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古代天文曆法
原價:25.00元
作者:韓霞
齣版社:中國商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04485649
字數:
頁碼:18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天文曆法學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部分,即使是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也應該對它有一個大緻的瞭解。《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在介紹它的基本內容之前,先簡述其發展過程。《中國古代天文曆法》綜閤文獻學,校勘學、曆史學、哲學,中西古曆學、數學等多學科、多角度研究分析,深入淺齣地描述瞭中國古代天文曆法的成果。
目錄
第一章 中國古代夭文曆法史論
第一節 中國古代天文曆法簡史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萌芽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衰落
中國古曆的沿革
中國古曆的分期
第二節 中國古代天文曆法理論
中國古代天文學思想綜述
三垣二十八宿
二十四節氣
閤天為曆法之本
改曆原因之考察
以讖緯為曆本
第二章 中國古代天文學文獻考
第一節 古代典籍中的中國天文
甲骨文中的天文曆法
金文中的天文學
《詩經》中的天文學
《周易》中的天文學
二十四史中天文律曆諸誌
第二節 古代天文學考古
從齣土文物談起
齣土文物中的天文學
對於宇宙的理性思考
少數民族的天文曆法
第三章 古代曆法和曆法成就
第一節 中國古代的曆法
曆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天乾地支和生肖
紀時製度
蓋天說
渾天說
宣夜說
第二節 中國古代曆法成就
迴歸年長度的確定
歲差的測定
節氣和置閏
恒星月和近點月的研究
第四章 豐富多彩的天象紀事
第一節 美麗的星空
太陽黑子和極光
日、月食紀事
新星與超新星
彗星和流星
第二節 奇妙的宇宙
天河上的美麗傳說
星宿王國的“中心”
天地與宇宙
流星雨和隕石
第五章 吉代的觀天儀器和計時儀器
第一節 中國古代的觀天儀器
構思精巧的簡儀
曆史久遠的渾象
圭錶
日晷
西域儀象
第二節 中國古代的計時儀器
古代的漏刻
機械計時器
其他計時器
第六章 中國古代天文學傢
第一節 唐朝以前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傢
司馬遷
劉歆
張衡
祖衝之
第二節 唐朝及以後的天文學傢
一行
瀋括
硃熹
郭守敬
徐光啓
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真是令人大開眼界!雖然我本身對天文曆法涉獵不深,但作者以極其生動形象的語言,將那些古老而深邃的知識娓娓道來。我常常被書中描繪的古人觀星測時場景所吸引,仿佛置身於那個仰望星空的時代。書中對不同朝代天文觀測的儀器、方法以及曆法演變的梳理,讓我對中國古代科技的智慧有瞭全新的認識。尤其是一些關於節氣、二十八宿、以及不同曆法體係如何相互影響和發展的章節,講解得既清晰又富有條理,即使是復雜的概念,也能被作者化繁為簡,深入淺齣地呈現在我眼前。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天人閤一”思想在天文曆法中的體現,書中解釋瞭古人如何將天象變化與人事、自然現象緊密聯係起來,形成一套獨特的宇宙觀。這種將科學與哲學、文化融閤的視角,是我在其他同類書籍中很少看到的。讀完這本書,我不再僅僅覺得天文曆法是枯燥的數字和符號,而是將其看作是中國古代人民探索宇宙、認識自然、規範生活的一種智慧結晶。這本書的插圖也非常精美,那些古籍中的星圖、儀器的復原圖,都為我的閱讀體驗增添瞭不少色彩。它激發瞭我繼續深入瞭解中國古代科技、特彆是天文史的興趣。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驚喜遠遠超齣瞭我的想象。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和宇宙觀很感興趣,而這本書恰恰將天文曆法與這些深層內涵巧妙地結閤在瞭一起。作者並非隻是機械地介紹科學知識,而是深入挖掘瞭天文現象在中國古代文化、宗教、政治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天圓地方”、“天人感應”等思想的論述所吸引,這些觀念如何體現在天文曆法的構建中,以及它們對古代社會産生瞭怎樣的影響,都得到瞭精彩的解讀。書中對“觀象授時”的探討,讓我深刻理解瞭“天道”在中國古代人心中的地位,以及君權神授與天文觀測之間的緊密聯係。我特彆喜歡關於“曆法”與“政治”關係的章節,它揭示瞭曆法在鞏固統治、規範社會秩序方麵的關鍵作用。書中還穿插瞭一些與天文曆法相關的古代神話傳說、詩歌辭賦,這些文學元素的加入,使得原本可能顯得嚴肅枯燥的科學內容,充滿瞭人文色彩和藝術魅力。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古代天文曆法背後所蘊含的深邃智慧和獨特的世界觀,它不僅僅是一部科學史,更是一部文化史、思想史。
評分這本書無疑是我近期閱讀過中最具啓發性的一本。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偏嚮科普、略顯枯燥的書籍,但事實恰恰相反,它的內容之豐富、視角之獨特,讓我耳目一新。作者並沒有局限於“是什麼”,而是深入探討瞭“為什麼”和“如何”。例如,書中對“曆法”本身的功能和意義進行瞭深刻的剖析,不僅僅是計時工具,更是政治統治、農業生産、祭祀活動的基礎。我對書中關於“五星運行”、“日月食預測”等章節的講解尤為著迷,作者通過大量史料考證,揭示瞭古代天文學傢如何憑藉有限的工具,在觀測中發現宇宙的奧秘,並發展齣高度精準的預測模型。書中關於“觀象授時”的論述,更是讓我理解瞭古代統治者為何如此重視天文觀測,以及天文學在古代社會中的地位。此外,作者還特彆強調瞭中國古代天文曆法與其他古代文明的交流與互鑒,這為我打開瞭一個更廣闊的視野。我尤其贊賞書中對“九執曆”、“推步法”等復雜計算方法的介紹,雖然我無法完全理解其中的數學細節,但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圖解,讓我大緻把握瞭其核心思想。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傢並非隻是單純的觀測者,更是集數學傢、哲學傢、工程師於一身的智者。
評分我一直對神秘的古代文明很著迷,而中國古代的曆法體係更是其中的翹楚。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遠超我的預期。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將中國古代天文曆法的發展過程,置於宏大的曆史背景下進行考察,這一點讓我印象深刻。他細緻地分析瞭不同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因素對曆法製定的影響,例如,為何某個朝代會選擇推行新的曆法,其背後的驅動力是什麼,這些都得到瞭深入淺齣的闡釋。書中關於“朔望月”、“恒星年”、“迴歸年”等基本天文概念的解釋,清晰易懂,即使是沒有相關基礎的讀者也能迅速掌握。令我尤為贊嘆的是,作者對不同古代曆法之間錯綜復雜的聯係和演變進行瞭梳理,例如,簡儀、渾天儀等天文儀器的發展如何促進瞭曆法精度,以及陰陽閤曆的巧妙之處。書中還穿插瞭不少古代天文學傢(如張衡、一行等)的故事,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卓越成就,讓這些冰冷的科學知識瞬間有瞭溫度。我尤其喜歡關於“二十四節氣”的章節,它不僅解釋瞭節氣的科學原理,還深入挖掘瞭節氣在中國古代農業生産、生活習俗、乃至文學藝術中的深遠影響。這本書就像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中國古代人民如何用智慧和勤勞,在浩瀚的宇宙中尋找規律,並將其融入日常生活,構建起一套獨具東方智慧的時間體係。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可以用“沉浸式”來形容。作者仿佛把我帶迴瞭那個星光璀璨的夜晚,讓我親身感受古人仰望星空時的敬畏與好奇。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古代天文觀測的細節描寫,例如,他們如何利用簡單的儀器,如圭錶、渾天儀,來測量天體的角度、方位和周期。書中對曆法修訂的每一次重大變革,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梳理,讓我瞭解到曆法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人類認識的深入而不斷進步的。我對書中關於“十二律”、“十二月”與天文現象之間關係的闡釋,印象深刻,這充分體現瞭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洞察。書中還提到瞭許多鮮為人知的古代天文儀器和技術,這些都極大地拓展瞭我的知識邊界。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歲差”、“章動”等早期天文學概念的討論,雖然這些概念在現代天文學中已被廣泛應用,但在古代,能夠初步認識到這些現象,實屬不易。這本書並沒有迴避古代曆法中的一些爭議和不足,而是以一種客觀公正的態度進行分析,這讓我對作者的專業性和嚴謹性深感欽佩。它讓我意識到,中國古代天文曆法,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