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Photoshop修色聖典(第5版)》是首次針對數碼攝影時代圖像技術的全麵更新。掌握並運用《Photoshop修色聖典(第5版)》中諸多的修色技巧,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Photoshop專傢。《Photoshop修色聖典(第5版)》延續瞭本係列一貫令人信服的特效介紹,同時也包括能夠提升圖片效果的、鮮為人知的技巧。《Photoshop修色聖典(第5版)》中的圖片均齣自不同的專業攝影資料。光盤中包含瞭大量的修正練習。
《Photoshop修色聖典(第5版)》每一版本都有重大改變。這一版也不例外。90%的內容為新增的部分,詳細闡述瞭麯綫、通道混閤,以及銳化等方麵的知識。
《Photoshop修色聖典(第5版)》對以下內容進行瞭詳細的描述:
·如何用麯綫將圖片中重要部分的細節突顯齣來;
·通過通道混閤的綜閤策略讓圖片更具感染力;
·CMYK、LAB、RGB的優缺點。以及何時使用它們;
·首次詳盡闡述陰影/高光命令,以及提高圖片高光和陰影部分對比度的辦法;
·銳化策略,包括創新的hi raloam(大半徑,小數量)方式。還有一個簡單易行、卓有成效的閤並hiraloam和傳統銳化方式的方法;
·為商業平闆印刷準備文件的現實狀況,以及怎樣處理超齣印刷機色域範圍的顔色:
·Camera Raw及類似采樣模塊能帶來什麼;
·在膠片時代無法發現的數碼文件的典型問題,以及如何修正它們。
數碼印前技術之父匠心獨運之傑作,數碼攝影新時代修色技術聖典。
內容簡介
《Photoshop修色聖典(第5版)》是Photoshop名人堂之一的Dan Margulis影響力的著作“修色聖典”係列叢書的收關之作,不僅保留瞭4本前著的精華,更提齣瞭更多嶄新的概念和操作技巧,有些甚至是對傳統觀念的挑戰和顛覆。《Photoshop修色聖典(第5版)》圖文並茂、內容豐富,深入淺齣地介紹瞭Photoshop專業顔色修正的思路和技巧。這其中包括色彩對比度和通道、麯綫與對比度的關係、用數字定義顔色、Lab模式、關鍵的K通道、傳統銳化、彩色圖片轉換為黑白圖片、保持彩色圖片中的黑色與白色、圖片的10個通道、校準、顔色管理、印前準備、分辨率的大小、Camera Raw模式、高光陰影命令、Hiraloam銳化、使用通道基礎上的濛版、圖片處理思路等內容。《Photoshop修色聖典(第5版)》適閤從事數碼攝影、平麵設計、照片修正、印前處理等行業各個層次的用戶閱讀,尤其適閤那些已具備相當水平的專業人士。《Photoshop修色聖典(第5版)》會為你帶來難以置信的驚喜,更是邁嚮專業色彩修正領域的夥伴!
作者簡介
Dan Margulis被譽為“數碼印前技術之父”。2001年,他就成為Photoshop Hall of Fame(Photoshop名人館)首批成員之一(他是其中惟一的作傢)。在宣布他當選時,美國Photoshop國傢專業協會在頒奬詞中說:“Dan能夠將復雜的概念簡單化為用戶可以理解的語言,他處理實際問題的主張已經使他成為當今顔色再現領域有影響的人物。”憑藉《Photoshop LAB修色聖典》一書,他躋身暢銷圖書作傢的行列。該書突破傳統,提齣瞭諸多革命性理念和方法。通道專傢David Biedny稱此書為“可能是迄今為止重要的Photoshop書籍。”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Dan Margulis是photoshop色彩領域宗師級的人物。本書是色彩修正以及數字印前領域的聖經。”
——Scott Kelby,Phomshop國傢專業委員會主席
“閱讀此書,你不僅能夠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同時你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也會得到提升。你將對如何調整圖片以獲得優佳品質有更深刻的理解。這無疑是一部經典著作。”
——《DemgmTools月刊》(Design Tools MtmtMy)
“顯然,Dan MarguliS是當今世界上計算機圖形藝術領域作傢之一。他在Photoshop圖形方麵有著淵博的學識,他的圖片有著上佳的印刷效果。此外,他還極富幽默感,能夠用有趣且通俗易懂的語言切中要害,而他的初襲始終是——教會讀者如何獲得質量上
佳的圖片”
——David Biedny,《Photoshop Channel Chops作者
“封麵應該已經讓你相信本書是美於數碼攝影印前色彩修正的,它就像是在說,透芬奇是一名醫學插圖畫傢。Margulis的本意是指導我鍆認真對待數碼照囂,去理解我們所看到的,讓我們按照我們的理解朝著引以為傲的圖片前進。”
——《DPhoto Software用戶指南》(The User Manual for DPhoto Software)
目錄
第1章 色彩、對比度和通道
1.1 難以取捨
1.2 讓色彩更自然
1.3 色適應和同時對比
1.4 軍火庫的武器
1.5 本書針對什麼樣的讀者?
1.6 走齣窗外的指導
1.7 此測試的重要性
1.8 我開始看見光綫
1.9 區分通道
1.10 何時兩種效果最佳
1.11 綠色通道的重要性
1.12 陌生的通道,陌生的明度
1.13 你將是裁判
第2章 麯綫越陡,對比度越強
2.1 左、右、上、下
2.2 麯綫形狀
2.3 改變麯綫的角度就是改變對比度
2.4 隻要能捉住老鼠
2.5 突齣最重要的細節
2.6 哪裏重要,哪裏不重要
2.7 重新分配對比度
2.8 問一個傻問題,得到一個傻答案
2.9 高光與極高光
2.10 亮調和暗調
2.11 避免主麯綫
2.12 要走多遠
2.13 進入CMYK
2.14 RGB前的CMYK
2.15 自動色階
第3章 利用數值修正顔色
3.1 使用數值
3.2 係統設置
3.3 數值魔術
3.4 尋找確定的事情
3.5 拾取重要目標點
3.6 主體的最亮部分
3.7 適度的建議
3.8 用圖說話
3.9 圖像的博弈
3.10 讓愛爾蘭島變個顔色
3.11 非中性白
第4章 顔色、對比度、峽榖和LAB
4.1 LAB的優勢與不足
4.2 色彩空間的對比分析
4.3 A通道和B通道的關係
4.4 精確地控製L 通道
4.5 0加0生無窮
4.6 處理珠寶圖像的捷徑
4.7 看不見的選區
4.8 LAB和工作流程
第5章 K通道是關鍵
5.1 虛擬色彩空間
5.2 黑色如同橘色
5.3 必須使用GCR的情形
5.4 何時需要較少的黑色油墨
5.5 黑色的錶演時刻
5.6 評估中性灰
5.7 懷疑的時候盡量去做
5.8 印刷的要求
5.9 汙跡和用戶自定義CMYK
5.10 細綫和“最多GCR”
5.11 動作與後果
5.12 它適閤一切
第6章 使用銳化濾鏡
6.1 誰、什麼、何時
6.2 何處
6.3 為什麼
6.4 怎樣做
6.5 用數字來USM
6.6 哪種暈帶的效果最棒
6.7 確定數值
6.8 銳化,而不是模糊
6.9 牛頓第三定律不過如此
6.10 一些新的皺紋
6.11 定位,定位,還是定位
第7章 彩色嚮黑白轉換
7.1 哪裏通往康莊大道
7.2 3-6-1公式
7.3 用我自己的公式
7.4 分清敵友
7.5 嚮敵人下毒
7.6 王子必須思想開放
7.7 兩個容易讓人誤解的名稱
7.8 命運就像女人
7.9 馬基雅維利的光輝
7.10 世界上最快的黑白圖片轉換
7.11 好的法律和好的武器
7.12 緻那些理解力良好的人
第8章 用黑白圖像修正彩色圖像
8.1 另一種結局
8.2 新的開始
8.3 與背景協調
8.4 無限的天空
8.5 第二道防綫
8.6 小測試
8.7 一個主題和多個變量
8.8 LAB的結局
8.9 以CMYK終結
第9章 推論、幻想,何時為圖片下注
9.1 紅與黑
9.2 不能信任媒體
9.3 猜測分布
9.4 計算點數
9.5 瞭解牌怎樣有欺騙性
9.6 不許悔牌
9.7 計算多少輪
9.8 桌麵上的牌
9.9 做好準備
第10章 每張圖都有10個通道
10.1 一個很小的工具箱
10.2 不同的色彩空間,不同的工具
10.3 孤立無援的鳥
10.4 糾正藍色色偏
10.5 排除沒用的通道
10.6 源於巧閤
10.7 混閤的疑惑
10.8 讓單調的顔色更單調
10.9 當我醒來時,這隻鳥已經飛走
10.10 利用藍色通道
10.11 色彩空間與時俱進
第11章 使圖像匹配
11.1 校準簡介
11.2 我們乾嘛要管它?
11.3 當選擇有限時
11.4 多角度考慮問題
11.5 追求完美的代價
11.6 顔色中的黑白
11.7 丟失的顔色
11.8 顔色、對比度和革命
11.9 有所得必有所失
11.10 革命的紅旗
11.11 何時使用儀器
11.12 贏不瞭就要復仇
11.13 色彩革命傢的格言
11.14 尋求規範
11.15 高級測量儀器
11.16 如果我們的主旨是神聖的
第12章 管理顔色設置
12.1 這些術語是如何定義的
12.2 顔色是如何定義的
12.3 指定、猜想和嵌入
12.4 RGB工作空間
12.5 CMYK工作空間
12.6 灰度和專色工作空間
12.7 轉換選項:渲染意圖
12.8 色彩管理方案
12.9 走齣知識的荒漠
第13章 印刷中的“一點點”
13.1 “政治派係”的起源
13.2 “政治”不喜歡真空
13.3 媒體的力量
13.4 民意測驗專傢,印刷和可預見性
13.5 一個“黨派”和它的平颱
13.6 來自反對派的消息
13.7 花言巧語和實質
13.8 預防“一點點”
13.9 閤同和打樣
13.10 平颱得到瞭發展
13.11 消極戰役的代價
13.12 不聽勸的印刷廠
13.13 歡迎加入團隊
13.14 調查繼續
13.15 個人感觸
13.16 政客有時也說真話
13.17 Gamma——網點擴大聯盟
13.18 擁護變化
13.19 設置“自定CMYK”
13.20 利用這些設置
13.21 網點擴大可能增加的跡象
13.22 權力鬥爭和“一點點”
第14章 百萬像素時代的分辨率
14.1 PPI的很多類型
14.2 像素從哪裏來?
14.3 更多的信息意味著更少的變化
14.4 平均律
14.5 分辨率要多大纔夠?
14.6 增加1位就增加1倍的文件大小
14.7 測試錶明瞭什麼
14.8 進齣16位
14.9 再練練腦子
第15章 錯誤配置文件的藝術
15.1 讓詞匯錶達我想讓它錶達的意思
15.2 數值的意義
15.3 請你玩槌球
15.4 模糊和Gamma值
15.5 使用圖層濛版混閤
15.6 我就是法官,我就是陪審團
15.7 求知欲強些,再強些
15.8 迴到紅色皇後身邊
15.9 透過現象看本質
15.10 最後一個錯誤配置文件
15.11 金鑰匙
第16章 從哪裏來,迴哪裏去
16.1 日新月異
16.2 注意事項
16.3 麵臨兩種選擇
16.4 多通道方法
16.5 為將來做準備
16.6 機器的思維方式
16.7 醜小鴨變白天鵝
16.8 來自深水的怪物
16.9 紅色、飽和度及其他
16.10 用圖層濛版混閤
16.11 總結:KISS方法
第17章 模糊、濛版和銳化中的安全
17.1 將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17.2 瀑布和銳化高光
17.3 有什麼不好?
17.4 平靜的深水
17.5 銳化、陰影和工作流程
17.6 高風險,高迴報
17.7 探索圖層濛版
17.8 為確定的事情打賭
17.9 銳化,過去和未來
第18章 疊加,“大半徑、小數量”和“陰影/高光”
18.1 高效率的命令
18.2 “陰影/高光”概述
18.3 “陰影/高光”默認設置的含義
18.4 模糊和混閤
18.5 一半陰影,一半高光
18.6 通道之間的區彆
18.7 USM、僞USM和立體感
18.8 瞧這一傢子
18.9 模糊和混閤的平衡
18.10 彆用力過猛
18.11 財富的尷尬
第19章 色彩、對比度和濛版“安全守則”
19.1 為使用濛版找個理由
19.2 早晨的紅色天空
19.3 讓掃描員掌舵會發生什麼
19.4 正確選擇通道
19.5 我的山榖鬱鬱蔥蔥
19.6 禍不單行
19.7 正片疊底和濛版
19.8 浴巾的故事
19.9 沒有劣質原稿
19.10 這是我們習以為常的
19.11 淡化反光
19.12 再次麵對高光和陰影
19.13 用LAB改變産品的顔色
19.14 一艘沒有終點的船
第20章 沒有劣質原稿
20.1 雙刃劍
20.2 第一次打開文件時
20.3 尋找朋友和敵人
20.4 找到色彩變化
20.5 最終的錯誤分色
20.6 藝無止境
20.7 為專業色彩乾杯
20.8 海盜歡送會
注釋與後記
精彩書摘
第1章 色彩、對比度和通道
1.1 難以取捨
你正讀著一本價格昂貴、觀點偏激、讓人難以忍受的技術書籍,正在學習一門艱難的課程。這將讓你成為一個對圖片質量要求嚴格但並不偏執的人。你的目標跟任何業餘愛好者、廣告客戶、要給孩子拍齣好照片的驕傲的父母以及任何要給産品做廣告或把場景記錄下來的人並無二緻。無論是靈光閃爍的藝術品、最平庸無奇的商業照片還是情感價值一流、技術上二流的照片,我們都希望提高品質。
判斷哪個版本更好,有時不會像剛纔的範例那樣簡單。圖1.2有3個版本,不僅僅是兩個。現在的問題不僅是哪個版本最好,還有哪個版本最差。我已經詢問過與圖像行業有瓜葛的大約500個人,你認為他們會如何選擇呢?
被調查的人有專傢也有新手。他們在戶外、標準光源下、熒光燈下或白熾燈下評估這些圖片。這些因素對評估結果都沒有影響。
奇怪的是,地區的分布對評估結果有影響。受調查者主要來自北美各地,少數來自其他地區。來自美國東南部的受調查者有一半認為圖1.28最好,另一半認為圖1.2C最好,而其他地區的受調查者有3/4青睞於圖1.2C。
受調查的500個人一緻認為,圖1.2A是最差的。事實的確如此。但對剩下的兩個版本,大傢的意見就有分歧瞭。就算你的看法和我一樣,你的客戶也未必會這麼想。
前言/序言
“這是大傢共同的想法,”一位試讀者在本書齣版之前誌願代錶你閱讀它的人寫道,“第一次讀你的書,要過一會兒纔能知道你是乾什麼的。但我始終要說,你不像其他Photoshop圖書作者那樣提供一份‘菜譜’,而是在教人們如何思考色彩修正。在這個過程中,你考慮到瞭範例教學,也提供瞭技術,但最成功的讀者在讀完後得到的遠遠不止是一係列技術。我希望在這本書的開頭看到這樣的評語。”
現在他該滿意瞭,讓我們來談談你吧。你也許是從事專業圖像處理的,也許是一位專業攝影師,也許是其他方麵的專業人士,工作中的一部分就是製作優質的數碼圖像。或許,你可以忽略本書標題中令人生畏的那個單詞“專業”,因為你不是這方麵的專業人士,隻希望製作齣有專業水平的圖片。
2005年下半年,Microsoft公司(你應該聽說過它)斷然宣告:“數碼相機是有史以來發展得最快的消費品。”據某市場調查公司估算,那一年僅在北美就有2600萬部數碼相機售齣。
這2600萬部數碼相機的用戶,有一部分是本書的潛在讀者,更多的不是,但他們對本書下半部分將要著重討論的數碼相機市場有著深遠的影響。
無論你屬於哪一類讀者,你買這本書都是為瞭讓圖像看起來更好,就像我對待自己的圖一樣。我們知道一個簡單的辦法——使用Adobe Photoshop的“圖像>調整>自動對比度”命令,它常常很管用,但我們決不用它,因為我們自己能夠做得更好。盡管這個命令能明顯改善圖像,但更多的時候它會妨礙進一步的修正,與其對付它遺留的問題,還不如重新開始。
類似地,數碼相機的自動調節功能(很多人不知道有這個功能)可以優化許多數碼照片,有時我們也得益於它,但另一些時候,我們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恢復原來的效果。
Photoshop 色彩魔法:洞悉光影,重塑視覺的煉金術 在這瞬息萬變的數字時代,圖像不再是簡單的記錄,而是情感的載體,故事的畫捲,更是商業溝通的利器。色彩,作為圖像最直觀、最強大的錶現語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這門語言的精深奧秘中,Adobe Photoshop無疑是那位最權威的導師,它賦予瞭我們洞悉、駕馭乃至創造無限色彩可能的力量。 本書,並非僅僅是一本操作手冊,它更是一次深度探索 Photoshop 色彩處理核心機製的旅程。我們不追求冰冷的命令堆砌,而是緻力於揭示色彩背後隱藏的科學原理與藝術規律。從光綫如何與物體互動,到人眼如何感知色彩,再到色彩在不同文化和心理層麵的解讀,我們將層層剝繭,構建起一套完整而深刻的色彩認知體係。 第一篇:色彩的基石——理解與感知 我們首先會從最根本的層麵齣發,深入理解數字圖像色彩的構成。RGB、CMYK,這些看似熟悉的色彩模式,其背後的原理究竟是什麼?它們各自適用於哪些場景,又存在哪些局限?我們將通過詳實的圖解和生動的案例,幫助你徹底厘清這些概念,並掌握如何在不同色彩空間之間進行精準的轉換,避免色彩失真和信息丟失。 除瞭理論,我們還將探討人眼對色彩的感知機製。色彩的鮮艷度、明度、飽和度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視覺體驗的?為什麼同一色調在不同光綫下會呈現齣截然不同的效果?理解這些視覺心理學原理,將幫助你更精準地把握色彩的運用,創作齣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作品。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分析圖像的色彩構成,判斷其整體風格和情感傾嚮,並為後續的調色操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篇:Photoshop 的色彩工具箱——駕馭光影的利器 掌握瞭色彩的理論基礎,接下來,我們將全麵而係統地解鎖 Photoshop 中強大的色彩調整工具。這部分內容將是你手中最趁手的兵器,每一個工具的特性、最佳實踐以及與其他工具的協同運用,都將被一一剖析。 麯綫 (Curves): 作為 Photoshop 中最為強大和靈活的色彩調整工具之一,麯綫的運用可以實現從基礎的亮度對比度調整,到復雜的局部色彩校正,乃至藝術化的色彩風格塑造。我們將從麯綫的基本原理入手,講解如何通過調整 RGB 通道、明度通道,甚至是單獨的紅色、綠色、藍色通道,來精確控製圖像的色調和層次。我們將學習如何利用 S 形麯綫來增強對比,如何使用反 S 形麯綫來柔化圖像,以及如何利用點綫結閤的方式實現更加精細的調整。我們會演示如何使用滴管工具在麯綫麵闆中吸取關鍵點,實現快速、準確的色彩校正。 色階 (Levels): 色階是實現快速色彩校正的基礎工具。我們將深入學習如何利用色階麵闆中的直方圖來分析圖像的明暗分布,以及如何通過調整黑場、白場和灰場滑塊,來恢復圖像的細節和層次。我們將學習如何應對曝光不足或過度曝光的圖像,如何處理低對比度或高對比度的場景,以及如何利用色階進行簡單的色彩平衡。 色彩平衡 (Color Balance): 當圖像的整體色調偏離我們想要的錶現時,色彩平衡就成為瞭我們的首選。我們將深入學習如何利用色彩平衡工具來調整陰影、中間調和高光部分的色彩傾嚮,從而修正偏色,營造特定的氛圍。我們將演示如何通過模擬不同的光照環境,例如暖色調的夕陽、冷色調的清晨,來為圖像注入情感。 色相/飽和度 (Hue/Saturation): 這個工具是我們控製色彩“味道”和“濃度”的關鍵。我們將學習如何精確調整圖像的整體色相,改變色彩的種類;如何增強或減弱色彩的飽和度,讓色彩更加鮮活或沉靜;以及如何單獨調整特定顔色的色相、飽和度和明度,實現局部色彩的精細控製。我們將探索如何利用“明度”滑塊來提升或降低顔色的亮度,以及如何使用“老化”選項來模擬老照片的效果。 可選顔色 (Selective Color): 這是一種更加精細的色彩調整方式,它允許我們針對特定的顔色範圍(如紅、黃、綠、青、藍、品紅、白、灰、黑)進行獨立的色彩調整。我們將學習如何利用可選顔色工具來“提亮”或“壓暗”某種顔色,如何“增加”或“減少”某種顔色的洋紅、青、黃、黑成分,從而實現對畫麵中復雜色彩關係的精準駕馭。例如,我們將演示如何讓綠色植被更加蔥鬱,如何讓天空的藍色更加純淨,或者如何調整人物膚色使其更加自然健康。 匹配顔色 (Match Color): 當我們需要將一張圖像的色彩風格應用到另一張圖像上時,匹配顔色工具將是你的得力助手。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簡單的選區操作,將源圖像的色彩特性“復製”到目標圖像,實現風格的高度統一,這在係列作品的創作中尤為重要。 色彩查找 (Color Lookup):我們將探討如何在 Photoshop 中使用 LUTs (Look-Up Tables) 來快速應用預設的色彩風格,並學習如何創建和管理自己的 LUTs,為你的作品賦予獨特的視覺簽名。 第三篇:精細化色彩調校——觸及靈魂的微調 在掌握瞭基礎和進階的色彩工具後,我們將進入更深層次的精細化調校。這一階段,我們將專注於那些能夠賦予圖像生命力和藝術靈魂的微調技巧。 濛版與選區: 色彩調整並非總是全局的,很多時候,我們隻需要對圖像的某個局部進行色彩處理。我們將深入學習如何利用濛版(圖層濛版、矢量濛版、剪貼濛版)和各種選區工具(套索、魔棒、快速選擇、鋼筆工具)來實現對色彩調整的精確控製。我們將學習如何創建柔和的過渡,避免生硬的邊緣,讓色彩的融入更加自然。 通道混閤器 (Channel Mixer): 這個工具以一種更為底層的方式影響色彩。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調整不同色彩通道之間的相互作用,來創建獨特的色彩效果,例如將紅色通道的細節融入到綠色通道中,或者模擬齣復古的電影色彩。我們會演示如何使用通道混閤器來模擬膠片濾鏡,或者進行更加大膽的色彩實驗。 漸變映射 (Gradient Map): 漸變映射可以將圖像的亮度信息映射到預設的漸變上,從而創造齣富有創意和藝術感的色彩效果。我們將學習如何利用漸變映射來實現單色調、雙色調,甚至是多色調的藝術化處理,讓你的圖像煥發齣全新的生命力。 色彩的二次構圖: 色彩不僅僅是錶現的手段,更是構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學習如何分析圖像的色彩分布,利用色彩的冷暖對比、明暗對比來引導觀眾的視綫,突齣主題,營造空間感和縱深感。 光影的邏輯與色彩的融閤: 真實的視覺世界中,光影與色彩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將學習如何理解不同光源(自然光、人造光、散射光、直射光)對物體色彩的影響,並如何在 Photoshop 中模擬齣真實的光影效果,讓色彩與光影和諧共存,賦予圖像更強的真實感和立體感。 第四篇:風格化色彩的探索——塑造獨特視覺語言 在掌握瞭色彩調整的各項技術後,本書將引導你進行風格化的色彩探索,幫助你形成自己獨特的視覺語言。 不同攝影風格的色彩特徵: 我們將分析不同攝影風格(如紀實攝影、人像攝影、風光攝影、商業攝影、電影感色彩)的典型色彩錶現,並學習如何通過 Photoshop 中的工具去模仿和再現這些風格。例如,如何營造齣電影般的低飽和度、高對比度效果,如何打造齣清新自然的日係小清新風格,或者如何實現復古的膠片質感。 情緒與色彩的聯想: 不同的色彩會引發不同的情緒和聯想。我們將探討色彩心理學在圖像創作中的應用,學習如何運用色彩來錶達喜悅、憂傷、神秘、溫暖等各種情感。我們將通過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過色彩的細微調整,來觸動觀者的內心。 色彩的和諧與對比: 如何在圖像中運用色彩的和諧性來營造統一、寜靜的氛圍?又如何通過色彩的對比性來製造視覺衝擊力,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我們將深入探討色彩和諧與對比的平衡之道,教你如何在兩者之間遊刃有餘,創作齣既有美感又不失錶現力的作品。 個性化色彩預設的創建與管理: 學習如何將自己常用的色彩調整組閤保存為預設,方便日後快速調用。我們將講解如何創建和管理自己的調色闆,構建屬於你的專屬色彩庫。 第五篇:實踐與進階——從理論到創作的飛躍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纔能真正掌握一門技術。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帶領你進入真實的創作實踐。 案例分析與實戰演練: 通過大量精心挑選的真實案例,我們將一步步演示如何運用前麵學到的技巧來解決實際的色彩問題,並實現齣色的視覺效果。每一個案例都將包含詳細的步驟解析,讓你能夠跟隨操作,融會貫通。 不同場景下的色彩挑戰與解決方案: 我們將針對不同類型的圖像(如人像、風光、靜物、産品、活動照片)所麵臨的特有色彩挑戰,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例如,如何處理人像膚色的偏黃偏紅,如何讓風光照片的層次感更加豐富,如何讓産品照片的色彩更加真實吸引人。 提高效率的技巧與工作流程: 除瞭技術本身,我們還將分享一些提高色彩調整效率的工作流程和技巧,讓你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更多、更好的作品。 色彩的未來趨勢: 簡要探討當前和未來的色彩設計趨勢,例如人工智能在色彩分析與生成中的應用,以及新興的色彩技術對圖像創作可能帶來的影響。 本書的目標是讓你不僅僅停留在“會用 Photoshop”的層麵,而是真正“精通 Photoshop 的色彩之道”。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你能夠建立起一套獨立思考和解決色彩問題的能力,將 Photoshop 的色彩工具化為你錶達創意的強大武器,創作齣真正觸動人心的視覺作品。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你踏上色彩煉金術之旅的邀請函,讓你在光影與色彩的交織中,解鎖無限的視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