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柯布西耶全集(第1卷)(1910-1929年) [Le Corbusier Complete Works]

勒·柯布西耶全集(第1卷)(1910-1929年) [Le Corbusier Complete Work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瑞士] W·博奥席耶,O·斯通诺霍 著,牛燕芳,程超 译
图书标签:
  • 建筑
  • 现代主义
  • 勒·柯布西耶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
  • 艺术
  • 设计史
  • 西方建筑
  • 20世纪建筑
  • 建筑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071135
版次:1
商品编码:1013511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Le Corbusier Complete Works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6
字数: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勒·柯布西耶全集——第1卷·1910~1929年 》共8卷,约400万字,由瑞士Birkhauser出版社引进,堪称建筑界有关柯布西耶资料详尽的著作。全套书囊括了1910~1969年柯布西耶的作品及理论,图样详细、照片丰富,文字生动。
  “该如何丰富我们的创造力呢?”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哲学大师柯布西耶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是:“去向那无疆之域,去自然的瑰丽多彩中发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事理的探究中来,至于建筑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他的设计没有边界,没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筑师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杰出——精神之富足”,“对任何事情都是开放的。”
  “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门手艺。柯布西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纲领。
  柯布西耶的语言是慷慨激昂的,柯布西耶的设计是激情四射的,柯布西耶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让热爱建筑的莘莘学子捧起这套书,共同聆听大师的演讲吧!

目录

第二版引言
第一版引言
学习和旅行速写,1907年
艺匠作坊,1910年
“多米诺”住宅,1914-1915年
罗讷河上的Butin桥,毗邻日内瓦,1915年
滨海别墅,1916年
Troyes现浇混凝土住宅,1919年
整体“Monol”住宅,1920年
雪铁龙住宅,1920年
《新精神》,1920年
300万人口的当代城市,1922年
“别墅公寓”,1922年
雪铁龙住宅,1922年
艺术家住宅,1922年
批量生产的工匠住宅,1922年
画家奥赞方住宅,巴黎,1922年
欧特伊的双宅,1922年
秋季沙龙:朗布耶的周末住宅,1924年
欧特伊的双宅,1923-1924年
标准化住宅,1923-1924年
里普希茨-米斯查尼诺夫住宅,塞纳河畔的布洛涅区,1924年
大学城学生公寓,1925年
莱芒湖畔小别墅,1925年
花园城的“蜂房”居住区,1925年
《呼吁工业家》,1925年
佩萨克,1925年
迈耶别墅,巴黎,1925年
“别墅公寓”,1925年
“新精神馆”巴黎,1925年
巴黎“瓦赞规划”,1925年
布洛涅的艺术家小住宅,1926年
巴黎救世军“人民宫”宿舍,1926年
“最小”住宅方案,1926年
《新建筑五点》,1926年
库克住宅,塞纳河畔的布洛涅区,1926年
Guiette住宅,安特卫普,1926年
加歇别墅,1927年
魏森霍夫居住区的两柜住宅,斯图加特,1927年
家具,1927年
巴黎Plainex住宅,1927年
日内瓦国际聪明宫方案,1927-1929年
雀巢亭,1928年
CIAM萨尔茨堡首届年会,1928年
迦太基别墅,1928年
日内瓦“别墅公寓”,1928-1929年
出租公寓,1928-1929年
艺术家公寓,1928-1929年
萨伏伊别墅,普瓦西,1929年
Mundaneum方案,1929年
世界城方案,1929年
卢舍尔住宅,1929年
Avray城的别墅扩建,1928-1929年
M.X.别墅,布鲁塞尔,1929年
莫斯科中央局大厦,1928年
“世界城”全景,1929年
勒·柯布西耶全集 8卷总目录

前言/序言


勒·柯布西耶全集(第1卷)(1910-1929年) 引言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这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城市规划师、画家、设计师和作家,其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其作品的开创性,至今仍令世人惊叹。他不仅是现代建筑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者,更是以其独到的视角和前瞻性的思考,重塑了我们对居住空间、城市形态乃至人类生活方式的理解。《勒·柯布西耶全集》的出版,正是为了系统地梳理和呈现这位大师从萌芽到成熟,再到深刻影响世界的设计思想与实践。本卷(1910-1929年)作为全集之首,聚焦于勒·柯布西耶艺术生涯和建筑探索的早期关键时期,承载着他从一位富有才华的设计师成长为一位引领时代思潮的建筑大师的最初足迹。 早期探索与哲学根基(1910-1914年) 本书开篇,我们将一同回顾勒·柯布西耶(当时名为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在20世纪初的初步实践与思想萌芽。在这个阶段,他深受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和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的影响,但也开始显露出超越时代限制的对理性、秩序和功能性的追求。 1910年至1912年间,他在瑞士拉绍德封(La Chaux-de-Fonds)的艺术学院接受教育,师从其叔父Léon Perrin和建筑师Louis Faivre-Meylan。这一时期的作品,如他早期设计的别墅,已展现出对建筑形式的敏锐感知,以及对材料的深入理解。他开始探索如何将功能性与美学相结合,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创造出既实用又具有艺术价值的居住空间。 1912年,他创作了《论建筑》(Dessin pour l'architecture),这是他早期思想的初步纲领。在这部作品中,他开始批判当时建筑界的陈规陋习,强调建筑的本质在于其功能性,并初步提出了他对“纯粹形式”和“几何学”的兴趣。他对古典建筑的分析,并非为了复古,而是为了从中提炼出普适性的法则,为未来的建筑创作寻找依据。 欧陆旅行与文化浸染(1910-1911年,1914年) 1910年至1911年,他踏上了其重要的“艺术之旅”,足迹遍布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和法国。这次旅行不仅是地理上的移动,更是思想与文化的深度汲取。在意大利,他被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建筑所震撼,尤其是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等作品,让他对比例、体量和空间的运用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德国,他接触到由Walter Gropius等人倡导的包豪斯(Bauhaus)运动的前奏,以及对工业化生产和标准化设计的讨论,这为他日后提出的“机器美学”埋下了伏笔。在法国,他深入了解了当时巴黎的艺术氛围,接触了立体派(Cubism)等前卫艺术思潮。 1914年的旅行,特别是在德国的经历,对他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他拜访了Walter Gropius,并对包豪斯早期的一些理念产生了共鸣。他开始思考如何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如何利用新的材料和技术来创造更高效、更经济的建筑。 “多米诺”系统与模数化设计(1914-1917年) 1914年,勒·柯布西耶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多米诺”系统(Domino System)。这个系统并非一个具体的建筑项目,而是一种建筑建造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它基于混凝土结构,通过柱、板的组合,实现了墙体不再承重,从而使建筑的平面布局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度。梁与柱的网格结构,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可以无限延伸和组合,为现代建筑的开放式平面奠定了基础。 “多米诺”系统的核心在于其模数化和标准化。他设想通过预制构件,实现建筑的快速建造和大规模生产,这与当时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方式不谋而合。这个系统虽然在当时并未被大规模实践,但其所蕴含的建筑思想,无疑为他日后提出的“模度”(Modulor)系统以及其他一系列建筑革命性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转向纯粹主义与早期建筑实践(1917-1920年代初) 1917年,勒·柯布西耶定居巴黎,并与他的表弟Pierre Jeanneret展开了紧密的合作。在此期间,他进一步发展了他对“纯粹主义”(Purism)的倡导。纯粹主义是勒·柯布西耶与画家Amedée Ozenfant在1918年共同创立的艺术运动,是对立体派之后艺术发展方向的一种回应。他们认为,艺术应当回归“本质”,即对物体形态的理性化、几何化处理,去除繁复的装饰,强调清晰的线条、明快的色彩和内在的秩序。 在建筑领域,纯粹主义体现在其对简单几何形态的偏爱,对纯净色彩的运用,以及对建筑“形式”本身的关注。他开始创作一系列纯粹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中的简洁形体和几何构成,也逐渐渗透到他的建筑设计理念之中。 1920年,他与Ozenfant创办了《新精神》杂志(L'Esprit Nouveau),这本杂志成为了推广纯粹主义和现代建筑思想的重要平台。他在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阐述他对建筑、城市和生活的观点,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走向一座新建筑》(Vers une architecture)。 《走向一座新建筑》与早期住宅设计(1920年代) 《走向一座新建筑》是勒·柯布西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他向世界宣告其建筑革命宣言的重要文献。在这部著作中,他从飞机、汽车、工厂等工业时代的标志性成就中汲取灵感,论证了“机器的时代需要机器的美学”。他将建筑比作“生活在其中的机器”,强调建筑应当具备的功能性、效率性和普遍性。 书中,他歌颂了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比例与几何之美,赞扬了埃及金字塔的纯粹体量,也肯定了工业建筑的实用之美。他认为,这些伟大作品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遵循了普适性的几何法则和功能逻辑。他提出了“五点新建筑原则”(The Five Points of a New Architecture),这五点——底层架空(pilotis)、自由平面(free plan)、自由立面(free facade)、横向长窗(ribbon windows)和屋顶花园(roof garden)——成为现代建筑的经典语汇,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建筑设计。 在这一时期,勒·柯布西耶开始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设计了一系列重要的住宅项目,包括: “拉维约特”住宅(Villa La Roche / Villa Jeanneret) (1923-1925年):位于巴黎,这座住宅是勒·柯布西耶早期纯粹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它巧妙地运用了曲线和直线,内部空间流畅而富有变化。底层的架空柱、自由的内部隔断以及屋顶花园,都展现了他“五点新建筑原则”的雏形。 “迪瓦尔”住宅(Villa Cook) (1926年):这座住宅进一步探索了“五点新建筑原则”在实际建造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自由立面和横向长窗的设计上,展现了居住空间的开放性和与环境的互动。 “吉尔特”住宅(Villa Guiette) (1926年):虽然规模较小,但同样体现了他对纯粹形态和几何构成的追求。 “萨沃伊”别墅(Villa Savoye) (1928-1931年):虽然部分建造完成于1929年之后,但其设计和构思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萨沃伊别墅被誉为“现代建筑的灯塔”,是勒·柯布西耶“五点新建筑原则”最完美、最经典的实践范例。它坐落在乡村,以其标志性的白色立方体、底层架空柱、环绕建筑的玻璃长窗和屋顶花园,完美地诠释了现代建筑的自由、轻盈与理性之美。 这些住宅项目不仅是建筑形式的创新,更是对居住空间功能和人居体验的深刻思考。它们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为人们提供了更健康、更舒适、更自由的生活环境。 城市规划的早期设想 除了住宅设计,勒·柯布西耶也在这一时期开始了他的城市规划探索。他看到了工业化和城市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居住条件恶劣。他开始构想更理性、更高效的城市形态,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光辉之城”(Ville Radieuse)的初步构想:虽然“光辉之城”的完整方案是在20年代末和30年代提出的,但其核心理念——将城市视为一个功能化的有机体,通过分区(居住区、工作区、交通区)和高效的交通系统来优化城市结构——在这一时期已开始萌芽。他设想将高层建筑集中起来,释放地面空间作为绿地和公共活动场所,从而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结语 《勒·柯布西耶全集(第1卷)(1910-1929年)》不仅是一本建筑画册或设计集,它更是一部关于思想如何孕育、如何实践、如何改变世界的生动记录。从早期对古典建筑的深刻理解,到对工业化时代的敏锐洞察,再到纯粹主义的艺术革新,以及“多米诺”系统的技术突破,《勒·柯布西耶全集》第一卷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建筑师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勒·柯布西耶以其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挑战传统,拥抱革新。他提出的“五点新建筑原则”以及对理性、功能和形式的极致追求,不仅在建筑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更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及之后的设计思维和城市发展。通过深入研究本卷所呈现的勒·柯布西耶早期作品、手稿、理论著作和城市规划设想,我们得以窥见这位巨匠思想的源头活水,理解他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建筑舞台的中心,并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本集子,是理解勒·柯布西耶整体思想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石,它邀请读者一同重温那段充满变革与创造力的时代,感受一位不朽的建筑大师思想的初步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艺术爱好者,我对柯布西耶早期作品中那种强烈的立体主义影响非常感兴趣。这本书的图册部分简直是视觉的盛宴。那些早期的小型住宅设计,比如萨伏伊别墅之前的一些尝试,已经能看到他对清晰的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彩的偏爱。与同期其他建筑师相比,他的作品似乎更具雕塑感和纪念碑性,即使是最小尺度的建筑,也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花了好长时间去对比他不同时期的手稿,能够清晰地看到他是如何从古典主义的框架中挣脱出来,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建筑五点”的理论基石。这本书不仅是建筑师的工具书,对于任何热爱现代艺术和设计的人来说,都是一次深入理解20世纪美学转型的绝佳机会。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有点被这本书的厚度吓到了,但很快就被它严谨的学术态度所折服。对于我这种希望系统性学习柯布西耶思想的人来说,这种按时间顺序编排的全面资料简直是太棒了。我特别喜欢看那些附录和早期书信的摘录,这让我能更深入地了解他思想形成背后的驱动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成品建筑的表面。例如,书中对他在巴黎美术学院(Beaux-Arts)学习阶段的描述,揭示了他如何有意识地批判传统教育体系,从而寻求一条完全不同的设计路径。这种对思想源头的追溯,让阅读体验从“看图”升华为“对话”,感觉自己仿佛正与那位跨越时代的巨匠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学术探讨。

评分

我是在读建筑史的时候偶然接触到这位大师的,当时就被他那套近乎“哲学宣言”般的建筑理念所吸引。这套全集对我而言,更像是一部浓缩了现代建筑发展脉络的教科书。我尤其关注的是他早期对于城市规划的思考,那些关于功能分区和垂直交通的设想,虽然在当时听起来可能有些激进甚至不近人情,但无疑为后世的城市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我记得有一篇文章提到过他对“居住机器”的定义,那种将建筑视为高效工具的观点,虽然略显冰冷,却精准地抓住了工业化进程中社会对新生活空间的需求。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变革和理想主义的年代,感受着每一道墙体、每一扇窗户背后蕴含的时代精神和设计师的匠心。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厚重而又不失典雅的感觉,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我特意找了个周末的下午,泡上一杯咖啡,打算沉浸在这本巨著里。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每一页图纸和文字,但光是翻阅目录和那些精美的黑白照片,就已经能感受到那个时代建筑思想的磅礴气势了。柯布西耶在早期作品中展现出的那种对新材料和新形式的探索精神,简直是超前的。特别是那些关于“光、影、体量”的早期素描,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几何学思考。我特别期待能看到他在1920年代初期,如何将“机器美学”的理念融入到住宅设计中去,那种理性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至今仍是建筑学界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相当出色,细节之处的质感处理得非常好,对于研究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藏版。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注释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对于研究者而言,清晰的图注和对建筑材料、构造细节的详尽说明是至关重要的,而这套全集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我目前正在对比研究他早期关于“模度”(Modulor)概念的雏形,书中对早期人体比例研究的图解,让我对他的尺度哲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不是一本可以随便翻阅的“咖啡桌读物”,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去理解那些看似简单的线条背后复杂的逻辑关系。每一个平面、每一个剖面都像是一个精心计算的数学公式,充满了理性之美。能够拥有这样一本权威性的参考资料,对于任何想要在现代主义建筑领域深耕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幸事,它提供了一个最坚实、最可靠的知识基础。

评分

经典书籍,看,同时收藏。

评分

1910年,他又受到与他一起工作的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的影响。然而,对他最大的影响来自他经常的旅行,同时他还从所从事的立体油画和着色等工作中得到相当多的启示。尽管他大部分的灵感来自于雅典的卫城(Acropolis),但他还是每天都去帕台农神庙(Parthenon),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勾勒。他的大脑里完全充斥着古典的魅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勒·柯布西耶全集》(第1卷1910-1929年)共8卷,约400万字,由瑞士Birkhauser出版社引进,堪称建筑界有关柯布西耶资料最为详尽的权威著作。全套书囊括了1910~1969年柯布西耶的作品及理论,图样详细、照片丰富,文字生动。“该如何丰富我们的创造力呢?”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哲学大师柯布西耶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是:“去向那无疆之域,去自然的瑰丽多彩中发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事理的探究中来,至于建筑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他的设计没有边界,没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筑师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最杰出——精神之最富足”,“对任何事情都是开放的。”“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门手艺。柯布西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纲领。柯布西耶的语言是慷慨激昂的,柯布西耶的设计是激情四射的,柯布西耶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让热爱建筑的莘莘学子捧起这套书,共同聆听大师的演讲吧!

评分

可以的 还过得去。

评分

柯布西耶本人、手稿(15张)

评分

很好便宜正品 很好便宜正品

评分

勒·柯布西耶全集(第1卷)(1910-1929年)

评分

建筑学的你们懂得!不看,那是学建筑的遗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