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手册的最大特点是:将普通化疗专业书的基本理论尽量精简,注重手册的实用性,尤其在各种肿瘤的治疗原则以及肿瘤化疗的处方用药方面作了非常详细的阐述和精辟的点评,使读者能通过本书迅速了解国外的化疗新进展和各种肿瘤的治疗原则,以及当前最常用和经典的化疗方案的组成特点、适用范围、具体用法以及注意事项。相信此手册对广大有志于从事肿瘤化疗专业的临床医师是一本极好的参考书。
这次推出的《实用肿瘤内科处方用药手册》(第二版)除了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包括:恶性肿瘤支持治疗、肿瘤的姑息治疗,避免错误使用化疗药物的策略、开具化疗医嘱时应该“遵守”和“避免”的规则以及前列腺癌等,还对各种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了大量的补充。
内容简介
《实用肿瘤内科处方用药手册(第2版)》按人体解剖学分类归纳了肿瘤内科常见的26种疾病,并按照[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处方用药]的模式,对如何合理选择正确的用药方案给予详细的说明。临床医生在面对肿瘤病人时往往对化疗药物的使用与具体毒副作用不了解,从而不能作出最好的选择。《实用肿瘤内科处方用药手册(第2版)》正是本着规范肿瘤内科用药。方便临床医生查阅的目的编写,无论对医生和患者都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籍。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化学治疗的基本原则和临床应用
第一节 化学治疗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化学治疗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肿瘤化疗的作用、实施策略及注意事项
第二章 头颈部肿瘤
第一节 脑瘤
第二节 头颈癌
第三节 甲状腺癌
第三章 胸部肿瘤
第一节 乳腺癌
第二节 非小细胞肺癌
第三节 小细胞肺癌
第四章 消化道肿瘤
第一节 食管癌
第二节 原发性肝癌
第三节 胃癌
第四节 胰腺癌
第五节 大肠癌
第五章 泌尿生殖道肿瘤
第一节 肾癌
第二节 膀胱
第三节 睾丸
第六章 妇科肿瘤
第一节 卵巢癌
第二节 子宫颈癌
第三节 子宫体癌
第七章 血液系统肿瘤
第一节 霍奇金病
第二节 非霍奇金淋马瘤
第三节 急性白血病
第四节 慢性白血病
第五节 多发性骨髓瘤
第八章 皮肤、软组织及骨肿瘤
第一节 恶性黑色素瘤
第二节 软组织肉瘤
第三节 骨肉瘤
第九章 小儿常见肿瘤
第一节 肾母细胞瘤
第二节 神经母细胞瘤
第三节 视网膜母细胞
第十章 常见化疗毒性及并发症的处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毒性
第二节 胃肠道毒性
第三节 皮肤毒性
第四节 神经毒性
第五节 心脏毒性
第六节 肺毒性
第七节 肝毒性
第八节 泌尿道毒性
第九节 过敏反应
第十节 远期毒性
第十一章 恶性肿瘤支持治疗
第一节 恶性肿瘤合并感染的防治
第二节 营养不良和恶液质
第三节 造血生长因子和成分输血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附录
精彩书摘
(二)明确诊断和临床分期
化疗实施前诊断必须明确。在化疗开始前要仔细收集病人的既往史和现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检和有关的生物化学检查、放射学检查以及其他的特殊检查,尽量争取获得病理诊断,按分期规定进行分类。
在肿瘤诊断中,病理学包括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其他诊断技术所不能代替的,也是目前肿瘤诊断最为可靠的方法之一。通过病理学组织学和脱落细胞学的检查能明确诊断病变的性质(是否肿瘤)、判断肿瘤的良性和恶性、组织学分类、恶性度分级,是制定肿瘤治疗方案的依据与分析疗效的基础,也有助于判断肿瘤的预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与恶性组织细胞病必须得到血液学或骨髓学的确诊。其他各种实体瘤与恶性淋巴瘤必须通过各种诊断方法得到局部组织和细胞学的病理诊断。位于内脏的肿块,经使用目前可以应用的各种方法检查后,仍不能确定病变的性质,同时疑有肿瘤可能者,为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考虑诊断性手术,也可同时做肿瘤切除。一般情况下化疗药物不应用作诊断性治疗,更不允许作为安慰剂来使用,以免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前言/序言
恶性肿瘤是当前人类健康的第二号杀手,因而受到普遍的重视。肿瘤化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许多基层医疗单位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化疗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学科,发展变化很快,新的化疗方案和新抗癌药物层出不穷,经常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因此,很需要有一本肿瘤诊疗手册供广大基层肿瘤化疗专业医师临床应用化疗时参考。
本手册是由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一些中青年骨干医师编写,他们长期从事临床化疗第一线工作,其中不少还具备国外进修经历,对国内外化疗专业的新进展能迅速追踪、吸收和再创新,同时又熟练应用临床化疗的实施策略。他们查阅了一些21世纪最新的肿瘤化疗专业书刊,以及国际互联网上国外化疗的最新进展资料,并将国外的化疗新进展与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在一起,精心编写了这本肿瘤内科诊疗手册。
《临床肿瘤学实践指南:精准用药与个体化治疗》 引言 癌症,作为21世纪人类健康面临的严峻挑战,其诊疗模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从宏观的疾病机制解析,到微观的分子靶点锁定,再到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理念深入人心,肿瘤内科的临床实践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经验堆砌,而是建立在扎实的科学证据和不断更新的诊疗规范之上。面对日益复杂多样的肿瘤类型、不断涌现的新型药物以及日新月异的治疗技术,肿瘤内科医生肩负着为患者制定最适宜治疗方案的重任。 《临床肿瘤学实践指南:精准用药与个体化治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本书并非仅仅是一本药物名录或简单的处方集,它致力于成为肿瘤内科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谋”与“助手”。本书的核心目标在于,帮助临床医生理解并掌握现代肿瘤内科的核心理念——精准用药与个体化治疗,从而为每一位肿瘤患者提供最优化、最符合其特性的治疗策略。 本书特色与核心内容 本书内容编排紧密围绕临床需求,力求实用性与前沿性并重。我们深入剖析了当前肿瘤内科领域最受关注的几大核心板块,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系统且深入的知识框架。 第一部分:肿瘤治疗基石——药物学理论与前沿进展 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回顾并梳理了肿瘤治疗药物的基本分类、作用机制以及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特征。这部分内容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药物分子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微观层面,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某种药物会有效,“为什么”它会产生相应的副作用。 化疗药物的经典与革新: 从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到作用于特定细胞周期的药物,再到新型的靶向化疗策略,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类化疗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临床应用范围以及在不同肿瘤类型中的疗效评估。我们将重点阐述如何根据肿瘤细胞的增殖速度、代谢特征以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合理选择与联合应用,同时强调剂量调整、疗程优化等关键环节。 靶向治疗的精细化: 靶向治疗无疑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最耀眼的明星。本书将系统介绍各类靶向药物,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单克隆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等。我们将重点聚焦于不同靶点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阐明不同靶点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结合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详细介绍各类靶向药物在特定基因突变或生物标志物阳性患者中的应用指南。此外,对于靶向治疗的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本书也将进行深入的探讨,为临床医生提供应对耐药问题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免疫治疗的革命性突破: 肿瘤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肿瘤治疗的边界。本书将详细阐述免疫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免疫逃逸机制以及免疫检查点分子的作用。我们不仅会介绍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主流免疫药物的应用,还会探讨联合免疫治疗、新型免疫激动剂以及肿瘤疫苗等前沿研究进展。针对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标志物、不良事件管理以及联合治疗策略,本书也将提供详尽的指导。 内分泌治疗的精准化: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内分泌治疗仍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本书将深入解析各类内分泌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雌激素受体(ER)拮抗剂、芳香化酶抑制剂、雄激素剥夺治疗等,并结合最新的临床指南,明确不同分期、不同亚型肿瘤患者的内分泌治疗选择、疗程以及联合治疗方案。 新型治疗模式的探索: 除上述几类主流药物外,本书还将简要介绍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如CAR-T疗法)、溶瘤病毒治疗等新兴治疗模式,并展望其在未来肿瘤治疗中的潜力。 第二部分:个体化治疗的实践——肿瘤类型与分期下的精准处方 药物选择并非孤立进行,而是必须与患者的肿瘤类型、病理分期、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全身状况紧密结合。《临床肿瘤学实践指南:精准用药与个体化治疗》将这一理念贯穿始终。 常见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本书将对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胰腺癌、淋巴瘤、白血病、肾癌、膀胱癌、头颈部肿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常见恶性肿瘤进行系统性阐述。对于每一种肿瘤,我们将详细介绍: 最新的病理分型与分子分型: 强调分子标志物检测在肿瘤诊断与治疗决策中的重要性,如EGFR、ALK、ROS1、KRAS、BRACH、HER2、MSI/dMMR等。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推荐治疗方案: 详细列举不同分期、不同亚型患者的首选治疗、二线治疗、三线治疗方案,并明确各类药物的应用指征、剂量、给药途径与疗程。 联合治疗策略的优化: 深入探讨不同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包括化疗联合靶向、化疗联合免疫、靶向联合免疫、多药联合等,以及这些联合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 特殊人群的治疗考量: 针对老年患者、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患者、育龄期患者等特殊人群,本书将提出个性化的治疗建议,强调药物选择的权衡与风险管理。 姑息与支持治疗的同等重要性: 肿瘤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根治,也包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书将专门辟章节,详细阐述姑息与支持治疗的重要性,包括疼痛管理、营养支持、恶心呕吐控制、骨髓抑制防治、感染预防与治疗、心理支持等。我们将强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症状的及时评估与干预,使患者能够更好地耐受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第三部分:药物应用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即使是最有效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也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包括药物不良反应、耐药性、特殊人群的用药问题等。本书将提供详实的应对策略。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测、监测与管理: 详细分类介绍各类抗肿瘤药物常见的、少见的及严重的毒副作用,并提供详细的监测方法与管理策略。从一般性毒性(如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到特异性毒性(如靶向药物的皮疹、腹泻,免疫治疗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本书都将一一列举,并给出详细的鉴别诊断、处理原则和药物选择。 耐药机制的理解与应对: 深入探讨肿瘤发生耐药的机制,包括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以及导致耐药的分子生物学基础。针对不同药物和不同肿瘤类型,介绍已知的耐药机制,并探讨克服耐药的策略,如更换药物、联合治疗、靶点切换等。 特殊情况下的用药考量: 肾功能不全与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调整: 提供详细的药物剂量调整建议,并强调监测的重要性。 妊娠与哺乳期妇女的用药原则: 强调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对胎儿和婴儿的风险。 药物相互作用的识别与规避: 详细列举肿瘤药物与常见药物(如抗凝药、抗感染药、心血管药物等)的相互作用,并给出规避方案。 临床试验的纳入与解读: 引导读者关注并合理参与临床试验,并学会科学地解读临床试验结果,将其转化为临床实践。 第四部分:肿瘤治疗的未来展望 肿瘤治疗领域日新月异,本书也将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AI在肿瘤诊断、药物筛选、疗效预测、个性化方案制定等方面的潜力。 液体活检技术的临床价值: 阐述液体活检在肿瘤早期筛查、疗效监测、耐药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深化: 强调多学科团队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通过MDT模式优化患者的整体治疗。 结语 《临床肿瘤学实践指南:精准用药与个体化治疗》旨在为广大肿瘤内科临床医生提供一本兼具理论深度和临床实用性的参考书籍。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医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肿瘤治疗的理念与技术,从而为每一位癌症患者制定出最精准、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本书的编写团队汇聚了国内肿瘤内科领域的资深专家,他们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为本书的内容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们坚信,本书的出版,将为推动我国肿瘤内科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