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水滸傳》分為《水滸傳 上》和《水滸傳 下》兩冊,是我國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迴小說,是我國文學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豐碑,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數百年來,它一直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並被譯為多種文字,成為我國流傳廣泛的古代長篇小說之一。
內容簡介
《水滸傳 上》和《水滸傳 下》具體而生動地描寫瞭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財的整個過程,揭露瞭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和統治階級的種種罪惡,熱情歌頌瞭起義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義行動,塑造瞭一大批梁山好漢的光輝形象,形象地揭示瞭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客觀真理和農民起義失敗的內在原因。
作者簡介
施耐庵生平不詳,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錢塘人。
羅貫中,生活在元末明初,大約在一三三零到一四零零年間,他所寫的小說很多,相傳有數十種,現在留存的,除《三國演義》外,還有《隋唐誌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和《三遂平妖傳》等。他又能詞麯。所作的雜劇,除現存的《趙太祖龍虎風雲會》以外,尚有《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等二種。
目錄
引首
第一迴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第二迴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傢村
第三迴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第四迴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颱山
第五迴 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第六迴 九紋龍剪徑赤鬆林
魯智深火燒瓦罐寺
第七迴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第八迴 林教頭刺配滄州道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第九迴 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衝棒打洪教頭
第十迴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第十一迴 硃貴水亭施號箭
林衝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迴 梁山泊林衝落草
汴京城楊誌賣刀
第十三迴 急先鋒東郭爭功
青麵獸北京鬥武
第十四迴 赤發鬼醉臥靈官殿
晃天王認義東溪村
第十五迴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
第十六迴 楊誌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
第十七迴 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青麵獸雙奪寶珠寺
第十八迴 美髯公智穩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晃天王
第十九迴 林衝水寨大並火
晃蓋梁山小奪泊
第二十迴 梁山泊義士尊晃蓋
鄆城縣月夜走劉唐
精彩書摘
引首 詞曰: 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 笑看吳鈎。 評議前王並後帝,分真僞占據中州,七雄擾擾亂春鞦。 興亡如脆柳,身世類虛舟。 見成名無數,圖形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 變桑田古路。 訝求魚緣木,擬窮猿擇木,恐傷弓遠之麯木。不如且 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麯度。 詩曰: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裏舊江山。 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颱奏管弦。 人樂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 話說這八句詩,乃是故宋神宗天子朝中一個名儒,姓邵,諱堯夫,道號 康節先生所作,為嘆五代殘唐天下乾戈不息。那時朝屬梁,暮屬晉,正謂是 : 硃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 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鞦。 後來感的天道循環,嚮甲馬營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來。這朝聖人齣世, 紅光滿天,異香經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靂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寬洪, 自古帝王都不及這朝天子。一條杆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那天子 掃清寰宇,蕩靜中原,國號大宋,建都汴梁。九朝八帝班頭,四百年開基帝 主。因此上邵堯夫先生贊道:“一旦雲開復見天。”正如教百姓再見天日之 麵。不則這個先生吟贊,那時西嶽華山有個陳摶處士,是個道高有德之人, 能辨風雲氣色。一日騎驢下山,嚮那華陰道中正行之間,聽得路上客人傳說 :“如今東京柴世宗讓位與趙檢點登基。”那陳摶先生聽得,心中歡喜,以 手加額,在驢背上大笑,擷下驢來。人問其故,那先生道:“天下從此定矣 。正應上閤天心,下閤地理,中閤人和。”自庚申年問受禪,開基即位,在 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傳位與禦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 十二年,傳位與真宗皇帝。真宗又傳位與仁宗。 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腳大仙。降生之時,晝夜啼哭不止。朝廷齣給 黃榜,召人醫治。感動天庭,差遣太白金星下界,化作一老叟,前來揭瞭黃 榜,能治太子啼哭。看榜官員引至殿下,朝見真宗天子。聖旨教進內苑,看 視太子。那老叟直至宮中,抱著太子,耳邊低低說瞭八個字,太子便不啼哭 。那老叟不言姓名,隻見化一陣清風而去。耳邊道八個甚字?道是:“文有 文麯,武有武麯。”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宮中兩座星辰,下來輔佐這朝天子 。文麯星乃是南衙開封府主龍圖閣大學士包拯,武麯星乃是徵西夏國大元帥 狄青。這兩個賢臣,齣來輔佐。 這朝皇帝,廟號仁宗天子。在位四十二年,改瞭九個年號。自天聖元年 癸亥登基,至天聖九年,那時天下太平,五榖豐登,萬民樂業,路不拾遺, 戶不夜閉。這九年謂之一登。自明道元年至皇祜三年,這九年亦是豐富,謂 之二登。自皇祜四年至嘉祜二年,這九年田禾大熟,謂之三登。一連三九二 十七年,號為三登之世。那時百姓受瞭些快樂。誰想道樂極悲生:嘉{;占 三年上春問,天下瘟疫盛行,自江南直至兩京,無一處人民不染此癥。天下 各州各府,雪片也似申奏將來。 且說東京城裏城外,軍民無其太半。開封府主包待製親將惠民和濟局方 ,自齣俸資閤藥,救治萬民。那裏醫治得住,瘟疫越盛。文武百官商議,都 嚮待漏院中聚會,伺候早朝,奏聞天子。專要祈禱,禳謝瘟疫。 不因此事,如何教三十六員天罡下臨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間,哄 動宋國乾坤,鬧遍趙傢社稷。有詩為證: 詩曰: 萬姓熙熙化育中,三登之世樂無窮。 豈知禮樂笙鏞治,變作兵戈劍戟叢。 水滸寨中屯節俠,梁山泊內聚英雄。 細推治亂興亡數,盡屬陰陽造化功。 P1-3
前言/序言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而且有很大成就的長篇小說,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水滸傳》的作者,明人記載不一。郎瑛《七修類稿》說:“《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本貫中所編。予意舊必有本,故日編。《宋江》又日錢塘施耐庵的本。”高儒《百川書誌》載:“《忠義水滸傳》一百捲。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李贄《忠義水滸傳敘》中提到作者時,說是“施、羅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遊覽誌馀》和王圻《稗史匯編》都記羅貫中作。鬍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則說是“武林施某所編”,“世傳施號耐庵”。綜上所說,明人大緻有三種說法:施耐庵作,羅貫中作和施、羅閤作。現在學術界大都認為是施耐庵作。
施耐庵生平不詳,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錢塘人。《新聞報》1928年11月8日登載鬍瑞亭《施耐庵世籍考》一文,謂蘇北大豐白駒鎮施氏宗祠中,所供十五世祖,諱耐庵,即著《水滸》之施耐庵。以後在興化、大豐一帶又發現《施氏長門譜》等文物史料。很多研究者對上述材料的真僞持懷疑態度,尚待進一步研究。
《水滸傳》版本可分為繁本和簡本兩大係統。繁本指文繁事簡本,簡本指文簡事繁本。簡本多草率質樸,因而流行的多是繁本。繁本主要是一百迴本,題作《忠義水滸傳》。著名的有郭勛刻本、《百川書誌》著錄本、天都外臣序本、李卓吾評本等。另有一百二十迴本,多題《忠義水滸全傳》,楊定見序。百迴本和百二十迴本在七十五迴以後涉及的有關詔書、錶文、文告中所署年月,均相同。如宋江破遼後,兩種本子都有“宣和四年鼕月”的詔書(見八十九迴),宋江破方臘後上給朝廷的錶文署“宣和五年九月”(百迴本九十九迴,百二十迴本百十九迴)。而百二十迴本“徵田虎”“徵王慶”二十迴(第九十一迴到一百十迴)故事,卻根本沒有留給活動的時間,矛盾顯然,明代萬曆問有《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慶忠義水滸傳》的本子,明標“插增”,可見是後人補寫後硬插進去的。還有七十迴本,研究界早已考定為清人金聖嘆所刪改,並不存在刪改者所宣揚的“古本”。所以,隻有百迴本可能是《水滸》故事定型成書的最早本子,也最接近傳說故事的原貌。
《水滸傳》的成書,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宋?王佾《東都事略?徽宗紀》雲:“宣和三年二月,方臘陷楚州。淮南盜宋江陷淮陽軍,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夏四月庚寅,童貫以其將辛興宗與方臘戰於青溪,擒之。五月丙申,宋江就擒。”又《張叔夜傳》雲:“張叔夜……以徽猷閣待製齣知海州。會劇賊宋江剽掠至郡,趨海岸,劫巨艦十數。叔夜募死士韆人,距十數裏,大張旗幟,誘之使戰。密伏壯士匿海旁,約候兵閤,即焚其舟。舟既焚,賊大恐,無復鬥誌,伏兵乘之,江乃降。”另外,還有許多文獻,如《三朝北盟會編》、《皇宋十朝綱要》、李若水《捕盜偶成》詩、範圭《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摺公墓誌銘》以及元代修撰的《宋史》等,也分彆對起義軍的聲勢、活動地區、受招安或被鎮壓以及徵方臘作瞭詳略不同和互有歧異的記載。這首先為《水滸傳》的編撰提供瞭曆史依據。
宋江起義的故事具有一定的傳奇性,加上當時的特定環境,水滸故事便容易在民間流傳,成為“街談巷語”的內容,自然也就進入瞭文藝領域。宋?羅燁《醉翁談錄》記載宋代的“說話”,有“青麵獸楊誌”、“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鬆”等目錄。南宋人龔開作《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完整地記載瞭三十六人的姓名綽號,交代瞭水滸故事後麵的一些情節,贊揚宋江心存忠義,不反皇帝:“不假稱王,而呼保義。豈若狂卓,專犯忌諱?”可說定下瞭《水滸傳》中宋江性格以及全書的基調。元代無名氏編撰的《大宋宣和遺事》中,有關於水滸故事的一段描寫,主要記敘三個故事,即楊誌賣刀、晁蓋等劫生辰綱和宋江殺閻婆惜,對水滸故事的傳播起瞭一定的作用。特彆是其中有瞭宋江受招安及徵方臘這兩大情節,奠定瞭《水滸傳》的基本結構。元代雜劇中有一些水滸戲,如康進之《李逵負荊》、高文秀《雙獻功》、李文蔚《燕青博魚》、無名氏《還牢末》、《三虎下山》、《黃花峪》等。這些水滸戲,在水滸故事的流傳中,首先是擴大瞭描寫對象,除話本中齣現的楊誌、武鬆、魯智深,《大宋宣和遺事》中描寫的宋江、晁蓋外,還將李逵、花榮、李應、盧俊義、王矮虎、燕青等作為主角來寫。第二是人物姓名綽號更接近後來的《水滸傳》。第三是穩定瞭以前的一些說法和描寫,如“聚三十六大夥,七十二小夥”、“寨名水滸,泊號梁山”、晁蓋中箭身亡等。這些對《水滸傳》的創作,都起瞭推動作用。
《水滸傳》的內容極為矛盾復雜,從它的結構可分為兩大段。前七十迴是第一大段。這一段主要寫瞭兩方麵的內容,即抨擊統治階級的腐朽殘忍和歌頌起義英雄的反抗行動。書中首先齣場的高俅,本是浮浪破落戶子弟,隻因踢得一腳好氣球,被昏君抬舉做瞭殿帥府太尉職事。王進母子夜奔,林衝夫婦死彆,楊誌懷纔流落,都是由於他的迫害。這樣的開頭,確如金聖嘆所評的那樣,是為揭示“亂自上作”。在高俅周圍,形成瞭一個封建關係網:高衙內是他的螟蛉之子,高唐州知府高廉是他的叔伯兄弟,蔡京、童貫是他的朋黨,江州知府蔡得章是蔡京的兒子,北京留守梁世傑是蔡京的女婿,華州賀太守是蔡京的門人。在他們下麵,則是一些貪官汙吏、土豪惡霸,從上到下,狼狽為奸,殘害忠良,欺壓良善,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反映瞭階級之間的尖銳矛盾。有壓迫就有反抗。作者用大量篇幅從正麵描寫並歌頌瞭反抗英雄。起先是個人的反抗,如魯達、林衝的反抗。接著便是集體反抗,如智取生辰綱、江州劫法場。由攻打地主武裝到抗擊朝廷大軍,如三打祝傢莊、大破連環馬。梁山泊招兵買馬,屯糧造船,成立瞭政權,提齣瞭“八方共域,異姓一傢”,不管什麼齣身“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的政治主張,反對封建社會的階級剝削和政治壓迫,反映瞭廣大受壓迫人民的願望。七十一迴以後,寫受招安、徵遼、徵方臘,是另一大段。前半寫人民反官府,是反映階級矛盾的;後半寫忠臣反奸臣,則反映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宋江被招安以後,水滸英雄始終受奸臣排擠、打擊和陷害,最後宋江等被奸臣害死。這樣的悲劇結局,指齣瞭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忠與奸的矛盾的不可調和性,揭示瞭農民起義的一般歸宿,指齣瞭農民階級的局限性。這實際上寄托瞭作者深沉的感慨、對曆史的深刻的思索。總之,《水滸傳》作者以其高度的藝術錶現力,生動豐富的文學語言,敘述瞭許多引人人勝的故事,塑造瞭眾多可愛的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後世的農民起義軍從中受到鼓舞,文學藝術作品得到瞭豐富題材和藝術啓迪。
英、美、德、法、日等國大百科全書對《水滸傳》都有很高的評價。如《大英百科全書》說:“元末明初的小說《水滸》因以通俗的口語形式齣現於曆史傑作的行列而獲得普遍的喝彩,它被認為是最有意義的一部文學作品。”它在世界上廣為流傳,對一些國傢的文學産生瞭巨大的影響。國外各大圖書館收藏瞭《水滸傳》的重要版本。世界各國文字翻譯《水滸傳》,有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俄文、匈牙利文、捷剋斯洛伐剋文、波蘭文、朝鮮文、越南文、泰文、日文等。各國文字的研究論著更是經久不衰。
人民文學齣版社以容與堂本為底本,參照天都外臣序本、楊定見序本等整理齣版此書,初版於1975年,1981年修訂重印,在社會上和學術界都産生瞭很好的影響。今次齣版,又重新校訂一遍,並增加瞭注釋,使整理工作更臻完善,可謂精益求精。校注蕆事,編輯部命餘撰作“前言”,樂於從之,並記如上。
硃一玄
1994年10月於天津南開大學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璀璨明珠,一部描繪北宋末年社會動蕩、英雄聚義的史詩巨著。然而,此書內容浩繁,並非一部簡單的說書故事,它蘊含著深刻的曆史反思、復雜的人性刻畫以及對社會秩序的獨特解讀。想要全麵理解《水滸傳》,需要從多個層麵進行深入的剖析,而其精髓,恰恰在於那些引人入勝的情節之下,所摺射齣的時代洪流與個體命運的交織。 一、 時代背景的宏大畫捲: 《水滸傳》的故事並非空穴來風,它根植於北宋末年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宋朝,一個以文治著稱的王朝,其後期卻被內憂外患所睏擾。朝堂之上,奸臣當道,政治腐敗,官逼民反的種子正在悄然播撒。經濟上,雖然錶麵繁榮,但貧富差距日益懸殊,底層百姓生活睏苦,生存艱難。社會矛盾激化,各種不滿情緒暗流湧動,為梁山好漢的崛起提供瞭肥沃的土壤。 書中對當時社會各階層的描繪極為生動:有位高權重卻昏庸無能的朝廷官員,他們生活奢靡,對百姓疾苦視而不見;有仗勢欺人、魚肉百姓的地方惡霸,他們狐假虎威,成為壓迫人民的幫凶;更有被生活所迫、走投無路的普通百姓,他們或為盜,或為娼,或為僧,在底層掙紮求生。這些人物群像,共同勾勒齣一幅北宋末年社會百態的宏大畫捲,讓讀者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真實的肌理。 二、 英雄群體的豐富譜係: 《水滸傳》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於那一百零八位性格各異、身懷絕技的英雄好漢。他們並非完美無瑕的聖賢,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凡人。他們的齣身、經曆、性格韆差萬彆,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被黑暗的社會逼上梁山,最終匯聚於忠義堂,竪起“替天行道”的大旗。 從“及時雨”宋江的“義”與“權謀”,到“豹子頭”林衝的忍辱負重與爆發;從“花和尚”魯智深的俠肝義膽與粗中有細,到“行者”武鬆的剛猛果斷與一身正氣;從“智多星”吳用的運籌帷幄,到“黑鏇風”李逵的魯莽耿直……每一個人物都仿佛躍然紙上,有著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魅力。 他們的故事,不僅僅是簡單的打鬥和冒險,更是對人性不同側麵的深刻探索。有人因為被冤枉而被迫反抗,有人因為俠義之心而拔刀相助,有人因為見義勇為而身陷囹圄,有人因為貪婪享樂而迷失自我。作者通過這些英雄的經曆,展現瞭在特定環境下,個體選擇的復雜性以及命運的無常。 三、 忠義精神的復雜解讀: “忠義”是《水滸傳》反復提及的核心主題,但其解讀卻並非單一。錶麵上看,“替天行道”是他們奉行的最高準則,他們劫富濟貧,懲治惡霸,仿佛是正義的化身。然而,這種“忠義”又常常與“造反”相悖,與朝廷的“忠君”思想格格不入。 宋江作為梁山泊的首領,他身上體現瞭“忠”與“義”的矛盾統一。一方麵,他始終心懷朝廷,渴望招安,希望通過為國效力來洗刷“賊寇”的汙名。另一方麵,他又對兄弟們有著深厚的“義”,在危難關頭,他總是挺身而齣,將兄弟們的生死安危放在首位。他的招安路綫,既是他個人政治抱負的體現,也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許多反抗者尋求齣路的艱難選擇。 “義”在梁山好漢身上,更多體現在江湖道義、兄弟情誼上。他們之間肝膽相照,生死與共,為瞭兄弟,可以不顧一切。這種情誼,在等級森嚴、人情淡薄的封建社會,顯得尤為珍貴,也正是這種“義”,構築瞭梁山泊強大的凝聚力。 然而,這種“忠義”也並非沒有代價。梁山好漢的最終結局,大多是悲劇性的。招安之後的徵討方臘,讓無數英雄喋血疆場,梁山泊的輝煌最終化為一麯挽歌。這不禁讓人思考,在那個“忠君”至上的時代,他們的“忠義”究竟指嚮何方?是忠於天理,還是忠於朝廷?是忠於情義,還是忠於個人理想?《水滸傳》並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留給讀者無盡的思考空間。 四、 藝術手法的精妙運用: 《水滸傳》之所以能夠流傳韆古,與其高超的藝術手法密不可分。 人物塑造的立體感: 作者善於通過細節描寫、心理刻畫和行動對比,將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比如,魯智深拳打鎮關西,不僅僅是簡單的武力展示,更體現瞭他嫉惡如仇、古道熱腸的性格;林衝被高俅陷害,他在雪夜裏的彷徨與掙紮,更是將人物的悲劇命運刻畫得入木三分。 情節安排的跌宕起伏: 小說情節緊張麯摺,高潮迭起。從“智取生辰綱”的機智巧妙,到“武鬆打虎”的驚心動魄,再到“魯智深大鬧五颱山”的恣意灑脫,以及最終梁山泊義軍徵討方臘的壯烈場麵,每一個故事都引人入勝,扣人心弦。 語言風格的生動鮮活: 《水滸傳》的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充滿瞭市井氣息。作者巧妙地運用當時的口語、俗語、歇後語,使得人物對話更加貼近生活,也更具錶現力。這種語言風格,極大地增強瞭作品的感染力和藝術魅力。 結構安排的匠心獨運: 小說以“聚義”為主綫,將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故事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龐大而完整的敘事體係。這種結構安排,既保證瞭每一個故事的精彩,又使得整部作品渾然一體,氣勢磅礴。 五、 深刻的社會反思與人性探索: 《水滸傳》並非僅僅是一部英雄傳奇,它更是一麵映照社會現實的鏡子,一次對人性和命運的深刻反思。 小說深刻地揭示瞭“官逼民反”的社會現實,暴露瞭封建統治的黑暗與腐朽。那些被逼上梁山的英雄,他們的遭遇,是那個時代無數底層人民的縮影。作者通過他們的故事,錶達瞭對社會不公的控訴,以及對美好社會秩序的嚮往。 同時,《水滸傳》也展現瞭人性的復雜與多麵。在絕境之中,有人能保持初心,堅守道義;有人則會迷失自我,走嚮罪惡。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人物臉譜化,而是將他們置於復雜的社會環境中,讓他們在善與惡、義與利之間做齣選擇,從而展現齣人性的光輝與陰暗。 梁山好漢的最終命運,也引發瞭人們對“英雄”的定義以及“成功”的思考。他們聚義時的輝煌,招安後的衰敗,都充滿瞭悲劇色彩,這不禁讓人反思,在不公正的社會體製下,個人的力量是否終究難以改變命運的軌跡? 總而言之,《水滸傳》是一部包羅萬象的巨著,它以其宏大的時代背景、豐富的人物群像、深刻的“忠義”解讀、精妙的藝術手法以及深刻的社會反思,成為瞭中國古典小說中的一座不朽豐碑。它不僅僅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更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深入探究的文學經典,能夠為我們提供理解曆史、認識社會、洞察人性的寶貴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