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

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梅格纳德·德赛(Meghnad Desai) 著,汪澄清 译
图书标签:
  • 马克思主义
  • 资本主义
  • 苏联
  • 社会主义
  • 冷战
  • 历史
  • 政治经济学
  • 社会变革
  • 20世纪史
  • 意识形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092171
版次:1
商品编码:1007490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4
字数:39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作者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说明了以自由市场为本质特征的全球化符合各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实为大势所趋。自由市场体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主导地位以及苏联、苏欧社会主义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不仅不能视为马克思的灭亡,而且恰恰相反,可以理解为马克思的复仇。

内容简介

  《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对马克思在20世纪的影响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全景式的考察。作者认为,20世纪存在着两种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是资本主义之外独立的社会主义政权(指苏联),二是资本主义内部的议会社会主义,但它们在全球化中都失败了。究其原因,在于苏联革命没有实践马克思的思想,只是借用了马克思的名义。因为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只有在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另外,从20世纪的历史发展看,虽然利润率下降趋势是一个根本要素,但全球化在抵制着这种下降趋势。市场与政府的较量,成为推动全球化运动的根本力量。它既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证明。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应该是一种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主义。

作者简介

  梅格纳德·德赛是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与该校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英国上院议员,英国工党党员,著名的全球化问题专家,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马克思研究专家,他于1940年生于印度的巴罗达,毕业于孟买大学,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师从后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罗伯特·克莱因教授,获得博士学位。1991年在英国受封为德赛勋爵。其勘察领域涉及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和全球化等领域。近年来,全球化是他研究的主要问题,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声誉,主要作品有《全球治理:世界秩序的伦理与经济学》(1995),《全球化:既非理想主义亦非乌托邦》(2001),《2001年9月11日之后的全球治理》(2001),《货币与全球市民社会:新的反资本主义运动》(2001),《金融危机与全球治理》(2003)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与致谢
第1章 两次革命和一次毁灭
第2章 亚当·斯密和社会天文学原理
第3章 黑格尔和理想国家
第4章 马克思I:准备行动
第5章 马克思II:利润
第6章 资本主义的前景I:何时结束?
第7章 战争与革命
第8章 战争与帝国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9章 战争之间的岁月:返回常态,1919-1929
第10章 战争之间的岁月:危机和大实难
第11章 治疗资本主义:凯恩斯、熊彼特和哈耶克
第12章 社会主义能动行吗?
第13章 全球秩序的基础
第14章 国家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第15章 社会主义的正午
第16章 土崩瓦解
第17章 走出深渊
第18章 梦幻曲
第19章 资本主义的前景II:最后阶段或游戏?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第1章 两次革命和一次毁灭
  1989年之所以成为历史性的一个有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尽管是分隔的,但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柏林墙的倒塌,它标志着功联在东欧霸权的崩溃,不久之后,功联的一党制国家本身也随之灭亡。二是法国革命200周年纪念日。
  据说,当周恩来被问及对法国革命的看法时,曾回答:“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实际上,200周年纪念日为讨论法国革命对后来20世纪的意义提供了把各种看法公之于众的契机。作为一各社会党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想要声明的是。这场为社会主义而进行的革命强调了人权,他的一位客人则很不礼貌的声称。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和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早就更持久在确立了人权。乔治·布什总统则更有外交风度地表示赞同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提出的观点,接着他又指出,1776年的美国革命不仅从法国那里获得了物质援助,而且从法国获得了几乎与英样一样多的思想上的支持。
  1789年的法国革命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永恒主题。弗朗索瓦·孕雷和赛门·夏码不过是最近出现的历史学家的典型,他们支持各种主要的修正主义的解释,并且不怀疑这场战斗,争论将会继续下去。但是长期以来有一种解释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即认为1789年大革命是随后革命的先驱——不成功的1848年革命,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当然还有1917年的布尔什维克革命。

前言/序言


《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与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 一部深刻剖析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著 在20世纪末,当冷战的硝烟散尽,资本主义似乎迎来了一个“历史的终结”,宣告其无可置疑的胜利。然而,二十余载光阴荏苒,一种新的历史叙事正在悄然展开。《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与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正是以此为切入点,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理论洞察,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以及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资本主义的内在韧性与苏联式集权社会主义的必然衰落——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梳理与反思。本书并非简单的历史事件罗列,而是旨在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历史规律与内在逻辑,为我们理解当下中国乃至全球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套兼具历史纵深与现实关照的分析框架。 第一部分: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理论基因与实践困境 本书的开篇,将目光投向了20世纪最为宏大也最为激进的一场社会实验——苏联模式的集权社会主义。作者深入追溯了这一模式的理论根源,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未来社会的设想出发,分析了列宁主义如何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政治实践。在此基础上,本书详细阐述了苏联模式的核心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党专政的政治结构、以及以国家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宣传。 然而,理论的完美并不等同于实践的成功。本书毫不留情地剖析了苏联式集权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所面临的深刻困境。计划经济的僵化与低效,在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满足个体需求方面暴露出严重的弊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在压制异议、扼杀活力的同时,也孕育了官僚主义和腐败的温床。意识形态的教条化,则导致了与现实的脱节,最终丧失了其凝聚人心和激发创造力的能力。 本书将重点分析导致苏联集权社会主义最终走向灭亡的关键因素,这并非单一的经济或政治问题,而是多种结构性矛盾叠加爆发的结果。从赫鲁晓夫的改革尝试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停滞不前,再到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和“改革”,苏联的每一次改革都似乎在试图修补一个已经千疮百孔的系统,但最终都未能挽救其走向解体的命运。作者将深入探讨外部因素(如冷战压力、军备竞赛)与内部因素(如民族矛盾、社会思潮涌动)如何共同作用,最终将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推向历史的深渊。本书对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灭亡的分析,并非为了简单的“证伪”,而是为了从其得失中汲取深刻的历史教训,理解任何社会制度的建立与维系,都需要遵循其内在的逻辑与现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资本主义的内在韧性与适应性演化 与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轰然倒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本主义在经历了诸多危机与挑战后,依然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与适应性。本书的第二部分将深入剖析资本主义为何能够一次次克服自身的矛盾,实现“复苏”。 作者将首先审视资本主义的核心驱动力:利润的追求、市场的竞争以及技术的进步。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资本主义不断扩张和创新的内在机制。然而,资本主义并非一个静态的、完美无缺的体系,它本身也充满了矛盾,例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差距的加剧、以及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本书将重点分析资本主义是如何通过各种机制来缓解和管理这些矛盾的,从而实现自身的“复苏”。 这包括: 制度的自我调节与创新: 从凯恩斯主义到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经历了多次重要的调整,以应对不同时期的挑战。本书将分析这些政策演变背后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效果,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 技术革命的催化作用: 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技术进步一直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强大引擎。本书将探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如何重塑了资本的形态、生产方式以及全球的经济格局,并为资本主义注入新的活力。 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 全球化在为资本主义带来巨大市场和廉价劳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跨国资本的逐利性、全球经济的不平衡以及文化冲突。本书将分析全球化如何塑造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特征,以及其带来的机遇与风险。 意识形态的软实力: 资本主义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经济效率,还在于其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本书将探讨自由、民主、消费主义等理念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以及它们如何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相互促进。 本书并非对资本主义进行赞歌式的描绘,而是以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审视其内在的矛盾与潜在的风险。作者将重点分析在全球化深入发展、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今天,资本主义所面临的新挑战,例如数字鸿沟、金融风险的累积、以及民粹主义的抬头,并探讨这些挑战可能如何影响资本主义的未来走向。 第三部分:历史的启示与面向未来的反思 在深入剖析了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与资本主义的复苏之后,本书的第三部分将进入对历史经验进行升华与总结的阶段。作者将尝试回答一个核心问题:从苏联的失败与资本主义的韧性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启示? 本书将着重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的多样性与普适性: 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式社会主义的“灭亡”是否意味着一种单一的发展模式的胜利?作者将指出,历史的发展并非简单的线性过程,不同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并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道路。历史经验表明,任何脱离现实、僵化教条的发展模式,都可能走向失败。 制度的生命力与改革的必要性: 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复苏”,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制度的自我革新能力。而苏联的覆灭,则是一次集权体制在僵化面前的深刻警示。本书将强调,无论何种社会制度,都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与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人民的需求。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从马克思的理论到苏联的实践,再到当代资本主义的演变,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始终存在。本书将强调,任何理论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而成功的社会发展,也需要深刻的理论指导。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而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则是盲目的。 中国道路的特殊性与全球意义: 在对东西方两种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本书将进一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经验。作者将分析中国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方向的前提下,借鉴资本主义的成功经验,并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本书将强调,中国的成功并非对西方模式的简单复制,也不是对苏联模式的简单否定,而是在历史辩证法的指引下,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具有全球借鉴意义的发展道路。 结论:历史的重塑与未来的展望 《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与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并非一本简单的学术著作,它是一次对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反思,一次对历史规律的严谨求索,一次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审慎思考。本书希望通过对过去历史的深入梳理与分析,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更加全面、辩证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在本书的结尾,作者将引发读者对未来世界的深刻思考。在资本主义看似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我们是否真的进入了一个没有挑战的时代?在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全球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人类社会又将走向何方?本书旨在通过提供一种新的历史叙事和分析框架,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在纷繁复杂的现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地认识历史,审慎地面对未来。它将激励我们去探索一条更加公平、可持续、包容的发展之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作者精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案例所打动。他并非只是堆砌枯燥的理论,而是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解释清楚。我尤其欣赏他在分析资本主义“复苏”时,所使用的那些鲜活的例子,它们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资本主义体系的生命力所在。无论是技术革新带来的生产力飞跃,还是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能力,亦或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情况所发展出的多元化资本主义模式,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而当他谈论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时,那种对个体命运和历史必然性的深刻反思,也同样触动了我。他并没有将失败简单归咎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个事件,而是从制度根源、意识形态困境以及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书中对一些被忽视的史料和细节的挖掘,也为我的认知带来了新的冲击。

评分

这本《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的书名确实引人深思,很容易勾起人们对历史进程和未来走向的遐想。作为一个对历史和经济学理论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对资本主义的演变以及社会主义的实践及其结果抱有浓厚的兴趣。书名中“复苏”和“灭亡”这两个词汇,暗示着作者可能对当前资本主义的活力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同时也在反思苏联模式的失败之处。我个人认为,理解资本主义的韧性并非易事,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自我调整,适应新的挑战,甚至在看似不可逾越的危机中找到新的增长点。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解体,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其教训对于任何试图建立或改革经济体制的思考者都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帮助我理解这两个宏大历史进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或许能看到一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细节,或者是一些别出心裁的理论联系。毕竟,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永远是我们认识当下、展望未来的重要基石。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作者流畅且富有洞察力的文字所吸引。尽管我对书名所涉及的宏大主题并不陌生,但作者在开篇就抛出的几个核心论点,立即抓住了我的注意力。他似乎并非简单地将资本主义的“复苏”视为一个必然的、线性的过程,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进行审视,探讨了资本主义在面对意识形态挑战和内部矛盾时所展现出的惊人适应性和变革能力。这与我以往阅读的一些对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的书籍有所不同,它似乎更加强调体系本身的动态性。另一方面,对于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作者也避免了简单化的结论,而是深入挖掘了其内在的结构性弊端和意识形态的僵化,以及这些因素如何最终导致了其不可逆转的衰落。书中对历史细节的把握,以及对理论框架的构建,都显示出作者扎实的功底。我尤其欣赏他能够将抽象的经济理论与具体的历史事件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复杂的论述变得生动且富有说服力。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历史并非简单地走向终结,而是在不断的螺旋式上升与跌落中演进。作者通过对资本主义“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灭亡”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原以为,所谓“复苏”可能仅仅是指经济的增长,但书中更进一步探讨了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文化、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的适应与演变。同样,对于苏联模式的“灭亡”,也并非简单的历史事件,而是对一种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刻反思。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批判或赞扬,而是试图通过一种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视角,来解读这两个宏大的历史进程。我从书中学习到了,理解历史需要我们超越狭隘的视角,去关注那些深层次的结构性因素以及个体选择在历史洪流中的作用。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考维度,让我对世界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论述逻辑非常清晰,作者似乎循序渐进地展开了他的分析。他并没有急于得出结论,而是先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危机与重生。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如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以及冷战等,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着重探讨了这些事件如何塑造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同时,对于苏联模式的失败,作者也从经济效率、政治自由、社会活力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其内在的脆弱性。我个人认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复苏”与“灭亡”之间辩证关系的阐释。他并没有将两者割裂开来,而是认为苏联模式的解体,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腾出了空间,甚至在某些方面,资本主义也从苏联模式的失败中汲取了教训。这种宏观的视野和深邃的洞察力,是我在这本书中收获最大的地方。

评分

“capital”一词来源于对动物及人的买卖及占有,“capital”源于拉丁词语“capitalis”,“capitalis”则源于原始印欧语的“kaput”--意思是“只”,“只”是一种在远古年代的欧洲测量财富的方式:一个人拥有越多“只”牛和人,那么此人也就越富有。“chattel”(意思是商品,动物或奴隶)和“cattle”(牛)这两个字也是从“kaput”衍生而来的。

评分

不错

评分

资本主义的复苏一下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描述商品是否给力?快分享你的购买心得吧~

评分

有点晦涩,看起来比较吃力

评分

资本主义(Capitalism)是资本为主体的社会制度,这种以资本为主体的制度是尊重资本和财产为私人所有,任何人都不得非法侵占,这就是私有制的含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没有私有制就不能叫资本主义。

评分

大多数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理论家都是在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出现的,例如在工业革命和欧洲的帝国主义时期(例如斯密、李嘉图),和大萧条时期(如凯恩斯)和冷战时期(如哈耶克、佛利民)。

评分

"[SM]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作业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实值得回味 无论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最后在好评一下京东客服服务态度好,送货相当快,包装仔细!这个也值得赞美下 希望京东这样保持下去,越做越好

评分

在许多语言中,货币的名称以及某些经济学里所用的术语至今仍然保存着它们与动物买卖及原始贸易在词汇上的联系,譬如“fee”(费)是从高地古德语中的“faihu”(牛,钱)一词衍生而来,“rupee”(卢比)是从梵文中的“rupya”(银)一词衍生而来,“buck”(一块钱)原指一种鹿皮,“pecuniary”(金钱的)是从拉丁文中的“pecu”

评分

出版社不错,应该会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