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注模成型制备高温结构陶瓷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高温结构陶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卜景龙 等 著
图书标签:
  • 凝胶注模
  • 高温陶瓷
  • 结构陶瓷
  • 制备工艺
  • 材料科学
  • 陶瓷成型
  • 凝胶浇注
  • 粉体材料
  • 先进陶瓷
  • 陶瓷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24411
版次:1
商品编码:1006812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7
字数: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新技术于20世纪末由美国发明用于陶瓷的制备。该技术将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结合有机单体聚合生成高分子的方法,利用有机单体聚合将陶瓷粉料悬浮体原位固化,之后经过干燥、排胶、烧结等工艺过程制备复杂形状的近净尺寸陶瓷部件。该技术特点为:有机单体含量低,产品尺寸精度高,坯体强度高,可进行机械加工,明显优于其他复杂形状陶瓷部件的成型工艺,有机添加剂烧后不含残留杂质,在高质量、特殊形状精密陶瓷元件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工艺技术在陶瓷、耐火材料、粉末冶金等领域备受关注,已经应用到碳化硅、氮化硅、赛隆、氧化锆、氧化铝、镁铝尖晶石、金属陶瓷等材料的研究与生产过程。
  本书包括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导论,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常用粉体,A1203-MgO·nAl2O3复合材料,SiAlON—SiC复相材料,SIALON结合刚玉耐火材料的凝胶注模成型研究,凝胶注模成型超细二氧化锆悬浮体的制备。
  本书内容丰富,技术先进,可作为高等院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材料领域科研院所及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1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导论
1.1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研究进展
1.1.1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流程
1.1.2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特点
1.1.3 凝胶注模成型用凝胶体系
1.1.4 几种改进型凝胶注模成型工艺
1.1.5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应用
1.2 浆料的流变学性质
1.2.1 浆料的流变性
1.2.2 影响浆料流变性的因素
参考文献
2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常用粉体
2.1 刚玉
2.1.1 刚玉(A1203)的晶体特征
2.1.2 刚玉的性能
2.1.3 刚玉的应用
2.2 镁铝尖晶石
2.2.1 MgAl204(尖晶石)型结构
2.2.2 镁铝尖晶石(MgAl204)的性质及应用
2.3 碳化硅的性能及应用
2.4 赛隆
2.4.1 赛隆的物理化学性质
2.4.2 SiAlON的应用
2.4.3 SiAlON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 A12 03-Mgo·nAl203复合材料
3.1 A1203-MgO·nAl203复合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3.1.1 制备A1203-MgO·nAl203材料的原料
3.1.2 制备A1203-MgO·nAl203材料的方法
3.1.3 A1203-MgO·nAl203材料的特性
3.1.4 A1203-MgO·nAl203材料的应用
3.2 A1203-MgO·1.35A1203复合浆料的流变性研究
3.2.1 浆料制备
3.2.2 性能测试
3.2.3 粉体的表征
3.2.4 分散剂对复合浆料流变性的影响
3.2.5 pH对复合浆料流变性的影响
3.2.6 Ca抖、Na+强度对浆料流变性的影响
3.2.7 颗粒尺寸及分布对浆料流变性的影响
3.2.8 制浆工艺对浆料黏度的影响
3.2.9 小结
3.3 A1203-MgO·1.35A1203复合浆料的制备
3.3.1 浆料制备
3.3.2 浆料制备与性能测试
3.3.3 粉体特性对固相体积分数的影响
3.3.4 制浆工艺对固相体积分数的影响
3.3.5 pH值对固相体积分数的影响
3.3.6 分散剂对固相体积分数的影响
3.3.7 MgO对复合浆料固相体积分数的影响
3.3.8 单体和交联剂对浆料固相体积分数的影响
3.3.9 低黏度、高固相体积分数A1203-MgO·1.35A1203复合浆料的制备
3.3.10 小结
3.4 A1203-MgO·1.35A1203复合浆料的凝胶注模成型
3.4.1 预混液组成的确定
3.4.2 凝胶注模成型坯体的制备
3.4.3 凝胶注模成型坯体制备条件的确定
3.4.4 凝胶注模成型坯体制备的工艺条件控制
3.4.5 小结
3.5 含粗颗粒A1203-Mg0·1.35A1203耐火材料凝胶注模成型研究
3.5.1 浆料中粗细颗粒比例确定原理
3.5.2 浆料制备
3.5.3 含粗颗粒浆料的流动性测定
3.5.4 坯体的制备、排胶与烧结
3.5.5 抗渣性能测试
3.5.6 浆料中粗颗粒与粉体的适宜比例
3.5.7 分散剂最佳加入量确定
3.5.8 有机单体和固相体积分数对坯体密度的影响
3.5.9 坯体的性能与显微结构
3.5.10 材料抗渣侵蚀性能
3.5.11 MgO助烧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5.12 小结
参考文献
4 SiAlON-SiC复相材料
4.1 SiAlON—SiC悬浮体流变性研究
4.1.1 浆料pH的确定
4.1.2 影响悬浮体流变性的因素
4.1.3 悬浮体流变性分析
4.1.4 小结
4.2 SiAlON—SiC复合材料坯体性能研究
4.2.1 影响坯体性能的因素
4.2.2 坯体的显微结构分析
4.2.3 小结
4.3 SiAlON—SiC制品烧结性能研究
4.3.1 烧成制度的确定
4.3.2 铝硅细粉的塑性烧结及机理分析
4.3.3 液相烧结机理
4.3.4 制品的烧结热力学研究
4.3.5 制品的氮化动力学研究
4.3.6 Z值对制品烧结性能的影响
4.3.7 温度对制品烧结性能的影响
4.3.8 颗粒组成对制品烧结性能的影响
4.3.9 烧结助剂对制品烧结性能的影响
4.4 不同成型方法的制品的性能对比研究
4.4.1 性能测试
4.4.2 试验结果和讨论
4.4.3 小结
参考文献
5 SiAI0N结合刚玉耐火材料的凝胶注模成型研究
5.1 实验过程及实验方法
5.1.1 固相原料的配制
5.1.2 高固相含量悬浮体的制备和凝胶注模成型
5.1.3 性能检测
5.2 实验结果和分析
5.2.1 分散剂加入量、比率和pH值对悬浮体表观黏度的影响
5.2.2 SiAlON结合刚玉悬浮体的流变性和稳定性
5.2.3 SiAlON结合刚玉悬浮体流变模型的建立
5.2.4 凝胶注模成型SiAlON结合刚玉耐火材料性能的研究
5.3 小结
参考文献
6 凝胶注模成型超细二氧化锆悬浮体的制备
6.1 实验过程
6.2 性能测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分散剂的选择与用量
6.3.2 pH的确定
6.3.3 固相含量的确定
6.3.4 研磨时间的确定
6.3.5 料浆流变学特性
6.3.6 坯体显微结构
6.4 结论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1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导论
  1.1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研究进展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人发明,起初用于陶瓷的制备。该工艺主要通过制备低黏度、高固相体积分数的浆料,再将浆料中有机单体聚合使浆料原位凝固,从而获得高密度、高强度、均匀性好的坯体。坯体经过干燥、排胶和烧结等工序后,可直接制备出复杂形状的近净尺寸部件。由于该工艺先进,引起不少学者的重视,相继对该工艺作了进一步研究。
  1.1.1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流程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将传统的陶瓷工艺与聚合物化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将有机单体聚合成高分子的方法灵活地引入到陶瓷的成型工艺中,其工艺流程如图1.2所示。该工艺成型的生坯强度很高(可达30MPa),能直接进行机加工,明显优于其他复杂形状陶瓷部件的成型工艺,这对烧结后很难加工的陶瓷材料来说非常有益。该成型方法所用的添加剂可全部使用有机物,部件烧结后不含残留杂质,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近净尺寸成型技术,可制作高质量、形状复杂的部件。
  该工艺使用的主要原料有:粉体、有机单体、交联剂、引发剂、催化剂、分散剂和溶剂。其工艺关键是要制备出低黏度且高固相体积分数(>50%)的浆料,这可通过静电排斥力或空间位阻稳定作用实现。该工艺包括几个过程:首先将粉体分散到含有有机单体和交联剂的水溶液或非水溶液中,注模前加入引发剂和催化剂,充分搅拌均匀并脱气后,将浆料注入非孔模具中;然后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引发有机单体聚合,使浆料黏度骤增,从而导致浆料原位凝固形成湿坯;接着净湿坯脱模后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干燥,得到高强度坯体;最后将干坯排胶并烧结得到致密部件。

前言/序言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高温结构陶瓷》 本书系统阐述了凝胶注模成型(Gelcasting)技术在制备高温结构陶瓷方面的基础理论、关键工艺参数、材料选择以及应用潜力。凝胶注模成型作为一种先进的陶瓷成型方法,因其能够精确控制坯体密度、均匀性和复杂形状的制造能力,在高温结构陶瓷领域展现出巨大的优势。 第一部分: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原理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凝胶注模成型的核心原理。详细介绍了凝胶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机理,包括单体的聚合、交联以及溶胶到凝胶的转变过程。重点讲解了引发剂、催化剂、稳定剂等关键化学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凝胶动力学的影响。此外,还阐述了流变学在凝胶注模过程中的重要性,包括料浆的粘度调控、剪切稀化行为以及脱气技术,以确保料浆能够顺利注入模具并形成均匀的坯体。 第二部分:高温结构陶瓷材料选择与制备 本部分聚焦于适用于凝胶注模成型的高温结构陶瓷材料。详细介绍了氧化物陶瓷(如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铝-氧化锆复合陶瓷)、非氧化物陶瓷(如氮化硅、碳化硅)以及新型复合陶瓷材料的特性。针对不同材料体系,阐述了其凝胶注模成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包括粒径分布、表面活性、烧结性能等。此外,还讨论了如何通过优化原料粉体制备(如球磨、喷雾干燥)来改善料浆的流动性和均匀性,从而为凝胶注模成型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部分:凝胶注模成型工艺优化与控制 本部分着重于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实际操作与优化。详细介绍了模具设计与材料选择,包括模具的脱模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对坯体尺寸精度的影响。对注模过程中的参数进行深入分析,如注模速度、压力、保压时间等,并探讨这些参数如何影响坯体的均匀性、密度分布以及避免缺陷的产生。此外,还重点讲解了脱模、干燥以及预烧结等后处理工艺,强调了缓慢、均匀的干燥过程对于防止坯体开裂的重要性,以及预烧结对后续高温烧结过程的影响。 第四部分:高温烧结与性能表征 本部分详细论述了凝胶注模成型坯体的高温烧结过程及其对陶瓷性能的影响。深入研究了不同烧结气氛(如氧化、还原、惰性)、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和升降温速率等参数对陶瓷微观结构(晶粒尺寸、晶界、孔隙率)和宏观性能(密度、硬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热膨胀系数、热震稳定性、抗氧化性等)的影响。引入了先进的烧结技术,如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和热压烧结(HP),以实现致密化和抑制晶粒长大,制备出高性能的高温结构陶瓷。 第五部分:应用前景与挑战 本部分探讨了凝胶注模成型高温结构陶瓷的广阔应用前景。详细介绍了其在航空航天(如发动机热端部件、热防护瓦)、能源(如固态燃料电池、燃气轮机叶片)、机械制造(如耐磨件、切削刀具)以及生物医学(如人工关节)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同时,也客观分析了凝胶注模成型在工业化生产中仍面临的挑战,包括成本控制、大规模生产的均一性、绿色环保工艺的开发以及新材料体系的探索等。 本书旨在为从事高温结构陶瓷研发、生产和应用的科研人员、工程师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本全面、实用的参考书。通过深入理解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可以有效推动高性能高温结构陶瓷的开发与应用,为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书中关于“高温结构陶瓷”的定义和分类。我猜想,作者一定会在开篇就为我们勾勒出高温结构陶瓷的宏大图景,阐释其在极端高温、高压、腐蚀等恶劣工况下的优异性能。书中可能会详细介绍几种代表性的高温结构陶瓷,例如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硅、氮化硅等,并分析它们各自的晶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这对于我理解为何需要选择特定的陶瓷材料来应对特定的高温挑战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制备”过程的解读,我希望能够详尽而深入。凝胶注模成型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备手段,其工艺流程、关键参数以及对最终陶瓷性能的影响,都应该得到细致的阐述。我设想,作者会从原材料的选择、凝胶体的配方设计,到模具的设计、注模工艺的优化,再到干燥、烧结等后处理过程,一步步带领读者揭示凝胶注模成型制备高性能陶瓷的精髓。如果书中能辅以大量的实验数据、图表和显微组织照片,那就更加理想了,能够直观地展示不同工艺参数对陶瓷材料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这对我学习和实践都将大有裨益。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散发着一种严谨而精密的学术气息。我设想,在“凝胶注模成型制备高温结构陶瓷”的探索之旅中,首先会有一章 dedicated to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governing the sol-gel process. This would likely delve into the chemical reactions, colloidal chemistry, and rheological behavior that underpin the formation of stable, homogeneous gels. Following this, the book would transition to the specifics of the molding stage. I anticipate a detailed discussion on various injection molding techniques, the design of appropriate molds, and the critical processing parameters such as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injection speed, all aimed at achieving defect-free ceramic green bodies. Furthermore, the book would undoubtedly explore a range of high-temperature structural ceramics, perhaps including alumina, zirconia, silicon carbide, and silicon nitride, outlining their uniqu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The synergy between the gel-casting method and these specific ceramic materials would be a key focus, with discussions on how the process can be tailored to optimiz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final ceramic components.

评分

书名本身就凝聚了一种精密的科学态度。“凝胶注模成型制备高温结构陶瓷”,每一个词语都透露出一种严谨的学术追求。我猜想,书中首先会系统地梳理高温结构陶瓷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然后,会重点阐述“凝胶注模成型”这一独特的制备技术。我非常期待能够详细了解凝胶的形成机理,包括溶胶-凝胶转变的过程,各种添加剂(如分散剂、稳定剂、粘结剂)的作用,以及如何精确控制凝胶的粘度和流变行为,以适应注模工艺的要求。关于“注模”本身,我推测书中会介绍不同类型的注模设备和模具设计,以及如何优化注模参数(如压力、温度、速度)来获得高质量的陶瓷坯体,避免气孔、裂纹等缺陷。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书中可能会深入探讨不同种类的高温结构陶瓷(如氧化铝、氧化锆、氮化硅、碳化硅等)的特点,以及凝胶注模成型如何针对这些材料的特殊性进行工艺调整,以获得最佳的烧结性能和最终的宏观性能。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显微组织表征的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的结果,那就更能佐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了。

评分

当我看到“凝胶注模成型制备高温结构陶瓷”这个书名时,立刻感受到了一种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前沿技术的高度融合。我猜想,书中首先会系统地介绍高温结构陶瓷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现代工业(如航空航天、能源、生物医学等)中的重要应用,这为我们理解该领域的研究背景打下坚实基础。接着,重点将聚焦于“凝胶注模成型”这一核心技术,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凝胶形成的基本原理,包括溶胶-凝胶转变的过程,以及影响凝胶体性能的各种因素,例如原料选择、溶剂体系、pH值、温度等。在注模方面,书中很可能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注模设备和模具设计,以及在注模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关键参数,如流变性、填充性、脱模性等,并分析这些参数如何影响陶瓷坯体的质量。此外,书中对不同种类的高温结构陶瓷,如氧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等的制备,也会进行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如何通过凝胶注模成型来优化这些陶瓷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例如密度、强度、韧性、耐高温性等。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感,深邃的蓝色背景下,一束代表着技术进步的银色光芒仿佛穿透了层层迷雾,最终聚焦在书名“凝胶注模成型制备高温结构陶瓷”上。这让我立刻感受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扇通往材料科学前沿领域的窗口。我本身对高温结构陶瓷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相关的技术细节往往深奥难懂。然而,这本书的标题就预示着它将深入浅出地讲解一种重要的制备工艺——凝胶注模成型。我设想,书中一定会详细阐述这种工艺的原理,从凝胶的形成机理,到注模过程中的流变学特性,再到陶瓷前驱体的选择和优化,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细致的描写。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不同类型的高温结构陶瓷,比如氧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等,以及它们在航空航天、核能、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展示凝胶注模成型如何成功应用于制备高性能陶瓷部件,那就更完美了。我想象着,当我在阅读时,脑海中会不断浮现出各种精密的陶瓷零件,它们如何在极端环境下发挥关键作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精湛的制备技术。这本书,无疑会成为我探索高性能陶瓷世界的得力助手。

评分

当我看到“凝胶注模成型制备高温结构陶瓷”这个书名时,我立刻联想到的是一种高度专业化和技术密集型的研究领域。我猜想,这本书的开篇一定会对高温结构陶瓷的材料特性、应用领域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一个宏观的介绍,让读者对整个领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随后,重点将会放在“凝胶注模成型”这一具体的制备工艺上。我期待书中能够非常详细地阐述凝胶的形成机理,包括胶体化学、界面化学等相关理论,以及如何通过控制配方和工艺参数来获得具有优良流变性能和稳定性的凝胶体。在注模环节,我推测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注模技术,例如流延注模、浸渍注模等,并深入分析注模过程中影响陶瓷坯体质量的关键因素,例如浆料的黏度、触变性、模具材料、脱模性等。更让我感到兴奋的是,书中很有可能还会针对不同的高温结构陶瓷(如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硅、氮化硅等)的特点,详细介绍如何优化凝胶注模成型工艺,以获得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的高温结构陶瓷部件。

评分

书名“凝胶注模成型制备高温结构陶瓷”给我一种信息密度非常高的感觉,仿佛里面蕴藏着无数精密的科学知识。我猜想,书中对“凝胶注模成型”这一工艺的讲解,绝不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而是会深入到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例如,在凝胶形成阶段,可能会详细阐述溶胶-凝胶转变的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以及各种添加剂(如分散剂、粘结剂、稳定剂)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并探讨如何通过调整这些因素来控制凝胶体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在注模环节,我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注模技术,例如流延注模、挤出注模等,并深入分析在注模过程中,浆料的流变行为、填充特性以及模具的结构设计如何影响最终陶瓷坯体的成型质量,如何实现复杂形状的精密制备。关于“高温结构陶瓷”的部分,我推测书中会广泛涉及多种重要的陶瓷材料,如氧化物陶瓷(如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物陶瓷(如碳化硅)、氮化物陶瓷(如氮化硅)等,并对其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抗氧化性、耐腐蚀性等关键特性进行详尽的阐述,以及这些特性是如何与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制备工艺紧密相关的。

评分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高温结构陶瓷”,光是这个书名,就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猜想,书中会详细介绍凝胶注模成型作为一种先进的陶瓷成型技术,其相对于传统方法的优势和特点。在“凝胶”部分,我期待看到对各种凝胶体系的深入分析,包括其形成机理、稳定性、流变行为以及对最终陶瓷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如何通过精确控制凝胶的形成过程,来获得均匀细腻的凝胶体,为后续成型打下坚实基础。在“注模”环节,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注模工艺的流程,包括模具的设计、浆料的制备、注模过程的参数控制(如压力、温度、速度等),以及如何避免在注模过程中产生气孔、裂纹等缺陷。对于“高温结构陶瓷”,我推测书中会涵盖多种类型的陶瓷材料,例如氧化物陶瓷(如氧化铝、氧化锆)、非氧化物陶瓷(如碳化硅、氮化硅)等,并对其高温下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化学稳定性等进行详细介绍。同时,书中很有可能还会探讨凝胶注模成型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温结构陶瓷进行工艺优化,以获得高性能的陶瓷制品。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凝胶注模成型制备高温结构陶瓷”给我一种非常扎实和具有前瞻性的感觉。我设想,书中对于“凝胶注模成型”这一关键技术的阐述,会非常详尽,不仅仅是工艺流程的介绍,更会深入到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例如,关于凝胶的形成,可能会涉及胶体化学、高分子化学等相关知识,解释溶胶-凝胶转变的机理,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获得稳定、均匀的凝胶前驱体。我尤其期待书中对“注模”部分的讲解,可能会探讨不同类型的模具材料和结构,以及注模过程中流体的行为,如粘度、触变性、填充性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陶瓷坯体的成型质量。此外,书中关于“高温结构陶瓷”的部分,我推测会涵盖多种高性能陶瓷材料,例如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陶瓷等,并对它们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耐腐蚀性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分析这些性能与微观结构和制备工艺之间的关联。如果书中还能结合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展示凝胶注模成型如何成功应用于制造航空航天、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关键陶瓷部件,那就更具参考价值了。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其翔实的目录所吸引。目录的设计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仿佛一张详尽的藏宝图,指引着读者探索凝胶注模成型制备高温结构陶瓷的奥秘。我注意到,书中对“凝胶”这一核心概念的阐述,必然是重中之重。我猜想,作者一定会从凝胶的基本形成机理入手,深入探讨不同化学体系下凝胶体的结构、性能以及影响因素,比如溶胶-凝胶转变的动力学过程、凝胶网络的形成和演变等等。这对于理解后续的注模过程至关重要。接着,关于“注模”的部分,我期待能看到对各种注模技术的详细介绍,例如低压注模、高压注模,甚至是一些更先进的注模方法。书中应该会分析不同注模参数对陶瓷坯体密度、均匀性和形状精度的影响。更让我激动的是,书中很有可能涉及陶瓷粉体的前处理技术,如分散、稳定以及如何与凝胶体有效结合,以避免出现团聚和气孔等缺陷。我设想着,阅读过程中,我会对各种陶瓷材料的微观结构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将其与宏观性能联系起来。这本书的专业性不言而喻,但从目录的编排来看,作者似乎有意让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都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内容,这对于我这样希望系统学习相关知识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

评分

整体很好,就是可惜我侧重的内容不怎么详细。

评分

这书不怎么样,还不如一篇博士论文呢,不怎么系统

评分

有点用。

评分

整体很好,就是可惜我侧重的内容不怎么详细。

评分

不错,还算可以,主要是信任京东

评分

帮别人买的,还不错~~

评分

帮别人买的,还不错~~

评分

整体很好,就是可惜我侧重的内容不怎么详细。

评分

东西不错的,价格质量蛮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