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 日和手帖01-06(套裝共6冊) 蘇靜主編 日用即道 中信齣版社

包郵 日和手帖01-06(套裝共6冊) 蘇靜主編 日用即道 中信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蘇靜 著
圖書標籤:
  • 生活方式
  • 傢居
  • 日用
  • 實用
  • 技巧
  • 蘇靜
  • 中信齣版社
  • 套裝
  • 生活美學
  • 慢生活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信齣版社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48828
商品編碼:10111654209
品牌:中信齣版(Citic Press)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套裝數量: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日和手帖01-06(套裝共6冊)

9787508646947 日和手帖.我們終究都是一個人 42.00
9787508648828 日和手帖002:生活整理術 42.00
9787508650135 日和手帖003:打包你的人生 42.00
9787508651866 日和手帖004:跟自己說聲晚安 42.00
9787508653129 日和手帖005:日用即道 42.00
9787508657615 日和手帖006:人生有一百萬種活法 42.00

套裝定價:252.00元

作者:蘇靜主編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裝幀:平裝

開本:16

 

編輯推薦

 

《日和手帖006:人生有一百萬種活法》

在這個地球上,有人朝九晚五地上班,有人旅居他鄉、四海為傢;有人為夢想默默堅持,有人離群索居、自給自足。我們身邊,有人結婚生子,有人獨自生活。在這說不盡的種種生活方式裏,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活法。即使在不同日子裏,重復做同樣的事情,也是一種人生。

 《人生有一百萬種活法》是日和手帖的第六本特集書,我們收集瞭二十個生活樣本,其中有北極圈附近小鎮的漁民、日本禪僧、攝影師、廚師、手藝人、極限運動員,有青年旅社的老闆、清邁麵包房主理人。我們以每個人的「一天」為軸,串聯起不同的生活方式及活法。

 世界上有百萬種活法,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活法就行。


日和手帖,日用即道,探索人與物的關係,全新生活品牌。每個月齣版一本特集書,每本書一個主題;定期製造日常用品;尋找適閤日常的生活美學。目前已發行:《我們終究都是一個人》、《生活整理術》、《打包你的人生》、《跟自己說聲晚安》、《日用即道》。

新浪微博:@日和手帖 微信公眾賬號:hiyori_techo
……

 

內容簡介

 

《日和手帖006:人生有一百萬種活法》

《日和手帖·人生有一百萬種活法》特集,收集瞭二十個生活樣本,以每個人的「一天」為軸,串聯起不同的生活方式及活法。世界上有百萬種活法,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活法就行。

來到挪威北部小鎮,探訪船匠Ulf Bjoernar的日常;聽日本禪僧枡野俊明,點解構築起整個人生的正是當下;阮義忠透過攝影體悟人生;日本導演古屋遙每天一份To Do List,讓生活井井有條;劉其弈、陳知音夫婦解讀捏泥做陶的質樸生活;日本遊戲設計師談子昂,談生活之道效率先行;跟隨清邁麵包房主理人Nun,尋找還原食物的自然之道;德國極限運動員David講述與勃朗峰為鄰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北京藏紅花餐廳創始人、北平咖啡主人睫毛,講述他們自己的活法;日本攝影師蓮井乾生,在60歲之際給人生按下一次復位鍵;建築大師Paul McDonald如何在新墨西哥州造托斯卡納;與法國茶人Pierre Sernet感受一期一會的人生。

……

 

作者簡介

 

《日和手帖006:人生有一百萬種活法》
受訪人:

木村宗慎/日本茶道傢。

枡野俊明/日本枯山水和庭院的主要代錶人物,日本禪僧大師,日本古刹建功寺第十八代主持。

李孟夏/資深媒體人、藝術北京品牌總監。

曾焱冰/ VOGUE中國版編輯部主任。

Dick_Ng /漫畫傢。

寜遠/作傢,前媒體人。

硃力/「作物zowoo」創始人。

任鴻飛/獨立傢具品牌吾捨主理人。

冉翔飛/獨立設計師。

David Goettler /德國登山教練,極限運動員。

古屋遙/日本映像藝術傢、導演、策劃及製作人。

Nun /清邁人,GOOD FOOD GOOD SOUL店主;Farmers’ Market成員。

Paul McDonald /新墨西哥州建築師。

Jacob Garcia /美國電視與廣播藝人聯閤會成員,新聞剪輯師,特技演員。

蓮井乾生/日本攝影師。

Jacques Delorian /心理學者、營養師、漫畫傢,私人營養健身指導

張達/服裝設計師,服裝品牌「沒邊/boundless」創始人。

陳知音、劉其弈/  深居景德鎮,主要以柴燒為媒介,從事藝術和設計創作。

瀨尾英男/雜誌編輯、自由撰稿人。

Ulf Bjoernar Mikalsen /挪威船匠、漁民,現居挪威Kjerringoey鎮。

阮義忠/攝影師,曾任教於颱北藝術大學美術係,撰稿人。

Pierre Sernet /在全球建立瞭第一個美術作品網絡數據庫。

Michael Catalfumo /布魯剋林的F&C; Shoe Rebuilding鞋鋪老闆,傢族手藝第三代傳人。

睫毛/北平國際青年旅捨、北平咖啡主人。

耀揚/北京藏紅花餐廳創始人。

黃琦、王甜/拙樸工捨主理人。

……


目錄


《日和手帖006:人生有一百萬種活法》

Feature

【群訪】

你每天是如何度過的?


【生活方式】

與勃朗峰為鄰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每天一份To Do List

生活之道效率先行

還原食物的自然之道

這個特技演員的生活不一樣

旅行是生活的解藥

捏泥做陶的拙樸生活

田間勞作與日常生活的轉換

深居景德鎮的造物夫妻檔

諸行無常 草木為師

挪威北部小鎮船匠的日常


【人物】

枡野俊明 構築起整個人生的正是當下

阮義忠 用攝影悟人生

Pierre Sernet一期一會的人生

Paul McDonald在新墨西哥州造托斯卡納

Michael Catalfumo需要修復的遠不隻是鞋子

睫毛 有我在的地方就一定有鮮花

耀揚 堅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下去並不容易

蓮井乾生 在60歲之際給人生按下一次復位鍵


Regulars

【日用即道】彆冊

一塊餐布 更多用法 不同生活方式
……


《手作的溫度:日常器物與匠心精神的沉思錄》 一部關於生活美學、器物哲學與慢工細活的深度考察。 --- 引言:在快速流轉的時代,尋迴物件的“在場性” 我們身處一個追求“即時滿足”的時代。手指輕點,新物即至;功能至上,設計趨於同質化。然而,在這些冰冷的數據流和高效的生産綫上,是否遺失瞭什麼?《手作的溫度:日常器物與匠心精神的沉思錄》並非一本教人如何製作物品的工具書,它更像是一場關於“物之存在”的哲學漫步。它邀請讀者慢下來,重新審視那些被我們日復一日使用,卻從未真正“看見”的器物,探究隱藏在它們背後的人性、時間與技藝的交融。 第一章:器物的人性化觸感——從原材料到手心的距離 本書的開篇,聚焦於材料的本真。我們深入探訪瞭那些依然堅持傳統采伐與處理方式的工坊。探討瞭木材的年輪如何記錄氣候的變遷,陶土的礦物成分如何決定瞭釉色的深淺,以及亞麻縴維在手工紡織中如何産生那種獨一無二的肌理。 木的敘事: 詳細剖析瞭櫸木、櫻桃木與鬍桃木在不同氣候下的“脾氣”。一篇專門的章節討論瞭“包漿”的形成過程——那不是簡單的磨損,而是使用者生命痕跡的纍積。我們采訪瞭一位專注於製作木製餐具的工匠,他堅持使用手工刨刀,而非電動砂光機,隻因他認為機器的效率“抹殺”瞭木材本身的呼吸聲。 土的沉靜: 深入研究瞭日本的“信樂燒”與歐洲的“紅陶傳統”。我們對比瞭兩次燒製與一次燒製在耐久性、吸水性及聲音上的區彆。特彆關注瞭釉料中微量元素的不確定性,正是這種“失控”的美感,構成瞭每一件陶瓷不可復製的印記。 縴維的呼吸: 探討瞭天然縴維(如棉麻絲)與閤成縴維在穿著體驗和生命周期上的巨大差異。我們記錄瞭手工染色過程,揭示瞭植物染料如何隨著光照和洗滌而呈現齣微妙的色彩漸變,這種“衰變之美”是現代化工染料無法企及的。 第二章:時間的尺度與手藝的傳承 “慢”在當代語境中常被誤解為“低效”,而本書則旨在重建“慢”與“價值”之間的等價關係。匠人並非抗拒進步,而是堅持在關鍵步驟中,用時間來雕琢品質的深度。 “未完成”的哲學: 分析瞭傳統工藝中故意留下的“痕跡”,例如木工榫卯連接處略微凸齣的接縫,或是織物邊緣未完全收緊的綫頭。這些“未完成”是手藝人對下一位使用者發齣的無聲邀請,暗示著物件的生命是持續演進的。 師徒製的“語言”: 記錄瞭現代學徒製難以復製的傳承方式——不僅僅是技能的傳授,更是工作倫理、對材料的敬畏以及對失敗的接受態度的“心法”傳遞。我們拜訪瞭一位世代相傳的製傘匠人,他強調,教會徒弟如何應對突發的材料缺陷,比教會他如何完美地裝配傘骨更為重要。 器物的“年輪”: 探討瞭如何通過對物件的保養和修復,來延長其使用壽命,從而對抗“即棄文化”。我們詳細描述瞭傳統傢具的“打蠟”與“上油”的周期性儀式,以及它們如何增強人與物件的情感聯結。 第三章:日常與儀式感的交織 本書的第三部分將視角從工坊拉迴生活空間,探討當高質量的器物融入日常,如何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和精神狀態。 餐桌上的空間美學: 摒棄瞭浮華的擺盤技巧,轉而關注餐具與食物的互動。比如,一個深色啞光陶碗如何襯托齣白米飯的溫潤光澤,或者一個窄口玻璃杯如何影響飲品的香氣釋放速度。這是一種對“使用體驗”的精微設計。 光影的捕捉者: 深入研究瞭燈具與照明設計在營造氛圍中的作用,重點討論瞭和紙燈罩如何散射齣柔和、不刺眼的光綫,以及黃銅燈具隨時間氧化的色彩變化如何與室內環境産生對話。 整理的藝術: 介紹瞭幾種源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容器哲學”。例如,為何日式收納推崇“一物一櫃”,以及為何歐洲傳統中,工具箱的設計必須考慮到工具被取用時的動作軌跡。這關乎如何通過器物來組織我們的思維和空間。 結語:嚮物緻敬,重拾專注 《手作的溫度》是一部獻給所有對“品質”有執著追求的讀者的作品。它提醒我們,一件好的器物,是用時間、汗水、專注力與對材料的深刻理解共同鑄就的。它不是關於消費,而是關於選擇;不是關於擁有,而是關於使用。當我們選擇使用這些傾注瞭匠人精神的物件時,我們也在無形中選擇瞭一種更慢、更審慎、更貼近本質的生活方式。拿起它,感受那份穿越時空的、有溫度的連接。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書就像是一個溫柔的引導者,它不會強行告訴你應該如何生活,而是通過展示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讓你自己去思考,去感受,去做齣選擇。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慢”的篇章,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總是被催促著前進,被要求著效率。而這套書卻告訴我們,有時候,放慢腳步,去感受過程,去體驗其中的樂趣,反而能獲得更多的滿足和幸福。我看到瞭那些手藝人,他們一絲不苟地打磨著手中的作品,仿佛時間在他們身上凝固瞭。我看到瞭那些用心製作的食物,它們經過瞭漫長的等待,纔最終呈現在餐桌上。這些都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開始嘗試在生活中留白,開始去擁抱那些“不那麼有效率”卻充滿意義的事情。比如,我開始花更多的時間去閱讀,而不是匆匆瀏覽。我開始嘗試自己動手做一些簡單的食物,雖然賣相不佳,但過程本身就充滿樂趣。這套書,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的滋養,一種對內心深處渴望的呼應。

評分

初次翻閱這套書,就被它那份沉甸甸的質感所吸引。紙張的觸感溫潤而細膩,不是那種廉價的滑膩,而是帶著一種可以細細摩挲的實在感。裝幀也相當考究,每一冊都有其獨特的封麵設計,色彩搭配和諧,圖案簡潔卻富有深意,仿佛能從中窺見一絲東方美學的韻味。當指尖劃過書頁,一種久違的寜靜感油然而生,仿佛將外界的喧囂隔絕,讓人可以全然沉浸在這份屬於自己的閱讀時光裏。我喜歡翻到後麵的彩頁部分,那些精心挑選的圖片,不僅僅是畫麵的呈現,更像是在講述一個關於生活的故事,關於質樸的材料,關於匠人的心意,關於日常的點滴之美。我常常會在午後,泡上一杯清茶,就這樣靜靜地翻閱,讓眼睛在那些素雅的文字和清雅的圖片之間遊走,心也隨之變得柔軟而舒緩。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邀請,一種重新審視“日用”背後意義的啓迪。我甚至會把其中喜歡的圖片剪下來,貼在我的手賬本上,作為一種靈感的來源,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小小憧憬。

評分

這套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一種“舒服”。不是那種物質上的舒適,而是一種精神上的安寜,一種審美上的愉悅。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故作高深的理論,而是用最樸實,最真誠的語言,去講述關於生活的美好。那些排版,那些字體,都恰到好處,讓人在閱讀時倍感放鬆。它就像是鼕日裏的一縷陽光,溫暖而不刺眼;又像是夏夜裏的一陣清風,拂麵而過,帶來一絲涼爽。我常常會在睡前翻閱幾頁,讓那些美好的文字和圖片,在我的夢境中留下淡淡的痕跡。它讓我重新認識瞭“日用”的意義,不再是簡單的消耗,而是充滿瞭儀式感,充滿瞭對生命的尊重。它就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給瞭我一些實踐的方嚮。我開始嘗試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日用之道”,去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裏,發現屬於自己的那份獨特的美好。

評分

這套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種對“道”的具象化解讀。我一直認為,“道”是虛無縹緲的,是哲學傢的課題,是難以捉摸的。但在這套書中,我看到瞭“道”是如何滲透在我們最日常的生活中的。從一把樸素的刀具,到一盞昏黃的燈光,再到一個精心製作的木碗,它們都在以一種無聲的方式,訴說著關於“日用即道”的真諦。我看到瞭作者是如何用文字去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如何去挖掘那些隱藏在尋常物品背後的智慧。比如,關於食物的烹飪,不僅僅是技巧的傳授,更是關於食材的選擇,關於火候的掌握,關於時間與耐心的等待,這些都充滿瞭“道”的智慧。又比如,關於器物的打磨,不僅僅是工藝的展示,更是關於對材料的理解,對結構的考量,對使用者的關懷,這些都蘊含著人與物之間的深刻連接。我從中學會瞭去感受,去體悟,去珍惜那些看似平凡,實則充滿智慧的日常。它讓我明白,真正的“道”,並不需要高高在上,而是就蘊藏在我們每一個“日用”的瞬間之中,等待我們去發現,去踐行。

評分

我一直覺得,閱讀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能夠通過彆人的眼睛,去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去體驗一種不一樣的人生。這套書就給瞭我這樣的機會。它帶我走進瞭許多匠人的工作室,看到瞭他們對技藝的極緻追求,對細節的精益求精。我仿佛能聞到木頭的清香,聽到金屬碰撞的清脆聲響,感受到布料的柔軟觸感。那些文字,在我的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讓我身臨其境。同時,我也看到瞭作者對於生活美學的獨到見解,他們如何從平凡的生活中提煉齣詩意,如何用一種充滿溫度的方式去呈現日常。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物”的討論,它不僅僅是談論物品的功能,更是談論物品的靈魂,談論人與物品之間建立的情感聯係。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身邊的物品,不再隻是將其視為工具,而是去感受它們所承載的故事,去珍惜它們所帶來的陪伴。這是一種超越物質層麵的精神升華,一種對生活本真的迴歸。

評分

我很喜歡,內容很多,不錯。

評分

書很好看,我買書一直都是上京東的,正品低價,質量也很好。

評分

是很贊

評分

我很喜歡,內容很多,不錯。

評分

生活小助手,心靈撫慰劑。

評分

還不錯。。

評分

書很好看,我買書一直都是上京東的,正品低價,質量也很好。

評分

很有意思的一套書~??????

評分

關注過日和的東西,喜歡裏麵介紹的一些設計感不錯的東西,也對於書裏的態度很認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