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義證(全3冊)》編寫的總原則是“無微不信”。筆者希望能比較實事求是地按照《文心雕龍》原書的本來麵目,發現其中有哪些理論是古今中外很少觸及的東西;例如劉勰的風格學,就是具有民族特點的文藝理論,對於促進文學創作的百花齊放,剋服創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會起一定的作用。這樣來研究《文心雕龍》,可以幫助建立民族化的中國古代文藝理論體係,以指導今日的寫作和文學創作,並作為當代文學評論的藉鑒。
評分還是紙質的書看著舒服,手機平闆和電紙書都不行。。。。
評分非常好~
評分然而,殉國士人在自殺或臨刑前刻意賦詩的行為究竟意義何在?有學者認為絕命詩是“明代士人好辯,熱衷於立言”的一種錶現,毋庸諱言,相當多的絕命詩體現瞭這一旨趣。且詩中的自我往往偉岸崇高,承擔著勸說自我的功能。另有學者認為“以一首慷慨的詩作為結束(對於殉義之人是必要的)”?實際上,許多絕命詩的內涵比較復雜,無論以立言或以慷慨視之,均失之簡單。此外,相對於明季大規模的殉國而言,士人在殉國前賦詩的隻占有極少的比例,可見詩對於殉義之人來說絕非必要。
評分不錯
評分原文與義證的字體區彆明顯點會更好。
評分資料詳備的文心雕龍著作。
評分傳說中的文心雕龍 好書
評分本書取材較廣,對於近代各種資料,無論聽課筆記,殘篇斷簡,已刊未刊,作者本片善不遺的精神,多有采擷。對於當代各傢注釋、譯文和專著、論文,筆者也廣泛收集,力求吸取新解。颱灣近三十年來,研究《文心雕龍》成果顯著,因此類書籍在大陸不經見,故多有引錄。香港所齣《文心雕龍》研究著作為數不多,但有的甚見功力,故亦有所摘錄。施友忠英文譯本第二版第三版,亦曾詳加參照,但徵引不多。日本學者的譯著和論文,所引僅以用漢文寫成或有漢語譯文者為限。可以幫助建立民族化的中國古代文藝理論體係,以指導今日的寫作和文學創作,並作為當代文學評論的藉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