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的教授出的书~~~很不错
评分而SPD则能在SPC基础上利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与诊断,从而缩短诊断时间、迅速采取纠正措施、减少损失、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其实早在1980年,张公绪教授就提出选控控制图系列(Cause—Selecting Control Charts Series),奠定了统计诊断理论的基础。1982年,张公绪教授又提出两种质量诊断理论(Diagnostic Theory with Two Kinds of Quality)使其初步具备了SPC所没有的诊断功能,突破了休哈特的SPC理论,从此SPC上升为SPD(Statistical Process Diagnosis),张公绪教授还因此获得198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1993年7月,世界SPC权威学术刊物美国《质量技术杂志》刊载了著名统计质量控制专家 (W. H. Woodall) 和威德 (M. R. Wade) 博士的专文肯定张公绪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的先进性。但作为一个世界高端研究成果,SPD及其相关理论却并没有在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得到大面积的应用,是中国质量管理应用的一大损失。
评分还可以
评分SPD(Statistical Process Diagnosis)即统计过程诊断,是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质量管理专家张公绪首次提出的. 1980年,张公绪提出选控控制图.选控图是统计诊断理论的重要工具,奠定了统计诊断理论的基础.1982年,张公绪又提出了"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休哈特质量控制理论,开辟了质量诊断的新航向.此后,我国又提出"多元逐步诊断理论"和"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解决了多工序、多指标系统的质量控制与质量诊断问题.从此,SPC上升为SPD.
评分还可以
评分统计诊断》是数据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检测已知观测数据在用既定模型拟合时的合理性。在实际应用与理论分析中,统计诊断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统计问题和统计模型,并被编入许多通用软件包,成为近代统计学的重要分支。本书系统介绍统计诊断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全书共八章,分为两部分:前五章为第一部分,结合线性模型介绍统计诊断的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后三章为第二部分,结合非线性模型介绍统计诊断的某些新进展。其中第一部分只要求读者具有工科类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的知识;它既可作为概率统计专业的研究生教材,经济金融、生物医学、管理科学、工程技术等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教师、科技人员和统计工作者参考。本书第二部分要求读者具有更多的概率统计知识,可供有兴趣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统计诊断的读者参考。
评分东南大学的教授出的书~~~很不错
评分这是一本专业用书 很好的!
评分SPD是利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与诊断,从而达到缩短诊断异常的时间、以便迅速采取纠正措施、减少损失、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办事效率的目的. 目前,我国依据上述诊断理论已开发出两种诊断软件.一种是依据"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开发的应用软件SPCD2000,用于诊断多工序生产线中上工序对下工序的影响;另一种是依据"多元逐步诊断理论"和"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开发的多元诊断软件DTTQ2000,用于多因素相关条件下的诊断.而后者同时也考虑了上工序对下工序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