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貞觀政要》是唐代史學傢吳兢著的一部政論性史書。全書十捲四十篇,分類編輯瞭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與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時的問題,大臣們的諍議、勸諫、奏議等,以規範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軍政思想,此外也記載瞭一些政治、經濟上的重大措施。
吳兢(670—749),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武周時入史館,修國史,遷右拾遺內供奉。唐中宗時,改右補闕,纍遷起居郎,水部郎中。唐玄宗時,為諫議大夫,修文館學士,衛尉少卿兼修國史,太子左庶子,也曾任颱、洪、饒、蘄等州刺史,加銀青光祿大夫,遷相州,封長垣縣子,後改鄴郡太守,迴京又任恒王傅。與同時代其他官員相比,吳兢的仕途還是較為順暢的,沒有大起大落。
捲第一
論君道第一
論政體第二
捲第二
論任賢第三
論求諫第四
論納諫第五
直言諫爭附
捲第三
君臣鑒戒第六
論擇官第七
論封建第八
捲第四
太子諸王定分第九
尊敬師傅第十
教戒太子諸王第十一
規諫太子第十二
捲第五
論仁義第十三
論忠義第十四
論孝友第十五
論公平第十六
論誠信第十七
捲第六
論儉約第十八
論謙讓第十九
論仁惻第二十
慎所好第二十一
慎言語第二十二
杜讒邪第二十三
論悔過第二十四
論奢縱第二十五
論貪鄙第二十六
捲第七
崇儒學第二十七
論文史第二十八
論禮樂第二十九
捲第八
論務農第三十
論刑法第三十一
論赦令第三十二
論貢賦第三十三
辯興亡第三十四
捲第九
論徵伐第三十五
論安邊第三十六
捲第十
論行幸第三十七
論畋獵第三十八
論災祥第三十九
論慎終第四十
附錄
上《貞觀政要》錶
《貞觀政要》序
重刻《貞觀政要》序
直言諫爭附
貞觀二年,隋通事捨人鄭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絕姝,當時莫及,文德皇後訪求得之,請備嬪禦,太宗乃聘為充華。詔書已齣,策使未發。魏徵聞其已許嫁陸氏,方遽進而言日:“陛下為人父母,撫愛百姓,當憂其所憂,樂其所樂。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為心,故君處颱榭,則欲民有棟宇之安;食膏粱,則欲民無飢寒之患;顧嬪禦,則欲民有室傢之歡。此人主之常道也。今鄭氏之女,久已許人,陛下取之不疑,無所顧問,播之四海,豈為民父母之道乎?臣傳聞雖或未的,然恐虧損聖德,情不敢隱。君舉必書,所願特留神慮。”
……
魯迅先生曾把六朝時期的小說分作“誌怪”與“誌人”兩大類。南朝宋劉義慶撰的《世說新語》是“誌人”小說的代錶作。劉義慶(403-444),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兒,長沙景王劉道憐的兒子,給臨川烈王劉道規過繼(嗣子),襲封I臨川王。曾任荊州刺史,官至尚書左僕射,中書令。《宋書·劉道規傳》說劉義慶:“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纔詞雖不多,然足為宗室之錶。”“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本傳雖沒有提及《世說新語》,但在《隋書·經籍誌》(捲三十四)、《舊唐書·經籍誌》(捲四十七)、《新唐書·藝文誌》(捲五十九)及《南史·劉義慶傳》(捲十三)均有記載,名《世說》。據考證,《世說新語》這個書名到宋初已經流行瞭。
這套書真不錯,雖然不是全本,但是印刷都很清楚,紙質不錯,由於不是很厚,隨便翻起來讀幾章還是挺有意思的,但是裏麵缺少評論及曆史背景介紹感覺稍有不足,但是畢竟不是專業的書籍,作為消遣隻用足夠瞭。
評分書愈讀愈買,愈買愈讀,愈讀愈知己知之甚少......非讀書為然,天下物皆然也!
評分可以一窺開啓盛唐的密碼,書的質量不錯。
評分書的印刷質量不錯,內容很棒棒
評分書肯定是必須要拆買到的,沒說的
評分學習到很多,值得收藏
評分書又皺又濕!懶得退貨啦
評分《國學經典:康熙政要》就可以作為我們研究藉鑒康熙曆史遺産的百科全書。作者利用其任職史館的便利,廣搜博取,分門彆類,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為我們省卻瞭翻檢文獻之勞,提供瞭極大的方便和捷徑,從而係統再現瞭康熙時代和康熙其人的方方麵麵,也為我們展現瞭封建國傢的成功管理案例,與唐代史學傢吳兢的《貞觀政要》並稱媲美,堪稱是中國帝王學的雙璧。
評分到貨快,有前言,整理說明,原文,注釋,譯文,方便閱讀,收藏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