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分析GIS应用指南(附光盘) [Guidebook on Applying GIS in Urban Analysis]

城市空间分析GIS应用指南(附光盘) [Guidebook on Applying GIS in Urban Analysi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彦,彭科 著
图书标签:
  • 城市规划
  • GIS
  • 城市分析
  • 空间分析
  • 遥感
  • 城市地理
  • 地图学
  • 地理信息系统
  • 城市问题
  • 空间数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76359
版次:1
商品编码:11628979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Guidebook on Applying GIS in Urban Analysi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37
字数:5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城市空间分析GIS应用指南》第1篇介绍一系列GIS基础概念,以及GIS数据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中的应用领域、更新方式、数据地理单元等。第2篇通过完成数据准备和绘制专题地图这两项任务,让读者熟悉GIS最常用到的三种功能:投影、地理编码和制图,为空间分析打下操作基础。《城市空间分析GIS应用指南》的重点部分(第3~7篇)分别就城市基础特征、土地利用、交通、环境、社会资源这五大主题展开对城市空间问题的探讨,每篇下设若干章,每章围绕一个主题任务讲述GIS如何辅助规划空间分析。这15项任务(章)的选题源于近年来规划研究实践中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包括人口空间分布、土地承载力和发展潜力、交通设施高效供给、环境污染、城市热岛效应,景观视域共享、社区人口分异、公共市政设施公正分配等。

目录

前言
第1篇 GIS简介
第1章 GIS概要及本书简介
1.1 概述
1.2 GIS基本概念
1.3 GIS构成
1.4 GIS基本要素
1.5 ArcGIS与其他软件的关系
1.6 本书城市空间分析与相应的GIS应用内容
第2章 GIS数据来源——以美国为例
2.1 概述
2.2 GIS数据类型
2.3 GIS数据地理单元
2.4 GIS数据更新

第2篇 GIS基本操作
第3章 GlS数据准备——投影与空间连接
3.1 概述
3.2 练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GIS数据准备——外部数据输入
4.1 概述
4.2 练习1——地理编码含街道地址的表格数据
4.3 练习2——经纬度坐标文本数据转化为空间点
4.4 练习3——空间校正基于地方坐标系统的CAD图形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制作专题地图
5.1 概述
5.2 练习
5.3 本章小结

第3篇 GIS与城市基础特征分析
第6章 人口经济分析
6.1 概述
6.2 练习1——人口现状分析
6.3 练习2——不同空间单元的人口信息转换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城市土地变化分析
7.1 概述
7.2 练习1——基于矢量数据的城市变迁分析
7.3 练习2——基于栅格数据的城市变迁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地形分析
8.1 概述
8.2 练习
8.3 本章小结

第4篇 GlS与土地利用分析
第9章 土地利用适宜度分析
9.1 概述
9.2 练习
9.3 本章小结
第10章 土地利用政策分区与土地利用功能分析
10.1 概述
10.2 练习1——土地利用政策分析
10.3 练习2——土地利用功能分析
10.4 本章小结
第11章 开发潜力分析及3 13 表现
11.1 概述
11.2 练习
11.3 本章小结

第5篇 GIS与交通分析
第12章 职住平衡分析
12.1 概述
12.2.练习
12.3 本章小结
第13章 公交网络分析——行驶路线及覆盖度
13.1 概述I
13.2 练习
13.3 本章小结

第6篇 GIS与环境分析
第14章 植被分析
14.1 概述
14.2 练习
14.3 本章小结
第15章 水污染分析
15.1 概述
15.2 练习
15.3 本章小结
第1 6章 局地气候变化分析
16.1 概述
16.2 练习
16.3 本章小结
第17章 景观视域分析
17.1 概述
17.2 练习
17.3 本章小结

第7篇 GIS与社会资源分析
第18章 建立城市应急处理地理数据库
18.1 概述
18.2 练习1——背景资料搜集
18.3 练习2——建立灾情关系
18.4 练习3——查看灾情和抢修单位
18.5 本章小结
第19章 社会空间分异分析
19.1 概述
19.2 练习
19.3 本章小结
第20章 社区公共资源分析
20.1 概述
20.2 练习
20.3 本章小结

附录
附录一 练习数据和计算机平台要求
1 硬件要求
2 软件要求
3 练习数据
附录二 词汇索引(英汉对照)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城市空间分析GIS应用指南》:
  1.2.2GIS功能
  GIS最主要的功能是数据编辑和整理、数据分析、地图创建和输出三项。数据编辑和整理:编辑和整理功能是GIS软件的强项之一,分析者能够按自己的意图编辑数据,使编辑后的数据更符合项目的具体需要。除了增加字段、计算字段属性外,分析者还能直接编辑矢量数据的空间属性(譬如增减点、拉伸线、多边形等)。又如,将表格中储存的数据与空间数据集关联起来也是经常用到的GIS编辑功能,这样做可以使空间数据集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数据分析:空间数据的分析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些空间分布现象,直接指导规划行为。例如,运用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环境资源条件进行评价。典型的例子包括分析温度变化的空间分布、水流污染情况、地形坡向坡度等。空间分析功能还可用于进行社会现象与社会资源分布评价。典型例子包括分析异质人群分布的空间离散性、设施位置的合理性等等。GIS软件通过植入空间分析数据包满足了这些现实需求,为规划实践和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依据。以ArcGISl0为例,约有19类170种空间数据分析工具。这些工具包括地理统计分析技术(插入、变差函数估算等)、全球和局部空间联系指数(Moran'sI或Getis-OrdG)、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weightedregression)、数学运算以及逻辑运算等工具。
  成果创建和输出:随着GIS功能不断升级,特别是空间分析功能的不断增强,制图功能是GIS众多功能中最基本的部分。同时,制图功能仍然是最重要、最常用到的功能,是规划师使用GIS时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专题地图通常需要表达一个或多个要素类型(点、线面、像元、像素),并以视觉方式传达空间分布的信息。地图输出可为图像格式(如JPEG,TIFF),也可为GIS属性表(如dBase、text、pdf等多种方式)。下面的章节中将详细讨论制作专题地图的要素。
  1.3GlS构成
  GIS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
  硬/软件:硬件指的是运行GIS的计算机和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可以是中央服务器,也可以是单独运行或者是加入互联网的个人电脑。输入设备主要指的是数字化仪、扫描仪和鼠标键盘等。输出设备主要指的是计算机屏幕、打印机、绘图仪、光盘、移动存储设备等。输入设备将纸质或电子数据输入计算机,输出设备将生成的地图以纸质或电子地图的方式显示出来。GIS软件提供输入和储存地理信息的功能和工具。
  ……

前言/序言


《城市空间分析GIS应用指南(附光盘)》是一本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管理、房地产开发、环境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从业人员和学生量身打造的实践性操作指南。本书旨在提供一套系统、详尽且易于理解的GIS应用方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城市发展挑战,并为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洞察和分析城市空间的内在规律与动态变化。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高度的实践导向性,它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复杂的GIS技术与真实的城市分析需求紧密结合。通过引入最新的GIS软件功能和前沿的分析技术,本书带领读者一步步掌握如何利用GIS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城市问题。无论是对城市人口分布进行精细化建模,还是对城市交通网络进行优化设计;无论是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生态价值评估,还是对城市风险区域进行精准识别与预警;无论是对城市商业布局进行科学选址,还是对城市土地利用演变进行历史回溯与未来预测,本书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步骤和案例分析。 本书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关键领域: 第一部分:GIS基础与城市空间数据处理 在深入探讨复杂的空间分析技术之前,本书首先为读者打下坚实的GIS基础。这一部分详细介绍了GIS的基本概念、核心技术以及在城市分析中的独特作用。我们将从GIS的数据模型、空间参考系统、坐标转换等基础概念入手,帮助读者建立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准确理解。 紧接着,本书将重点讲解城市空间数据的采集、输入、存储与管理。这包括了对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数据的处理,例如: 矢量数据处理: 如城市道路、建筑、POI(兴趣点)、行政边界、水系等数据的数字化、编辑、拓扑关系建立与检查。我们将演示如何使用GIS软件进行精密的矢量编辑,确保数据的空间精度和逻辑一致性。 栅格数据处理: 如DEM(数字高程模型)、土地覆盖图、遥感影像、热力图等数据的获取、校正、重采样、镶嵌与裁剪。特别是在城市热力图和土地覆盖分类等方面的应用,本书将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帮助读者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空间信息。 属性数据管理: 如何高效地管理与空间对象关联的属性信息,包括数据录入、编辑、查询、连接和合并。我们将展示如何利用数据库技术,对海量的城市属性数据进行结构化管理,为后续的空间分析奠定基础。 空间数据预处理: 在进行复杂的空间分析之前,数据预处理至关重要。本书将详细介绍数据投影转换、坐标系对齐、数据清洗(如去除重复、错误数据)、数据镶嵌与裁剪、以及数据格式转换等关键步骤,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第二部分:核心城市空间分析技术与应用 本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和核心,将带领读者掌握一系列强大的城市空间分析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具体的城市问题。每一项技术都将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详细讲解。 空间查询与空间统计: 对象选择: 如何基于属性或空间关系(如相交、包含、邻近)来选择特定的城市要素。例如,选择特定行政区内的所有学校,或者选择距离特定公园300米范围内的所有住宅。 空间连接: 将不同图层上的空间对象根据空间关系进行连接,例如将点状的POI数据与面状的行政区数据连接,统计每个行政区内包含的POI数量。 空间聚合与统计: 对空间要素进行分组统计,计算其数量、面积、长度、均值、总和等。例如,计算不同街区的人口密度、平均房价,或者统计不同功能区内的建筑数量。 热点分析(Hot Spot Analysis): 使用Getis-Ord Gi等统计方法,识别城市空间中存在显著集聚的区域,如犯罪热点、交通拥堵热点、疾病爆发热点等,并提供可视化展示。 缓冲区分析(Buffer Analysis): 单缓冲区与多缓冲区: 创建围绕特定要素(点、线、面)的指定范围区域。例如,为饮用水源地建立保护缓冲区,或为新建地铁站建立服务范围缓冲区。 叠加分析中的应用: 利用缓冲区与现有城市要素图层进行叠加,分析缓冲区内包含的要素,如计算某个区域的服务半径内有多少居民、有多少商业网点。 叠加分析(Overlay Analysis): 空间联合(Union)、相交(Intersect)、擦除(Erase)、合并(Merge)等: 将不同图层的空间信息进行叠加,生成新的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例如,将土地利用图与行政区划图叠加,分析各行政区内的土地利用构成;或者将城市风险等级图层与人口密度图层叠加,识别高风险高人口密度区域。 加权叠加分析(Weighted Overlay): 为不同图层的要素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多条件综合评估,常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选址分析等。 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 路径分析: 计算两点之间的最优路径(最短距离、最短时间、最少转弯等),常用于应急车辆路径规划、配送路线优化。 服务区域分析: 确定服务设施(如医院、学校、消防站)可达的范围,分析服务覆盖的居民数量,评估服务公平性。 流量分析: 模拟交通流,分析道路网络的瓶颈,评估交通容量。 地形分析(Topographic Analysis): 坡度、坡向、坡向分析: 基于DEM数据,分析地表形态,为城市建设、地质灾害评估提供依据。 通视分析(Viewshed Analysis): 确定特定视点可见的区域,常用于城市景观分析、通信基站选址。 汇流累积量分析: 识别地表水流的集聚区域,为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和洪涝灾害预警提供支持。 密度分析(Density Analysis): 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估算点状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密度,如人口密度、犯罪密度、POI密度等,生成平滑的密度图。 基于栅格的密度计算: 计算栅格单元内特定要素的密度。 空间插值(Spatial Interpolation): 反距离权重(IDW)、克里金(Kriging)、样条函数(Spline)等: 基于已知采样点的数据,预测未知区域的值,如空气质量、地表温度、土壤污染程度等。 第三部分:高级城市空间分析应用案例 本部分将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综合应用案例,展示如何将前述的GIS技术融会贯通,解决实际的城市问题。这些案例涵盖了城市发展的多个维度: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变分析: 如何结合 census 数据、POI 数据、遥感影像,分析人口的空间集聚与扩散规律,预测未来人口分布趋势。 城市交通拥堵与优化: 利用 GPS 数据、交通流量数据、道路网络数据,识别交通拥堵点,进行交通流量预测,并为交通设施规划提供建议。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选址与布局优化: 基于人口密度、服务半径、交通可达性等多重因素,为学校、医院、公园、商业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科学选址。 城市环境质量评估与风险管理: 结合遥感影像、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地形数据,评估城市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识别城市洪涝、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风险区域,并进行风险评估与预警。 城市经济活动空间模式分析: 分析商业网点、写字楼、工业区等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其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产业布局和招商引资提供决策支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价值评估: 利用遥感影像和土地覆盖数据,分析城市绿地的分布、类型和连通性,评估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并为绿地系统的优化提供方案。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与预测: 通过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监测城市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识别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并利用模型预测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 第四部分:GIS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前沿应用 在掌握了核心的GIS分析技术后,本书还将引导读者探索GIS在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应用趋势: 三维GIS与城市建模: 如何构建城市的三维模型,进行城市景观可视化、日照分析、视域分析、建筑高度控制等。 大数据与GIS的融合: 如何利用海量的城市大数据(如社交媒体数据、手机信令数据、交通出行数据)进行城市行为分析、公众意见挖掘,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地理计算与空间数据科学: 介绍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先进算法在城市空间分析中的应用,例如城市区域划分、交通流量预测、房价预测等。 Web GIS与公众参与: 如何利用Web GIS技术构建在线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与可视化,促进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过程。 光盘内容: 随书附赠的光盘包含了本书案例所需的示例数据集,涵盖了不同城市区域的矢量数据、栅格数据、遥感影像等。此外,光盘还将提供部分GIS软件的试用版或开源软件的下载链接,以及案例操作的视频教程,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操作步骤。这些宝贵的资源将极大地降低读者的学习门槛,使理论知识能够快速转化为实践能力。 本书特色: 实践性强: 以案例驱动,紧密结合实际城市问题,提供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系统性全: 从GIS基础到高级应用,覆盖城市空间分析的各个方面。 前沿性高: 引入最新的GIS技术和研究热点,具有前瞻性。 易于理解: 图文并茂,讲解清晰,适合不同背景的读者。 资源丰富: 附赠光盘包含丰富的示例数据和教学资源,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 《城市空间分析GIS应用指南(附光盘)》旨在成为您在城市分析领域的得力助手,帮助您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做出更科学、更精准的城市决策。无论您是希望系统学习GIS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还是希望解决具体城市规划与管理难题,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知识和技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组织结构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似乎是为拥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群量身定制的。对于刚接触GIS的规划系学生,前几章的软件基础和数据入库部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语言平实易懂,操作界面截图清晰。但真正让我感到惊艳的是中后段关于“复杂系统建模”的章节。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热力图或者缓冲区分析上,而是引入了基于Agent的建模(ABM)思想,并结合GIS平台进行初步的可视化实现。这在市面上针对“指南”类书籍中是相当少见的,通常这类内容都会被剥离到更专业的学术专著中。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用一种相对友好的方式,将前沿的研究方法“降维”到应用层面,让非计算机专业的城市研究者也能窥探到复杂模型构建的门径。虽然光盘中对ABM的实现可能只是一个演示性质的简化版,但它成功地搭建了一个概念桥梁,激发了读者进一步深挖理论的兴趣。这使得这本书的适用范围大大拓宽,从入门工具书一跃升格为具备一定前瞻性的参考读物。

评分

这本《城市空间分析GIS应用指南(附光盘)》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握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不像现在很多技术书籍追求花哨的视觉效果,它更偏向于一种工具书的专业气质。我之所以会买它,主要是因为工作内容正好涉及到一些城市规划的数据处理和可视化需求,市面上关于ArcGIS基础操作的书籍汗牛充栋,但真正能深入到“城市空间分析”这个应用层面的实战指南却比较少见。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系统化的、从数据预处理到高级空间统计模型的完整工作流程。翻开目录时,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对特定分析工具箱的介绍,比如那些涉及到网络分析或者热点分析的章节,排版上看得出是用心做过结构梳理的,图文并茂的示例可能是在光盘里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详尽的步骤拆解无疑是救星;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我更看重它在案例中如何巧妙地结合了城市管理中的具体痛点,比如交通拥堵点识别或者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优化这类复杂问题。如果内容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远超一般的软件操作手册了。总的来说,初印象是专业、务实,带着一股老派技术手册的严谨感,希望里面的内容能兑现其标题所承诺的深度。

评分

拿到书后,我立刻去核对了其中关于“时间序列空间分析”的那一章节的深度。我发现作者在处理城市动态变化的问题时,采取了一种非常谨慎和严谨的态度,不像有些“快餐式”教程直接套用成熟模型了事。它花了不少篇幅来讨论数据采样频率对分析结果的偏差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贝叶斯方法来平滑短期波动,这显示出作者在实际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特别欣赏它对“尺度效应”的探讨,这一点在城市研究中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很多新手往往会忽略不同粒度数据(比如街道级、街区级到区级)在汇总过程中丢失的信息,而这本书则通过对比分析图例,直观地展示了尺度变化如何改变了我们对城市热点区域的认知。光盘中对这些对比数据的提供,使得读者可以亲手验证这些理论上的推论。从叙事风格来看,它更像是一位资深教授在给你做一对一的辅导,语气不急不躁,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领域内陷阱的深刻洞察,读起来让人心服口服,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介绍,而是真正的“内功心法”。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些涉及地图制图和数据可视化的部分,色彩的还原度非常高,这一点在GIS类书籍中尤为关键。很多指南为了控制成本,会把地图输出简化成黑白或者低保真彩色,但这本书似乎在这方面毫不吝啬,每一幅示例图都清晰锐利,边界和符号的层次感分明。我花了一些时间去研究光盘中附带的数据集,那是我感到惊喜的地方。通常附带的光盘内容要么是过时的样本数据,要么是几段用不上的代码片段,但这里的示例数据组织得非常干净,并且似乎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城市的特定数据集,这让我在跟着书本进行练习时,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数据在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性和局限性。我试着跑了其中一个关于建成环境因子对居民出行模式影响的案例,书上对每一个参数选择的逻辑解释得非常透彻,它没有停留在“如何操作”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选择这个方法”,这种对方法论的深刻剖析,对于提升一个分析师的思维深度至关重要。这绝对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阅的书,它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其中的每一个步骤和背后的原理。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极其“耐用”。它不像那些侧重于软件最新版本更新的电子书,内容更新迭代快,很快就会过时。这本指南似乎更注重于那些不易变的分析逻辑和底层地理统计学的原理。例如,它对空间自相关(Moran's I, Geary's C)的讲解,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点击菜单计算,更是详细阐述了这些统计量背后的假设前提、局限性以及如何修正空间权重矩阵,这是一个需要时间沉淀才能写出的内容。光盘中的辅助材料,如那些自定义的Python脚本片段,虽然没有进行详尽的语法教学,但对于那些习惯了通过编程实现自动化流程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可以直接拿来修改和应用到自己的项目中。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深度”而非“广度”的盲目堆砌。它不追求涵盖所有功能,而是精选了城市空间分析中最核心、最需要深入理解的应用场景,是一本可以放在手边,在遇到分析瓶颈时随时翻阅并能找到启发性的“工具箱+思考框架”的结合体。

评分

速度快,东西也很好,很满意

评分

ok

评分

内容丰富,案例再多点就好

评分

一般,前后的衔接比较差

评分

拜读中~~~~~~~以后追加评论

评分

很好的入门教材,比较与时俱进

评分

很好用

评分

东西好送货快下次还来!

评分

发过火更丰富滚滚滚嘎嘎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