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冷戰國際史研究7》是華東師範大學國際冷戰史研究中心編寫的。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冷戰史研究中心成立於2001年2月,是目前中國國內惟一以冷戰史為研究主題的學術機構。中心正在成為匯聚海內外專傢學者的高層次學術交流平颱和收藏多國檔案文獻資料的學術研究基地。中心不定期舉辦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和講習班,開設”中國冷戰史研究”網站.編輯齣版《冷戰國際史研究》,並招收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生。冷戰國際史研究在中國——對過去20年研究的述評
革命與危機的年代——大躍進和中國對外政策的革命性轉變
越南戰爭和約翰遜對華政策
對蘇聯支持以色列建國原因的曆史考察
國共內戰時期東北地方層麵上的中蘇關係——以旅大地區蘇軍《實話報》為例
中蘇關係漩渦中的《友好》與《蘇中友好》雜誌
基辛格博士對北京的秘密訪問
英國檔案中的百分比協定:1944年10月丘吉爾與斯大林會談記錄的補充說明
關於1957年1月周恩來齣訪蘇、波、匈三國的檔案文獻
內容簡介
《冷戰國際史研究7》是由華東師範大學國際冷戰史研究中心組織編寫的,主要內容包括:理論探索、專題研究、青年學者論壇、新書評介以及新近解密的中外檔案選編等。書中所選文章、所論話題、所選編的檔案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我國史學界對冷戰史研究關注的課題,而這些內容也是讀者感興趣的。《冷戰國際史研究7》中所選外國學者的文章,可視為一種學術交流,為我國讀者瞭解有關冷戰國際史的研究情況不無裨益。
本輯“特邀專論”欄目,推齣美國學者夏亞峰的“中國冷戰研究綜述”文章。該文著重介紹瞭過去20年來冷戰國際史研究在中國的發展狀況,分析評說瞭中國冷戰史研究領軍學者的研究成果,總結提齣瞭中國冷戰史研究領域所麵臨的問題、挑戰及機遇。文章的英文本在美國哈佛大學《冷戰研究季刊》(journal of Cold War Studies,Vol.10,No.1,2008)上發錶之後,受到西方學術界的關注,“美國人文社科在綫(外交及國際史)”(H-Diplo)的執行編輯稱之為是“多年來最重要的一篇有關某一研究領域狀況的研究文章”,並且特舉辦圓桌討論會,邀請美國冷戰史研究專傢就這篇文章發錶意見。會上,專傢們一緻認為文章作者對中國冷戰國際史研究狀況的調查研究非常有意義,是對該領域的最有價值的貢獻。本刊將這篇圓桌書評文章附於夏文之後。夏亞峰的這篇文章在西方産生的影響,也從某個角度上反映瞭西方學術界對中國冷戰史研究的關注。
精彩書評
毛澤東從來不把在中國奪取政權當作革命的終點,在他看來,中國革命的最終目標在於徹底改造中國的國傢和社會.並在打碎 “舊世界”的同時創造齣一個根據革命中國的理念而設計的”新世界”。由此決定,在毛澤東“革命後革命”的基本設想中——這在實際上構成毛澤東關於中國“國傢利益”核心內容的界定——不僅包含著對於由美國和西方國傢所代錶的資本主義世界秩序的挑戰,也隱含著對於蘇聯這個國際共運”老大哥”的潛在挑戰。從根本上看.這正是大躍進錶麵上以“趕英超美”為目標,實際上卻以蘇聯為真正的趕超對象的原因之所在。
——美國康奈爾大學終身講座教授 陳兼
雖然約翰遜因為越南戰爭的失敗而在國內大失民意,不得不忍痛放棄參加1968年的總統選舉.黯然下颱,揮淚告彆白宮.但他在指導美國乾涉越南時小心謹慎地不觸怒中國的做法,卻避免瞭美中之間有可能因為越南衝突而發生的一場直接軍事對抗。
——美國奧本大學(濛哥馬利)曆史係教授翟強
每一代人都會書寫和重寫曆史。中國最近的冷戰史研究是中國知識界對世界曆史,特彆是剛剛過去的中國曆史所作反應和重新評估的一部分。冷戰史新研究的成果已經逐漸為中國公眾所知曉,這能夠幫助中國人民走嚮後革命社會。依據檔案所做齣的研究成果揭開和澄清瞭許多被歪麯和掩蓋的曆史片斷。對中國剛剛過去的曆史的新解釋已經喚醒瞭公眾,也為決策者提供瞭有用的曆史背景知識。
——美國長島大學曆史係副教授 夏亞峰
目錄
捲首語
特邀專論
冷戰國際史研究在中國——對過去20年研究的述評
專題研究
革命與危機的年代——大躍進和中國對外政策的革命性轉變
越南戰爭和約翰遜對華政策
青年學者論壇
對蘇聯支持以色列建國原因的曆史考察
國共內戰時期東北地方層麵上的中蘇關係——以旅大地區蘇軍《實話報》為例
中蘇關係漩渦中的《友好》與《蘇中友好》雜誌
書評·書介
美國人文與社會科學在綫網外交專欄圓桌書評會對梅爾文·萊弗勒
《人心之爭》一書的評論
進入更具“國際史”內涵的冷戰史“新研究”境界——《冷戰同盟及其睏境》評述
《冷戰,1947—1991:一段激進時代的曆史》述介
口述曆史
赴非洲新使命——馬法賢老人訪談錄
延邊籍朝鮮人民軍退伍軍人采訪錄
基辛格博士對北京的秘密訪問
檔案研究信息
曆史資料與科學認知——南斯拉夫同社會主義國傢
關係史的編撰傳統
英國檔案中的百分比協定:1944年10月丘吉爾與斯大林
會談記錄的補充說明
檔案文獻
[中國檔案]·[外國檔案]
關於1957年1月周恩來齣訪蘇、波、匈三國的檔集文獻
戰後巴勒斯坦問題英國外交文件——英國解密檔案
精彩書摘
特邀專論
冷戰國際史研究在中國——對過去20年研究的述評
提要:
過去二十年,冷戰國際史研究在中國取得瞭長足的發展。中國學者在充分利用最新中文材料的同時,積極引進並利用來自美國、英國、俄國及東歐等國的檔案資料,並已發錶瞭有關冷戰史的重要研究著作。最新的中文冷戰史研究齣版物顯示,中國學者采用瞭更為公允的學術研究方法。此外,通過與國外學者的閤作研究項目以及與外國學者之間有意義的學術對話,中國學者也日益擴大瞭國際學術交流。本文是對中國冷戰國際史研究狀況的綜述,首先介紹瞭該學科的現狀;繼之對最新的中文資料做瞭較為詳細的歸納介紹;隨後對中國冷戰史研究領域的領軍學者以及他們的研究興趣及主要學術貢獻進行瞭梳理和總結。文章最後指齣瞭中國冷戰史研究領域所麵臨的問題、挑戰及機遇。
冷戰主宰瞭20世紀的後半期。在後冷戰時期,許多國傢的學者一直都在利用新得到的檔案資源來仔細考察和重新評估這段冷戰史。自從冷戰國際史項目(CWIHP)於1991年在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建立以來,“冷戰國際史”這一概念,已經被廣為接受。1997年,曆史學傢約翰·加迪斯(JohnL.Gaddis)提齣瞭一個新的說法:“新冷戰史”,他認為其特徵在於利用多方檔案以及“這場衝突所有主要參與者的記錄”。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術界對冷戰史的研究在過去20年裏得到瞭長足發展,並且有力地擴大瞭冷戰史的研究視角。本文意在對中國在此領域的研究進行迴顧和評價,包括對可利用的中國檔案資源的介紹,中國學者的研究興趣,以及他們在冷戰研究領域所做齣的貢獻。本文還探討瞭中國冷戰學者研究成果對中國社會和中國之外的冷戰研究所産生的影響,並指齣中國在該領域研究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並以此作為結論。
筆者於2006年夏天在中國進行瞭采訪,並進行瞭兩個月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完成瞭本文寫作。筆者采訪瞭眾多中國冷戰史研究專傢,包括瀋誌華、章百傢、牛軍、李丹慧、徐藍,還有其他人等。2007年3月,我在修改本文時,還到過上海,又采訪瞭其他一些有名的中國學者,主要是楊奎鬆、崔丕和戴超武。本文的主要關注點是中國冷戰研究的情況,同時也討論瞭在海外的(主要是美國)中國曆史學者以中文或英文發錶的研究成果。
研究概況
在1980年代之前,中國的曆史學者很少專門研究冷戰史。在這方麵最早的努力是1975年齣版的多捲本《戰後世界曆史長編》,到2007年第11捲問世。該叢書主要收錄瞭簡單的介紹性和資料性文章,但它為帶動中國冷戰史研究卻發揮瞭關鍵作用。在1980年代,資中筠和袁明對冷戰時期中美關係研究著作的發錶,使該領域的研究取得瞭標誌性進步。他們屬於在美國受過訓練,然後返迴中國的第一批學者。1986年10月,中國和美國的學者第一次在北京相聚,探討1945年到1955年的中美關係。這次會議討論的主題包括抗戰期間美國與中國國民黨、美國與中國共産黨的關係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的中美關係、朝鮮戰爭和1954年颱海危機等敏感話題。
1990年代見證瞭中國冷戰史研究取得的長足進步。受過研究中國共産黨黨史訓練的學者以及具有世界史研究背景的學者取得瞭冷戰研究的新成果。中國的研究者們利用中國、俄國和東歐國傢的檔案來研究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外交,並發錶瞭許多有分量的著作。1990年代以來,中國每年召開有關冷戰研究的學術會議,從而齣現瞭一批核心的中國專傢,並且逐漸蜚聲海外。
在中國齣現瞭兩個專門研究冷戰史的研究中心:北方的北京大學現代史料與研究中心和南方的華東師範大學國際冷戰史研究中心。自2002年以來,北京中心已經齣版瞭兩捲國際冷戰史研究資料,包括原始檔案和介紹性的評論文章,並且還組織瞭許多學術會議,其中最重要的是“冷戰時期中國與周邊關係”主題會議。北京中心主辦的“冷戰與大國關係”研究項目第一次被列入“國傢計劃”,並且得到瞭中國社會科學研究基金的資助。
上海中心成立於2001年1月,聘請瞭中國旅美冷戰研究學者陳兼(ChenJian)為“紫江學者”。該中心齣版瞭《國際冷戰史研究通訊》,該刊物定期發錶相關文件檔案和介紹性評論文章。2004年,瀋誌華、楊奎鬆和李丹慧加入後,該中心的實力大大加強。華東師範大學中心也因此成為中國唯一一個專門研究冷戰史的學術機構。該中心建立瞭一個網站(冷戰中國網)來公布信息和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同時還積極促進資料的收集與信息交流。該中心已經收集瞭20000多份解密的俄國檔案文件,以及大量來自美國、東歐、越南、韓國和日本的解密外交檔案。該中心還另外獲得瞭許多新近解密的中國外交文件,豐富瞭其收藏。中心齣版瞭一份學術刊物——《冷戰國際史研究》,這是中國唯一一份定期齣版的專門研究冷戰的學術刊物。在該中心諸多項目中,最為重要的一項是“冷戰時期的美國重大外交政策研究”,該項目得到瞭教育部哲學和社會科學基金的資助。該項目的目的是做成一套多捲本的有關美國對外政策及其對冷戰的影響的叢書。華東師範大學的國際冷戰史研究中心現在被認為是以大學為依托的全球四大冷戰研究中心之一。
華東師範大學的冷戰國際史研究已經通過學術認證,取得瞭專業學科的地位。從2006年鞦季起,冷戰史研究已經單獨招收碩士和博士學位研究生。2006年7月,華東師範大學和東北師範大學聯閤組織瞭一次名為“冷戰國際史研究暨博士論壇”的國際會議,吸引瞭幾乎所有活躍的中國冷戰研究學者,特彆是年輕的研究者——在讀博士研究生和剛獲得博士學位的學者。來自中國、日本和美國的100多個代錶參加瞭這次會議,提交瞭41篇論文。該會議被證明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會議,組織者決心將定期舉辦這樣的會議。
中國學者還擴展瞭其國際交流。1995年,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中心與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聯閤創立瞭一個冷戰研究項目,召開瞭國際會議,發錶瞭研究成果。在過去的10年裏,這兩個機構召開瞭三次聯閤會議,齣版瞭三本重要的論文集。與此同時,中國和韓國的學者從1999年開始,聚會討論朝鮮戰爭。從1990年代初開始,瀋誌華、陳兼、牛大勇、牛軍、陳小魯、鄭永平、張小明、任東來、李丹慧等中國學者開始定期參與相關國際會議,或者與美國威爾遜中心冷戰國際史項目閤作來組織國際會議,如“冷戰在亞洲”(香港,1996年),“冷戰與中蘇關係”(北京,1997年),“中國和印度支那戰爭”(香港,2000年),和“朝鮮戰爭與半島危機”(華盛頓,2004年)等主題會議。他們的文章都發錶在有關冷戰的主要英文齣版物上,如《冷戰研究季刊》(JournalofColdWarStudies),《冷戰國際史項目公報》(ColdWarInternationalHistoryProjectBulletin)及《冷戰國際史項目論文係列》(CWIHPWorkingPaperSeries),《冷戰史》(ColdWarHistory)等。中國學者還參加瞭分彆設在蘇黎世和華盛頓的北約和華約平行曆史項目(ParallelHistoryProject013NATOandtheWarsawPact)。
自1990年代初以來,很多旅美中國學者在冷戰研究領域做齣瞭巨大貢獻。這些學者在冷戰早期的中國長大,又在美國接受瞭進一步教育,因此他們對冷戰期間中國的經曆有著獨特理解。他們對中國資源的利用,加上在美國得到的學術訓練,使得他們在確定研究課題和得齣結論方麵有著獨特優勢。由於他們對冷戰研究做齣的特殊貢獻,其中許多人在美國的大學獲得終身教授的職位,甚至在常青藤大學(如陳兼在康奈爾大學),或者其他著名大學(如張曙光(ZhangShuguang),在馬裏蘭大學)獲得瞭教授之職。
在美國研究冷戰的中國學者得益於他們獨特的學術背景和他們對西方學術話語以及從事冷戰國際史研究的學者所關注的熱門課題的熟悉。他們經常在以下學術刊物上發錶文章,如《冷戰研究季刊》,《冷戰史》,《冷戰國際史項目公報》,以及《冷戰國際史項目論文係列》。他們也成為在某些課題方麵的著名學者,並齣版瞭自己的專著。在斯坦福大學從事研究工作的學者薛理泰利用瞭1980年代中期以來可見的中國資料,已與人閤著瞭三本書:第一本關於中國早期核武器項目,第二本關於中蘇關係和朝鮮戰爭,第三本關於中國戰略性海上力量的形成與發展。張曙光已齣版瞭三本專著:一是1950年代的中國戰略文化和中美對抗,二是毛澤東的“軍事浪漫主義”和中國在朝鮮戰爭中的政策,三是冷戰期間的美國對華經濟製裁和中蘇同盟。陳兼在他的文章和著作中分析瞭中國對外政策的內部動力,中國在冷戰中的地位,亞洲冷戰與全球冷戰的關係,意識形態在冷戰中的角色。位於亞拉巴馬州濛哥馬利市的奧本大學的翟強(ZhaiQiang)教授因研究1950年代美國、英國和中國的關係而聲名卓著,他也齣版瞭有關中國和越南戰爭的著作。盛慕真(MichaelSheng)教授(現為美國俄亥俄州阿剋倫大學(UniversityofAkron)曆史係主任)著重研究意識形態在冷戰對抗中的決定性作用。許多有關冷戰史研究的重要論文集中也發錶瞭中國大陸和海外中國學者的論文。
在這一不斷成長的研究領域裏,中國學者還編著瞭有關冷戰史的教科書。其中劉金質、牛軍、瀋誌華和楊奎鬆做齣瞭最為重要的嘗試。趙學功撰寫瞭一本有關二戰以後美國與東亞關係史的概論性教科書,這是中國第一本以此為主題的著作,它為中國的學者和學生們提供瞭很大的方便。該書為一捲本,是一部冷戰史中有關該部分曆史最為完整的著述,對研究生和更高層次的讀者學習美國外交史和美國與東亞關係史非常有用。
令中國冷戰學者感到鼓舞的另一個信號就是中國居於首要地位的曆史期刊《曆史研究》,自1999年到2003年發錶瞭20多篇有關冷戰史的文章。2004年是該刊物發行50周年紀念,編輯部齣版瞭一部由18篇有關冷戰史的文章組成的論文選,並分成三大類:1.該研究領域的現狀和理論及方法論問題;2.冷戰期間主要曆史事件的研究;3.冷戰期間中國內外政策的主要問題研究。正如章百傢所說,這些文章反映瞭近些年來中國大陸冷戰研究的主要特徵:1.努力從後冷戰的視角重新評估冷戰,著重關注新的角度和研究框架及方法論;2.關鍵事件的個案研究;3.分析國內外政策的聯係;4.根據新得到的檔案進行研究。
冷戰國際史研究7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冷戰國際史研究7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