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高等學校研究生英語係列教材”是一套專為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編寫的教材,由“提高”和“拓展”兩個係列構成。“提高”係列著重在本科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同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技能;“拓展”係列則根據研究生專業學習和研究的需要,著重拓展研究生的學術視野,培養他們的學術研究能力。本係列教材以教育部“加快研究生教育結構調整,培養應用型人纔”的方針為指導,內容新穎,注重實用,資源豐富,旨在提高研究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特彆是在相關專業領域的口語和文字交流能力,為其進一步學習和研究打好基礎。
內容簡介
《綜閤教程(上·教師用書)》是專門為非英語專業研究生撰寫的,編排上體現瞭《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旨在通過說、讀、寫、譯等技能的綜閤訓練,提高研究生閱讀、翻譯和寫作的能力。本書分為上、下兩冊,配有MP3光盤與教師用書。教材特色:
脈絡清晰,操作便捷:每單元由三大闆塊構成,分彆側重提高研究生的閱讀、翻譯和寫作能力。各部分內容既相互關聯,又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方便教授和學習。
選材豐富,啓發思維:課文選篇包括多種題材和體裁,內容新穎、立意深刻,適閤研究生的閱曆和知識結構,富有啓發性。
練習精當,強調互動:練習編排注重鼓勵學生參與,積極思考,提高口頭錶達能力。教師用書針對每個話題提供多角度的參考答案,方便教師組織課堂活動。
循序漸進,注重實用:寫作部分突齣實用性,所講內容與研究生畢業答辯、求職應聘、工作和科研息息相關。
內頁插圖
目錄
Unit 1 Planning Your Future Career
Unit 2 Art of the Table
Unit 3 Leisure Activities
Unit 4 Love and Marriage
Unit 5 Living a Healthier Life
Unit 6 Sanctuary of Fulfillment
Unit 7 Exploring Human Nature
Unit 8 Smarter Transportation
Unit 9 Affordable Housing
Unit 10 The Role of Education
精彩書摘
“一年365天,一周7天,一天24小時,生意始終在進行,那意味著一年365天,一周7天,一天24小時,競爭也同樣在進行,”豪特說,“公司取勝的方法之一就是要更快地到達‘目的地’!這就是說,你不僅要把所有能支持公司快速運轉的功能都調動起來,而且還得知道如何決定‘目的地’是哪裏。這樣,不僅對那些行動快速的人們,也對那些思維敏捷,並有勇氣按自己的想法行事的人們都提齣瞭要求。這需要全公司各部門的運作,而不僅僅是管理部門的工作。”
特徵3:風險容忍度
企業要求員工能承受風險。“一名求職者需要錶現齣僅憑不準確、不完整的信息就做齣決策的能力。他或她必須能接納不確定因素並冒著風險做齣結論”一位客戶在職業描述中寫道。
豪特贊同這一說法。“商業成功通常有這樣一個特質:那就是能接受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個人的,組織上的和財務上的。這就讓許多科學傢感到不適應,因為學術上的成功其實是依靠認真而嚴謹的研究。更進一步說,偉大的科學常常是由找尋答案的過程和答案本身兩者同時來定義的。因此科學傢們往往沉迷於過程。在企業裏,你需要瞭解過程,但最終你會迷上答案,然後根據你認為該答案對你的企業所具有的意義來冒風險。像這樣敢冒風險是一套技能組閤,是所有雇主在他們最好的員工身上所尋找的東西。”
前言/序言
《研究生英語綜閤教程》(以下簡稱《綜閤教程》)為“高等學校研究生英語提高係列教材”之一,依據《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基於廣泛而深入的調研,充分考慮與大學本科階段的銜接,根據研究生英語教學特點進行設計和編寫,旨在通過說、讀、寫、譯等技能的綜閤訓練,提高研究生閱讀、翻譯和寫作的能力。《綜閤教程》包含上、下兩冊,內容難度和學習重點有所不同,可用於研究生階段兩個學期的英語教學,也可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使用。
《綜閤教程》每冊包含10個單元,每單元的說、讀、寫、譯活動圍繞一個特定主題展開。這樣的設計有助於增強學生在語篇層次上的說、、讀、寫、譯能力,提高他們對所讀材料的分析判斷和歸納總結能力,以及用英語就某_話題錶達觀點的能力。《綜閤教程》遵循“讀寫結閤,以讀寫促說”的原則,保證教學過程中語言輸入豐富準確,輸齣活動形式多樣,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與錶達能力。本教程的課堂教學活動經過精心設計,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用目標語錶達對主題的理解,並能進一步就主題進行討論。
《綜閤教程》課文選用瞭真實的語言素材,讓學生接觸真實環境下的英語。在閱讀文章前,教材設計瞭以任務為中心、生動有趣的口語熱身活動。在閱讀文章後,設計瞭閱讀理解練習以及基於文章理解的思考討論題。教師用書中提供瞭口語活動的操作指導、語言提示,以及一些備用的課堂口語活動和討論話題,這不僅方便瞭教師的教學,而且能夠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討論活動中。
《研究生英語綜閤教程(上)》課程設計與教學理念 教材定位與目標讀者群體 本教程專為我國高等院校的碩士研究生及優秀本科高年級學生設計,旨在係統提升學習者的綜閤英語應用能力,特彆是學術交流和專業文獻閱讀能力。不同於側重應試技巧的傳統英語教材,本套係列教材(此處指《高等學校研究生英語係列教材:綜閤教程》的上冊部分,不涉及教師用書)立足於培養研究生在未來學術研究和職業發展中所需的高階語言素養。 本教程的上冊內容側重於奠定堅實的語言基礎,並逐步引入與研究生學習和研究密切相關的語篇和話題。我們認為,研究生階段的英語學習應當是“內容驅動”的,即語言的習得必須與學科知識的擴展同步進行。因此,本冊教材選取的語料庫廣泛涵蓋瞭科學前沿、社會熱點、跨文化交際中的復雜議題,確保學生在學習語言點的同時,也能接觸到他們未來研究領域中可能遇到的思維模式和錶達方式。 核心能力培養目標 本教程緻力於實現以下四個維度的能力提升: 1. 深度閱讀與批判性思維的融閤: 教材精選瞭來自權威學術期刊、高端智庫報告及嚴肅新聞媒體的閱讀材料。這些材料往往篇幅較長、結構復雜,且蘊含作者的明確論點和潛在的立場。通過對這些文本的深入剖析,學生不僅要理解字麵意義,更要學會識彆文章的主旨、論證的邏輯結構、論據的有效性以及潛在的偏見或假設。我們設計瞭大量的“思考與討論”環節,引導學生超越信息的接收者角色,成為知識的審視者和批判者。例如,在涉及科技倫理或全球治理等單元,我們會提供正反兩方的觀點,要求學生構建自己的論述框架。 2. 準確與得體的學術寫作基礎: 雖然本冊為綜閤教程,但為未來撰寫學位論文、研究報告和會議摘要打下堅實基礎至關重要。本教程在“語言拓展”和“寫作工作坊”單元,強調語篇的連貫性(Cohesion and Coherence)和句式的復雜性與精確性。我們聚焦於如何使用恰當的過渡詞、如何進行有效的主題句展開,以及如何構建平衡且正式的句子結構。教材細緻講解瞭學術寫作中常用的邏輯連接詞、錶示因果、轉摺、遞進關係的句式模闆,並輔以大量語境化的模仿練習,確保學生在模仿中內化規範的學術錶達習慣。 3. 高效聽力與信息篩選能力: 研究生聽力不僅要求“聽懂”,更要求“聽取關鍵信息”並“理解說話者的意圖”。本教程的聽力材料大多模擬學術講座、小組討論或專傢訪談的真實場景。難度設置上,我們避免瞭過於口語化或重復性高的材料,而是側重於信息密度大、語速適中偏快的真實語境。訓練重點在於辨識講者的重點強調信號(如“The crux of the matter is…”或“In summary, we must consider…”),快速筆記的組織技巧,以及對說話者語氣所暗示的情感或態度的判斷。 4. 結構化口語錶達與學術交流: 口語訓練不再局限於簡單的日常對話,而是轉嚮結構化的、圍繞特定主題的錶達。本教程的口語模塊要求學生能夠就所學的閱讀材料進行摘要復述(Summarizing)、觀點闡述(Exposition)和提問質疑(Questioning)。我們注重培養學生在正式場閤下進行陳述的自信心和流暢性,特彆強調非母語者在錶達復雜觀點時,如何保持邏輯清晰、語調沉穩,並有效使用銜接語來引導聽眾的理解。 教材結構與特色單元設計 本教程上冊通常劃分為若乾個核心單元(例如8-10個單元),每個單元圍繞一個宏大的主題展開,如“人工智能的未來”、“可持續發展路徑”、“全球化與文化認同”等。 每個標準單元通常包含以下幾個相互關聯的闆塊: 1. 單元導入(Unit Opener): 通過引人深思的圖片、數據或簡短的討論話題,激活學生對主題的背景知識和興趣。 2. 核心閱讀(Main Reading): 提供一篇經過精選的、具有學術深度的長文章,並附帶針對性的閱讀理解任務,旨在培養快速定位主旨和細節的能力。 3. 語言聚焦(Language Focus): 緊密結閤閱讀材料中的典型句式和詞匯,係統講解語法點(如非謂語動詞在復雜句中的運用、虛擬語氣等)和高級詞匯(包括學科常用術語和搭配)。 4. 聽力訓練(Listening Comprehension): 基於單元主題,提供一段模擬真實學術場景的聽力材料,訓練信息提取和筆記能力。 5. 學術寫作與口語實踐(Writing & Speaking Workshop): 這是本教程的實踐核心。寫作部分會提供具體的任務(如寫一個研究背景段落、撰寫郵件請求信息等);口語部分則設計為小組辯論、角色扮演(如模擬導師答辯或會議提問)等,要求學生將本單元學到的語言點和內容知識融會貫通。 內容選材的創新性與挑戰性 本教程在選材上力求體現“新穎性”與“時代性”。我們嚴格篩選語料來源,確保其內容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同時兼顧一定的挑戰性,以匹配研究生的認知水平。我們避免使用已經被過度分析或過於基礎的文本。例如,在介紹社會學概念時,我們可能選擇當代社會學傢對信息繭房的最新研究摘錄,而不是經典的理論介紹。這種設計確保瞭學生在使用英語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其知識儲備也與時俱進。 對教師的期望與教學建議 本教程是為培養高水平研究生設計的,因此,我們強烈建議教師在使用本教程時,超越課本內容的簡單講解,而應側重於引導和啓發。教師應是課堂討論的組織者和學術思維的引導者。建議教師將課本內容作為“腳手架”,鼓勵學生利用課本提供的語言工具去分析和討論課本以外的、與自身專業更貼切的最新資料。本教程的設計留下瞭充分的“空白”,鼓勵教師根據本校、本專業的具體需求進行靈活的拓展和深化,最終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研究導嚮的英語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