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九章算術(人類科學史上應用數學的早**)
價:38.00元
作者:(漢)張蒼 等輯撰 曾海龍解
齣版社:江蘇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214067296
字數:290000
頁碼:31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699kg
編輯推薦
《九章算術》被曆代數學傢尊為“算經之首”,也是中國古代算法的扛鼎之作。
《九章算術》代錶瞭古代東方數學的**成就,也是當時世界上***的應用數學。
《九章算術》的算法體係到現在仍然推動著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動力。
○長方形、等腰三角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圓形、扇形、弓形、圓環的麵積計算,以及分數的通分、約分、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法則,後者比歐洲早瞭1400多年
○各種榖物糧食的比率和比例算法
○比例分配計算
○邊長和徑長的計算,以及開平方和開立方的方法,這是世界上*早的多位數和分數的開方法則,它使我國在解高次方程數值方麵長期領先世界
○土石工程的計算和各種立體體積的計算,包括正四棱柱、圓柱、圓颱、正圓錐等10種體積。
○閤理攤派賦稅和閤理分配賦役的計算,其中今有術、衰分術,及其應用方法,構成瞭今天正、反比例、比例分配、復比例、連鎖比例等整套比例理論,而西方直到15世紀末纔提齣類似的理論
○盈虧問題的雙假設算法,提齣瞭盈不足、盈適足和不足適足、兩盈和兩不足這三種類型的盈虧問題,以及若乾可通過兩次假設化為盈不足問題的一般解法。這種解法傳到西方後,産生瞭極大的影響,在當時處於****地位
○由綫性方程組的係數排列而成的長方陣問題,它相當於現在的矩陣,這是世界上*早的綫性方程組解法,西方直到17世紀纔由萊布尼茲提齣瞭綫性方程的解法。另外,書中還首次齣現瞭負數的概念。這是世界數學史上一項重大成就,它突破正數的範圍,擴展瞭數係。直至7世紀,印度的婆羅摩及多纔認識到負數
○直角三角形三邊互求的計算
內容提要
《九章算術》內容極為豐富,它匯總瞭中國先秦至漢代的所有數學成就,是古代中國以至東方的第一部自成體係的數學著述。全書分為九章,共收有246個問題,每題都由問、答、術三部分組成。內容涉及算術、代數、幾何等諸多領域,並與實際生活緊密相聯,充分體現瞭中國人的數學觀和生活觀。全書章與章之間、同章術與術之間、同術所馭算題之間都是按照由淺入深、由簡至繁的順序編排。
目錄
總序
編譯者語
導讀
劉徽《九章算術》序
捲一 方田
捲二 粟米
捲第三 衰分
捲第四 少廣
捲第五 商功
捲第六 均輸
捲第七 盈不足
捲第八 方程
捲第九 勾股
附錄《孫子算經》譯解
原序
捲上:算籌乘除之法
捲中:算籌分數之法
捲下:物不知數
附錄《周髀算經》譯解
捲上之一:商高定理
之二:陳子模型
之三:七衡六間
捲下之一:蓋天模型
之二:天體測量
之三:日月曆法
索引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閱讀《九章算術》的體驗,可以說是既有挑戰性,又充滿樂趣。雖然是古代的文獻,但書中對數學問題的描述和解答,卻保持瞭相當的清晰度和邏輯性。即使是現在看來,很多算法依然是學習數學基礎的絕佳材料。我最欣賞的是書中那種“問題導嚮”的學習方式,它不是先講一大堆抽象的理論,而是直接拋齣一個具體的生活或生産場景,然後通過數學方法來解決它。這種方式對於初學者來說非常友好,能夠快速建立起對數學應用的直觀認識。而且,書中在解決一些復雜問題時,往往會給齣多種解法,這不僅展現瞭數學的多樣性,也體現瞭古人嚴謹的治學態度。我感覺,它不僅僅是在傳授數學知識,更是在培養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每次讀完一個章節,都會覺得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又上瞭一個颱階,這種成就感是無可替代的。
評分《九章算術》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中國科學思想寶庫的窗戶。它所展現的數學成就,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都是領先的,這讓我對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感到由衷的自豪。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勾股定理”的應用,以及由此衍生齣的測量距離、高度等問題。這說明在古代,人們就已經能夠利用幾何學來解決實際的測量難題。此外,書中對於“開方術”的詳細講解,更是讓人驚嘆。在沒有現代數學工具的輔助下,古人能夠發展齣如此精確的開方方法,這無疑是人類數學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它讓我深刻認識到,科學的進步並非總是綫性發展的,而是在不同的文明中,以各自獨特的方式孕育和綻放。這本書,無疑是中國古代科學輝煌成就的有力證明。
評分我對《九章算術》的理解,遠不止於它作為一本數學典籍的價值。在我看來,它更像是一部古代中國社會發展的縮影。書中所包含的算術知識,幾乎囊括瞭當時社會生産生活的方方麵麵。無論是天文曆法的推算,還是工程建築的測量,亦或是商業貿易的計算,都離不開《九章算術》中的方法。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方田”和“圓田”麵積計算的詳細闡述,這直接關係到國傢的賦稅和農業生産的規劃。還有關於“衰分”的計算,在處理復雜的比例分配問題時顯得格外實用。這些都說明瞭數學在古代社會中扮演著何等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僅是知識,更是治理國傢、發展經濟的有力工具。這本書讓我對古代中國的國傢治理能力和經濟發展水平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展現的是一種將數學智慧融入社會運作的宏大視野,讓我對中國古代的文明成就充滿瞭敬意。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一直以來,我對古代數學的印象就是一些零散的公式和定理,總覺得它們不如現代數學那樣係統和實用。但《九章算術》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不僅僅是一本數學書,更像是一部古代中國社會的百科全書,裏麵蘊含著豐富的應用場景。翻開它,仿佛就能看到古人如何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測量土地的麵積,計算糧食的産量,設計工程的尺寸,甚至解決商業上的紛爭。那些看似樸素的算法,在當時卻能解決如此復雜的問題,這讓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而且,它並非孤立的理論,而是與當時的農業、手工業、商業等各個領域緊密相連,體現瞭數學作為一種工具的強大生命力。它讓我深刻體會到,數學並非是象牙塔中的高深學問,而是早已融入瞭人類文明的肌體,驅動著社會的進步。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生動的算例,它們就像一個個小故事,講述著數學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非常容易理解,也很有啓發性。
評分作為一個對中國古代曆史和文化略有瞭解的人,閱讀《九章算術》給我帶來瞭一種穿越時空的震撼。我常常在想,在那個沒有計算器,沒有電腦的年代,人們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起如此精密的數學體係的?這本書給齣瞭答案。它所展現的算法,如“更相減損術”和“約分術”,在處理分數和小數運算時顯得尤為高效和巧妙,讓人不禁驚嘆於古人的創造力。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盈不足術”的論述印象深刻,它能夠巧妙地解決涉及未知數的綫性方程組問題,在古代就已經如此成熟,這在世界數學史上也是非常瞭不起的成就。這本書讓我看到,古代數學並非停滯不前,而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並且形成瞭自己獨特的理論體係。它不隻是一堆冷冰冰的數字和公式,而是承載著古代中國人民的生産智慧和生活經驗的結晶。每次讀到書中某個精妙的解法,我都會不由自主地發齣贊嘆,仿佛與那位偉大的古代數學傢進行瞭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