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静香的花道生活:日式小原流花道技艺入门 插花专业技法 插花技能 家居 家庭园艺书籍

正版 静香的花道生活:日式小原流花道技艺入门 插花专业技法 插花技能 家居 家庭园艺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静香 著
图书标签:
  • 花道
  • 插花
  • 日式花道
  • 小原流
  • 静香花道
  • 家居生活
  • 园艺
  • 技艺入门
  • 专业技法
  • 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蔚蓝书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46936
商品编码:10165575545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3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花艺设计师,对花道、插花有兴趣的大众
  花道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讲究人花一体,更像一种修行。跟随静香,与花相约,共赴一场美的盛宴。

内容简介

  花道起源于中国,而今在日本发扬光大。小原流花道是日本花道中流传很广,技法简单,亲民,适合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流派。本书教授日本小原流花道的技法和在生活中的应用。内容包括小原流花道的起源、历史、学习花道的意义,鲜花购买、养护、人花内在交流,以及插花工具介绍和人气花材知识。并配合50多个精彩案例,分为基础案例和应用案例两部分,案例配有详细的制作过程、设计构思,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场合介绍。本书并不仅是插花技法书,还是将插花与生活文化结合,在插花中感悟生活的滋养生活、陶冶性情的读物。

作者简介

  静香,2007年师从日本小原流花道,2010年在杭州创立小原流静香花艺馆,开设插花课堂至今,累计教授学员260余名。2013年7月,被日本小原流总部批准授权为小原流中国一家支部杭州学会(Hangzhoustudygroup)负责人。同时还是小原流东京支部会员,小原流专门教授者研究会会员,小原流家元教授二级?,2009年获得小原流东京支部研究会年度技术优秀奖。曾多次带领学员获得浙江省、杭州市插花协会比赛,并多次获得金奖、银奖、铜奖等不同奖项。

内页插图

目录

章 基础篇
002 一、如何选花?
003 二、花材的吸水处理方法
004 三、花道器具
006 四、花材处理方法
007 五、剑山使用方法
008 六、瓶花的基本固定方法
010 七、标准尺寸
011 八、花型图
第二章 人气花材30种
第三章 初学者课程: 小原流基础花型
028 花意匠基础?立式基本型
034 花意匠基础?立式应用型
040 花意匠基础?倾斜式基本型
046 花意匠基础?倾斜式应用型
050 花意匠基础?立式瓶插
052 花意匠基础?倾斜式瓶插
054 花意匠展开?开放式(正面)
056 花意匠展开?排列式(正面)
060 花意匠展开?旋转式
066 花意匠展开?开放式(多面)
070 花意匠展开?排列式(多面)
076 花意匠展开?复合式
082 花意匠展开?开放式瓶插
086 花奏
090 花舞
第四章 应用作品: 特别日子的插花&家居插花
094 茶席花Ⅰ 
096 茶席花Ⅱ 
098 生日派对花
100 下午茶Ⅰ 
102 下午茶Ⅱ
104 圣诞花
106 新年花Ⅰ
108 新年花Ⅱ
110 餐桌花Ⅰ
112 餐桌花Ⅱ
114 茶几花Ⅰ
116 茶几花Ⅱ
118 电视柜瓶花
120 墙边柜小品花
122 书房瓶插Ⅰ
124 书房瓶插Ⅱ
126 书桌花Ⅰ
128 书桌花Ⅱ
130 卧室插花Ⅰ
132 卧室插花Ⅱ
133 卧室插花Ⅲ
134 玄关插花
135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花道的起源(代前言)因为四季的微妙变化,东方大地孕育的花材,与欧美花草相比,品种极其丰富。花道不是单纯的构图、插花技术,除了对色彩和形状的追求,还包含丰富多彩的人文情怀。当然,东方插花也不局限于东方传统花材,现如今从国外进口的各种花草,也巧妙地运用到花道世界,现代花道沿用东方人的自然观,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各种花材。东方插花的基础是我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即便用东方特色花材,如果花的姿态不对,单纯拘泥于花的颜色和形状,与欧式插花也不会有什么区别。花道不是单纯的形式,花道的本质是我们对花的态度,独一二的,能引起人们共鸣的东西。东方插花起源于中国,自隋唐年间随着佛教文化传到日本,在日本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几经变迁,现在已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花道作品是插花人的心情写照,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这也是欧美人也喜欢东方插花的原因。东方插花起源于佛前供花,其实众多艺术的起源不外乎祭祀、占卜之类的宗教活动,随着时光推移,不断演变发展成各种艺术门类。花道文化与茶道、建筑、园艺、手工艺等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日本室町时代(公元1336年~1573年),“书院造”建筑样式包含了床之间(又称壁龛,由禅宗僧房佛龛发展而来,摆设书画、卷轴与艺术品)、书柜、付书院(凸窗空间)等空间形式,为插花的发展提供了环境条件。从此插花艺术开始用于装饰生活空间,变得实用起来。当时日本与中国明朝的贸易往来及其兴盛。从中国传过去的书画和器物被贵族及文人雅士推崇,虽然当时作为坐席装饰的插花还未摆脱佛前供花的庄严感,但是瓶插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
  日本初期的立花和茶席花奠定了花道的基础,随着江户时代(公元1603年~1868年)平民生活水准的提高,一般大众有条件将插花用于生活空间的装饰,比起立花,人们希望插花能够更加自由简单,因而出现从立花简化而来的生花,插花技艺也成为女子教育的一个环节。在生花全盛时期,受中国文化影响,文人花登场,日本煎茶道积极导入文人花和南画(此处指起源于中国南宋画的日本画),中国文人的洒脱俊逸、喜欢奇趣、打破固有造型、自由奔放的风格,给投入花吹来一阵新风。日本明治时代(公元1868年~1912年),受西洋文化影响,小原流创始人小原云心把户外的自然景观浓缩到水盆,用阔而浅的水盆来描写风景,创造了盛花的表现形式。之后。各流派相继推出盛花、瓶花、自由花等表现形式。回顾东方插花的发展历史,每个时期的变迁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我们要遵循古典花的本质,才能创作更加优秀的作品。论是现代插花,还是传统古典插花,回归到古典精神,抓住本质,从古书古画中学习,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才能提高艺术性。另外,花道是表现自然和季节的艺术,所以还要走向大自然,去了解花花草草自然状态下的生长方式。后,不是用了高级、稀有的花就是好的作品,花材之间的匹配度,花材与花器的吻合度,这些都关系到插花作品的好坏,当然还有与装饰环境的调和也是需要考虑的环节。所以我们插花时,以一期一会的心情,用心观察花,表现花的特征,除了精湛的技艺,更要有严谨的态度,借此来提升我们的修养和品位。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自然观察与手绘记录的图书简介,侧重于探索微观世界的细节,以及如何将观察转化为生动的视觉笔记。 --- 书名:《微观世界的素描本:植物、昆虫与地质的观察笔记》 内容简介 在这个飞速运转的时代,我们常常忽略了脚下和身边的细微之处。一本好的观察记录,不仅是简单的复制,更是一种深入的对话——与自然界最精妙的结构、最短暂的生命周期进行沉浸式的交流。《微观世界的素描本》是一本引导读者回归自然,用画笔和文字捕捉生命瞬间的指南,它摒弃了复杂的理论框架,专注于最直接、最触动人心的观察方法。 本书旨在唤醒你内心深处的“博物学家”精神,将日常散步、公园休憩、乃至窗台上的盆栽,都变成一个等待被探索的微型生态系统。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精确描绘艺术品的教程,而是一本教你如何“看”的工具书——如何真正地观察一叶脉络的走向、一粒种子的形态,或是一块岩石的结晶纹理。 第一部分:建立你的观察基站——工具与心态的准备 在开始描绘之前,我们需要一个舒适且专注的环境。本章首先介绍了进行自然观察所需的“轻装上阵”工具包:从最基础的HB铅笔、橡皮、速写本,到进阶的放大镜、小型微距镜头,以及便携式水彩套装。关键不在于工具的昂贵,而在于它们如何服务于你的观察意图。 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调整。我们探讨了“慢观察”的哲学,如何对抗急躁,如何学会等待光影的变化,以及如何记录观察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比如,当昆虫飞走时,你该如何记录它的动态印象,而不是追求一张完美的定格照片。我们鼓励读者接受“不完美”的草图,因为它们记录了你与自然互动的真实路径。 第二部分:生命的精微结构——植物的解构与重组 植物是自然的建筑师,它们的形态充满了逻辑与美感。本书将植物的观察细化为几个核心模块: 叶片的几何学: 详细解析了叶脉的放射状、平行状和网状结构。通过素描练习,读者将学习如何捕捉叶片边缘的锯齿或光滑,以及叶柄连接处的微妙角度。我们不仅仅是画出叶子的形状,而是理解这种形状如何影响光合作用和水分蒸发。 花朵的层次: 探究花瓣的重叠方式、雄蕊和雌蕊的排列秩序。从郁金香的对称性到向日葵的螺旋计数,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观察方法,帮助你理解植物繁衍的精妙设计。 果实的纹理与内部: 剖开一个成熟的果实,是观察生命周期的重要一步。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记录果肉的纤维质地、种子的排列方式,以及外皮的蜡质或绒毛感。 树木的骨骼: 观察树皮的粗糙程度、分支的生长角度以及树冠的整体形态。这部分强调了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棵树进行持续记录的价值。 第三部分:移动的微观宇宙——昆虫的动态捕捉 昆虫的观察难度在于其快速的移动性。本章侧重于“预测性观察”和“特征速写”。 翅膀的艺术: 昆虫的翅膀是自然界中最精美的透明结构之一。我们教授如何使用线条的疏密来表现翅膀上的鳞片、脉络和反光,而不是试图描绘每一个细节。关键在于捕捉其轻盈感和脆弱性。 身体的分段与附肢: 如何准确区分昆虫的头、胸、腹,以及腿和触角的连接点。通过对蝴蝶、甲虫和蜻蜓等不同类群的案例分析,读者可以掌握记录不同身体结构的关键点。 环境与行为的记录: 素描的重点不应只放在昆虫本身,还应包括它们所处的环境——它们停留在哪种叶子上?它们正在如何移动?这些环境信息是理解其生存策略的关键。 第四部分:时间的印记——地质与矿物的素描 自然界的时间尺度远超生物生命。岩石和矿物的观察则要求我们学会“阅读”时间留下的痕迹。 沉积与层理: 观察带有明显层次的岩石,学习如何用深浅不同的铅笔色调来区分不同年代沉积物的密度和颗粒大小。 晶体与断口: 矿物质的内部结构是其最迷人的部分。本书提供了一套绘制晶体结构(如石英或方解石)的方法,强调光线如何穿透或反射于晶体表面,产生的光泽和阴影。我们练习如何用精确的几何线条来捕捉这些排列规律。 地表的纹理: 记录风化、侵蚀和水流对岩石表面造成的刻痕。这部分鼓励读者使用湿画法或干擦法来模拟不同岩石表面的粗糙或光滑感。 结语:编织你的观察叙事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鼓励读者将这些零散的观察汇集成一本有机的、具有个人印记的“自然素描本”。每一个页面都是一次发现、一次思考的记录。通过这种深入的互动,读者不仅能提升观察和绘画的技能,更能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与自然世界深刻而持久的联结。这本书,是献给所有渴望慢下来,用心去看世界的人的一份邀请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感也让人爱不释手,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阅读体验。它不是那种为了追求“轻薄”而牺牲了质感的速成手册。纸张的选取,使得即便是水彩渲染效果的花朵照片,也能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色彩还原度极高,这对于学习色彩搭配至关重要。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排版设计体现了一种高雅的克制美。大片的留白不仅让眼睛得到了休息,更烘托了花材的形态,使得每一个作品都有了被郑重对待的感觉。这种对阅读环境的用心考量,让我觉得作者和出版方对“美”的理解是贯穿始终的,从花材的选择到书籍的呈现,无不流露着日式审美中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每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低调而精致的艺术鉴赏,而不是简单地学习一门技术。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的插花书籍常常伴随着很多复杂的术语和过于风格化的倾向,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是它的“可操作性”。它非常注重“实战技能”的培养。比如,书中对于“花材固定技法”的讲解,从最基础的剑山使用技巧,到进阶的“花插”制作与应用,配有大量的分解图,细致到连固定枝条时手指施加的力度都有所暗示。我之前总苦恼于花材容易东倒西歪,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是自己的“扎”法不够稳固。它不回避技术层面的难点,反而将其视为探索的乐趣。这种详尽的技法解析,极大地增强了初学者的信心,不再是看着图册里的完美作品却无从下手的尴尬境地。这对于想把插花从“爱好”升级到“技能”的人来说,是份非常实在的工具书。

评分

我一直觉得日式插花,尤其是小原流,那种看似随性却处处透着严谨的结构美学,是很难通过视频自学掌握的精髓。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把那种“道”的精神用非常现代且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出来。特别是关于“水”在花道中的地位,书中用了好几页篇幅来阐述如何通过调整水面的高低、水质的清澈度来影响作品的整体气韵,这是我在其他快餐式的花艺书籍中从未见过的深度。它不仅仅教你“怎么剪枝”,更教你“为什么要这样剪”。书中对“体、用、真、行”这几个核心概念的解读,让我明白了小原流的层次递进,从模仿自然到形成自我风格的渐进路径。我立刻去尝试书中介绍的“盛花”基础造型,发现调整一个倾斜的角度,整个作品的重心和呼吸感立刻就变了。对于想要系统性建立花道体系的爱好者来说,这套逻辑构建是无价之宝,它不是教你做几个漂亮的花束,而是提供了一套可以终身探索的审美框架。

评分

这本关于日式插花的入门书籍,从扉页的墨香就能感受到一股清雅的东方韵味。我本身对花艺只是略知皮毛,一直想找本能系统引导我的书,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贴心。它没有一开始就堆砌那些高深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花材的认识与处理”讲起,像一位和蔼的老师在身边手把手教导。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花材季节性变化的讲解,比如春天的郁金香和晚秋的芒草,在书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和处理手法,让我明白了插花不仅仅是把花插在瓶子里那么简单,更是一种对时令的敬畏和表达。书中的插图清晰细腻,即便是色彩敏感度不高的我,也能分辨出不同枝条的形态美感。它强调的“留白”哲学,在图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份宁静和克制,让人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个可以沉淀心灵的角落。读着读着,我开始尝试用家里的普通花瓶去复刻书中的作品,虽然技艺生疏,但那种专注和心流体验,已经远超了一本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园艺爱好者,我关注的重点更多是如何将花道技巧融入到日常家居环境中,让家里的氛围更具禅意。这本书在“家居应用”这一块的处理非常接地气,它跳脱了传统展厅里那些宏大复杂的陈设,而是聚焦于小茶几、窗台边、玄关处的“一器一花”。书里有一章专门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材质的花器(陶瓷、玻璃、竹编)来选择最适合的花材与花型,这个细节处理得极其到位。比如,在描述如何用一个简单的陶罐来表现“侘寂之美”时,书中建议选用带有枯黄感的叶材和一两枝形态奇异的干枝,这种朴素的力量感,立刻让我家那个角落变得不一样了。它没有强迫你购买昂贵的器具,而是启发你用现有之物去发现美,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生活美学。它让我明白,插花不是为了炫耀技巧,而是为了服务于生活本身,让每一次抬头都能感受到片刻的宁静与秩序。

评分

实用

评分

实用

评分

实用

评分

挺好

评分

挺好

评分

挺好

评分

挺好

评分

评分

挺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