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2015年10月16日-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0-01 |
| 作者:习近平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2.00 | 页数:10 | 印次: 1 |
| ISBN号:9787010154008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的主旨演讲。强调,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积极展开南南合作,同舟共济,攻坚克难,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强调,在上个月召开的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各国通过了以减贫为首要目标的2015年后发展议程。今天,我们相聚北京,就是要向世界表明,我们将加强减贫发展领域交流合作,积极呼应和推动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落实。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体验,莫过于它所激发的共鸣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切关怀,让我感同身受。他并没有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描绘成相互隔阂的孤岛,而是强调了我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书中关于全球化与本土化如何协同发展,如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探讨,让我受益匪浅。作者提出的“包容性全球化”理念,打破了我之前对全球化的一些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人性化、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路径。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伙伴关系”的阐述,作者认为,各国之间的合作不应是单方面的援助,而是建立在共同愿景和共同利益基础上的长期伙伴关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成为了这个宏大事业中的一员,被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所驱动,渴望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坦白说,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甚至一度觉得它可能只是一本流于表面的励志读物。然而,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了。作者在书中展现了令人惊叹的洞察力,他深入剖析了贫困产生的深层根源,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因素,更触及了政治体制、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社会结构性弊端。他并没有回避这些复杂而敏感的话题,而是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层层剥茧,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真实而深刻的图景。书中关于全球治理的讨论尤其发人深省,作者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强调了国际社会在减贫事业中的责任与担当。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构想所吸引,作者提倡的“绿色发展”和“包容性增长”,不仅关注眼前的利益,更着眼于长远的福祉,这与当今许多国家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对世界的理解也更加全面和深入,仿佛完成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
评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数次被作者的笔触所打动。他用一种充满人情味的方式,讲述了无数普通人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展现的坚韧。书中穿插的许多采访片段,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些贫困的社区,亲身感受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梦想。作者对于“尊严”的强调,让我意识到,消除贫困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尊重每一个人的个体价值,给予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书中关于社会公正的论述也十分深刻,作者认为,只有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公平的社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他呼吁打破各种形式的歧视,让每一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贫困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希望、关于人性的书,它让我看到了人类的善良和潜能,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评分我最近读到一本让我思考良多的书,它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虽然书名有些朴实,但内容却非常引人入胜。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世界各国如何摒弃分歧,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宏大图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关于教育公平的部分,书中详细阐述了通过技术手段和国际合作,如何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最偏远的地区,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从而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数据或提出空泛的口号,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展示了教育的力量如何点燃人们的希望,改变个人命运,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共同发展”的深刻解读,他认为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增长,更包括精神文明的提升、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书中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如何相互理解、尊重和借鉴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进的方向,也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落地性”。虽然谈论的是全球性的议题,但书中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许多具体可行的行动指南。作者详尽地介绍了各类国际援助项目如何运作,如何有效地将资金和技术转化为实际的成果。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赋权”的章节,书中阐述了如何通过支持当地社区组织、培养本土人才,让受援地区真正掌握自身发展的钥匙,而不是被动接受施舍。书中还分享了许多成功的扶贫案例,这些故事充满了力量,它们证明了只要方法得当,即使是最贫困的地区,也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作者对于“合作”的理解也十分独到,他认为真正的合作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是各国之间相互信任、共同承担责任的体现。读到这里,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实现不了的共同目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