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丰子恺漫画画谱》真是意外的惊喜!翻开它,就像进入了一个温情而充满智慧的老友的聊天室。丰子恺先生的画,看似寥寥数笔,却能勾勒出生活最细腻的情感,最真实的瞬间。我常常会对着某一张画,怔怔地看上半天,然后恍然大悟,原来他早就替我把心里的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用最恰当的图画表达了出来。比如那幅“不宠无惊过一生”,寥寥的几个字,配上那株挺立的竹,再加一只安详的小猫,瞬间就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与自在。这不是刻意摆出的姿态,而是真正从内心深处涌出的宁静,是一种看透世事后的豁达。再比如他画的小孩,无论是嬉笑打闹,还是静静地坐在那里,都充满了生命力,那种纯真无邪的眼神,仿佛能瞬间洗涤掉我们成人世界的尘埃。我特别喜欢他画的那些“人情世故”,虽然没有直白的说教,但寥寥几笔,就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生活中的小摩擦小温馨,刻画得入木三分。我曾在一幅画前驻足良久,画中是两个孩子在争抢一个玩具,表情夸张,动作滑稽,但仔细一看,你会发现他们虽然在争抢,但眼神里却没有恶意,甚至还带着一丝分享的影子。这不就是我们童年最真实的样子吗?那些小小的争执,最后往往能化为更深的友谊。这本书不只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本“生活哲学启蒙书”,它教会我用一种更温柔、更诗意、更有人情味的方式去感受生活,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养分,让我的内心更加丰盈,也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更多的热爱与善意。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艺术,是能够触及人心的,而丰子恺先生的画,正是如此。《丰子恺漫画画谱》这本书,就是一本能够温暖人心的艺术品。他的画,没有炫技,没有故弄玄虚,只是用最朴实、最真诚的方式,表达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洞察。我最喜欢他画的那些关于“人情”的画。他能捕捉到生活中那些细微的情感,那些不易察觉的瞬间。比如他画的“分别”,可能只是简单的挥手,但那种离别的不舍,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再比如他画的“团聚”,几个亲人围坐在一起,没有太多的言语,但那份喜悦和温情,却弥漫在画面之中。他画的“小孩”,更是充满了生命力。那些调皮捣蛋的,那些乖巧懂事的,都被他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他们的笑声,感受到他们的活力。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共鸣。它让我看到了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也让我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次翻阅,都感觉像是和一位智者在对话,在听他讲述生活中的那些道理,在感受他传递的那些温暖。
评分《丰子恺漫画画谱》这本书,就像是一部浓缩的生活史,每一幅画都承载着一段记忆,一种情感,一种哲思。丰子恺先生的画,总有一种“返璞归真”的魅力,它将我们从繁杂的世界中拉出来,回到最纯粹、最本真的状态。我最喜欢他画的那些关于“自然”的画。他笔下的花草树木,小鸟飞虫,都充满了生命力,仿佛能听到它们的呼吸,感受到它们的喜悦。他画的“荷塘”,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荷塘的意境,那份清雅,那份脱俗,让人心生向往。他画的“人物”,更是充满了人情味。他能捕捉到人物最真实的神态,最细腻的情感。比如他画的“邻居”,可能是两个人在街边聊天,但那份亲切,那份热络,却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画的“孩子”,更是充满了童趣。那些嬉笑打闹的孩子,在他的笔下,都成了最生动的画面,仿佛能听到他们的笑声,感受到他们的活力。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愉悦,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它让我看到了生活中最质朴的美,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感受生活,如何去爱生活。每次翻阅,都感觉像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在感受那些被岁月沉淀下来的美好。
评分在翻阅《丰子恺漫画画谱》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少即是多”的艺术境界。丰子恺先生的画,看似简练,却蕴含着无穷的意境和哲理。他不需要繁复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仅仅用最简洁的笔触,就能勾勒出生活中最动人的瞬间,最深刻的情感。我尤其被他画中的“童趣”所吸引。那些小孩子,有的在玩耍,有的在读书,有的在发呆,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天真烂漫的生命力。他画的“游戏”,那些孩子围成一圈,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那种纯粹的快乐,仿佛能穿透纸面,感染每一个读者。再比如他画的“母子”,那份温馨,那份慈爱,没有华丽的辞藻,但那一个简单的拥抱,就足以表达一切。他笔下的动物,也同样充满了灵性。那只慵懒的猫,那只活泼的小狗,仿佛都拥有人的情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享受着生活。我喜欢他画的“四季”,每一季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春的生机,夏的繁茂,秋的收获,冬的静谧,都被他用最简洁的画面展现出来。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生活最真实、最质朴的一面。它教会我,原来幸福可以如此简单,原来快乐可以如此纯粹。每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一份宁静,一份力量,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评分《丰子恺漫画画谱》这本书,就像是一本装满了生活哲理的“口袋书”,随时随地都能拿出来品读一番,总能获得新的感悟。我特别欣赏丰子恺先生画中所传达的那种“豁达”和“淡泊”。在这个充满了焦虑和竞争的社会里,他的画就像是一股清流,涤荡着人们疲惫的心灵。他画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意境悠远,那份顺应自然的洒脱,简直让人心生向往。他笔下的山水,没有壮丽奇险,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他画的人物,没有惊心动魄,却充满了生活气息。我喜欢他画的“闲适”系列,比如“竹影”那幅,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竹影婆娑的意境,仿佛能听到竹叶沙沙的声音,感受到那份宁静和清幽。他画的“人情”,更是细致入微。他能捕捉到孩子之间微妙的分享,大人之间善意的打趣,老人之间默契的陪伴。这些画面,虽然普通,却充满了人间的温度。比如他画的“三个朋友”,可能只是三个小孩围坐在一起,但神态各异,却又显得那么和谐。这种对人与人之间情感连接的描绘,是如此的真实和动人。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愉悦,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人生的意义,学习如何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保持一份内心的平静和从容。
评分我一直对丰子恺先生的画情有独钟,总觉得他的画里有一种“古韵”和“童心”的奇妙结合。这次拿到《丰子恺漫画画谱》,更是爱不释手。这本书的编排很用心,每一幅画都配有先生的题词,有时是一句诗,有时是寥寥数语的阐释,但都恰到好处,点亮了画面的深意。最打动我的是他画中的那份“闲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似乎都习惯了匆忙,习惯了追逐,却很少停下来,感受一下生活的“慢”。丰子恺先生的画,就是一种“慢”的艺术。他画的江南水乡,画的春花秋月,画的市井生活,都带着一种宁静致远的美感。看着他画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我仿佛能闻到桃花的芬芳,听到春风拂过脸颊的声音。他画的“无量寿”三字,写得行云流水,配合着那几片落叶,又有一种“顺其自然”的禅意。我特别喜欢他画的那些小品,比如“吃过茶,点心,水果”,看似平淡无奇,但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一种安逸、满足的生活状态。这不仅仅是对物质享受的描绘,更是对精神富足的追求。他画的“小猫”,总是那么慵懒而自在,仿佛在说:“何必如此烦恼,就这样安然地过日子不好吗?”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它让我反思,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我们是否还能保留一份初心,一份对生活的热爱,一份对美好的追求。
评分《丰子恺漫画画谱》这本书,就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丰子恺先生的画,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生活最真挚的情感。他画中的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禅意”。那种“淡泊宁静”,那种“顺其自然”,都在他的笔下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我特别喜欢他画的那些关于“自然”的画。他笔下的山水,没有宏伟壮阔,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能听到鸟儿的鸣叫,感受到微风的拂过。他画的“月夜”,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了月光洒在地上的意境,那份宁静,那份清幽,让人心旷神怡。他画的“人物”,更是充满了人情味。他能捕捉到人物最真实的表情,最细腻的情感。比如他画的“老者”,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背影,但那种历经沧桑的沉静,却跃然纸上。再比如他画的“孩子”,那种天真无邪的笑容,仿佛能融化一切的烦恼。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生活中最纯粹的美,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感受生活,如何去爱生活。每次翻阅,都感觉像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在学习如何做一个更加平和、更加豁达的人。
评分《丰子恺漫画画谱》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静”与“美”。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忽略了生活中的细节,忽略了那些默默绽放的美好。丰子恺先生的画,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生活中被我们遗忘的角落,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他画的“山水”,没有雄伟壮丽,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能听到溪水潺潺的声音,闻到泥土的芬芳。他画的“人物”,没有夸张的表情,没有戏剧性的冲突,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我特别喜欢他画的那些关于“家”的场景。那种温馨、祥和的氛围,即使没有具体的人物描写,也能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他画的“小院”,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院落,种着几株花草,有几只鸟在嬉戏,但那份宁静、安逸的感觉,却能让人心生向往。他画的“读书”,无论是孩子还是老人,那种专注的神情,都充满了对知识的敬畏和对生活的认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本“生活美学指南”。它教我如何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如何去感受生活中的诗意,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评分我一直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将生活中的平凡之处,描绘出不平凡的美来。而《丰子恺漫画画谱》这本书,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丰子恺先生的画,就像是生活中的一首首小诗,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他画中的“童真”,尤其打动我。那些小孩子,无论是在玩耍,还是在学习,都充满了生动的气息,那种纯粹的快乐,那种无邪的眼神,总能轻易地触动我。我记得有一幅画,是一个小孩子在模仿大人写字,歪歪扭扭的,却充满了认真劲,旁边还有一只猫在好奇地看着,那份画面,温馨而有趣。他画的“人情”,更是细致入微。他能捕捉到人与人之间那些微妙的互动,那些不易察觉的情感。比如他画的“请客”,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但那种分享的快乐,那种融洽的气氛,都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画的“山水”,也充满了独特的韵味。没有磅礴的气势,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温婉和宁静。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它让我看到了生活中最美好、最温暖的一面,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感受生活,如何去爱生活。
评分拿到《丰子恺漫画画谱》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旧时光的大门,一股淡淡的墨香和温润的人情味扑面而来。丰子恺先生的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魔力,它不是那种华丽精美的,也不是那种风格强烈的,但它就像一杯温开水,能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你的心田。我最喜欢他画的那些关于孩子的内容,那份纯真,那份无邪,总是能轻易地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画的小孩,不是教科书里刻意摆拍的模特,而是活生生、调皮捣蛋、偶尔也会惹点小麻烦的普通孩子。看他画的“兄弟俩”,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好像在追逐一只蝴蝶,那种身姿的舒展,那种神态的专注,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看到了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还有他画的“一念”,简单的几笔,勾勒出孩童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又迅速被好奇取代,那细微的心理变化,被他捕捉得如此精准。这种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对人情世故的洞察,是丰子恺先生作品中最难能可贵的地方。他笔下的世界,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只有平淡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和那些细微的情感流露。看他的画,你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比如他画的“雨天”,一个孩子打着伞,小心翼翼地走在雨中,伞的边缘滴落着雨珠,地上映着模糊的倒影,那份小心翼翼,那份对雨滴的敬畏,都充满了诗意。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画册,不如说是一本“生活说明书”,它用最简单的方式,告诉我们如何去爱生活,如何去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
评分丰子恺的“小杨柳屋”和夏丏尊的“平屋”相距很近,夏丏尊和朱自清总喜欢到丰家来坐坐,谈些趣事。朱自清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小客厅里,互相垂直的两壁上,排满了那小眼睛似的漫画稿;微风穿过时,几乎可以听出飒飒的声音。”每当看到佳作,朱自清便要求丰子恺再画一幅送他。他说:“一幅幅的漫画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一次,丰子恺、夏丏尊在朱自清家闲谈,孩子们跑进跑出地玩耍,丰子恺顺手就为朱自清的女儿画了一幅漫画肖像。朱自清看了爱不释手,请夏丏尊题字。夏丏尊当即在画上题了“丫头四岁时,子恺写,丏尊题”。朱自清后来还将这幅画用作了散文集《背影》的插图。
评分不错
评分上个月买了一本丰子恺的纯散文书,那时候特想里面有点他画的插画,不过显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这次我就挑了一本纯画的。哈哈,翻开的时候,感觉一阵舒畅。嗯,很喜欢他的画风。如果,不想学画的话,光翻阅也是不错的。不过,印刷的有点粗糙哦,彩色的漫画也比较少。不过这个价位,我满足了。
评分不错
评分老一辈的功底就是不错,先从立意入手
评分内容很丰富,值得一看,好书
评分还不错吧~还不错啊~~~
评分经典的漫画画谱,《英光堂帖》册(宋拓本) 中国南宋刻个人法帖《英光堂帖》原石的南宋拓本残本。剪方间剪条装。存4册52开(另附清孙承泽刻《知止阁帖》米帖9开)。纵33.8厘米,横16.4厘米不等。此帖为汇刻米芾墨迹,全5卷,南宋岳珂辑刻。岳珂(1183~1234)字肃之,号倦翁。岳飞之孙,官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使所藏米芾墨迹最富,著有《宝真斋法书赞》。平生最服膺米书,因以米芾“英光堂”为帖名。清道光间,上海徐渭仁、盐官蒋光煦均有重刻本。此帖所集米芾书,无一伪品,摹勒之妙不减墨迹。原石早佚,拓本亦无全帙。 此部拓本仅存曹子建应诏诗、灵峰行记、《中伏帖》、《游湖州帖》、《临右军王略帖》等 5种,首尾各有残缺。《灵峰行记》帖首全,帖前刻小标题 4行:“英光堂帖第四”“鄂国宝真斋法书第四十三”“本朝能书人帖门”、“宝晋灵峰行记帖”。《应诏诗》帖尾全,帖后刻小楷书宝真斋《曹子建应诏诗》赞,从中可见《英光堂帖》摹刻格式,至为珍贵。此本纸墨古旧,石无残泐,信为宋拓。有孙承泽、翁方纲、吴荣光、张建屏等人题跋10段,“翁方纲印”、“荷屋鉴赏”等藏印20方。在第 1册前副页中,还有孙承泽、吴荣光题签、嵇燧画米襄阳像。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清以来,著录所见所知《英光堂帖》的原刻宋拓本都是残帙,有明确卷数的都是单帖一卷,其它均是零散的残帖,各帖之间的原来次序,前后关系不明。馆藏本的第三卷是唯一保存原来宋代摹刻面貌的拓册。帖内书简,皆为宋本宋刻宋拓,原帖墨迹早已失佚,本册保存了米书多种面貌和各时期不同的署名方式,书写风格各异,年代早晚俱备。诸帖内容又为米氏的行实交游活动提供珍贵史料。此三十四帖无一伪书,故此更可为其它存世米氏书迹的真伪鉴定作参考标尺,这也是此本珍贵之处。 南渡之后,高宗更是以皇家的权威肯定了米芾的地位。因此,米帖大行其道也就不使人感到意外了,何况米老的成就本来就是那样的杰出。 《绍兴米帖》之后,又一部影响深远的米芾专帖———《英光堂帖》问世了。帖的主人,是岳飞之孙岳珂。岳珂是岳飞三子岳霖的次子。与祖、父不同,岳珂的志趣在经史、辞章,并且勤于著述,曾下大力气搜集有关其祖的史料,使岳飞的事迹得以流传。岳珂历官光、宁、理三朝,仕途得意,大半生过着自在闲适的生活。优越的社会地位和物质条件,使他有足够的时间、金钱和号召力来从事自己所喜爱的研究、收藏及相关活动。 岳珂嗜米书。通行本米芾诗文集《宝晋英光集》,就是岳珂搜集遗文辑成的。对于自己的收藏,岳珂全部著录于《宝真斋法书赞》。他把每一件藏品的书体、字数、行数、题记、考订、入藏年月乃至缺损状况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可见他的收藏是具有研究性质的,显现出学者的睿智。这为后人的鉴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依据和标准。今《宝真斋法书赞》虽只存清人据《永乐大典》辑本,但仍然可以看出岳珂的收藏极为丰富,而且米帖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米芾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四十余年,卒葬此。绍定间,岳珂官润州,总领浙西江东财赋。出于爱好和职官责任,他特别注意修缮和保护有关米芾的遗迹。其摹刻《英光堂帖》也应该在这一时期。今人林业强以宋拓《英光堂帖》第三卷与《宝真斋法书赞》进行比对,并据其他文献,论定《英光堂帖》的摹刻完成应于绍定二年(1229)至绍定六年之间。 《英光堂帖》全本内容、卷数、编次已不可知,今传残本有两种:一为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宋拓第三卷上、下册,一为故宫博物院藏宋拓四册。 香港中文大学藏本卷首保留了原刻的各级标题,知此残本为“宝晋斋书简帖下”,存34帖,表现了米芾不同时期的艺术面貌,也可以从中看出米芾的交游和行踪,足征文献。 这34帖,笔势横扫,超逸绝尘,风格多变,精彩纷呈。其中《不烦》一帖尤称精绝,是我们所见米帖中面目最为独特的:首行起笔静穆雍容,二、三行渐趋萧散,四行到六行纵笔横扫,物我两忘,直至终篇。这六行帖,完成了一个灵感凸现、激情昂扬的过程,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书家沉浸于创作之中的情景。 故宫藏本在清代经孙承泽、吴荣光递藏,各册有翁方纲跋,是流传有绪的善本。其中第四册部分内容是孙承泽入藏时以《知止阁米帖》补入的。 这四册帖临古之作不少,间有自家诗文,而大字独多,尤为夺目。第一册中的曹植《应诏诗》,筋骨雄强,气势喷薄。第二册中与友人游灵峰宝刹题名,字大盈尺,洒脱淡定。此题名有明确纪年“崇宁甲申”,即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为后世提供了可靠的鉴定标准。 此外,孙承泽补入诸帖,墨迹今传,并几而观,可见刀笔纸墨之别,亦为鉴赏之助。
评分方便快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