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插图典藏系列:二刻拍案惊奇

中国古典小说插图典藏系列:二刻拍案惊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凌濛初 著,陈迩冬,郭隽杰 注
图书标签:
  • 古典小说
  • 明清小说
  • 插图本
  • 文学典藏
  • 拍案惊奇
  • 中国古典文学
  • 小说
  • 文学
  • 传统文化
  • 故事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051571
版次:1
商品编码:1012055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古典小说插图典藏系列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199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36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二刻拍案惊奇》语言通俗简练;情节曲折起伏,扑朔迷离,然又合乎情理;人物内心刻划细致入微,艺术形象栩栩如生,非常值得一读。

内容简介

明代著名作家凌濛初之《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人们习惯合称为《二拍》。这两部脍炙人口的奇书,共有短篇小说七十八篇,杂剧一个,它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拟话本”形式,描写了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如商人由厄运而致富,读书人由贫寒而成名;清官们断案如神,贪吏们枉法如虎;恶棍们奸淫揽讼,骗子们尔虞我诈;青年们怎样追求忠贞不贰的爱情,而封建礼教又如何制造婚姻悲剧。语言通俗简练;情节曲折起伏,扑朔迷离,然又合乎情理;人物内心刻划细致入微,艺术形象栩栩如生,非常值得一读。

目录

二刻拍案惊奇序
二刻拍案惊奇小引
卷之一 进香客莽看金刚经 出狱僧巧完法会分
卷之二 小道人一着饶天下 女棋童两局注终身
卷之三 权学士权认远乡姑 白孺人白嫁亲生女
卷之四 青楼市探人踪 红花场假鬼闹
卷之五 襄敏公元宵失子 十三郎五岁朝天
卷之六 李将军错认舅 刘氏女诡从夫
卷之七 吕使者情媾宦家妻 吴大守义配儒门女
卷之八 沈将仕三千买笑钱 王朝议一夜迷魂阵
卷之九 莽儿郎惊散新莺燕 诌梅香认合玉蟾蜍
卷之十 赵五虎合计挑家衅 莫大郎立地散神奸
卷十一 满少卿饥附饱飏 焦文姬生仇死报
卷十二 硬勘案大儒争闲气 甘受刑侠女著芳名
卷十三 鹿胎庵客人作寺主 判溪里旧鬼借新尸
卷十四 赵县君乔送黄柑 吴宣教干偿白镪
卷十五 韩侍郎婢作夫人 顾提控椽居郎署
卷十六 迟取券毛烈赖原钱 失还魂牙僧索剩命
卷十七 同窗友认假作真 女秀才移花接术
卷十八 甄监生浪吞秘药 春花婢误泄风情
卷十九 田舍翁时时经理 牧童儿夜夜尊荣
卷二十 贾廉访赝行府牒 商功父阴摄江巡
卷二十一 许蔡院感梦擒僧 王氏子因风获盗
卷二十二 痴公子狠使噪脾钱 贤丈人巧赚回头婿
卷二十四 庵内看恶鬼善神 井中谭前因后果
卷二十五 徐茶酒乘闹劫新人 郑蕊珠鸣冤完旧案
卷二十六 懵教官爱女不受报 穷庠生助师得令终
卷二十七 伪汉裔夺妾山中 假将军还姝江上
卷二十八 程朝奉单遇无头妇 王通判双雪不明冤
卷二十九 赠芝麻识破假形 撷草药巧谐真偶
卷三十 瘗遗骸王玉英配夫 偿聘金韩秀才赎子
卷三十一 行孝子到底不简尸 殉节妇留待双出柩
卷三十二 张福娘一心贞守 朱天锡万里符名
卷三十三 杨抽马甘请杖 富家郎浪受惊
卷三十四 任君用恣乐深闺 杨大尉戏宫馆客
卷三十五 错调情贾母詈女 误告状孙郎得妻
卷三十六 王渔翁舍镜崇三宝 白水僧盗物丧双生
卷三十七 叠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显灵
卷三十八 两错认莫大姐私奔 再成交杨二郎正本
卷三十九 神偷寄兴一枝梅 侠盗惯行三昧戏

卷四十 宋公明闹元宵杂剧

精彩书摘

且说嘉靖四十三年,吴中大水,田禾淹尽,寸草不生,米价踊贵。各 处禁粜闭籴,官府严示平价,越发米不入境了。元来大凡年荒米贵,官府 只合静听民情,不去生事。少不得有一伙有本钱趋利的商人,贪那贵价, 从外方贱处贩将米来。有一伙有家当囤米的财主,贪那贵价,从家里厥中 发出米去。米既渐渐辐辏,价自渐渐平减。这个道理,也是极容易明白的 。最是那不识时务执拗的腐儒做了官府,专一遇荒,就行禁粜、闭籴、平 价等事。他认道是不使外方籴了本地米去,不知一行禁止,就有棍徒诈害 。遇见本地交易,便自声扬犯禁,拿到公庭,立受枷责。那有身家的怕惹 事端,家中有米,只索闭仓高坐。又且官有定价,不许贵卖,无大利息, 何苦出粜?那些贩米的客人见官价不高,也无想头。就是小民私下愿增价暗 籴,惧怕败露,受责受罚,有本钱的人不肯担这样干系,干这样没要紧的 事。所以越弄得市上无米,米价转高。愚民不知,上官不谙,只埋怨道: “如此禁闭,米只不多;如此抑价,米只不贱。”没得解说,只囫囵说一 句“救荒无奇策”罢了。谁知多是要行荒政,反致越荒的。 闲话且不说。只因是年米贵,那寺中僧侣颇多,坐食烦难。平日檀越 ,也为年荒米少,不来布施。又兼民穷财尽,饿殍盈途,盗贼充斥,募化 无路。那洞庭山位在太湖中间,非舟楫不能往来。寺僧平时吃着十方,此 际料没得有凌波出险、载米上门的了。真个是: 香积厨中无宿食,净明钵里少馀粮。 寺僧无计奈何。内中有一僧,法名辨悟,开言对大众道:“寺中僧徒 不少,非得四五十石米,不能度此荒年。如今料无此大施主,难道抄了手 ,坐看饿死不成?我想白侍郎《金刚经》真迹,是累朝相传至宝,何不将此 件到城中,寻个识古董人家,当他些米粮,且度一岁?到来年有收,再图取 赎,未为迟也。”住持道:“相传此经值价不少,徒然守着他,救不得饥 饿,真是戤米囤饿杀了。把他去当米,诚是算计。但如此年时,那里撞得 个人肯出这样闲钱,当这样冷货?只怕空费着说话罢了。”辨悟道:“此时 要遇个识宝太师,委是不能勾。想起来,只有山塘上王相国府当内严都管 ,他是本山人,乃是本房檀越,就中与我独厚。这卷白侍郎的经,他虽未 必识得,却也多曾听得。凭着我一半面皮,挨当他几十挑米,敢是有的。 ”众僧齐声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只索就过湖去走走。”住持走去 房中,厢内捧出经来。外边是宋锦包袱包着,揭开里头看时,却是册叶一 般装的,多年不经裱褙,糨气已无,周围镶纸多泛浮了。住持道:“此是 传名的古物,如此零落了,知他有甚好处!今将去与人家,藏放得好些,不 要失脱了些便好。”众人道:“且未知当得来当不来,不必先自耽忧。” 辨悟道:“依着我说,当便或者当得来,只是救一时之急,赎取时这项钱 粮还不知出在那里!”众人道:“且到赎时再做计较。眼下只是米要紧,不 必多疑了。”当下雇了船只,辨悟叫个道人随了,带了经包,一面过湖, 到山塘上来。 行至相府门前,远远望去,只见严都管正在当中坐地。辨悟上前稽首 ,相见已毕,严都管便问道:“师父何事下顾?”辨悟道:“有一件事特来 与都管商量,务要都管玉成则个。”都管道:“且说看何事。可以从命, 无不应承。”辨悟道:“敝寺人众缺欠斋粮,目今年荒米贵,无计可施。 寺中祖传《金刚经》,是唐朝白侍郎真笔,相传价值千金,想都管平日也 晓得这话的。意欲将此卷当在府上铺中,得应付米百来石,度过荒年,救 取合寺人众生命,实是无量功德。”严都管道:“是甚希罕东西,金银宝 贝做的,值此价钱?我虽曾听见老爷与宾客们常说,真是千闻不如一见。师 父且与我看看再商量。”辨悟在道人手里接过包来,打开看时,多是零零 落落的旧纸。严都管道:“我只说是怎么样金碧辉煌的,元来是这等悔气 色脸,倒不如外边这包,还花碌碌好看。如何说得值多少东西?”都管强不 知以为知的,逐叶翻翻。一直翻到后面去,看见本府有许多大乡宦名字及 图书在上面,连主人也有题跋手书印章,方喜动颜色道:“这等看起来, 大略也值些东西,我家老爷才肯写名字在上面。除非为我家老爷这名字, 多值了百来两银子,也不见得。我与师父相处中,又是救济好事,虽是百 石不能勾,我与师父五十石去罢。”辨悟道:“多当多赎,少当少赎。就 是五十石也罢,省得担子重了,他日回赎难措处。”当下严都管将经包袱 得好了,捧了进去。终久是相府门中手段,做事不小,当真出来写了一张 当票,当米五十石。付与辨悟,道:“人情当的,不要看容易了。”说罢 ,便叫开仓斛发。辨悟同道人雇了脚夫,将米一斛一斛的盘明下船,谢别 了都管,千欢万喜,载回寺中不题。 且说这相国夫人平时极是好善,尊重的是佛家弟子,敬奉的是佛家经 卷。那年冬底,都管当中送进一年簿籍,到夫人处查算。一向因过岁新正 ,忙忙未及简勘。此时已值二月中旬,偶然闲手揭开一叶看去,内一行写 着:“姜字五十九号:当洞庭山某寺《金刚经》一卷,本米五十石。”夫 人道:“奇怪!是何经卷,当了许多米去?”猛然想道:“常见相公说道: ‘洞庭山寺内有卷《金刚经》,是山门之宝。’莫非即是此件?”随叫养娘 们传出去,取进来看。不逾时取到。夫人盥手净了,解开包,揭起看时, 见是古老纸色,虽不甚晓得好处与来历出处,也知是旧人经卷。便念声佛 道:“此必是寺中祖传之经,只为年荒,将来当米吃了。这些穷寺里,如 何赎得去?留在此处亵渎,心中也不安稳。譬如我斋了这寺中僧人一年,把 此经还了他罢。省得佛天面上取利,不好看。”分付当中都管说:“把此 项五十石作做夫人斋僧之费,速唤寺中僧人,还他原经供养去。” 都管领了夫人的命,正要寻便稍信与那辨悟,教他来领此经。恰值十 九日是观世音生日,辨悟过湖来观音山上进香,事毕到当中来拜都管。都 管见了道:“来得正好!我正要寻山上烧香的人,稍信与你。”辨悟道:“ 都管有何分付?”都管道:“我无别事,便为你旧年所当之经。我家夫人知 道了,就发心布施这五十石本米与你寺中,不要你取赎了,白还你原经去 ,替夫人供养着。故此要寻你来还你。”辨悟见说,喜之不胜,合掌道: “阿弥陀佛!难得有此善心的施主,使此经重还本寺,真是佛缘广大。不但 你夫人千载流传,连老都管也种福不浅了!”都管道:“好说,好说。”随 去禀知夫人,请了此经出来,奉还辨悟。夫人又分付都管:“可留来僧一 斋。”都管遵依,设斋请了辨悟。 辨悟笑嘻嘻捧着经包,千恩万谢而行。到得下船埠头,正值山上烧香 多人坐满船上,却待开了。辨悟叫住,也搭将上去,坐好了,开船。船中 人你说张家长,我说李家短,不一时行至湖中央。辨悟对众人道:“列位 说来说去,总不如小僧今日所遇施主,真是个善心喜舍、量大福大的了。 ”众人道:“是那一家?”辨悟道:“是王相国夫人。”众人内中有的道: “这是久闻好善的。今日却如何布施与师父?”辨悟指着经包道:“即此便 是大布施。”众人道:“想是你募缘簿上开写得多了。”辨悟道:“若是 有心施舍,多些也不为奇。专为是出于意外的,所以难得。”众人道:“ 怎生出于意外?”辨悟就把去年如何当米,今日如何白还的事,说了一遍, 道:“一个荒年,合寺僧众多是这夫人救了的。况且寺中传世之宝,正苦 没本利赎取,今得奉回,实出侥幸。”众人见说一本经当了五十石米,好 生不信。有的道:“出家人惯说天话,那有这事!”有的道:“他又不化我 们东西,何故掉谎?敢是真的。”又有的道:“既是值钱的佛经,我们也该 看看。一缘一会,也是难得见的。”要与辨悟取出来看。辨悟见一伙多是 些乡村父老,便道:“此是唐朝白侍郎真笔,列位未必识认。亵亵渎渎, 看他则甚?”内中有一个教乡学假斯文的,姓黄,号丹山,混名黄撮空,听 得辨悟说话,便接口道:“师父出言太欺人!甚么白侍郎、黑侍郎,便道我 们不认得?那个白侍郎,名字叫得白乐天,《千家诗》上多有他的诗,怎欺 负我不晓得?我们今日难得同船过湖,也是个缘分,便大家请出来看看古迹 。”众人听得,尽拍手道:“黄先生说得有理!”一齐就去辨悟身边,讨取 来看。 P4-10

前言/序言

  尝记《博物志》云:“汉刘褒画《云汉图》,见者觉热;又画《北风 图》,见者觉寒。”窃疑画本非真,何缘至是?然犹日人之见为之也。甚而 僧繇点睛,雷电破壁;吴道玄画殿内五龙,大雨辄生烟雾。是将执画为真 ,则既不可;若云赝也,不已胜于真者乎?然则操觚之家,亦若是焉则已矣 。 今小说之行世者,无虑百种。然而失真之病,起于好奇。知奇之为奇 ,而不知无奇之所以为奇。舍目前可纪之事,而驰骛于不论不议之乡,如 画家之不图犬马而图鬼魅者,曰:“吾以骇听而止耳。”夫刘越石清啸吹 笳,尚能使群胡流涕,解围而去。今举物态人情,恣其点染,而不能使人 欲歌欲泣于其间。此其奇与非奇,固不待智者而后知之也。 则为之解曰:“文自《南华》、《冲虚》,已多寓言;下至非有先生 、凭虚公子,安所得其真者而寻之?”不知此以文胜,非以事胜也。至演义 一家,幻易而真难,固不可相衡而论矣。即如《西游》一记,怪诞不经, 读者皆知其谬;然据其所载,师弟四人各一性情,各一动止,试摘取其一 言一事,遂使暗中摸索,亦知其出自何人,则正以幻中有真,乃为传神阿 堵。而已有不如《水浒》之讥。岂非真不真之关,固奇不奇之大较也哉! 即空观主人者,其人奇,其文奇,其遇亦奇。因取其抑塞磊落之才,出绪 馀以为传奇,又降而为演义,此《拍案惊奇》之所以两刻也。其所捃摭, 大都真切可据。即问及神天鬼怪,故如史迁纪事,摹写逼真,而龙之踞腹 ,蛇之当道,鬼神之理,远而非无,不妨点缀域外之观,以破俗儒之隅见 耳。若夫妖艳风流一种,集中亦所必存。唯污蔑世界之谈,则戛戛乎其务 去。鹿门子常怪宋广平之为人,意其铁心石肠,而为《梅花赋》,则清便 艳发,得南朝徐庾体。由此观之,凡托于椎陋以眩世,殆有不足信者夫。 主人之言固日:“使世有能得吾说者,以为忠臣孝子无难;而不能者,不 至为宣淫而已矣。”此则作者之苦心,又出于平平奇奇之外者也。 时剞劂告成,而主人薄游未返。肆中急欲行世,征言于余。余未知搦 管,毋乃“刻画无盐,唐突西子”哉!亦日“簸之扬之,糠秕在前”云尔。 壬申冬日睡乡居士题并书

《二刻拍案惊奇》:市井百态,人间悲欢的白描画卷 在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璀璨星河中,《二刻拍案惊奇》无疑是一颗耀眼而独特的星辰。它以其数量可观的篇幅,精妙绝伦的构思,以及对明代社会生活细致入微的描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市井百态图,也揭示了那个时代复杂的人情世故与跌宕起伏的命运。这部作品,并非简单的故事汇编,而是一曲曲人间悲欢离合的咏叹,一则则发人深省的世情寓言,更是当时社会风貌、民俗百态的一部“活字典”。 《二刻拍案惊奇》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凌濛初。作为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集大成者之一,凌濛初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创作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两大部分,合称“三言二拍”。其中,《二刻拍案惊奇》作为“二拍”的第二部,在前作的基础上,在叙事技巧、人物塑造以及思想立意上都展现出了更加成熟和深刻的艺术风貌。 这部小说集共收录了四十回故事,每一回都独立成章,却又相互关联,共同勾勒出明代中后期社会的一个缩影。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涵盖了官场腐败、商场竞争、家庭伦理、爱情纠葛、江湖恩怨、迷信传说、奇闻轶事等方方面面。从贩夫走卒到达官显贵,从深闺小姐到江湖游侠,各类人物轮番登场,他们的命运交织,构成了跌宕起伏的情节。 《二刻拍案惊奇》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在于其高度的写实性。凌濛初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素材,将现实的痕迹巧妙地融入小说之中。他笔下的场景,无论是繁华的市井街巷,还是富丽的宅邸庭院,抑或是渺无人迹的荒郊野外,都描绘得细致入微,仿佛触手可及。例如,对当时各种行业(如当铺、赌坊、妓院、茶馆、酒楼等)的描写,对各色人等的言谈举止、衣着服饰、生活习惯的刻画,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为后人研究明代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人物塑造方面,《二刻拍案惊奇》也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凌濛初笔下的人物,并非扁平化的脸谱,而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有智慧,也有愚昧,有善良,也有阴暗。作者并不回避人性的弱点,而是真实地展现了人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选择与挣扎。例如,在“转运汉遇巧成亲”一回中,主人公沈如海的善良淳朴与机智果敢,在“乔人生病起疑”一回中,主人公的机敏与才智,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意志,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都真实地反映了人性的普遍性。 《二刻拍案惊奇》在情节设计上同样引人入胜。故事的起承转合往往出人意料,情节的推进扣人心弦。作者擅长运用铺垫、伏笔、巧合等叙事手法,将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巧妙地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而引人入胜的故事。很多故事都充满了戏剧性,情节跌宕起伏,悬念迭起,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欲罢不能。这种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不仅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也反映了作者对叙事艺术的精湛把握。 语言风格上,《二刻拍案惊奇》则体现了明代白话小说成熟的特点。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既有书面语的典雅,又不失口语的鲜活。作者能够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性格和场景,运用恰当的语言来表现,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很多句子和段落都充满了智慧和幽默,读来令人会心一笑。同时,作者也能够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使得作品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二刻拍案惊奇》的思想内涵也是其重要的价值所在。在这些故事中,凌濛初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揭露和批判,表达了对社会不公、人情冷暖、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他笔下的许多故事,都带有警世的意味,旨在劝人向善,惩恶扬善。然而,与许多纯粹的说教式作品不同,《二刻拍案惊奇》的警世意味是融入在生动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之中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弊端,如官场的黑暗、司法的腐败、人性的贪婪等方面,都有所揭示,虽然没有直接提出革命性的观点,但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现实的关怀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无疑具有进步的意义。 《二刻拍案惊奇》中的许多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一些故事通过因果报应的叙事,来警示人们要行善积德;另一些故事则通过描绘人性的复杂,来揭示世态的炎凉。这些故事并非简单地讲述某个道理,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含义。 总而言之,《二刻拍案惊奇》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古典小说。它以其真实的生活描写,鲜活的人物塑造,引人入胜的情节,以及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明代社会的风貌,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也传递了深刻的世情哲理。它不仅是研究明代社会历史、民俗文化的重要文献,更是中国古典小说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值得我们反复品读,从中汲取智慧和启迪。这部作品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让我们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对当下的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中国古典小说插图典藏系列》的出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它对古代绘画艺术的精妙复刻,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那种沉甸甸的纸张质感和细腻的印刷效果所吸引。这些插图可不是那种粗糙的复制品,而是经过精心修复和排版的,色彩的层次感、线条的力度,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作的风貌。看着这些图,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画师运笔时的那份心境,笔触中的一颦一笑、一草一木,都充满了那个时代的韵味。对于我们这些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又对视觉艺术有一定要求的人来说,这套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文字本身。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直观的方式去理解和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精髓,那些复杂的故事情节、人物的内心挣扎,在图画的烘托下,变得立体而鲜活。我特别喜欢其中几幅描绘市井生活的场景,人物的动态、衣着的细节,都体现了极高的写实功力,让人不禁想去探究这些故事背后的社会风貌。这是一套非常值得收藏的书籍,不仅仅是阅读材料,更是一件艺术品。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中国传统工艺爱好者,我必须称赞这套书在装帧工艺上的用心程度。每一页的用料都透着一股“不惜工本”的诚意。纸张的韧性和纹理,处理得非常到位,既能承载油墨的厚重感,又不会显得过于呆板。尤其是那些需要体现细节刻画的插图,即使放大细看,那些人物面部的表情、服饰的褶皱、环境的远近关系,都丝毫没有含糊带过。很多老版本的古典小说插图,因为年代久远,色彩和细节都有所失真,但在这套典藏系列中,通过现代高科技的扫描和修复技术,仿佛重新赋予了这些古老的画面生命力。它成功地在“尊重原作”和“满足现代审美”之间找到了一种精妙的平衡。每次我把书放在书桌上,都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静谧和厚重,这是很多当代印刷品所无法比拟的魅力所在。

评分

说实话,我对古典小说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是被那些精美的配图所牵引的。以往阅读时,总觉得文字的想象力有边界,而这套典藏系列,尤其是它对不同时期、不同画派风格的收录和呈现,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比如,某几篇章的配图,线条极其简练、意境深远,颇有文人画的洒脱;而另一些地方的插图,则明显带着世俗的烟火气,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场景布局也十分讲究,充满了叙事张力。这种风格上的多样性,让阅读体验变得层次丰富起来,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发现。而且,这些插图的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开本适中,便于手持阅读,同时又能保证画面的完整性和细节的清晰度。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研究古典小说文本与图像关系的研究者来说,这无疑是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参照样本。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配图”,而是与文字叙事形成了互文关系,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这套书的初衷,除了内容本身,更多的是冲着它“典藏”二字所代表的收藏价值去的。现如今,真正用心制作,并且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实体书越来越少,很多出版社为了节约成本,在纸张、印刷和装帧上都显得敷衍了事。但《中国古典小说插图典藏系列》则完全反其道而行之,它展现了一种对传统的敬畏和对工艺的坚持。每一幅插图的选择和编排,都像是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它们不仅服务于故事情节,本身也构成了一个独立的艺术序列。从版式设计到字体选择,都透露出一种典雅、大气又不失亲切的风格。这套书放在家中,本身就是一种品位的体现,它让我们这些老读者能够以一种更优质、更愉悦的方式,重新审视和品味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经典故事,也让我们对未来出版行业能有更多的期待。

评分

我一直觉得,阅读古典名著,光看文字是有些“单薄”的,尤其是那些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的故事,总需要一些具象化的东西来辅助理解和记忆。这套典藏系列的插图,恰恰扮演了这种“视觉导引”的角色。它们并非对文字的简单复述,而是加入了画师对故事的独特理解和情感投射。我记得有一次读到某个角色遭遇重大变故的段落,原本读起来只是觉得悲凉,但看到配图时,那种被命运捉弄的无力和绝望感,瞬间通过画面的构图和人物的姿态,直击心扉。这种图文并茂的体验,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它让那些遥远的古代故事,变得可触摸、可感悟,不再是书架上积灰的“古董”,而是可以与之进行情感交流的作品。对于初次接触这些经典作品的年轻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最好的引路人。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用箱子包装了,也基本上都有塑封,这两次趁活动买的书都是这样,希望京东再接再厉!

评分

经典传统文化,买一本收藏

评分

收一套,有时间再看一遍~

评分

古典名著,非常值得珍藏的书籍!

评分

古代小说的套路,所以一定要看

评分

经典好看,爱不释手!

评分

书的质量非常好啊,内容也没得说,这次购物很满意

评分

很好的名著,让人有拜读的冲动

评分

经典作品,值得好好研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