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自1995年出版以来,本书一直名列各大书店销售榜前列。近10年后,本书仍是Addison-Wesley公司2003年畅销的图书之一。中文版销售逾4万册。
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将面向对象软件的设计经验作为设计模式记录下来。每一个设计模式系统地命名、解释和评价了面向对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和重复出现的设计。我们的目标是将设计经验以人们能够有效利用的形式记录下来。鉴于此目的,我们编写了一些重要的设计模式,并以编目分类的形式将它们展现出来。
《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是引导读者走出软件设计迷宫的指路明灯,凝聚了软件开发界几十年设计经验的结晶。四位面向对象领域专家精心选取了具价值的设计实践,加以分类整理和命名,并用简洁而易于重用的形式表达出来。本书已经成为面向对象技术人员的圣经和词典,书中定义的23个模式逐渐成为开发界技术交流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语汇。
  Erich Gamma,在苏黎世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曾供职于瑞士联邦银行、Taligent、OTI公司。现在是Eclipse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
  
  Richard Helm,在墨尔本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曾在IBMT.J.Watson担任研究员。现在IBM咨询集团供职。
  Ralph Johnson,在康内尔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目前是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在模式,重构等领域均有很高造诣。
John Vlissides,在斯坦福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目前是IBMT.J.Watson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除本书外,他还是Addison-Wesley“软件模式”丛书的顾问。
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将面向对象软件的设计经验作为设计模式记录下来。每一个设计模式系统地命名、解释和评价了面向对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和重复出现的设计。我们的目标是将设计经验以人们能够有效利用的形式记录下来。鉴于此目的,我们编写了一些重要的设计模式,并以编目分类的形式将它们展现出来。
序言
前言
读者指南
第1章  引言
1.1 什么是设计模式
1.2 Smalltalk MVC中的设计模式
1.3 描述设计模式
1.4 设计模式的编目
1.5 组织编目
1.6 设计模式怎样解决设计问题
1.6.1 寻找合适的对象
1.6.2 决定对象的粒度
1.6.3 指定对象接口
1.6.4 描述对象的实现
1.6.5 运用复用机制
1.6.6 关联运行时刻和编译时刻的结构
1.6.7 设计应支持变化
1.7 怎样选择设计模式
1.8 怎样使用设计模式
第2章  实例研究:设计一个文档编辑器
2.1 设计问题
2.2 文档结构
2.2.1 递归组合
2.2.2 图元
2.2.3 组合模式
2.3 格式化
2.3.1 封装格式化算法
2.3.2 Compositor和Composition
2.3.3 策略模式
2.4 修饰用户界面
2.4.1 透明围栏
2.4.2 MonoGlyph
2.4.3 Decorator模式
2.5支持多种视感标准
2.5.1 对象创建的抽象
2.5.2 工厂类和产品类
2.5.3 Abstract Factory模式
2.6 支持多种窗口系统
2.6.1 我们是否可以使用Abstract Factory模式
2.6.2 封装实现依赖关系
2.6.3 Window和Windowlmp
2.6.4 Bridge模式
2.7 用户操作
2.7.1 封装一个请求
2.7.2 Command类及其子类
2.7.3 撤消和重做
2.7.4 命令历史记录
2.7.5 Command模式
2.8 拼写检查和断字处理
2.8.1 访问分散的信息
2.8.2 封装访问和遍历
2.8.3 Iterator类及其子类
2.8.4 Iterator模式
2.8.5 遍历和遍历过程中的动作
2.8.6 封装分析
2.8.7 Visitor类及其子类
2.8.8 Visitor模式
2.9小结
第3章 创建型模式
……
第4章 结构型模式
……
第5章 行为模式
……
第6章 结论
……
所有结构良好的面向对象软件体系结构中都包含了许多模式。实际上,当我评估一个面向对象系统的质量时,所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判断系统的设计者是否强调了对象之间的公共协同关系。在系统开发阶段强调这种机制的优势在于,它能使所生成的系统体系结构更加精巧、简洁和易于理解,其程度远远超过了未使用模式的体系结构。 模式在构造复杂系统时的重要性早已在其他领域中被认可。特别地,Christopher Alexander和他的同事们可能最先将模式语言(pattern language)应用于城市建筑领域,他的思想和其他人的贡献已经根植于面向对象软件界。
要说我现在写代码时最离不开的书,那绝对是这本了。它就像是我的“武功秘籍”,每次遇到棘手的编程问题,我都会翻开它,寻找灵感。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把设计模式写成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贴近实际开发场景的案例,来阐述每一个模式的原理和用法。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会有一种“啊,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感。比如,当我纠结于如何管理一组相似但又存在差异的对象时,书中对“原型模式”的讲解,就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之前我总是通过继承来解决问题,但那样会导致类爆炸,而原型模式则提供了一种更轻量级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它将模式按照不同的“意图”进行分类,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找到最适合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讲解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阐述了“为什么”。书中对每个模式的“弊端”和“适用场景”的分析,也让我能够做出更明智的设计决策,避免滥用模式。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程序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他会在关键时刻给你点拨,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我已经强烈推荐给我的很多同事了,它绝对是提升代码质量的利器。
评分我得承认,一开始拿起这本书时,我还有点忐忑。毕竟“设计模式”这个词听起来就挺“高大上”的,我怕自己会看得云里雾里。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作者,绝对是一位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天才!他们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设计原则,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代码示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每个模式的“动机”的讲解,它不是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先抛出问题,让你感受到现有代码的痛点,然后再引出模式,告诉你“为什么需要这个东西”。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深刻地理解每个模式的价值和适用场景。举个例子,当我阅读“观察者模式”时,书中描述的“发布-订阅”机制,瞬间就解决了我在处理事件通知时遇到的混乱。之前我的代码就像一团乱麻,各种回调函数层层嵌套,耦合性极强。而有了观察者模式,我的代码变得井井有条,组件之间的依赖也大大降低。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本“编程哲学”的启蒙读物。它让我开始思考代码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这些都是衡量一个优秀软件的重要标准。即使你觉得自己的编程能力已经很不错了,这本书也绝对能给你带来新的启发和视角。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简直是我编程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在我学习编程的初期,我对于如何构建可扩展、可维护的软件系统感到非常困惑。我总是写出那种“一次性”的代码,一旦需求发生变化,就不得不进行大量的重构,这让我感到非常沮丧。然而,当我开始深入阅读“设计模式”这本书时,我才真正理解了软件设计的精髓。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些代码片段,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书中对每一个模式的讲解,都从“问题”出发,然后引出“解决方案”,这种方式让我能够深刻地理解每个模式诞生的原因以及它所解决的实际问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单例模式”的深入剖析,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某些场景下需要全局唯一的实例,以及如何优雅地实现它,而避免了常见的线程安全问题。同样,书中对“外观模式”的解释,也让我学会了如何简化复杂的子系统调用,让我的代码更加清晰易懂。这本书让我明白,优秀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前的需求,更是为了应对未来的变化。它教会我如何写出“活”的代码,而不是“死”的代码。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价格,我将它视为我编程工具箱中最重要的一件工具。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开启了我的编程新世界!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写出更清晰、更易于维护的代码,但总觉得进步缓慢,有时候自己都看不懂自己写的代码。直到我接触了“设计模式”,才恍然大悟。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抽象的概念,它用非常生动的例子,一步步地剖析了那些“伟大”的代码是如何诞生的。它让我明白,那些看似复杂的系统,其实都是由一些简单、但经过深思熟虑的“模式”组合而成。比如,当我第一次理解了“工厂模式”是如何处理对象创建的灵活性时,我感觉我的大脑仿佛被点亮了。之前我总是直接 new 对象,一旦需求变动,就需要改动一大堆地方,简直是噩梦。而现在,我能用更优雅的方式来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思考”代码,而不是仅仅“写”代码。它教会我如何从宏观的角度去审视我的项目,如何预见潜在的问题,并用成熟的解决方案来规避它们。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建筑师学习,他不会直接告诉你如何砌砖,而是教你如何设计整个建筑的骨架,如何让它更稳固、更易于扩展。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提升自己软件设计能力的开发者,它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对我个人编程生涯的影响,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在我阅读之前,我总是埋头苦干,写出能工作的代码就是我的唯一目标。然而,随着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我开始面临各种各样的维护难题:bug频发、新功能难以添加、代码难以理解。那时我非常迷茫,不知道该如何改进。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书,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书中对“七大原则”的阐述,让我对面向对象编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单一职责原则”、“开闭原则”等等。这些原则并非是教条,而是经过无数项目实践检验的智慧结晶。书中的每一个设计模式,都像是一个经过精心打磨的工具,当我学会运用这些工具时,我能更轻松地解决各种复杂的软件设计问题。例如,“策略模式”的引入,让我能够轻松地切换算法,而无需修改主逻辑;“装饰器模式”则让我能够动态地给对象添加新的行为,而不会影响其原有功能。这本书不仅仅教会了我“怎么写”,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为什么要这么写”。它让我从一个“代码搬运工”变成了一个“代码架构师”,能够从更高的层面去设计和思考。我真心认为,这本书是每个认真对待软件开发的程序员都应该反复阅读的经典。
评分书的整体印刷质量挺不错,挺喜欢这本书的,要好好研读
评分一,非常好的书籍。经典的书籍,然后看着也很有作用,书的印刷也很不错,快递很快,值得赞一个
评分设计模式经典书籍,建议配合Head First的设计模式一起看
评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GOF圣书,“四人帮”的书,设计模式看完这一本就够了。
评分呢稍微有点压榨咋了额我这辈子朋友朋友
评分很好。很满意的哦。
评分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评分还没看。物流挺快的。应该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