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忠編著的《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此次的再版,除瞭對原著做一些技術處理(如改正明顯的引文及錶述訛誤)之外,基本上保持原貌。在此基礎上,根據我在1996年後新收集的資料所做的研究,增加瞭兩個附錄:一是利用當年新刊布的***曆史檔案館收藏的曆史檔案,對乾隆後期的兩淮鹽政作一新的探討。二是利用復旦大學圖書館庋藏的善本《揚州畫舫紀遊圖》,研究遊藝中的盛清城市風情。此外,在書中增加瞭十數幀圖片o,包括一些新發現的徽州文書之書影。上述這些,總體上反映瞭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進一步研究的基本史料來源,亦即利用曆史檔案、圖像文本和民間文獻等,在這方麵,顯然仍大有可為。
“中國早就自成“小世界”,空間差彆分明。兩 韆年前,司馬遷便覺察都市經濟與商業發展的聯係, 並肯定競爭乃屬自然趨勢:“富無經業,則貨無常主 ;能者幅湊,不肖者瓦解。”雖說直到近代,他還被 “不患寡而患不均”教條的信奉者斥作“崇勢利而羞 貧賤”,但曆史總似乎在作齣相反結論。
王振忠的《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通過考 察前近代中國一個特殊商人群體的活動史,錶明那時 的長江下遊三角洲在中國形成“**世界”,似屬人 為,實乃自然。我欣賞這樣堅持從曆史本身說明曆史 的著作。”
王振忠,1964年生,曆史學博士,復旦大學中國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兼職教授。長期從事徽州研究,是國內該領域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著有《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1996年)、《鄉土中國·徽州》(2000年)和《明清徽州社會文化史探做——新發現的16—20世紀民間檔案文書研究》(2002年)等。
導言
**章 徽商與明清兩淮鹽政
一 從勢要“占窩”到鹽商“占窩”——明代鹽政製度之嬗變
(一)釋“窩”
(二)開中法與“占窩”的變遷
二 康熙南巡與清代兩淮鹽務
(一)南巡探微
(二)徽州鹽商與康熙南巡
三 清代前期徽商對兩淮鹽務的控製
(一)“首總”製度之確立
(二)“務本堂”考釋
(三)睦姻任恤的“月摺”
第2章 徽商的社會流動及其影響
一 從祖籍地緣到新的社會圈——明清徽商的土著化進程
(一)“商籍”和“占籍”
(二)以僑寓地為中心重修族譜、重建宗祠
二 “無徽不成鎮”——徽商與鹽業城鎮的發展
(一)“揚州繁華以鹽盛”一新、舊二城地域分異之形成
(二)淮安關廂一西湖嘴的崛起
(三)淮南鹽運中樞一儀徵
(四)“天下貨物聚買**大碼頭”——漢口
(五)蘇北濱海市鎮的發展及特色
第3章 徽商與東南文化變遷
一 兩淮“鹽商派”
(一)揚州鹽商社區文化
(二)淮安鹽商的生活方式
(三)兩淮鹽商與明清社會風尚
二 徽商與鹽業城鎮、文化的衰落
(一)揚州、淮安商況市景的變化
(二)其他鹽業城鎮的盛衰遞嬗
(三)從“揚氣”到“洋氣”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1 徽商與鹽務官僚——從曆史檔案看乾隆後期的兩淮鹽政
附錄2 遊藝中的盛清城市風情——古籍善本《揚州畫舫紀遊圖》研究
後記
修訂版後記
提起明清時期,我總是對那些能夠深刻影響曆史進程的群體和區域性研究格外著迷。而“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這兩個關鍵詞的組閤,恰恰勾勒齣瞭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研究範疇。徽商,以其精明的頭腦和跨區域的商業網絡,在中國經濟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而淮揚,自古以來便是經濟發達、文化昌盛之地,其社會變遷的軌跡必然與當時的商業力量息息相關。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細緻地描繪徽商在淮揚地區活動的具體圖景,是通過解讀大量的商業契約、賬簿,還是通過分析相關的碑文、地方誌?他們是如何在淮揚構建商業據點,又如何與當地的士紳、官僚建立聯係?更重要的是,這種商業活動帶來的社會變遷,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麵?是城市景觀的改變,人口結構的調整,還是思想觀念的更新?我設想,書中或許會展現徽商的到來,如何衝擊瞭原有的地方經濟格局,如何催生瞭新的社會階層,又如何通過捐贈、扶持等方式,在文化領域留下印記。這本書的“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的身份,也讓我對其學術質量充滿瞭信心,期待能讀到嚴謹細緻、考證詳實的精彩論述。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瞬間就點燃瞭我對曆史的好奇心。徽商,一個在中國商業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群體,他們的經營之道、緻富傳奇,總是引人遐想。而淮揚,自古以來便是江南水鄉的璀璨明珠,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徽商的商業活動,是如何與淮揚地區錯綜復雜的社會變遷交織在一起的。是那種宏觀的曆史敘事,還是微觀的個案剖析?例如,徽商的資本流入,是否推動瞭淮揚地區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轉型?他們的商業網絡,又如何影響瞭當地的人口流動、城市發展以及社會結構的演變?我設想,書中可能會呈現徽商如何在淮揚建立起龐大的商業帝國,他們如何與當地的士紳、官僚形成復雜的互動關係,以及這種互動又如何體現在地方經濟、社會治理甚至文化習俗的變遷之中。此外,作為“修訂版”,我更期待作者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帶來更為精進的學術洞見和更新的研究材料,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明清時期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之間深刻而復雜的關係。
評分我一直對明清時期中國的商業發展和社會結構變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産生深遠影響的區域性研究。這本書《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正是契閤瞭我的這種閱讀偏好。它不僅僅聚焦於一個知名的商幫,還將其置於一個具體的地理區域——淮揚,來考察其與社會變遷之間的互動關係。這使得研究的視角更加立體和多維。我設想,作者可能通過梳理徽商在淮揚地區的商業網絡,例如他們經營的店鋪、設立的會館、以及與當地商人的閤作與競爭,來展現徽商如何在淮揚經濟體係中扮演重要角色。更進一步,這種商業活動的興盛,必然會帶來一係列的社會效應。例如,徽商的財富積纍是否帶動瞭當地城市經濟的繁榮?他們對奢侈品和文化消費的需求,是否催生瞭新的消費模式和審美趣味?他們與當地社會精英,如士紳、官僚階層的關係又是如何演變的?是閤作共贏,還是利益衝突?這種互動關係,又如何體現在淮揚地區的社會等級、權力結構以及文化傳承上?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詳實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幫助我理解徽商的力量如何在宏觀層麵上塑造瞭淮揚的社會形態,又如何在微觀層麵影響瞭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的命運。
評分看到“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這個書名,我立刻聯想到瞭一幅關於中國傳統商業文明的宏大圖景。徽商,作為一個以其獨特經營理念和強大商業實力聞名遐邇的群體,他們的影響力幾乎貫穿瞭整個明清時期。而淮揚,作為當時中國經濟和文化的重要節點,更是承載瞭豐富的曆史信息。我好奇的是,這本書究竟會如何解析徽商的力量,是如何在淮揚這片土地上引發或參與瞭深刻的社會變革。是關於商業資本如何滲透到傳統的社會結構中,改變瞭階級關係和財富分配?是關於徽商的經營模式和價值觀,如何與淮揚當地的文化傳統發生碰撞與融閤,進而影響瞭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我猜想,書中可能會描繪齣徽商如何通過貿易、金融、甚至投資實業,在淮揚地區構建起一張龐大而復雜的經濟網絡,這種網絡又如何反過來驅動瞭城市的擴張、人口的流動以及社會階層的分化。同時,我也期待能看到,這種商業活動的繁榮背後,可能伴隨著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差距的拉大、傳統手工業的衰落,甚至是環境資源的過度開發。這本書的“修訂版”字樣,也暗示著作者可能在原有研究的基礎上,吸收瞭新的研究成果或對某些觀點進行瞭修正,這對於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更值得信賴和期待的信號。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分量,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光是這兩個名詞組閤起來,就讓人聯想到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徽商,那可是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商幫,他們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甚至遠涉重洋,留下瞭無數傳奇。而淮揚,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文教昌盛,經濟發達,在這片土地上,社會變遷的脈絡必然是錯綜復雜,充滿看點。這本書的副標題“修訂版”和“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也預示著其學術的嚴謹性和內容的深度,這對於我這樣喜歡鑽研曆史細節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厚禮。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將徽商的商業活動,與淮揚地區具體的社會經濟結構、文化風貌、甚至是日常生活方式聯係起來的?是那種宏觀的視角,還是微觀的案例分析?是僅僅關注經濟層麵的聯係,還是會深入探討這種商業力量對當地思想觀念、社會習俗、甚至地方政治格局的影響?我設想著,或許會看到徽商如何憑藉其雄厚的財力,在淮揚地區興辦慈善事業、捐資修建廟宇、資助文人雅士,從而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當地的社會風氣。又或者,他們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與當地士紳階層、官僚係統發生復雜的博弈,這種博弈又如何摺射齣明清時期中國社會轉型期的種種矛盾與張力。總之,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引人入勝的想象空間,仿佛是一扇通往那個遙遠時代的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透過它,去窺探那段厚重的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