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清代王爷坟》前言
序
第一部分 【东城区】
1.睿忠亲王坟
第二部分 【西城区】
1.木樨地的克王坟
第三部分 【朝阳区】
1.豫亲王坟
①豫通亲王多铎墓地
②信宣和郡王多尼的墓地
2.多罗贝子苏尔发坟
3.睿亲王塞勒坟
4.睿恪亲王坟
5.睿悫亲王坟
6.肃武亲王坟
7.肃悫亲王坟
8.显谨亲王坟
9.肃恭亲王坟
10.肃慎亲王坟
11.肃恪亲王坟
12.肃良亲王坟
13.肃忠亲王坟
14.武英郡王坟
15.裕亲王保泰坟
16.裕僖亲王坟
17.恭亲王常宁坟
18.理郡王坟
19.履懿亲王坟
20.和谨郡王坟
第四部分 【海淀区】
1.门头村的礼王坟
2.白石桥的郑王坟
3.五路居的郑王坟
4.谦襄郡王坟
5.敦郡王允截坟
6.平敏郡王坟
7.仪顺郡王坟
8.瑞敏郡王坟
9.醇贤亲王坟
10.孚敬郡王坟
第五部分 【丰台区】
1.右安门外的郑王坟
2.湾子村的郑王坟
3.肃勤亲王坟
4.惠郡王坟
5.荣恪郡王坟
6.多罗贝勒载治墓
第六部分 【石景山区】
1.金顶山的礼王坟
2.礼简亲王坟
3.饶余敏亲王坟
4.睿恭亲王坟
5.瑞怀亲王坟
第七部分 【门头沟区】
1.多罗贝子付喇塔坟
2.克勤郡王坟
3.显密亲王坟
4.多罗贝勒载滢坟
第八部分 【房山区】
1.敬谨亲王坟
2.顺承郡王家族园寝
3.庄靖亲王坟
4.淳慎郡王坟
5.克勤诚郡王坟
6.惠端亲王坟
第九部分 【昌平区】
1.兰旗王坟
2.履端郡王坟
3.平西王坟
4.定端亲王坟
5.定敏亲王坟
6.仪慎亲王坟
7.成哲亲王坟
8.成郡王坟
9.庆僖亲王家族园寝
10.悖恪亲王坟
11.恭忠亲王坟
12.钟端郡王坟
第十部分 【平谷区】
1.诚隐郡王坟
2.诚恪亲王坟
第十一部分 【顺义区】
1.和勤亲王坟
第十二部分 【怀柔区】
1.克勤庄郡王坟
第十三部分 【通州区】
1.悖勤亲王坟
2.豫慎亲王坟
第十四部分 【密云县】
1.和恭亲王坟
2.乾隆皇子园寝
3.定恭亲王坟
第十五部分 【天津市】
1.黄花山园寝
①荣亲王坟
②纯靖亲王坟
③裕宪亲王坟
④理密亲王坟
⑤直郡王坟
⑥恂勤郡王坟
2.恒亲王府坟地
①恒温亲王坟
②恒恪亲王坟、恒敬郡王坟
3.朱华山园寝
第十六部分 【河北省】
1.淳度亲王坟
2.裕悼亲王坟、裕庄亲王坟
3.果毅亲王坟
4.果恭郡王坟
5.怡贤亲王园寝
6.福山营的怡亲王坟
7.质庄亲王坟
9.质恪郡王坟
9.端王、怀王园寝
10.兴旺寨乡的王爷坟
第十七部分 【宗室亲王、郡王世袭谱】
礼亲王封袭表
睿亲王封袭表
豫亲王封袭表
郑亲王封袭表
肃亲王封袭表
庄亲王封袭表
克勤郡王封袭表
顺承郡王封袭表
怡亲王封袭表
恭亲王封袭表
醇亲王封袭表
庆亲王封袭表
饶余亲王(安亲王)封袭表
英亲王封袭表
敬谨亲王封袭表
谦郡王封袭表
巽亲王封袭表
端重亲王封袭表
温郡王封袭表
惠郡王封袭表
裕亲王封袭表
老恭亲王封袭表
直郡王封袭表
理亲王封袭表
诚亲王封袭表
恒亲王封袭表
淳亲王封袭表
履亲王封袭表
恂郡王封袭表
愉郡王封袭表
果亲王封袭表
慎郡王(质亲王)封袭表
诚亲王封袭表
和亲王封袭表
宁郡王封袭表
定亲王封袭表
循郡王封袭表
荣亲王封袭表
仪亲王封袭表
成亲王封袭表
悖亲王封袭表
瑞亲王封袭表
惠亲王封袭表
钟郡王封袭表
孚郡王封袭表
后记
参考资料
《重访清代王爷坟》内容简介:对于王爷坟,探遗是个开始,其涉及清代园寝制度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如各个园寝的规制、布局关系、宝顶的高低以及地宫的大小、家族入葬人数辈分、文物遗存等还缺乏考古学意义上的严格数据记录。大量的历史档案还有待挖掘和利用……
冯其利,山西省原平县人,1949年9月23日生于北京前门西河沿。1968年北京63中学初中毕业。师从作家金寄水、郑之盾、石继昌、李风祥。北京旅游学会、北京史研究会、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常务理事,监事长。现就职于北京市档案馆。
1996年紫禁城出版社出版《清代王爷坟》;2001年北京档案史料连载《京郊清墓探寻》;2006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寻访京城清王府》;与友人陈广斌、李新乐出版《石景山文物胜迹大全》;与友人杨海山自费出版《沙济富察氏宗谱补录》。
周莎,1981年12月28日生于北京。字永宁,号慧远,别号无逸斋主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现就职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参加了国家南水北调中段工程韩国王陵的考古发掘工作。曾出版专著有《清朝十二王》,发表墓葬类论文十余篇,散见于报刊杂志。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读一本穿越时空的秘籍。冯其利和周莎凭借着深厚的历史功底和敏锐的考古直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清代王爷神秘世界的大门。他们笔下的王爷坟,不再是冰冷而静止的古迹,而是承载着无数故事和情感的生命体。我被他们对细节的关注深深打动,无论是墓碑上模糊的铭文,还是墓室角落里的一丝痕迹,都能被他们解读出背后丰富的信息。书中对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王爷墓葬进行的细致对比,展现了清代政治格局的变迁和皇族内部的权力博弈。更重要的是,作者们并没有止步于对物质遗存的描述,而是深入探究了这些王爷坟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和社会伦理。这种将历史、文化、艺术、哲学等多个维度有机结合的写作手法,让这本书显得尤为独特和珍贵。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和作者一起,完成了一次意义非凡的“重访”。
评分我一直对清代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关于王爷坟的资料,总觉得不够系统和深入。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阅读空白。冯其利和周莎的论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但又不乏文学性的优美。他们将历史事实与考古发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清代王爷的陵寝制度、建筑风格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习俗。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王爷坟之间差异的比较分析,这让我看到了清代皇室内部的权力结构和家族关系是如何在陵墓的建造中得以体现的。比如,通过对某位王爷墓葬规模和用料的分析,就能推测出他当时在政治上的受宠程度。这种细致入微的解读,让我对清代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书中还穿插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轶事和民间传说,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和趣味。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严肃的历史读物,更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故事集。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没想到读起来却像是在跟着两位经验丰富的探险家一起穿越时空,亲临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王爷坟茔。作者冯其利和周莎的文字功底非同一般,他们用生动形象的笔触,将那些宏伟的建筑、精美的石刻、甚至埋藏在地下的细节都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我就站在他们身旁,亲眼目睹着这一切。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这些古迹,更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比如,通过对某座王爷坟的布局和随葬品的分析,就能窥见那位王爷生前的生活方式、政治地位,甚至他对皇权的看法。这种“以物证史”的叙事方式,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充满了鲜活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他们对于细节的关注,那些可能被普通人忽略的苔藓、风化的石雕,在作者的笔下都成了讲述历史的语言。这本书让我对清代王爷的生活有了更立体、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对历史考古的魅力有了新的感悟。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重访”二字所包含的深意。它不仅仅是对历史遗迹的再次审视,更是对历史真相的深度挖掘。冯其利和周莎以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带领我们走进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他们对每一处细节都精益求精,无论是建筑的斗拱飞檐,还是墓室内的壁画纹饰,都进行了详尽的描绘和解读。我尤其喜欢他们对王爷坟所处地理环境的分析,这其中蕴含着古代中国人对于风水、自然和宇宙的理解。这种将历史、建筑、地理、文化融为一体的叙事方式,让整本书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厚重感和历史感。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王爷坟保护和研究的现状,这让我对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有了更多的思考。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更激发了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绝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多少座王爷坟,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视历史的方式。冯其利和周莎的文字,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充满了作为一名普通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就像是我们身边的朋友,带着我们一起去探寻那些尘封的过往。我喜欢他们那种严谨又不失趣味的写作风格,在考证史料的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思考。例如,书中对某位王爷墓葬中发现的一件陪葬品的解读,就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们能从一件小小的物件上,推演出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审美情趣,甚至是经济状况。这种“小切口、大视野”的写法,让历史的宏大叙事变得更加亲切和可感。而且,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也做得非常出色,大量的精美图片,让我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些王爷坟的宏伟壮观和精湛工艺。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亲身经历了一次盛大的考古之旅,收获满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