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小王子》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童话著作之一,它由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絮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1900—1944)编著。这是一部献给所有的孩子和“曾经是个孩子”的大人的童话,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智慧的童话。
内容简介
The Little Prince,中文译名为《小王子(中文导读英文版)》,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童话著作之一,由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絮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1900—1944)编著。这是一部献给所有的孩子和“曾经是个孩子”的大人的童话,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智慧的童话。主人公是来自遥远星球的一位可爱的小王子,在与他的玫瑰花闹了点矛盾后,便离开他的星球独自开始旅行。在拜访了一个又一个星球后,最后来到了地球,并与地球人“我”建立了长久不渝的友谊。在游历众多星球时,他见识了独裁的国王、狂妄自大的酒鬼、唯利是图的商人、忠于职守的灯夫、死守教条的地理学家等等。他不明白这些人忙忙碌碌到底在追求什么。最后,他笃信拥有了自己的玫瑰,就拥有了自己的爱。于是,一年之后,他告别了朋友,又回到自己的星球。
该书自从1943年在美国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并且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剧、芭蕾舞、歌剧、木偶剧和卡通等,被许多国家选入教科书,成为青少年的必读书籍,是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大的童话之一。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Chapter 1
第二章 Chapter 2
第三章 Chapter 3
第四章 Chapter4
第五章 Chapter 5
第六章 Chapter 6
第七章 Chapter 7
第八章 Chapter 8
第九章 Chapter 9
第十章 Chapter 10
第十一章 Chapter 11
第十二章 Chapter 12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第十四章 Chapter 14
第十五章 Chapter 15
第十六章 Chapter 16
第十七章 Chapter 17
第十八章 Chapter 18
第十九章 Chapter 19
第二十章 Chapter 20
第二十一章 Chapter21
第二十二章 Chapter22
第二十三章 Chapter23
第二十四章 Chapter24
第二十五章 Chapter25
第二十六章 Chapter26
第二十七章 Chapter27
精彩书摘
我知道了小王子的星球只有一间房子那么大。
宇宙有成千上万颗星,科学家找到后给他们命名,小王子的那颗星是B612号,一九零九年被土耳其天文学家发现。
当时,他作报告穿的衣服不对,没人相信;一九二零年穿着体面的西服重新报告,才被承认。大人就是注重形式。
他离开我已六年了。为了纪念他,我买了颜料和笔,可画出画来总不满意。
前言/序言
圣埃克絮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1900—1944),法国著名作家、飞行员。出生于法国里昂,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后成为民用航空驾驶员,其间他一直坚持写作。1925年发表了第一部作品《舞蹈姑娘玛侬》,随后又发表了短篇小说《飞行家》。193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法国,他坚决要求参加了抗德战争,被编入空军侦察大队。1940年复员后他只身来到美国。在美国期间,他继续从事写作,1940年发表了《战斗飞行员》,1943年发表了《给一个人质的信》和《小王子》。同年,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他回到法国在北非的抗战基地阿尔及尔。1944年,在一次执行飞行任务时遭遇纳粹空军,壮烈牺牲。
在圣埃克絮佩里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小王子》使他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大作家。该书自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并且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剧、芭蕾舞、歌剧、木偶剧和卡通等,被许多国家选入教科书,成为青少年的必读书籍,是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话小说之一。
在中国,《小王子》同样是最受广大青少年读者欢迎的经典童话作品之一。目前,在国内数量众多的《小王子》书籍中,主要的出版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中文翻译版,另一种是中英文对照版。而其中的中英文对照读本比较受读者的欢迎,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国人热衷于学习英文的大环境。而从英文学习的角度上来看,直接使用纯英文的学习资料更有利于英语学习。考虑到对英文内容背景的了解有助于英文阅读,使用中文导读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也可以说是该类型书的第三种版本形式。采用中文导读而非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编排,这样有利于国内读者摆脱对英文阅读依赖中文注释的习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编译《小王子》,并采用中文导读英文版的形式出版。在中文导读中,我们尽力使其贴近原作的精髓,也尽可能保留原作简洁、精练、明快的风格。我们希望能够编出为当代中国读者所喜爱的经典读本。读者在阅读英文故事之前,可以先阅读中文导读内容,这样有利于了解故事背景,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我们相信,该经典著作的引进对加强当代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修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书主要内容由王勋、纪飞编译。参加本书故事素材搜集整理及编译工作的还有郑佳、刘乃亚、熊金玉、李丽秀、熊红华、王婷婷、孟宪行、赵雪、胡国平、李晓红、贡东兴、陈楠、邵舒丽、冯洁、王业伟、徐鑫、王晓旭、周丽萍、熊建国、徐平国、肖洁、王小红等。限于我们的科学、人文素养和英语水平,书中难免不当之处,衷心希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好的,这里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力求内容丰富且自然流畅,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小王子(中文导读英文版)》的内容。 --- 《时间的皱纹:一部关于记忆与遗忘的史诗》 作者: 伊莲娜·维斯塔(虚构) 译者: 陈 默 导言:当记忆成为唯一的航标 《时间的皱纹》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叙事小说,它更像是一张精心编织的、关于人类精神疆域的地图。故事的主角,年迈的古籍修复师亚瑟·芬奇,终其一生都在与“遗忘”这一无形的力量抗争。亚瑟的工作场所,位于一座被时间遗忘的古老图书馆深处,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着羊皮纸的干燥气味和微弱的霉味,仿佛每一个字迹都在低语着逝去的光阴。 然而,这份工作很快从职业使命演变为一场个人的、近乎偏执的追寻。亚瑟发现,他正在修复的几本看似毫无关联的中世纪手稿中,隐藏着一个跨越数百年的家族秘密——一个关于“时间错位”的预言,以及一个关于失落文明的模糊轮廓。 第一部:羊皮纸上的幽灵 故事的开篇,我们将跟随亚瑟进入他那如同迷宫般的工作间。他主要负责清理和修复一批从巴尔干半岛某修道院地下室抢救出来的文献。这些手稿不仅遭受了水渍和虫蛀,更令人不安的是,其中一些文字似乎在以一种不可理喻的方式自行重组或消散。 亚瑟的朋友,语言学家塞拉菲娜,起初认为这只是纸张老化的自然现象。但当他们发现,不同时期的手稿中反复出现一个共同的符号——一个由三个相互交织的环构成的“永恒之结”时,事情变得蹊跷起来。这个符号并非任何已知古代文字的一部分,它似乎是某种暗语,指向一个关于“时间流速不均”的哲学概念。 本书的第一个高潮出现在亚瑟成功还原了一幅残破的星图时。这张星图不仅描绘了已知的星座,还标注了一个从未被观测到的“零点星团”。根据亚瑟的研究,这个星团的消失或移动,可能与古代文明的集体记忆衰退有着直接关联。 第二部:失落的记忆城市 随着调查的深入,亚瑟和塞拉菲娜踏上了前往地中海东岸一个被现代地图遗忘的港口——阿卡迪亚的旅程。阿卡迪亚据说是传说中最早掌握“信息保存技术”的城市。当地的口述历史中,充满了关于这座城市如何“主动选择遗忘”以求生存的记载。 在阿卡迪亚的废墟中,他们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建筑材料,这种材料能够吸收和储存环境中的“信息振动”。亚瑟推测,这座城市并非毁灭,而是将自己所有的知识和记忆,以一种量子纠缠的方式,储存在了这些石块之中。 书中详细描述了亚瑟利用古老的声学原理和现代的频谱分析技术,试图“唤醒”这些石头。这一过程充满了紧张感和科学的浪漫主义色彩。他们并非在挖掘文物,而是在聆听历史的残响。在这个阶段,作者娴熟地将物理学概念融入到对人类情感的探讨中,思考我们究竟是我们的记忆,还是我们对未来的期望构成了我们真正的自我。 第三部:时空边界的悖论 情节在第三部急转直下,亚瑟发现“永恒之结”的秘密并非技术性的,而是伦理性的。那些“失落的文明”并非被遗忘,而是为了防止某种“记忆瘟疫”的扩散,主动将自己的存在从时间线上抹去。 亚瑟的修复工作,无意中触动了被封存的“病毒”——一种能够瓦解个体认知结构的虚假记忆流。他开始经历强烈的认知错乱,分不清自己是亚瑟·芬奇,还是那个中世纪手稿的抄写员。塞拉菲娜则必须在他彻底迷失之前,找到解除记忆污染的方法。 最终的冲突发生在图书馆的最深处,一个被认为是防火库的密室里。在那里,亚瑟不仅找到了所有线索的源头——一个由他自己多年前创作的、关于“完美遗忘”的哲学论述的初稿,还面临一个终极选择:是揭示真相,让世界重拾那些沉重且可能带来毁灭的“完美记忆”;还是接受遗忘的保护,让历史回归其模糊而安全的轨道? 尾声:未完成的修复 小说在亚瑟最终的选择中结束,但这个选择本身是开放的。他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留下了一个象征性的动作:他没有销毁那份引发混乱的初稿,也没有公之于众,而是将其重新放回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等待下一个有准备的人去发现。 《时间的皱纹》深刻地探讨了记忆的重量与轻盈,探讨了我们对历史真相的渴望是否总是值得。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氛围和诗人般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无比私密的精神世界,让读者在阅读结束后,久久地审视自己对“过去”的依赖程度。这部作品无疑是献给所有珍视知识、又恐惧知识重量的人的一曲挽歌与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