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一次完全读懂佛经+图解一次完全读懂佛教全2册佛教基础知识 禅宗论集集金刚经心经禅书籍

图解一次完全读懂佛经+图解一次完全读懂佛教全2册佛教基础知识 禅宗论集集金刚经心经禅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佛教
  • 佛经
  • 禅宗
  • 金刚经
  • 心经
  • 佛教基础知识
  • 图解
  • 入门
  • 文化
  • 宗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雅世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ISBN:BY29
商品编码:10073216992
开本:2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图解一次完全读懂佛教+一次完全读懂佛经(共2册)

定价:106.00元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ISBN:9787543053472

页码:1023页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媒体评论


本全面介绍佛经常识、读经方法、经典佛经解析的全读本。

系统的佛经入门读物,让你以轻松的方式读懂佛经。
11部佛教经典著作,以现代手法诠释佛陀智慧。
300多幅插图和图解,图文并茂地展示佛教核心。
佛经是佛教经典的简称,主要是指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教法,它不仅囊括了佛教的教义,还在宇宙和人生方面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能带来身心的安逸和宁静。
佛教常识:全面介绍佛教和佛经,让你迅速通晓佛教智慧。
读经方法:教你读经的具体方法,使佛经变得简单易懂。
佛经解析:精选11部佛教经典进行剖析和解读,让你一次通览佛教精华。

 


目录

 

章 佛教基础知识
1.佛教:释迦牟尼的教育
2.佛教的发展: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时期
3.佛教的传播:佛教在亚洲的兴盛
4.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
5.佛教的世界观:佛教对世界的认识
6.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对人生的思考
7.佛教的修行:一切为了解脱
8.佛教的戒律:佛信众要遵循的守则
第二章 怎样读佛经
1.佛经:释迦牟尼的教法教义
2.佛经的形成过程
3.佛经在中国的传播:佛经的翻译过程
4.佛经的基本结构:佛经分为哪几个部分
5.三分科经:佛经正文是怎么划分的
6.佛经的因缘:序分
7.佛经的正文:正宗分
8.佛经的结语:流通分
9.研读佛经的基础工具书
第三章 般若智慧——《心经》
1.释《心经》:《心经》的经题与翻译
2.成佛宝典:《心经》的主要内容
3.诸法皆空:佛弟子必读的经典
第四章 空的智慧——《金刚经》
1.释《金刚经》:《金刚经》的经题与翻译
2.众生空与法空:《金刚经》的主要内容
3.佛法入门:人怎样破除自己的烦恼心
第五章 破魔大全——《楞严经》
1.释《楞严经》:《楞严经》的经题与翻译
2.圆满法门:《楞严经》的主要内容
3.心的本性:心到底在哪里
4.颠倒妄想:观见到底在哪里
第六章 根本——《华严经》
1.释《华严经》:《华严经》的经题与翻译
2.佛家富贵:《华严经》的主要内容
3.华藏世界:佛家的庄严净土
4.欢喜地:菩萨应该怎样修行
第七章 经中之王——《法华经》
1.释《法华经》:《法华经》的经题与翻译
2.众生皆能成佛:《法华经》的主要内容
3.方便法门:《法华经》的譬喻说法
4.三乘教法:佛用火宅开示众生
5.大乘佛法:佛用穷子开示众生
第八章 禅宗圣经——《六祖坛经》
1.释《六祖坛经》:《六祖坛经》的经题与版本
2.见性成佛:《六祖坛经》的主要内容
3.大梵寺说法:六祖是怎样得道的
4.一念成佛:般若智慧和般若行
第九章 佛的寓言——《喻经》
1.譬喻说法:佛法与故事的完美结合
2.佛家故事:众生修行的误区
第十章 往生净土——《无量寿经》
1.释《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经题与翻译
2.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的主要内容
3.本经缘起:诸佛在王舍城的集会
4.菩萨神通:普贤菩萨和诸菩萨的功德
5.至心精进:法藏比丘的大誓愿
第十一章 法身玄堂——《大般涅槃经》
1.释《大般涅槃经》:《大般涅槃经》的经题与翻译
2.法身常住:《大般涅槃经》的主要内容
3.如来性品:什么是大般涅槃
第十二章 慈悲誓愿——《地藏经》
1.释《地藏经》:《地藏经》的经题与翻译
2.佛门孝经:《地藏经》的主要内容
3.忉利天宫神通:婆罗门女周游地狱
4.分身集会:佛陀对地藏菩萨的赞叹
5.观众生业缘:无间地狱的情况
6.阎浮众生业感:地藏菩萨的神通
第十三章 琉璃世界——《师经》
1. 释《师经》:《师经》的经题与翻译
2.师法门:《师经》的主要内容
3.慈悲誓愿:师佛的十二大愿

目录

前言/5
释迦牟尼说法图/7
除怨报观世音/8
大黑天/10
十六罗汉曼荼罗/12
中国佛教八大宗派/14
三教图/16
001.什么是佛教?/33
002.佛教三宝是指什么?/33
003.什么是六道?/34
004.三界在佛教中是什么含义?/35
005.什么是四劫?/36
006.因果轮回是指什么?/36
007.什么是缘起论?/37
008.为什么说四圣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37
009.为什么说十二因缘是轮回的基本定律?/37
010.一切诸法在佛教中是什么含义?/38
011.五蕴是指什么?/39
012.三毒是指什么?/39
013.佛教常说的“四大皆空”是什么含义?/40
014.什么是法印?/40
015.无常是什么意思?/41
016.无我是什么意思?/41
017.诸法实相是什么意思?/42
018.般若在佛教中是指什么?/42
019.涅槃在佛教中究竟是指什么?/42
020.真如在佛教中是指什么?//43
021.极乐世界到底是指哪里?/44
022.什么是无记?/44
023.何为八正道?/45
024.什么是中道?/45
025.戒、定、慧分别是指什么?/46
026.何为三十七道品?/46
027.什么是六度万行?/47
028.何为十波罗蜜?/47
029.什么是五位七十五法?/48
030.什么是五位百法?/49
031.方便法门是指什么?/49
032.佛性是指什么?/50
033.什么是瑜伽?/50
034.禅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50
035.什么是身、口、意?/51
036.何为大圆满?/52
037.什么是小乘四果?/52
038.小乘果位和大乘果位有什么不同?/52
039.舍利到底是什么?/53
040.怎样才能成为佛教徒?/54
041.佛教徒主要分为几类?/54
042.佛教徒要遵守的戒律主要有什么?/55
043.五戒到底是哪五种戒律?/56
044.十戒到底是哪十种戒律?/56
045.具足戒是指什么?/57
046.为什么成为佛教徒后就要修行?/57
047.佛教徒平时要做怎样的修行?/58
048.法会是指什么?/58
049.佛教的法会主要有哪几种?/58
050.打七是指什么?/60
051.忏悔是指什么?/60
052.课诵是指什么?/61
053.回向是指什么?/61
054.持斋是指什么?/62
055.结缘是指什么?/62
056.布施是指什么?/63
057.佛教的开光是指什么?/64
058.放生是指什么?/64
059.佛教创立的背景是什么?/66
060.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是什么出身?/67
061.释迦牟尼为什么会出家?/67
062.释迦牟尼是怎样成佛的?/68
063.佛教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68
064.释迦牟尼是在何时、何地涅椠的?/69
065.释迦牟尼一生主要在哪些地方传教?/70
066.释迦牟尼涅粲后,佛教在印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70
067.为什么释迦牟尼涅巢后,印度佛教产生了分裂?/70
068.印度佛教的根本分裂是什么?/71
069.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印度佛教出现了修行大乘的僧团?/71
070.印度佛教的枝末分裂是指什么?/72
071.佛教在印度发展的最后一种重要形态是什么?/72
072.阿育王对印度佛教的发展有什么贡献?/73
073.迦腻色迦王对印度佛教的发展有什么贡献?/73
074.戒日王对印度佛教的发展有什么贡献?/74
075.什么叫结集,印度佛教史上共有几次重大结集?/74
076.佛教为什么最终在印度消亡?/75
077.为什么在近代印度佛教开始复兴?/75
078.佛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75
079.后汉时期来华的西域高僧对中国佛教有
什么贡献?/76
080.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的译经盛世?/76
081.前后秦的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77
082.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有什么贡献?/77
083.道安对中国佛教有什么贡献?/78
084.法显西行求法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78
085.梁武帝“舍身入寺”说明了什么?/79
086.隋文帝为什么要复兴佛教?/79
087.为什么说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80
088.玄奘对中国佛教有什么贡献?/81
089.武则天为什么信奉佛教7./81
090.唐末五代的战乱对中国佛教有什么影响?/81
091.宋代的佛教有什么特点?/81
092.元代为什么尊崇藏传佛教?/82
093.朱元璋与佛教有什么渊源?/82
094.明代四大高僧对中国佛教有什么贡献?/83
095.为什么说明末是中国佛教的复兴期?/83
096.为什么说清代是中国佛教的衰落期?/84
097.“三武一宗”法难是指什么?/84
098.中国历史上的法难对中国佛教有什么打击?/85
099.太平天国为什么要打击佛教?/85
100.为什么说近代佛教主要是居士佛教?/86
101.金陵刻经处是在何时,由谁创办的?/86
102.支那内学院是在何时,由谁创办的?/87
103.太虚对中国佛教有什么贡献?/87
104.佛教为什么会有宗派之分?/88
105.为什么佛教会有小乘和大乘之分?/89
106.小乘佛教有什么特色?/90
107.大乘佛教有什么特色?/90
108.小乘佛教有哪些主要派别?/91
109.大乘佛教有哪些主要派别?/91
110.上座部有哪些具体派别?/91
111.大众部有哪些具体派别?/92
112.中观派代表人物是谁,基本教义是什么?/92
113.瑜伽行派代表人物是谁,基本教义是什么?/93
114.中国汉传佛教的宗派是何时成型的,分别是什么?/93
115.天台宗是怎么创立的?/93
116.天台宗的教义有何特色?/94
117.天台宗的山家、山外之争是指什么?/94
118.智威对天台宗的发展有什么贡献?/94
119.慧威对天台宗的发展有什么贡献?/96
120.玄朗对天台宗的发展有什么贡献?/96
121.三论宗是怎么创立的?/96
122.三论宗的主要理论是什么?/97
123.法相宗是怎么创立的?/97
124.法相宗的教义主要是什么?/98
125.为什么在近代法相宗受到了人们的重视?/98
126.杨仁山对法相宗的复兴有什么贡献?/99
127.华严宗是怎么创立的?/99
128.华严宗的主要学说是什么?/99
129.华严七祖指的都是谁?/100
130.净土宗是怎么创立的?/100
131.为什么说善导是净土宗的真正创始人?/101
132.为什么说结社念佛是净土宗的主流?/101
133.净土三祖指的都是谁?/102
134.净土宗的主要宗旨是什么?/102
135.省常对净土宗有什么贡献?/102
136.净土宗为什么能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103
137.律宗是怎么创立的?/103
138.律宗的戒律理论是什么?/103
139.道宣为什么被称为“南山律师”?/104
140.律宗三家是指什么?/104
141.弘一对律宗有什么贡献?/104
142.禅宗是怎么创立的?/105
143.禅宗的五家七宗是指什么?/105
144.汉传佛教的密宗是怎样创立的?/106
145.开元三大士对密宗的创立有什么贡献?/106
146.藏传佛教主要有哪些派别?/106
147.什么是佛经?/109
148.什么是三藏?/110
149.什么是藏文大藏经?/110
150.什么是汉文大藏经?/111
151.什么是巴利语系大藏经?/111
152.《长阿含经》是怎样的一部佛经?/112
153.《中阿含经》是怎样的一部佛经?/112
154.《增一阿含经》是怎样的一部佛经?/113
155.《四十二章经》是怎样的一部佛经?/113
156.《大般若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4
157.《心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4
158.《金刚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4
159.《道行般若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5
160.《法华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6
161.《华严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6
162.《宝积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7
163.《胜雯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7
164.《大方等大集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8
165.《大乘阿毗达磨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8
166.《维摩诘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8
167.《大般涅槃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119
168.《观无量寿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9
169.《无量寿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20
170.《楞伽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120
171.《楞严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121
172.《解深密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121
173.《六祖坛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122
174.《密严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123
175.《药师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23
176.《地藏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24
177.《金光明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125
178.《金刚顶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125
179.《大日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125
180.《四分律》是怎样的一部律书?/126
181.(《五分律》是怎样的一部律书?/126
182.(《十诵律》是怎样的一部律书?/127
183.《摩诃僧祗律》是怎样的一部律书?/127
184.(《律经》是怎样的一部律书?/128
185.《梵网经》是怎样的一部律书?/128
186.《优婆塞戒经》是怎样的一部律书?,/128
187.《中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129
188.《十二门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129
189.《大智度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129
190.《七十空性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130
191.《十住毗婆沙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130
192.《百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131
193.《四百论》有哪些译本?/132
194.《法法性分别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32
195.《现观庄严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132
196.《瑜伽师地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133
197.《大乘庄严经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34
198.《顺中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134
199.《显扬圣教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4
200.《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4
201.《辩中边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136
202.《金刚般若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36
203.《唯识二十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6
204.《识三十论颂》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7
205.《摄大乘论释》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7
206.《佛性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8
207.《大乘成业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8
208.《杂阿毗昙心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8
209.《成唯识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9
210.《大乘五蕴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39
211.《观所缘缘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140
212.《因明入正理论》有什么特点?/140
213.《集量论》有什么特点?/140
214.《随相论》有什么特点?/141
215.《唯识三十颂释》有什么特点?/141
216.《成实论》有什么特点?/141
217.《俱舍论》有什么特点?/141
218.《解脱道论》有什么特点?/142
219.《清净道论》有什么特点?/142
220.《会宗论》有什么特点?/143
221.《异部宗轮论》在佛教史上有什么地位?/143
222.《金刚经义疏》有什么特点?/145
223.《大史》在佛教史上有什么地位?/145
224.《岛史》在佛教史上有什么地位?/145
225.《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在佛教史上有什么地位?/146
226.《续高僧传》在佛教史上有什么地位?/146
227.什么是佛陀?/147
228.什么是佛的十大名号?/148
229.佛的十大弟子分别是谁?/148
230.阿弥陀佛到底是谁?/149


《解密心灵净土:佛教经典入门与禅宗智慧》 这是一套旨在为广大读者开启佛教智慧之门,深入浅出地解析经典要义,感受禅宗妙理的读物。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普及,更是一次心灵的引导,帮助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寻觅一份宁静与洞察。 第一卷:《图解佛教基础知识:从缘起到涅槃的智慧之旅》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而清晰地勾勒出佛教的宏观图景。我们不再从繁琐的术语和晦涩的经文入手,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插图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层层剥茧,揭示佛教的核心理念。 缘起:万物皆有因果 本书开篇便从“缘起”这一佛教最根本的哲学思想讲起。我们将通过精美的插画,描绘出“十二缘起”的相互关联,解释世间万物从生灭到轮回的动态过程。你将理解,为何一切现象并非凭空出现,而是由无数因缘和合而成。我们会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比喻,比如一粒种子如何生长成参天大树,需要阳光、水分、土壤的共同作用,佛教的缘起法则也是如此,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帮助读者建立起一种理性而辩证的思维方式。 三宝:信仰的基石 对于初学者而言,佛、法、僧三宝是信仰的皈依。本书将详细介绍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迹,他如何从一位王子历经修行,最终觉悟成佛;“法”不仅仅是佛陀的教诲,更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我们会深入浅出地解读“四圣谛”(苦、集、灭、道)和“八正道”,让读者明白佛教如何指导我们认识痛苦的根源,并找到离苦得乐的方法;而“僧”,则是继承和弘扬佛法、实践佛陀教诲的群体,本书将介绍僧团的意义和对佛教传承的重要作用。我们还会用插画展示一些经典的佛陀形象和僧侣生活场景,帮助读者建立对三宝的直观认知和恭敬之心。 业与轮回:生命的动力 “业”是佛教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并非宿命论,而是强调行为的后果。本书将通过生动的图解,解释“善业”与“恶业”的产生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今生乃至来世的命运。轮回,并非简单的“转世”,而是一种生命能量的延续和转化。我们将借助图示,解释六道轮回的景象,以及业力如何在其中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帮助读者认识到自己言行的重要性,从而趋善避恶,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认识自我身心的构成 佛教对人体的认知,远不止于生理层面。本书将运用形象的图表,剖析“五蕴”(色、受、想、行、识)是如何构成我们的身心世界的,解释我们如何通过感官接收信息(十二处),以及意识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判断(十八界)。通过对身心结构的清晰认知,读者将更容易理解“无我”的智慧,破除对“我”的执着,从而获得内心的解脱。 慈悲与智慧:佛教的核心价值 慈悲是佛教的灵魂,智慧是佛教的指引。本书将通过感人的故事和精炼的图示,阐述“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含义,以及它们如何成为我们改善人际关系、净化内心世界的有力工具。智慧,则是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我们会讲解“空性”的含义,并非虚无,而是理解一切事物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从而放下执念,获得真正的自由。 供养、持戒、闻法:实践的路径 学习佛法,最终要落到实践。本书将介绍一些基础的修行方法,如“供养”的意义在于培植福田和生起恭敬心;“持戒”并非束缚,而是帮助我们规范行为,减少恶业,培养定力;“闻法”则是通过听闻、阅读、思考佛陀的教诲,逐步增长智慧。我们会展示一些修行的场景,如打坐、诵经、布施等,为读者提供可行的入门指南。 第二卷:《禅宗智慧的寻觅:洞悉心性的顿悟之道》 如果说第一卷是为你铺设了坚实的佛教基础,那么第二卷则将带你进入禅宗那充满神秘与魅力的世界。禅宗以其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修行方式,吸引了无数探寻心灵真谛的求道者。本书将力求以最贴近当代人理解的方式,呈现禅宗的核心精髓。 禅宗的起源与发展:从菩提达摩到六祖慧能 本书将娓娓道来禅宗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从神秘的东方传来,到菩提达摩的“一苇渡江”,再到惠能大师“本来无一物”的顿悟,我们将通过富有史诗感的插画和简洁的文字,勾勒出禅宗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深刻印记。我们会介绍一些重要的祖师大德,以及他们对禅宗思想的贡献,帮助读者建立对禅宗整体脉络的认知。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禅宗的独特性 许多人对禅宗感到困惑,因为它似乎不那么“讲道理”。本书将深入解读“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含义。它并非否定经典的价值,而是强调通过师徒间的直接传授和个人体悟,来领悟佛陀的本意。我们将通过一些公案(禅宗中师徒间的问答故事)的精炼讲解,展示禅宗如何通过直观的互动,引导学人打破思维定势,直接体悟心性。 公案的力量:打破思维的藩篱 公案是禅宗独特的教学工具,它们看似怪诞不经,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本书将精选一系列经典的公案,如“赵州狗子”、“无字公案”等,并结合形象的插图,层层剖析其背后的含义。这些公案旨在通过引发读者的思考和疑惑,帮助他们跳出惯性的思维模式,触及事物更深层的真实面。我们会解释,公案并非为了追求答案,而是为了通过提问本身,唤醒学人内心的觉知。 “见性成佛”:人人皆具的佛性 禅宗最核心的教义之一便是“见性成佛”。本书将强调,佛性并非外求,而是人人本自具足的。我们将通过图解,展示“心猿意马”的众生,如何通过禅修,逐渐收束散乱的心念,最终“见”到自己本具的清净自性。我们会引用祖师的法语,如“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来阐释佛法无处不在的道理。 禅定与冥想:收束心念的实践 尽管禅宗强调“顿悟”,但“渐修”同样重要。本书将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禅定和冥想练习方法。我们不讲究繁复的仪式,而是从最基础的“数息法”、“安那般那”等入手,引导读者如何调整呼吸,放松身体,专注当下。通过图解,我们将演示正确的坐姿和呼吸方法,帮助读者在家中就能进行有效的禅修实践,体验身心的宁静与平和。 禅宗的日常生活:在忙碌中寻静 禅宗并非只属于寺庙和山林,它更是一种融入日常生活的智慧。本书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和场景描绘,展现禅宗如何在茶饭、行走、劳作中体现。我们将强调“活在当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琐碎的生活中保持觉知和从容。例如,如何在一杯茶中品味禅意,如何在工作中做到不失其心。 “放下”的艺术:摆脱烦恼的秘诀 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欲望和执念所困扰。禅宗的智慧在于“放下”。本书将用通俗的比喻和图示,解释“放下”并非放弃责任,而是不再被事物所束缚,不让它们占据我们的内心。我们会探讨如何放下对得失的计较,放下对未来的忧虑,放下对过去的执着,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轻松。 结语 这套《解密心灵净土:佛教经典入门与禅宗智慧》如同您手中的一张地图,它将引领您穿越佛教浩瀚的思想海洋,抵达心灵的宁静港湾。在这里,您不仅能获得扎实的佛教知识,更能领略到禅宗那直指人心的智慧光芒。希望这套书能成为您人生旅途中一份宝贵的财富,帮助您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清净与自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完美结合。很多人读佛学书,可能只是满足了好奇心,但读完后依然不知道如何将这些智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理论的罗列,还穿插了大量实际的修行指导和生活禅思的案例。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心性”的探讨印象深刻,作者用了一种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们日常情绪的来龙去脉,并提供了温和而坚定的修正路径。读到那些章节时,我甚至会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脑海中回放自己最近一次情绪失控的场景,然后对照书中的分析,那种自我审视的体验是十分深刻的。这套书让我明白,真正的佛法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而是落地生根的智慧,是每天都可以练习的功课。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更多地来自于它在“深度”和“广度”之间的游刃有余。它既有对基础概念的扎实梳理,保证了入门读者的安全感,同时在一些深入的主题上,比如对特定经典核心思想的剖析,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我感觉作者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更是一个深刻的理解者和阐释者。他的文字里有一种笃定的力量,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对读者的体贴。比如,在介绍一些修行的具体方法时,作者会非常谨慎地提醒读者,这些方法需要循序渐进,切忌盲目追求“速成”,这种负责任的态度让我非常信赖。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像是拥有了一把开启更深层次佛教经典阅读的“万能钥匙”,它为我未来的探索铺平了道路,让我对下一步深入学习某个特定法门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也尝试过一些佛教入门书籍,但很多要么过于学术化,读起来像是在啃硬骨头,要么就是太过于偏向心灵鸡汤,深度不够。这套书的平衡感掌握得非常好。它没有回避那些听起来有些晦涩的术语,而是用现代人能理解的语言和比喻进行阐释,这一点非常难得。比如,它讲解“缘起性空”的时候,没有掉进哲学思辨的陷阱,而是结合了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我这个理工科出身的人都能迅速领会其精髓。更让我欣赏的是,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很到位,不会让人感到疲劳。每个部分都有一个小结或者延伸思考,像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对话,那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让人愿意一页一页地往下翻。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知识,而是在和一位智者进行一次漫长而愉快的交谈。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时间非常有限的上班族来说,选择阅读材料时效率是首要考量。这套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效率利器。大量的图表、时间轴和对比表格,使得信息的密度非常高,但阅读起来却毫不费力。我发现自己可以利用午休的碎片时间,快速消化一个知识点,而且吸收效果非常好,因为它是经过高度提炼和视觉化的。特别是它在梳理佛教历史脉络和主要人物的传记时,那种清晰的结构简直让人拍案叫绝。我以前总是把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的历史搞混,但读完这本书后,那个时间线索在我脑海里变得异常清晰,哪个祖师做了什么贡献,哪个法门是如何演变和融合的,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对佛教发展史的整体把握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插画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初拿到手时,感觉分量很实在,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很有阅读的欲望。我一直对佛教有些零散的了解,但总觉得不成体系,翻开这本书,发现它在内容编排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引导一个初学者,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讲起,图文并茂的方式比单纯的文字堆砌要直观得多,尤其是一些复杂的概念,配上清晰的图解,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流派的介绍部分,虽然是普及读物,但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点出了各个派别核心思想的微妙差异,这一点对于我这种想要建立完整知识框架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每次阅读完一个章节,都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它不只是在告诉你“是什么”,更在努力解释“为什么是这样”。

评分

3年前的书,内容实在,价格实惠

评分

挺不错的

评分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书到了,好

评分

帮朋友买的 还成吧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还没仔细看呢,稍后评价

评分

不错,挺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