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對話-戴秉國迴憶錄

戰略對話-戴秉國迴憶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戴秉國 著
圖書標籤:
  • 迴憶錄
  • 外交
  • 中國外交
  • 戴秉國
  • 戰略溝通
  • 中美關係
  • 國際關係
  • 政治
  • 曆史
  • 決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發圖書網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
ISBN:9787010159034
商品編碼:10227608250
齣版時間:2016-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稱: 戰略對話-戴秉國迴憶錄 齣版社: 人民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6-03-01
作者:戴秉國 譯者: 開本: 16開
定價: 66.00 頁數:398 印次: 1
ISBN號:9787010159034 商品類型:圖書 版次: 1

編輯推薦

大山裏走齣的國務委員 緣何差點被40元錢攔在大學門外
十年戰略對話 如何巧妙地斡鏇於各大國元首和政要之間
外界評他是中國的基辛格 基辛格視他為*好的朋友
普京完全贊同他的看法 薩科齊說他厲害得不能忽視
他個子不高,卻有中國自信。招牌式的微笑,和骨子裏的堅毅,恰似中國傳統的儒道互補,剛柔並濟,收放自如。
他是實踐者,更是思想者。且看他如何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就事關全局、重大、深層次的問題與列國爭鋒。

內容提要

本書是戴秉國同誌的迴憶錄,主要對2003—2013年他主持中美、中俄、中印、中日、中法戰略對話或磋商,以及他就朝核、颱灣等問題齣任中國政府特使的特殊外交經曆進行瞭迴顧和記錄,也穿插瞭一些他個人的感悟和思考,還有他早年的一些經曆。這些戰略對話和特殊經曆,內容豐富、方式靈活,有廣度、有深度,取得瞭豐碩的成果,深刻地影響瞭中國和世界。

在書中,戴秉國同誌以平實的語言,提齣並迴答瞭蘇聯解體的教訓有哪些?在颱灣問題上如何處理“蜂蜜和蒼蠅拍”的關係?為什麼說中美關係是21世紀*大的“斯芬剋斯之謎”,而中俄就像兩根“誰也離不開誰”的筷子?朝核問題何以成為世界性難題,各方關切是什麼?迴憶瞭如何促成中國龍和印度象從相爭到共舞;如何“破冰”甚至“融冰”,推動中日關係轉圜;如何迫使法方不在對華政策上瞎摺騰;以及自己如何走齣雲貴高原的山高林深。

書稿披露大量外交細節,重要人物輪番登場,更有作者本人精彩而精準的評論和思考,並附有60多張首次發布的珍貴照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個人成長史,本世紀大國外交的全景式畫捲。

作者簡介

戴秉國,1941年3月生。貴州印江人,土傢族。四川大學外語係俄羅斯語言文學專業畢業。1964年9月參加工作。197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國務委員、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央國傢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外交部副部長。

目錄

【目錄】

自序/1/

第一章走齣大山/1/

我們那裏是雲貴高原,山高林深,好多地方都人跡罕至。山路麯麯彎彎,淨是一些羊腸小道,路旁長著很深的蒿草。一個人在路上走,很長時間都看不到人。

我的父親母親/3/

漫漫求學路/9/

川大歲月/18/

進學院下基層/22/

甘坐“冷闆凳”/25/

第二章陰晴冷暖/29/

中、美、蘇“大三角”關係十分復雜,既互相關聯,又相互製約,中蘇之間稍有一點風吹草動,美國就神經緊張,並設法進行牽製。所以,中蘇關係十分敏感,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影響中國外交的全局。

關係逆轉/30/

堅冰解凍/37/

中蘇關係走嚮正常化/42/

戈爾巴喬夫訪華/49/

漫漫長路再迴首/53/

蘇聯解體的教訓/59/

第三章特彆使命/65/

關於颱灣問題,我們的那些話翻來覆去地不知說過多少迴瞭,人傢可能都聽膩瞭。……中央封一個“特使”頭銜給我,我拿什麼“特彆”的話去跟人傢談呢?

開往華盛頓的快車/66/

德法同聲反“颱獨”/87/

日本不會呼應“颱獨”/91/

俄羅斯錶態積極/96/

赴美再交涉/99/

第四章戰略對話/115/

21世紀*激動人心的事件,或者說*大的“斯芬剋斯”之謎,是中美能不能打破傳統,跳齣新老大國必有衝突的怪圈,走齣一條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和平相處的新型大國關係之路。它的世界意義和影響絕不亞於40年前尼剋鬆總統訪華。

應運而生/116/

首晤佐利剋/121/

“利益攸關方”/127/

照片帶來的驚喜/134/

隻有“陽謀”無陰謀/141/

同舟共濟不共“擠”/143/

聖誕樹的燈亮瞭/151/

小孫女的照片/155/

冷下去易熱起來難/160/

請到天涯海角來/164/

“衰落論”實為“奮進麯”/166/

相會深圳、夏威夷/168/

老問題新答案/172/

迴顧與展望/177/

第五章更上層樓/181/

普京在總統大選中取得瞭*終的勝利,但這場勝利是何等的來之不易,普京自己心裏*清楚。……所以,我們覺得在這個時候同俄羅斯談戰略安全,應該容易引起共鳴。

平穩起步/182/

總統專機話友誼/186/

登高望遠談閤作/191/

難說再見/199/

前景廣闊/203/

第六章半島風雲/205/

金正日總書記還對我說:“每到重要關頭,你都來見我,對此十分感謝,我會參考、藉鑒中國同誌的意見。”

對話進程艱難開啓/206/

從三方會談到六方會談/209/

啓動實質性問題的討論/217/

停滯後的說閤/222/

釣魚颱釣齣“大魚”/225/

鼕去春來新進展/229/

難以彌閤的分歧/234


好的,以下是為您構思的一份圖書簡介,內容不涉及《戰略對話-戴秉國迴憶錄》的任何具體信息,旨在描繪一個具有深度和廣度、側重於國際政治、曆史觀察與個人思考的非虛構作品的可能麵貌。 --- 時代的迴響與個人的軌跡:一部關於權力、變遷與人性的史詩 導言:在曆史的洪流中錨定坐標 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個特定的曆史瞬間,亦非僅僅是對某一特定人物生平的迴溯。它是一部跨越數十年、橫亙東西方文明的深度觀察報告,記錄瞭一位身處全球權力結構變遷核心的觀察者,如何理解、參與並記錄下那些塑造瞭我們今日世界的重大議題。 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厚的閱曆,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幕後”的門。這本書的核心魅力在於其多層次的透視:既有宏觀的國際戰略布局、大國關係的微妙博弈,也有微觀的個體決策中的人性掙紮與曆史責任感。它試圖迴答的,是關乎我們這個時代最根本的問題:在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國傢的主權邊界如何被重新定義?傳統的外交辭令背後,潛藏著怎樣的文化衝突與利益權衡? 本書的敘事結構巧妙地融閤瞭編年史的嚴謹性與個人記憶的生動性。它不是冰冷的時間綫羅列,而是充滿思考的碎片化重組,每一次迴憶,都伴隨著對當時決策背景的深刻反思,以及對數十年後結果的審慎評估。 --- 第一部分:文明的碰撞與外交的藝術 本書的第一部分,將讀者帶入冷戰後國際秩序重塑的關鍵時期。作者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剖析瞭意識形態對抗嚮經濟競爭與地緣政治角力轉變的復雜過程。 1. 秩序的真空與新秩序的萌芽 在蘇聯解體後留下的巨大“權力真空”中,全球力量的再分配呈現齣令人眼花繚亂的動態。作者詳細描繪瞭這一時期,新興經濟體如何努力尋求在既有體係中確立自己的閤法性與話語權。這裏的重點不是簡單的“崛起”,而是“如何融入”與“如何塑造”。書中對不同文明體係(如儒傢文化圈與西方自由主義體係)在處理全球治理問題時的思維模式差異進行瞭細緻的對比分析,揭示瞭看似同步的行動背後,實則深刻的哲學基礎不同。 2. 語言的邊界與信任的建立 外交的本質,是跨越文化鴻溝的溝通。作者用大量篇幅探討瞭在涉及主權、安全與發展等核心利益的談判桌上,“翻譯”的真正含義。這不是簡單的語言轉換,而是觀念的互譯。書中記錄瞭數次關鍵的、充滿張力的對話場景,揭示瞭高級彆談判中,如何通過非語言綫索、曆史共識的構建以及對彼此底綫的精準拿捏,來達成或至少維持脆弱的平衡。這是一部關於“說”與“聽”的藝術教科書。 --- 第二部分:全球化悖論與內部的張力 本書的下半部分將焦點從宏大的國際敘事轉嚮瞭全球化進程對各國社會內部産生的深刻影響。作者認為,真正的戰略對話,不僅發生在國與國之間,更發生在國傢與自身人民之間。 1. 經濟引擎與社會代價 在高速的經濟發展浪潮中,如何平衡效率與公平,是所有被捲入其中的國傢必須麵對的難題。本書剖析瞭在資源重新配置與産業結構調整中,不同社會階層感受到的“全球化紅利”與“全球化陣痛”的巨大反差。作者以局外人的冷靜,審視瞭國內在快速現代化過程中齣現的結構性矛盾,以及這些矛盾如何反過來影響瞭對外決策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這部分內容充滿瞭對社會學和經濟學前沿理論的實踐性檢驗。 2. 塑造敘事:信息時代的權力遊戲 進入21世紀,信息的流動速度徹底改變瞭權力運行的邏輯。作者深刻分析瞭“國傢敘事”如何在國內外同步構建、傳播和遭受挑戰。書中探討瞭如何在這種碎片化、情緒化的輿論環境中,保持決策的定力和戰略的耐心。它不是一味地抱怨外部的“偏見”,而是探究如何更有效地、更真誠地嚮世界闡釋自身的復雜性與閤理性。對社交媒體興起後,傳統信息渠道受到的衝擊,有令人警醒的論述。 --- 第三部分:曆史的重量與未來的重量 在全書的收尾階段,作者將目光投嚮瞭更深遠的時間維度,探討瞭領導者在麵對曆史繼承性與未來不確定性時的精神狀態。 1. 曆史責任與代際傳承 本書哲學思辨的濃度在這一部分達到頂峰。作者迴顧瞭前人留下的戰略遺産,反思瞭在麵對科技革命、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時,舊有的思維框架是否依然適用。這部分內容充滿瞭對“曆史耐心”的呼喚——認識到有些宏偉的戰略目標需要數代人的努力纔能實現,而決策者必須具備超越個人任期的曆史觀。 2. 個體的局限與時代的視野 最終,這本書迴歸到瞭“人”的層麵。在處理關乎數億人生死的重大抉擇時,個體智慧的邊界在哪裏?作者坦誠地分享瞭在關鍵時刻,麵對信息不完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如何依靠直覺、經驗和對基本原則的堅守做齣判斷。這種對“不完美決策”的剖析,使得全書充滿瞭人性的厚重感,而不是神話式的全知全能。 本書是一份對曆史負責的文本,它拒絕簡單化的口號,力求在復雜性中尋找清晰的脈絡。它獻給所有關注世界走嚮、渴望理解驅動國際事務的深層力量的讀者。它提供的不是答案,而是更深刻、更具批判性的問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沉甸甸的曆史感,以及一種從容不迫的氣度。我一直對中國在國際舞颱上的角色轉變充滿興趣,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一個重要的全球參與者的。戴秉國先生作為一位身居高位的資深外交傢,他親曆的那些重大曆史事件,以及他在這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無疑是理解這段曆史的關鍵。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中國在處理復雜國際關係時所采取的戰略,包括如何平衡與各大國的關係,如何應對區域衝突,以及如何在多邊框架下發揮作用。我想,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記錄曆史事件,更在於揭示這些事件背後的戰略思維和外交智慧。那些關於談判的細節,關於決策的過程,關於對國際形勢的精準判斷,都將是書中值得細細品味的精華。我尤其好奇,在一些關鍵時刻,中國是如何做齣艱難決策的,當時的國內外環境又是怎樣的。通過閱讀此書,我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外交的“中國智慧”,以及它如何為國傢的和平發展與繁榮做齣貢獻。

評分

當我翻開這本書,腦海中浮現的並非是枯燥的政治術語,而是一幅幅宏大的時代畫捲。我猜想,戴秉國先生的筆觸,或許會帶著一種獨特的從容與老辣,將那些發生在不同國度、不同時期、卻又彼此關聯的重大事件娓娓道來。從東亞的地區穩定,到全球性的議題,他必定在其中扮演瞭重要的角色。我尤其對書中可能涉及的,關於中國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找準自身定位,如何與世界各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以及如何應對地緣政治的挑戰等內容充滿好奇。畢竟,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獲得如此深入、如此權威的第一手資料,實屬不易。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中國外交的“溫度”與“力度”,既有顧全大局、求同存異的包容,也有維護國傢核心利益、不容侵犯的堅定。或許,書中會穿插一些生動的人物故事,那些與戴秉國先生有過深刻交流的外國政要,他們留下的言談舉止,以及他們在曆史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都會讓這本書更加立體和鮮活。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種更宏觀的視角,讓我們理解中國在世界舞颱上所扮演角色的演變,以及背後所付齣的努力與智慧。

評分

這本書的份量感,不僅僅在於它厚實的篇幅,更在於它所蘊含的深厚曆史積澱與戰略思考。我一直在思考,在那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中國的外交決策是如何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中,一步步奠定自身地位的。戴秉國先生作為親曆者,他的視角無疑是彌足珍貴的。我渴望從中看到,那些影響世界格局的重大曆史時刻,中國是如何巧妙地斡鏇其中,既維護瞭國傢主權與民族利益,又展現瞭負責任大國的擔當。我想,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事件的陳述,而是會深入到決策背後的邏輯,分析當時國際政治的微妙平衡,以及中國在其中的戰略選擇。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中國外交官在國際舞颱上,如何運用智慧與耐心,化解危機,增進理解,建立互信。那種在復雜局勢下,既有原則又不失靈活的談判藝術,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寶貴財富。也許,書中還會披露一些鮮為人知的談判細節,那些關於語言的藝術,關於人性的洞察,關於策略的博弈,都將是解讀曆史的關鍵綫索。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們打開一扇窗口,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外交的智慧與力量。

評分

手捧這本書,一股莊重而深邃的氣息撲麵而來,仿佛一位智者正徐徐展開他的人生畫捲。作為讀者,我懷揣著一種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渴望從中挖掘齣關於中國外交戰略的深層智慧。我猜測,書中不會止於對國際事件的簡單迴顧,而更側重於剖析其背後所蘊含的戰略邏輯與決策考量。那些在曆史轉摺點上,中國是如何審時度勢,如何運用外交手段化解危機,如何與世界各國建立閤作共贏關係的,都將是書中引人入勝的部分。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中國外交官在麵對國際壓力時,是如何堅守原則,維護國傢尊嚴,同時又保持開放與包容的姿態。那種在復雜博弈中,既有堅定立場,又不失靈活性與智慧的談判藝術,無疑是本書最值得期待的內容。我想,書中或許會包含一些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那些關於外交官的辛勤付齣,關於他們如何在極端條件下完成使命的經曆,都將讓這段曆史更加生動感人。我希望通過閱讀此書,能夠更全麵地理解中國在全球舞颱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中國外交的獨特魅力與深遠影響。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樸實,沒有過多花哨的圖飾,但那種沉穩的色調和質感,卻能瞬間讓人聯想到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以及一位身居要職、深諳國際政治的老練外交傢。拿到手時,便能感覺到它沉甸甸的分量,仿佛承載瞭無數的過往與智慧。我尤其期待能從中窺見一些不為人知的曆史細節,那些在大眾視野之外,在幕後悄然影響著中國走嚮世界的關鍵時刻。戴秉國先生作為一位資深的外交傢,他親曆過的那些國際談判、戰略博弈,想必充滿瞭智慧的火花與高超的策略。我設想,書中會詳細描述那些唇槍舌劍的時刻,不同國傢領導人之間微妙的心理較量,以及中國在復雜國際環境中如何爭取自身利益、維護國傢尊嚴的種種努力。每一次的斡鏇,每一次的妥協與堅持,背後都凝結著多少心血與考量。而“戰略對話”這個詞本身,就預示著這本書將不僅僅是簡單的事件堆砌,而是對背後深層邏輯、決策過程的深度剖析。我希望它能解答我心中關於中國外交的許多疑問,比如在某些關鍵的國際事件中,我們是如何做齣決策的?當時麵臨著怎樣的壓力和挑戰?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讀這樣的書,不僅僅是為瞭瞭解曆史,更是為瞭學習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處理復雜問題的智慧。

評分

不錯

評分

好的

評分

好書,值得一看

評分

好的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hao

評分

好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