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后社会史初探》是“培文书系”之一,全书共分5个章节,主要对后社会史作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从社会史到新文化史,不凡文化转向:话语与后社会史,社会实在的话语建构,利益与认同的形成,新的社会行动概念。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简介
《后社会史初探》作者精细入微地阐发了这个名称的蕴意,认为它尝试突破对社会范畴的一些既定理解,后者明显表现于历史学领域,尤其是社会史,更可推广至各门社会科学。作者指出,这些思路远非沿袭过去的单纯遗产,而是依然强大有力。简言之,这类理解往往从静态的、机械的角度来领会社会(society),典型地体现为将社会视为某种框架或结构,不成问题、如其自然地被给定,作为“实在的”、自主的实体,将其独特的压力和影响,施加给被视为与它相分离的其他生活领域,其中主要的便是“文化”。《社会理论新视角—后社会史初探》还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在被称为“新文化史”(the new cultural history)的思潮中,也存在一种相当类似的趋向,只是“新文化史”认定文化与表征(representation)具有自主性,并顶礼膜拜。
目录
序
致谢
绪论
第一章 背景:从社会史到新文化史
第二章 超越文化转向:话语与后社会史
第三章 社会实在的话语建构
第四章 利益与认同的形成
第五章 新的社会行动概念
结语 历史研究新议程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译后记
精彩书摘
必要的序介之后,现在我可以逐步展开讨论,看看过去20年二元论的客体主义模式在哪些具体层面遭到明确的重新思考。然后,我可以开始阐述,从晚近的思考中刚刚兴起的有关社会的新理论,都具有哪些基本预设。我首先从整体上展示后社会史的理论框架。至于其主要元素的细致描述,以及来自相关著述的一些鲜活实例,则留待后文。
1980年代以降的史学方法发展,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的史学方法发展,打眼一看,明显可以看出客观实在(objective reality)这个概念越来越显著衰落,从而也导致社会因果性的观念日趋明显衰落。实际上,这样一种衰落正是这些发展的促动因素和理论驱力。晚近许多史学研究的作者都直接或间接地讨论到,史学专业的许多成员都面I临着一些令人烦扰、挥之不去的两难困境。因此,读这些研究时不难注意到,人们越来越坚定地质疑以下预设:社会实在是一种结构,因为它具有一些内在固有的意义,因此,社会存在条件也以表征的形式投射到个体的意识之中,决定个体的行为。当这些学者着手进行这类细致审视,也就等于多少有些明确的希望找到社会史之外的某种替代选择。
前言/序言
米格尔·卡夫雷拉此书的标题,极其有助于界定历史书写中一股明确的思潮。如其所言,他所描述的那些历史学家,具有不同的思想轨迹,来自不同的传统,因此或许不会始终认为,彼此的共性要比相互的分别更为重要。尽管如此,他们的工作具有某种确定的特性/认同(identity),哪怕也有明显的差异。他以“后社会”为书名,这个术语很好地把握了这种特性/认同,一方面力求超越对社会范畴(thesocial)的旧有理解,探索对世界的新型思考与新式书写,同时又保留了“社会的”(social)这个术语,以表明如果完全弃之不用,就会忽视一些基本的理解维度。因此,这个术语既直指未来,又不忽视过去,这对历史学家来说绝非坏事,堪称佳名。
作者精细入微地阐发了这个名称的蕴意,认为它尝试突破对社会范畴的一些既定理解,后者明显表现于历史学领域,尤其是社会史,更可推广至各门社会科学。作者指出,这些思路远非沿袭过去的单纯遗产,而是依然强大有力。简言之,这类理解往往从静态的、机械的角度来领会社会(society),典型地体现为将社会视为某种框架或结构,不成问题、如其自然地被给定,作为“实在的”、自主的实体,将其独特的压力和影响,施加给被视为与它相分离的其他生活领域,其中主要的便是“文化”。本书还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在被称为“新文化史”(thenewculturalhistory)的思潮中,也存在一种相当类似的趋向,只是“新文化史”认定文化与表征(representation)具有自主性,并顶礼膜拜。
后社会史初探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后社会史初探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评分
☆☆☆☆☆
李康老师翻译得不错,为上他的课买的,推荐对历史社会学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买来看看。
评分
☆☆☆☆☆
好书值得一读,内容丰富,很适合对社会史发展的人仔细阅读
评分
☆☆☆☆☆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1-6]
评分
☆☆☆☆☆
有些冷僻的书怕现在不买了囤,想看的时候买不到就郁闷了!
评分
☆☆☆☆☆
这本书是先英译,再中译的,少了些原汁原味,但作者把从新社会史到新文化史再到超越文化转向以及话语实践的过程梳理的很清楚,值得一看。
评分
☆☆☆☆☆
书好发货快
评分
☆☆☆☆☆
很喜欢北京大学出版社培文书系,观点和视觉新颖独特
评分
☆☆☆☆☆
这批购买的书,今天到了8个包裹!快递很快!赞!
评分
☆☆☆☆☆
这批购买的书,今天到了8个包裹!快递很快!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