針對日益增長的移動通信和Wi-Fi需求,詳細介紹瞭室內外無綫信號覆蓋的設計原則,包括基站選址、天綫布置、功率規劃以及與運營商的協調。 安防監控係統設計: 視頻監控係統: 詳細介紹瞭攝像機類型(模擬、網絡)、分辨率、幀率、存儲方式、錄像檢索等技術要求。同時,也闡述瞭球機、槍機、紅外攝像機等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 門禁控製係統: 介紹瞭刷卡、指紋、人臉識彆等多種身份識彆技術的應用,以及齣入口控製、訪客管理、權限設置等功能的設計。 入侵報警係統: 闡述瞭各類探測器(紅外、微波、門磁等)的選型與布置,以及報警聯動、遠程報警等功能的設計。 消防報警係統設計: (本部分在第一冊有所提及,本冊將更側重於與智能化集成的角度) 報警主機與探測器: 詳細介紹各類報警器(感煙、感溫、火焰、氣體等)的選型、安裝要求及聯動邏輯。 聯動控製: 重點闡述瞭消防報警係統與排煙係統、防火捲簾、電梯迫降、空調停機等其他建築係統的聯動控製邏輯設計,確保火災發生時的自動響應與人員疏散。 二、 建築智能化係統集成設計 本部分是本書的另一大亮點,深入探討瞭建築智能化在電氣設計中的深度融閤: 樓宇自控係統(BAS): 係統架構與通信協議: 詳細介紹瞭BAS的層次結構(現場層、控製層、管理層),以及BACnet、Modbus等主流通信協議的應用。 設備集成與控製: 闡述瞭如何將空調、新風、給排水、照明、電梯等子係統接入BAS進行集中監控和管理。 能耗監測與優化: 介紹瞭BAS在能源管理方麵的作用,包括能源消耗的監測、數據分析、節能策略的製定和執行。 智能傢居係統設計: 係統構成與協議: 介紹瞭智能傢居的核心組件(如智能網關、傳感器、執行器)以及Zigbee、Wi-Fi、藍牙等通信協議。 典型應用場景: 詳細闡述瞭燈光控製、窗簾控製、傢電控製、安防聯動、環境監測等智能傢居場景的設計與實現。 用戶交互方式: 介紹瞭手機App、語音助手、智能麵闆等多種用戶交互方式的設計考量。 物聯網(IoT)在民用建築中的應用: 傳感器網絡設計: 介紹瞭環境傳感器(溫濕度、CO2、PM2.5)、水浸傳感器、煙霧傳感器等在建築內的布置與數據采集。 數據分析與雲平颱: 闡述瞭如何將采集到的數據傳輸至雲平颱進行分析,從而實現預測性維護、資源優化等高級功能。 綜閤接入與信息發布係統: 介紹瞭建築內的公共信息發布係統、廣告播放係統、以及各係統的信息整閤與顯示。 三、 特殊建築類型電氣設計要點 除瞭通用設計,本冊還將針對一些特殊類型的民用建築,深入探討其電氣設計的特有要求和難點: 高層建築與超高層建築電氣設計: 供配電係統的可靠性與冗餘: 強調瞭分層分區供電、備用電源的配置、大功率設備供電的穩定性。 消防電氣設計: 嚴格執行高層建築的消防要求,如消防電梯、消防電源、防排煙係統等。 雷擊防護: 針對高層建築的突齣特點,詳細闡述瞭防雷接地係統的特殊設計。 醫療建築電氣設計: 電源質量與可靠性: 重點關注手術室、ICU等關鍵區域的供電質量,UPS、隔離變壓器的配置。 電磁兼容性: 醫療設備對電磁乾擾的敏感性,以及相應的防護措施。 接地係統: 醫療場所特有的接地要求,如等電位聯結。 教育建築電氣設計: 教室照明: 重點關注保護視力,提供充足且均勻的照明。 多媒體教室與實驗室: 強調多功能電源接口、網絡接入以及對特殊設備的要求。 酒店與商業綜閤體電氣設計: 負荷多樣性與靈活性: 涉及餐飲、零售、娛樂等多種業態,需要靈活的供電和照明係統。 智能化管理: 酒店客房智能控製、商場信息發布、能源精細化管理。 四、 設計的實踐與未來展望 本冊最後,將迴歸到設計實踐層麵,並對民用建築電氣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設計工具與軟件應用: 介紹電氣設計常用的CAD軟件、BIM技術在電氣設計中的應用,以及三維可視化、碰撞檢查等功能。 施工技術與質量控製: 強調電氣設計的可施工性,以及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監督要點。 綠色低碳與智慧城市: 探討電氣設計如何支撐建築的綠色化、智能化轉型,並與智慧城市建設緊密結閤。 新技術與新標準: 關注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技術在電氣設計中的潛在應用,以及未來可能更新的國傢和行業標準。 總而言之,本套《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範(套裝共2冊)》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全麵、係統、深入且與時俱進的民用建築電氣設計知識體係。第一冊奠定堅實的基礎理論和通用設計框架,第二冊則聚焦於具體專項應用和前沿智能化技術,共同助力提升我國民用建築電氣設計的整體水平,為建設更加安全、舒適、節能、智能的美好人居環境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