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品叢刊:閑情偶寄》是清代著名文學傢李漁一生藝術和生活經驗的總結,論及戲麯理論、妝飾打扮、園林建築、器物古玩、飲食烹調、竹木花卉、養生醫療等諸多方麵的問題,觸及到中國古代生活的許多領域,具有極強的娛樂性和實用價值。清代文學傢李漁是著名的纔子與“玩傢”。他的《明清小品叢刊:閑情偶寄》也堪稱是明清小品文中較富盛名的一種。此書以輕快的文風,錶現瞭當時文人蓄聲伎、好歌舞,遊山水、築園林,嗜茶酒、諳美食,著蓑衣、披僧袍,讀閑書、作雅事的追求自然與愜意的生活。
凡例七則四期三戒
一期點綴太平
聖主當陽,力崇文教。廟堂既陳詩賦,草野閤奏風謠,所謂上行而下效也。武士之戈矛,文人之筆墨,乃治亂均需之物:亂則以之削平反側,治則以之點綴太平。方今海甸澄清,太平有象,正文人點綴之鞦也,故於暇日抽毫,以代康衢鼓腹①。所言八事,無一事不新;所著萬言,無一言稍故者,以鼎新之盛世,應有一二未睹之事、未聞之言以擴耳目,猶之美廈告成,非殘硃剩碧所能塗飾榱楹者也。草莽微臣,敢辭粉藻之力!
一期崇尚儉樸
創立新製,最忌導人以奢。奢則貧者難行,而使富貴之傢日流於侈,是敗壞風俗之書,非扶持名教之書也。是集惟《演習》、《聲容》二種,為顯者陶情之事,欲儉不能,然亦節去靡費之半;其餘如《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諸部,皆寓節儉於製度之中,黜奢靡於繩墨之外。富有天下者可行,貧無卓錐者亦可行②。蓋緣身處極貧之地,知物力之最艱,謬謂天下之貧皆同於我,我所不欲,勿施於人③,故不覺其言之似吝也。然靡蕩世風,或反因之有裨。
一期規正風俗
風俗之靡,日甚一日。究其日甚之故,則以喜新而尚異也。新異不詭於法,但須新之有道,異之有方。有道有方,總期不失情理之正。以索隱行怪之俗,而責其全返中庸,必不得之數也。不若以有道之新,易無道之新,以有方之異,變無方之異,庶彼樂於從事,而吾點綴太平之念為不虛矣。是集所載,皆極新極異之談,然無一不軌於正道,其可告無罪於世者此耳。
……
中國封建時代的散文,到晚明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即所謂的小品文時代。一時之間,清新短雋的文藝性散文大行其道,其作傢之多,流派之繁,風格之異,空前絕後。它背離傳統以“載道”、“注經”為依歸的正宗古文的創作原則,強調言為心聲,隨興而發,充分體現個人人格和社會風情。徐渭首先發其端緒,李贄、屠隆、湯顯祖等揚鞭於後,“公安三袁”則更是高揚“性靈”大旗,在社會上掀起聲勢浩大的小品文運動。迨至明清易代之際,張岱之作大放異彩,而與其同時的李漁也不甘寂寞,以《閑情偶寄》一書加入瞭爭奇鬥艷的行列。
李漁(1611-1680),原名仙侶,字笠鴻,一字謫凡,號笠翁、湖上笠翁等。他齣生於富裕的藥商傢庭,自幼與市民階層接觸密切,這對以後他的人生觀有很大影響。他祖籍浙江蘭溪,生於江蘇如皋,自稱年及髫齡即能作詩。早年尚存入仕之心,但幾次鄉試均告落第,遂不復作此念。明末兵荒馬亂,父親病故後,他的傢道日衰,逐漸走上瞭賣文為生的道路。清軍入關後的一段時間他曾避居山中,蓬衣蔬食,不以為苦。
初讀此書,我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古籍,沒想到它卻充滿瞭人情味和煙火氣。作者的筆觸既有文人的風雅,又不失市井的親切。書中記錄的那些生活小竅門、對雅好之物的鑒賞,都展現瞭那個時代士大夫階層的真實生活狀態。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充滿溫度的分享。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不為物役、怡然自得的心態,這種精神力量在現代社會非常稀缺。每讀一章,都會讓人對“何為真正的閑適”産生新的思考。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啓發是,真正的閑適並非無所事事,而是將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過得有滋有味,充滿儀式感。它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內心深處對寜靜生活的渴望。
評分這本書的文筆簡直是一絕,行雲流水,自然天成,完全沒有矯揉造作之感。我發現作者對文字的駕馭能力非常高超,他總能找到最恰當的詞語來錶達復雜的情感和細微的感受。尤其是一些對於自然景象的描繪,簡直可以用“栩栩如生”來形容,讓我仿佛身臨其境,能感受到當時的微風拂麵,聽到鳥兒的啼鳴。雖然內容看起來是關於古代文人的雅趣,但其中蘊含的哲理卻具有跨越時空的感染力。它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傳達。我讀後覺得自己的審美情趣似乎也受到瞭潛移默化的影響,開始更加留意生活中的細節美和意境美。這種無聲的熏陶,比直接說教來得有效得多,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提升瞭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將“雅”與“俗”拿捏得恰到好處。作者既能談論高雅的藝術鑒賞,也能津津樂道於日常飲食起居的樂趣,這種平衡感令人佩服。它展現瞭一種全景式的生活美學,告訴我們,生活的美好在於整體的和諧,而不是孤立的某一方麵。我非常喜歡其中那種“知足常樂”的基調,它不是一種消極的認命,而是一種積極地接納和享受當下所擁有的一切。閱讀體驗是極其舒適的,沒有閱讀壓力,卻能帶來深遠的觸動。它讓我意識到,不必追求宏大的目標,把眼前的“小事”過好,就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和熱愛。這本書值得反復品讀,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得非常巧妙,雖然看似是隨筆劄記,但整體上有一種內在的邏輯和韻律感。作者在敘述中不斷地在不同的話題間切換,卻能保持一種和諧的過渡,讓人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跳躍或混亂。這種高超的篇章組織能力,體現瞭作者深厚的文學修養。此外,書中引用的典故和典籍,都恰到好處地烘托瞭氣氛,既增加瞭內容的深度,又不會顯得賣弄學問。對於我這種對傳統文化有興趣的讀者來說,這簡直是一場知識的盛宴,但它又不是生硬的知識堆砌,而是將學問融入到生活的點滴之中,使得學習的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每次閤上書本,心裏都有一種充實而滿足的感覺。
評分這部《閑情偶寄》真是讓人愛不釋手,讀完後心裏暖洋洋的,仿佛自己也跟著作者一起經曆瞭那些悠然自得的時光。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貼近生活,文字裏透露齣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細膩的觀察力。我特彆喜歡它對日常瑣事的描繪,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在作者筆下卻變得生動有趣,充滿瞭詩意。比如說,書中對園林中的一草一木,對食物的製作過程的描述,都充滿瞭匠心獨運。讀起來讓人感覺非常放鬆,仿佛在和一位老友聊天,分享著生活中的點滴樂趣。它不是那種需要你絞盡腦汁去理解的深奧之作,而是像一杯清茶,越品越有滋味。那種恬淡、雅緻的生活態度,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讓我不禁反思自己是否也應該放慢腳步,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評分我讓西西弗留在山下,讓世人永遠看得見他的負荷!然而西西弗卻以否認諸神和推舉岩石這一至高無上的忠誠來誨人警世。他也判定一切皆善。他覺得這個從此沒有主子的世界既非不毛之地,亦非微不足道。那岩石的每個細粒,那黑暗籠罩搭訕每道礦物的光芒,都成瞭他一人世界的組成部分。攀登山頂的奮鬥本身足以充實一顆人心。應當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
評分明清小品叢刊:閑情偶寄明清小品叢刊:閑情偶寄
評分像我這種有文化的人纔能讀,纔能融會貫通瞭,可以說很棒瞭
評分內容豐富有味,印刷精美考究,質量上乘品質,非常棒的圖書!!!
評分嗯,很不錯,包裝很不錯,商品也不錯
評分湊單買的,滿100-50還可以吧,買給我爸看,學學做菜。
評分速度很快,包裝完好,書很精美,
評分質量不錯 值得再次購買
評分之驊,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曆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剋思主義研究院特聘研究員。1934年6月生於浙江杭州。1959年畢業於蘇聯國立列寜格勒大學曆史係。迴國後分配在中國人民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1978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曆史研究所,1985年被評為研究員,1986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博士生導師。曾任世界曆史研究所蘇聯東歐史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長,《世界曆史》雜誌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曆史學部主任,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會*一、二、三屆會長等職。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學術專長為俄國(蘇聯)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