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諾戰役1944:從鼕季防綫到羅馬城下(下冊)

卡西諾戰役1944:從鼕季防綫到羅馬城下(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潘學基 著
圖書標籤:
  • 二戰
  • 意大利戰役
  • 卡西諾戰役
  • 1944年
  • 軍事曆史
  • 戰爭史
  • 歐洲戰場
  • 盟軍
  • 德軍
  • 古斯塔夫防綫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長安齣版社
ISBN:9787510709357
版次:1
商品編碼:1172107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戰史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22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二戰意大利戰場血腥慘烈之戰役全景敘述
汗水與鮮血澆築成這場二戰山地戰戰役,《卡西諾戰役1944:從鼕季防綫到羅馬城下》是西綫戰史研究值得一看的佳作。
 聖地的摧毀還是生命的拯救?卡西諾修道院大轟炸全方位記述。40萬字的生動詳實錶述+近1000張珍貴圖片+80多幅地圖、地貌分析圖+國內齣色二戰團隊打造
 卡西諾修道院轟然倒地,那不勒斯成為斷壁殘垣,戰火洗劫瞭意大利遺跡,卻鍛造瞭各國軍隊,法國遠徵軍用山地戰證明自己的實力,摧毀瞭古斯塔夫的銅牆鐵壁;波蘭軍隊把代錶勝利的紅白旗幟插在瞭卡西諾山上;德國傘兵重新贏迴榮譽,被盟軍稱為“卡西諾的綠色魔鬼”、“卡西諾的響尾蛇”……


內容簡介

在大量戰地照片和親曆者證詞的基礎上,《卡西諾戰役1944:從鼕季防綫到羅馬城下》對1943年底至1944年6月,有12個國傢共同參與的意大利戰役進行瞭全麵剖析,籍此來嚮讀者展現意大利山地作戰中*其殘酷、漫長的血腥爭奪戰之全貌。每一場戰鬥都配有作戰序列錶、戰地照片、作戰地圖和戰區地貌分析圖,詳細鋪陳瞭四次卡西諾之戰,一氣嗬成卻又不顯沉悶。另外,《卡西諾戰役1944:從鼕季防綫到羅馬城下》一書還對整個意大利戰役的傷亡情況進行瞭統計,並總結經驗教訓,更在結尾處精心準備瞭二戰戰地彩照、彩繪,重現瞭這場慘烈程度不亞於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血腥爭奪戰。

作者簡介

  潘學基,1980年生,上海人。對二戰及地麵兵器裝備、戰術運用、編製體係有較深的認知,目前主攻方嚮是二戰西綫戰史。曾在多本戰史類雜誌發錶過文章,並齣版過多部二戰專著。

內頁插圖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第四次卡西諾之戰
1-1 盟軍最後的攻勢
1-2 美軍第2軍的南部海岸攻勢(1944年5月11日-17日)
1-3 法國遠徵軍突破奧倫奇山脈(1944年5月11日-17日)
1-4 英軍第13軍在利裏河榖的突破(1944年5月11日-17日)
1-5 波蘭第2軍強攻卡西諾山(1944年5月12日)
1-6 解放卡西諾(1944年5月17日-18日)
第二章 突破希特勒防綫及進軍羅馬
2-1 希特勒防綫攻防戰(1944年5月18日-25日)
2-2 盟軍進擊羅馬(1944年5月25日-6月4日)
第三章 卡西諾之戰的迴顧與總結
3-1 交戰雙方的傷亡情況
3-2 卡西諾之戰的經驗和教訓
附 錄 與卡西諾之戰相關的彩色照片及繪畫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5月12日清晨,位於第5剋裏索瓦步兵師南方的第3喀爾巴阡步兵師在離阿爾巴尼塔修道院約400米遠的地方遭遇德軍的強烈抵抗。右翼波列斯瓦夫·拉奇科夫斯基少校(Boleslaw Raczkowski)的第1營在炮兵支援下翻越鬼怪嶺南側的山坡,被天亮時發現情況的德軍炮兵觀察哨擊退。由於第4裝甲團第2中隊的坦剋無法通過鬼怪嶺的崎嶇山地,第1營在傍晚摺迴馬德拉斯圓形凹地暫作休整。
上午12點,波軍為攻擊593、569高地,命令蛇頭嶺上傑西·提圖斯·布若斯科上校(Jerzy Tytus Brzosko)的第2營朝東北方嚮移動瞭數百米,讓炮兵部隊能放開手腳轟擊阿爾巴尼塔修道院四周的德軍防綫。
12點50分,第2營待炮擊40分鍾後開始輪番衝擊593高地的南坡和569高地的北坡,卻始終沒能突破德軍嚴密的防禦體係。593高地上到處都是鐵絲網和雷場,波蘭人就算能夠登上山頂,也會受到卡西諾修道院和奧諾弗裏奧山兩地德軍交叉火力的壓製。
德國傘兵們當然不會乾坐著挨揍而不還手。從黎明起到中午11點30分,569高地背後的德軍第3傘兵團第1和第2營在修道院內守軍的機槍掩護下,先後對波軍的第2營和第15波茲南斯基槍騎兵團發動過六次凶猛的反撲。波蘭人盡管依靠炮兵粉碎瞭這些襲擊,不過自己也付齣瞭相當沉重的代價。
為瞭消除來自575高地、聖安吉洛山和卡西諾修道院等地德軍的威脅,第2營營長布若斯科上校把所有的預備力量和第3營的一個連全部投入593高地的攻堅戰。可他的這些努力很明顯是遠遠不夠的。到瞭下午,從569高地北坡傳來壞消息說那裏的波軍已經放棄瞭進攻。晚上7點,德軍第3傘兵團團長海爾曼上校搜羅瞭第14裝甲殲擊連的14人及另一批傘兵,嚮593高地南坡的第2營殘部展開夜襲,把他們趕下瞭山頭。
經戰後統計,波蘭第2軍在5月12日當天的損失高達1800餘人,英軍第8集團軍司令裏斯中將對此錶示十分遺憾。他要安德斯等利裏河榖內的英軍第4步兵師推進到6號公路附近,再去對付593和569高地。亞曆山大本人則持不同的見解,他認為德軍在“王冠”行動初期的舉動可以證明他們尚未確認盟軍的主攻目標,所以隻能全綫應戰。盟軍空軍的“扼殺”行動已經有效打擊瞭德軍的指揮係統,從第10集團軍司令部到第15裝甲擲彈兵師、第44擲彈兵師和第1傘兵師的師部,一個都沒能幸免。
依照第14裝甲軍軍部大部分參謀的看法,盟軍這迴似乎是想全麵牽製住德軍,並無突破古斯塔夫防綫的意圖。第51山地軍軍長福伊施泰因倒是嗅到瞭危險,他曾多次請求凱塞林為利裏河榖增派援兵,同時下令收縮防綫以組織新的預備隊,把第44擲彈兵師的部分防區交付給第1傘兵師來管轄。然而海德裏希一心隻想靠自己的傘兵部隊打贏這場仗,對其他友軍部隊的調動顯得有些漠不關心。至於凱塞林本人,他明知盟軍的“王冠”行動很可能是真正的主攻方嚮,卻又因為擔心盟軍從安齊奧突圍或從海上來襲,隻得把三支機動預備隊留在羅馬地區。結果隻有第90裝甲擲彈兵師分批投入瞭利裏河榖的防禦戰,但僅僅憑藉這點兵力根本不可能擋住盟軍的進軍步伐,第1傘兵師已注定會在卡西諾之戰的決戰中敗北。
……

前言/序言

“我們躲避諾曼底登陸,來到意大利。
酣暢飲酒,尋歡作樂。
偷懶的美軍與第8集團軍,
住在羅馬,嘲笑坦剋。
因為我們在躲避諾曼底登陸,
躲在陽光燦爛的意大利。”
1944年夏,駐意大利的英軍被指控逃避戰爭。下議院議員阿思特聲稱他們在“免費度假”,而真正的戰場是在諾曼底。意大利的英軍理應對此強烈抗議,但多數人沒力氣也沒心思在乎這種誣衊。他們剛以四個月的時間對抗瞭德軍一座異常堅固的防禦陣地,而這場勝利令人質疑。他們在高聳的山腰掙紮前進,承受日光曝曬與風雪嚴寒,他們穿越冰冷的河水,在無止盡的泥濘沼澤中行進。意大利戰場根本不是英國議員口中的度假勝地,實際上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戰鬥一直是富有爭議的多國聯閤作戰行動。
北非戰役勝利後,盟軍對從哪裏攻打德國的歐洲壁壘意見分歧。英國首相丘吉爾終是說服美國在意大利對德國施加壓力,盟軍經由西西裏登陸意大利本土,士氣低落的意軍在軍隊登陸後不久後投降,這次行動看來將迅速結束。但意大利戰場對於軍隊而言是條件極為嚴苛的地方,它有崇山峻嶺作為後盾,有大量河川阻擋進軍的路綫。對於在此作戰的年青人來說,這將會是次無比嚴峻的挑戰,大大消磨他們的信心與耐力。
“情況令人難以置信,不斷下雨或下雪。由於沒有足夠禦寒衣物和帳篷,大傢從未乾爽過。”英軍士兵如是說。
“德軍對我們全麵開火,大炮機槍全部齣動,感覺就像置身閃電當中。”波蘭士兵如是說。
“機槍子彈從頭上掃過,有時當然不見得總從頭上飛過。我們因此摺損瞭大量兵力”新西蘭士兵如是說。
德軍在意大利的堅固防綫使得盟軍舉步維艱。戰綫在卡西諾山腳下停止前進。1944年1月15日,美軍第5集團軍疲憊不堪的士兵剛將德軍從特羅奇奧山擊退。早在兩個月前,他們從此山東麵不斷進攻剩下的7英裏路,光是這一程的傷亡人數就高達1。6萬人。當美軍好不容易登上山頂,卻因利裏河榖對麵的景像而大驚失色。古斯塔夫防綫上的德軍隱蔽在一個堅不可摧的防禦陣地後麵,使他們得以完全控製通往羅馬的6號公路。盟軍如果想要北進,勢必得快速穿越利裏河榖,或是直接突擊防禦陣地的核心,坐落在卡西諾山上的一座巨大修道院。它居高臨下,俯瞰山腳下的一切。“雲霧突然散去,你在5英裏之外就能看到修道院。它矗立在懸崖絕壁的頂端,給人一種時時受到監視的怪誕之感。”對廣大的參戰盟軍士兵來說,意大利戰役的苦難還在後頭,這座巨型建築物即將成為他們眼裏恐懼和難忘的象徵。
第三次卡西諾之戰結束後,第14裝甲軍軍長贊格爾中將曾通過德國的廣播電颱作過一次公開講話,從另一個角度錶達瞭德方對這次戰役的看法:“國內的公眾宣傳總把卡西諾之戰說成是以傘兵部隊為主導的春季大勝仗,但實際上這是從去年鞦鼕季節起就延續至今的漫長戰役。也許你們還不知道,在意大利綿延的群山中,曾爆發過多次和卡西諾之戰情況相似的戰鬥。盟軍的攻擊從未停止過,我手下的師經常得從一個地方調到另一個地方,或是抽齣為數眾多的下屬單位支援其他方嚮上的防禦戰。很多時候,他們往往要麵對比自己強大數倍的敵人。正是經過這一係列不屈不撓的戰鬥,我軍消除瞭盟軍登陸內圖諾安齊奧地區對古斯塔夫防綫後方形成的威脅。國內曾有不少新聞報道把意大利戰綫稱為‘充滿陽光的南方戰區’,這是不正確的。意大利絕不是啥好地方,你隻要站在2000英尺高山上,或是看看鼕季海岸邊被冰雹砸得稀爛的橘樹林,就會理解我的意思瞭。當地的糟糕地形和自然條件恐怕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那裏的平原在初春季節裏沼澤遍地,泥濘不堪。高山上的土地又硬得讓人無法挖掘戰壕,還不斷遭受暴風雪的侵襲。我軍士兵一直在過著一種如同一戰塹壕戰般的生活,英美盟軍卻擁有為數眾多的重炮和戰機。我可以再次重申,意大利絕對不止卡西諾一個地方經曆過盟軍空前猛烈的炮火摧殘,我們隻是依靠指揮官和士兵們的堅韌毅力纔獲得瞭勝利。如果沒有各位營長、連長、士官和普通士兵的優秀錶現,我們說不定會被盟軍趕齣卡西諾地區。”
本書從實際情況齣發,采用大量作戰雙方的戰地照片和親曆者的證詞,配以詳盡的作戰地圖和戰區地貌分析圖,來對這場從1943年底一直延續到1944年6月,有十二個國傢共同參與的戰事進行全麵剖析,籍此來嚮讀者展現意大利山地作戰中極為殘酷、漫長的血腥爭奪戰之全貌。全文將分為8個章節,依次介紹意大利戰役的開端,對古斯塔夫防綫的初期攻勢,四次卡西諾之戰,從“王冠行動”到突破希特勒防綫,以及傷亡報告、戰術運用總結等等內容。其中吸引讀者興趣的那些激烈的裝甲部隊對抗,我將使用類似維萊博卡日之戰的描述手法來重現卡西諾之戰中的每一場坦剋戰和反坦剋戰,並對絕大部分的戰損車輛的照片作點評。除此之外,各主要參戰國的重要將領和受勛者們的簡曆,本書也會在書中一一作齣介紹。


曆史的洪流,命運的十字路口——卡西諾戰役1944(下冊):從鼕季防綫到羅馬城下 1944年的意大利,春風帶著冰冷的殘雪,吹拂在被戰火撕裂的大地上。在卡西諾山丘上,漫長而血腥的鼕季攻勢終於走嚮瞭尾聲,但真正的黎明卻遠未降臨。本書《卡西諾戰役1944:從鼕季防綫到羅馬城下(下冊)》將帶領讀者穿越陰霾,深入探究盟軍如何剋服重重險阻,步步為營,最終將德軍的堅固防綫撕裂,將目光投嚮被譽為“永恒之城”的羅馬。 這不僅是一場地理位置上的推進,更是一場意誌與耐力的殘酷較量。在《下冊》中,我們不再聚焦於鼕季防綫上每一次看似徒勞的進攻,而是將視角拉遠,審視戰役的整體格局,以及指揮官們如何根據戰場的變化調整策略,如何從之前的失利中汲取教訓,並為最終的勝利鋪平道路。 攻破“卡西諾之鎖”:最後的決戰 鼕季防綫的每一次衝擊,都如同一次次試圖撬動巨石的努力,雖然艱辛,卻積纍瞭力量。當春季攻勢拉開帷幕,盟軍的攻勢不再是零散的局部騷擾,而是經過精心策劃、協同作戰的總攻。本書將詳細描繪這次總攻的各個階段: 費利西亞諾(Feliciano)山脊的爭奪: 在卡西諾鎮的東側,費利西亞諾山脊是德軍防綫的重要支撐點。盟軍在此投入瞭艱苦卓絕的戰鬥,每一次推進都伴隨著巨大的犧牲。我們將還原士兵們在崎嶇山地中,麵對炮火、機槍和地雷時的英勇錶現,以及指揮官們如何組織兵力,突破德軍精心構築的防禦工事。 第4山地師與波蘭第二軍的殊死搏鬥: 提起卡西諾戰役,波蘭第二軍的名字是不可磨滅的。在經曆瞭前幾次攻勢的慘痛失利後,波蘭軍人帶著復仇的決心,在“紅衣主教”的命令下,嚮卡西諾山主峰發起瞭最後的衝擊。本書將深入刻畫波蘭第二軍的英勇事跡,特彆是他們如何剋服地形障礙,如何在艱苦的條件下展開進攻,以及他們是如何最終占領瞭被視為戰役象徵的山頂修道院。這不僅僅是一次軍事行動,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偉大體現。 美國第2野戰軍與第5軍的協同作戰: 在波蘭軍突破卡西諾山的同時,盟軍的其他部隊也展開瞭鉗形攻勢。美國第5軍和第2野戰軍在戰綫上發揮瞭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的目標是突破德軍的二綫防守,阻止德軍的增援,並為後續的戰略推進打開通路。本書將詳細描述這些部隊在不同戰區所承擔的任務,他們在付齣巨大代價後,如何一點點蠶食德軍的防綫。 德軍的頑強抵抗與最終撤退: 赫爾曼·戈特哈德·斯托爾普(Hermann Göring)及其部下,尤其是第10裝甲師和第90裝甲擲彈兵師,在卡西諾地區展現瞭其作為德軍精銳的戰鬥力。他們利用地形優勢,構築瞭層層疊疊的防禦工事,並進行瞭殊死抵抗。本書將從德軍的視角,分析他們在卡西諾地區戰術部署的優點與不足,以及他們在麵對盟軍強大攻勢時的掙紮與無奈。最終,隨著防綫的不可逆轉地被撕裂,德軍也隻能選擇戰略性撤退,將戰場拱手相讓。 從卡西諾到羅馬:戰場的延伸 卡西諾的勝利並非戰役的終點,而是通往羅馬的起點。在《下冊》中,我們將看到戰場的重心如何從卡西諾山轉移,以及盟軍如何利用卡西諾的突破,加速其嚮北推進的步伐。 古斯塔夫防綫(Gustav Line)的崩塌與塞佛爾防綫(Senger Line)的建立: 卡西諾戰役的勝利,標誌著古斯塔夫防綫的徹底崩潰。然而,德軍指揮官阿爾伯特·凱塞林(Albert Kesselring)早有準備,他迅速組織部隊,在古斯塔夫防綫後方構築瞭更為堅固的塞佛爾防綫。本書將詳細介紹塞佛爾防綫的地理特點、防禦工事以及德軍在此的防禦部署,並描述盟軍如何在新的防綫上遭遇的挑戰。 阿納齊奧(Anzio)登陸的後續影響: 阿納齊奧的登陸行動,雖然未能如預期般迅速切斷德軍的退路,但它始終牽製著德軍的大量兵力,並為盟軍提供瞭戰略上的牽製。本書將迴顧阿納齊奧登陸戰役在卡西諾戰役後續推進中的作用,以及盟軍如何利用阿納齊奧的立足點,配閤正麵進攻,最終迫使德軍後撤。 “羅馬行動”(Operation Diadem): 這是卡西諾戰役的最終階段,也是盟軍以壓倒性優勢追擊德軍,直指羅馬的決定性戰役。本書將詳細描繪“羅馬行動”的戰略目標、兵力部署以及各個戰綫的進展。我們將看到盟軍裝甲部隊如何疾馳前進,步兵如何緊隨其後,以及空中支援如何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 亞平寜山脈的阻礙與盟軍的穿插: 意大利中部的地形復雜,山脈縱橫,為德軍的遲滯戰提供瞭便利。本書將展現盟軍在崎嶇山地中推進的艱辛,以及他們如何利用偵察、情報和大膽的穿插戰術,繞過德軍的頑固據點,加速前進。 德軍的焦土政策與撤退中的破壞: 在撤退過程中,德軍奉行“焦土政策”,試圖通過破壞基礎設施、橋梁和交通綫來阻礙盟軍的追擊。本書將記錄德軍的這一行為,以及盟軍如何努力修復和剋服這些障礙。 文化遺産的保護與戰火的威脅: 提及卡西諾,人們常常會想到被炸毀的修道院。在《下冊》中,我們將繼續關注戰爭對意大利豐富文化遺産的威脅,以及盟軍在推進過程中,如何努力保護那些珍貴的藝術品和曆史遺跡。 戰略與戰術的深度解析 《卡西諾戰役1944:從鼕季防綫到羅馬城下(下冊)》不僅僅是事件的羅列,更注重對戰役背後戰略與戰術的深度解析: 指揮官的決策與博弈: 我們將深入剖析盟軍總指揮哈羅德·亞曆山大(Harold Alexander)和德軍指揮官阿爾伯特·凱塞林(Albert Kesselring)的戰略思想。從戰役初期的保守到最終的決斷,再到雙方在不同階段的戰術調整,本書將揭示他們之間的決策博弈,以及這些決策如何影響戰場的走嚮。 不同兵種的協同作戰: 本書將重點展現步兵、炮兵、裝甲兵、空軍以及工兵等不同兵種之間是如何協同作戰的。從偵察偵察到火力支援,從正麵突破到側翼迂迴,我們將看到現代戰爭中,各兵種配閤的精妙之處。 情報與偵察的作用: 在復雜的戰場環境中,準確的情報是勝利的關鍵。本書將探討盟軍和德軍在情報搜集、分析和運用上的不同策略,以及情報在戰役中的關鍵作用,例如對德軍防綫弱點的發現,或對盟軍部署的提前預判。 後勤保障的挑戰: 意大利崎嶇的地形和被破壞的交通綫,對盟軍的後勤保障提齣瞭巨大的挑戰。本書將描述盟軍如何剋服這些睏難,確保前綫部隊的補給,並展現後勤部隊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戰役的心理層麵: 戰爭不僅僅是物質的較量,更是意誌的較量。我們將探討卡西諾戰役對參戰士兵的心理影響,以及指揮官如何激勵士氣,剋服恐懼,在殘酷的戰場上堅持戰鬥。 曆史的迴響 《卡西諾戰役1944:從鼕季防綫到羅馬城下(下冊)》將通過詳實的史料、珍貴的照片和地圖,將讀者帶迴那個硝煙彌漫的年代。我們不僅將重現戰役的宏大場麵,更將聚焦於每一個為瞭自由和勝利而戰的普通士兵。他們的汗水、鮮血和犧牲,共同譜寫瞭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 當盟軍的坦剋駛入羅馬城,宣告著卡西諾戰役的輝煌落幕,但這場戰役所留下的曆史印記,卻遠未消散。它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個重要轉摺點,更是人類在麵對戰爭的殘酷時,所展現齣的勇氣、堅韌和不屈精神的有力證明。本書希望能讓讀者更深刻地理解這場戰役的意義,以及它對後世所産生的深遠影響。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次入手《卡西諾戰役1944:從鼕季防綫到羅馬城下(下冊)》,我抱著學習和理解曆史的態度。我知道卡西諾戰役是一場極其艱苦的戰役,它考驗著參戰雙方的意誌和毅力。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呈現戰役中那些關鍵的戰術部署和軍事行動。 例如,在攻剋那些險峻的山地時,盟軍是如何剋服地形的劣勢,實施有效的進攻的?那些被反復爭奪的高地,究竟是如何被一步步奪取的?我希望作者能夠還原當時的戰場態勢,用精準的語言描述部隊的動嚮和兵力的對比,讓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戰場的緊張與殘酷。此外,我也對戰役中齣現的各種技術裝備及其應用感興趣,瞭解它們在當時是如何影響戰局的。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莊重和肅穆,讓我對即將閱讀的內容充滿瞭敬意。我對卡西諾戰役的瞭解,大多停留在一些宏觀的描述,例如盟軍的幾次大規模攻勢,以及付齣的慘痛代價。但這次,我希望能夠深入到更微觀的層麵。比如,盟軍內部各部隊之間的協同作戰是如何展開的?不同國傢的士兵,他們在戰壕裏有著怎樣的交流和情感?我特彆想知道,那些被戰爭磨礪得堅韌不拔的普通士兵,他們的戰前期望和戰後心態又是如何變化的。 尤其是在麵對“鼕季防綫”這樣堅固的防禦工事時,盟軍的指揮官們是如何製定策略的?每一次的進攻受挫,又意味著什麼?是戰術的失敗,還是部隊的疲憊?我希望作者能夠剖析這些戰術層麵的細節,甚至可能涉及一些鮮為人知的軍事博弈。同時,我也期待能看到關於意大利戰場上一些不為人知的側麵,比如當地平民的生活,以及他們與戰爭的關係,這能讓整個戰役的描繪更加立體和豐富。

評分

我終於下定決心,要好好讀完這套《卡西諾戰役1944》瞭!之前已經把上冊讀瞭個大概,但總覺得意猶未盡,特彆是瞭解到下冊纔是戰役最慘烈、最關鍵的部分,我更是迫不及待。翻開這本厚重的下冊,一股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從書名“從鼕季防綫到羅馬城下”就能看齣,這不僅僅是一場戰役的記錄,更是一次艱難的跋涉,一段血與火的徵程。 我一直對二戰中的戰役細節充滿好奇,特彆是像卡西諾這樣被譽為“地獄之門”的絞肉機。那些被反復爭奪的山頭,那些在炮火中化為廢墟的修道院,背後到底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下冊開篇,我期待看到更深入的戰場描寫,不隻是簡單的戰綫推進,而是士兵們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狀態,他們如何麵對飢餓、嚴寒、傷痛,以及對死亡的恐懼。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細緻的筆觸,將那些冰冷的數字和戰略地圖轉化為鮮活的個體生命,讓我們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同時也體會到人性的光輝。

評分

拿到這本《卡西諾戰役1944:從鼕季防綫到羅馬城下(下冊)》,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本書內容會非常紮實。我一直對卡西諾戰役這個重要的曆史事件充滿好奇,尤其想知道在“鼕季防綫”被突破後,戰局是如何演變的,最終又是如何一步步邁嚮羅馬城的。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戰役的關鍵轉摺點,分析盟軍在哪個階段、通過什麼手段取得瞭決定性的進展。同時,我也想瞭解在戰爭最艱難的時刻,各方指揮官是如何做齣決策的,他們麵臨的壓力和權衡是什麼。我對戰役的後勤保障、情報工作以及外交斡鏇等一些相對“幕後”的因素也很感興趣,因為我知道這些往往是決定戰役成敗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更全麵的視角,讓我對這場戰役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購買這本《卡西諾戰役1944:從鼕季防綫到羅馬城下(下冊)》,很大程度上是源於我對曆史細節的追求。我一直認為,偉大的戰役不隻是將軍們的棋局,更是無數普通士兵用生命書寫的史詩。我希望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關於這些“小人物”的更多印記。他們是如何在炮火紛飛中保持信仰的?他們在艱苦的行軍中,是否有過關於傢人的溫暖迴憶? 我也對戰役的轉摺點特彆感興趣。是什麼樣的關鍵決策,讓盟軍最終突破瞭那令人絕望的鼕季防綫?是某位指揮官的臨危受命,還是某個部隊的英勇突破?我期待作者能夠詳細梳理這些曆史的關鍵節點,並解釋其背後的原因。同時,我也想瞭解,當戰鬥的硝煙逐漸散去,那些幸存下來的士兵,他們帶著怎樣的傷痛和迴憶,走嚮戰後的生活。我對戰爭對人性的影響,以及戰後社會如何重建,也抱有極大的關注。

評分

瞭解一下德國傘兵部隊的戰鬥,真的是能攻善守。

評分

書很好,快遞服務也很好。

評分

很喜歡的書,終於買到瞭

評分

一直購買指紋圖書,很不錯

評分

行李箱上放著藤盒,上頭又堆瞭一個以繩子綁住的木箱,旁邊塞瞭老舊的女兒節人偶。行李箱上有洞,由洞口看見暗紅色的布料。其餘還有破舊的鬥笠跟雨衣,以及破掉的燈籠、缺蓋的茶具盒,與不再使用的茶碗。

評分

還沒仔細看,不過閃電戰的書不會錯。

評分

指文圖書均不錯。

評分

評分

好厚的書啊,慢慢看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