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品丛刊:闲情偶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一生艺术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论及戏曲理论、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物古玩、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触及到中国古代生活的许多领域,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实用价值。清代文学家李渔是著名的才子与“玩家”。他的《明清小品丛刊:闲情偶寄》也堪称是明清小品文中较富盛名的一种。此书以轻快的文风,表现了当时文人蓄声伎、好歌舞,游山水、筑园林,嗜茶酒、谙美食,着蓑衣、披僧袍,读闲书、作雅事的追求自然与惬意的生活。
凡例七则四期三戒
一期点缀太平
圣主当阳,力崇文教。庙堂既陈诗赋,草野合奏风谣,所谓上行而下效也。武士之戈矛,文人之笔墨,乃治乱均需之物:乱则以之削平反侧,治则以之点缀太平。方今海甸澄清,太平有象,正文人点缀之秋也,故于暇日抽毫,以代康衢鼓腹①。所言八事,无一事不新;所著万言,无一言稍故者,以鼎新之盛世,应有一二未睹之事、未闻之言以扩耳目,犹之美厦告成,非残朱剩碧所能涂饰榱楹者也。草莽微臣,敢辞粉藻之力!
一期崇尚俭朴
创立新制,最忌导人以奢。奢则贫者难行,而使富贵之家日流于侈,是败坏风俗之书,非扶持名教之书也。是集惟《演习》、《声容》二种,为显者陶情之事,欲俭不能,然亦节去靡费之半;其余如《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诸部,皆寓节俭于制度之中,黜奢靡于绳墨之外。富有天下者可行,贫无卓锥者亦可行②。盖缘身处极贫之地,知物力之最艰,谬谓天下之贫皆同于我,我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故不觉其言之似吝也。然靡荡世风,或反因之有裨。
一期规正风俗
风俗之靡,日甚一日。究其日甚之故,则以喜新而尚异也。新异不诡于法,但须新之有道,异之有方。有道有方,总期不失情理之正。以索隐行怪之俗,而责其全返中庸,必不得之数也。不若以有道之新,易无道之新,以有方之异,变无方之异,庶彼乐于从事,而吾点缀太平之念为不虚矣。是集所载,皆极新极异之谈,然无一不轨于正道,其可告无罪于世者此耳。
……
中国封建时代的散文,到晚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所谓的小品文时代。一时之间,清新短隽的文艺性散文大行其道,其作家之多,流派之繁,风格之异,空前绝后。它背离传统以“载道”、“注经”为依归的正宗古文的创作原则,强调言为心声,随兴而发,充分体现个人人格和社会风情。徐渭首先发其端绪,李贽、屠隆、汤显祖等扬鞭于后,“公安三袁”则更是高扬“性灵”大旗,在社会上掀起声势浩大的小品文运动。迨至明清易代之际,张岱之作大放异彩,而与其同时的李渔也不甘寂寞,以《闲情偶寄》一书加入了争奇斗艳的行列。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笠鸿,一字谪凡,号笠翁、湖上笠翁等。他出生于富裕的药商家庭,自幼与市民阶层接触密切,这对以后他的人生观有很大影响。他祖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自称年及髫龄即能作诗。早年尚存入仕之心,但几次乡试均告落第,遂不复作此念。明末兵荒马乱,父亲病故后,他的家道日衰,逐渐走上了卖文为生的道路。清军入关后的一段时间他曾避居山中,蓬衣蔬食,不以为苦。
这部《闲情偶寄》真是让人爱不释手,读完后心里暖洋洋的,仿佛自己也跟着作者一起经历了那些悠然自得的时光。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贴近生活,文字里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细腻的观察力。我特别喜欢它对日常琐事的描绘,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在作者笔下却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诗意。比如说,书中对园林中的一草一木,对食物的制作过程的描述,都充满了匠心独运。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放松,仿佛在和一位老友聊天,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乐趣。它不是那种需要你绞尽脑汁去理解的深奥之作,而是像一杯清茶,越品越有滋味。那种恬淡、雅致的生活态度,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让我不禁反思自己是否也应该放慢脚步,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雅”与“俗”拿捏得恰到好处。作者既能谈论高雅的艺术鉴赏,也能津津乐道于日常饮食起居的乐趣,这种平衡感令人佩服。它展现了一种全景式的生活美学,告诉我们,生活的美好在于整体的和谐,而不是孤立的某一方面。我非常喜欢其中那种“知足常乐”的基调,它不是一种消极的认命,而是一种积极地接纳和享受当下所拥有的一切。阅读体验是极其舒适的,没有阅读压力,却能带来深远的触动。它让我意识到,不必追求宏大的目标,把眼前的“小事”过好,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和热爱。这本书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简直是一绝,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完全没有矫揉造作之感。我发现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非常高超,他总能找到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细微的感受。尤其是一些对于自然景象的描绘,简直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当时的微风拂面,听到鸟儿的啼鸣。虽然内容看起来是关于古代文人的雅趣,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却具有跨越时空的感染力。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传达。我读后觉得自己的审美情趣似乎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开始更加留意生活中的细节美和意境美。这种无声的熏陶,比直接说教来得有效得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虽然看似是随笔札记,但整体上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和韵律感。作者在叙述中不断地在不同的话题间切换,却能保持一种和谐的过渡,让人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跳跃或混乱。这种高超的篇章组织能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此外,书中引用的典故和典籍,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气氛,既增加了内容的深度,又不会显得卖弄学问。对于我这种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一场知识的盛宴,但它又不是生硬的知识堆砌,而是将学问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使得学习的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每次合上书本,心里都有一种充实而满足的感觉。
评分初读此书,我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古籍,没想到它却充满了人情味和烟火气。作者的笔触既有文人的风雅,又不失市井的亲切。书中记录的那些生活小窍门、对雅好之物的鉴赏,都展现了那个时代士大夫阶层的真实生活状态。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充满温度的分享。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不为物役、怡然自得的心态,这种精神力量在现代社会非常稀缺。每读一章,都会让人对“何为真正的闲适”产生新的思考。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是,真正的闲适并非无所事事,而是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过得有滋有味,充满仪式感。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评分李渔的小品文,收集来休闲时阅读,质量不错。
评分这是全部过程,事情发生在一八二八年。——三十三年以后的某天中午一点钟,当时已经成为一个优秀的、怀着爱献身于自己职业的中学教师的施托泽,在二年级教室正要开始上课,这时,师范学校的一个学生推门探头进来报告说,一个外国人求见施托泽先生。这个外国人随即走了进来,比老师年轻很多,蓄着不太长的络腮胡子,颧骨突出,一双灰色的小眼睛,黑黑的眉毛之间有两条皱纹。他没有自我证明或自我介绍,而是立即问,今天下午上什么课;当他得知,先是历史,接着是德语课
评分李渔之生活情趣,古代生活百科。尤喜上古之版本
评分宝贝已经收到,真是@的一个惊喜,出乎意料的好,无论是宝贝的用料,质量,用后感觉,体验效果,还是卖家的服务态度,我都非常满意!真是一次愉快的购物经历!如此优质的商品,如此贴心的卖家,必须全五分好评!必须大赞!一定还会再次光顾的。还会推荐给亲戚和朋友的,分享给大家一起共同拥有如此好的商品和服务。祝店家: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
评分书面左装订线沿线有轻微折痕,应该是被人人为翻过了。
评分之骅,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1934年6月生于浙江杭州。1959年毕业于苏联国立列宁格勒大学历史系。回国后分配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78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1985年被评为研究员,1986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曾任世界历史研究所苏联东欧史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长,《世界历史》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一、二、三届会长等职。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学术专长为俄国(苏联)历史。
评分给自己买的,书是正版,价格优惠,另外京东的快递真是给力!京东购书,挺靠谱!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我劝大家还是少熬夜,我就有个朋友晚上熬夜结果导致一夜没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