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技术指南》一书,是为顺应党和政府保民生、保稳定、促增长的新任务,顺应人民群众对消防安全工作的新期待,顺应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的通俗易懂、简单实用的消防教育培训资料。该书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既适合不同消防岗位、不同知识结构的消防培训对象,又可作为跨行业、跨系统的消防培训教材。愿该书出版发行后,成为全社会学习消防的良书益友,成为消防从业者的精神食粮,成为提升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载体。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类与火
第二节 火的两重性——火利与火事、火灾
第三节 消防事业,历史悠久,任重道远
第二章 燃烧、火灾、灭火基础知识
第一节 燃烧和爆炸
第二节 火灾过程及其基本规律
第三节 灭火基本原理和常用灭火剂
第三章 消防法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消防工作职责
第三节 单位和公民消防安全责任
第四节 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政责任
第五节 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刑事责任
第六节 消防行政强制
第七节 消防行政复议和诉讼
第四章 消防产品与灭火器
第一节 消防产品
第二节 灭火器
第五章 建筑防火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防火技术
第三节 防火分区与防火分隔
第四节 防烟分区
第五节 安全疏散
第六节 装修防火
第六章 电气防火
第一节 电气火灾原因
第二节 建筑电气火灾特点及防火措施
第三节 电热器具火灾的主要原因及防火措施
第四节 家用电器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火措施
第五节 静电火灾危险性及防范措施
第六节 爆炸火灾危险性场所电气防爆
第七章 火灾扑救与火场逃生
第一节 火灾扑救
第二节 火场逃生
下篇
第八章 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单位消防组织
第三节 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工作
第四节 人员密集场所
第五节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第九章 消防控制室运行和管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第三节 固定灭火系统
第四节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第五节 消防设施日常检查和维护
第六节 基本术语
第十章 特殊工种人员消防安全知识与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
第一节 特殊工种人员消防安全知识
第二节 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
附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二、《中国消防安全标志》图例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在“北京人”生活时代,周口店一带的地理环境,除了距离海边比现在近得多外,气候也比现在温和、湿润,其他都和现在差不多。在周口店南边和东南边,有一片广阔的平原,北边和西边是重叠的高山和蜿蜒起伏的丘陵。那时候,成群的野马、羚羊和鹿在平原上奔驰,犀牛和大象也常来寻食。在高山和丘陵上,松、柏、桦树繁茂成林,还有结着小肉果的朴树和开着小紫花的紫荆杂生于丛林之中,成群的猕猴往来攀跃,进行游乐和寻找果实,好一片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色。然而,凶猛的剑齿虎和熊、狼、豹等野兽也出没于山野之间,严重地威胁着“北京人”的生存。形势所迫,“北京人”必须同险恶的环境作斗争。在这个过程中,也就逐渐创造了同自然界作斗争的武器,突出表现就是制造工具和用火。
当时的工具,主要是用石头打制的,不经过磨光加工的石器,史称“旧石器”。这类工具在今天看来是十分粗笨的,然而,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能够制作出来,却是了不起的成就。因为人类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能够制造工具,人类的劳动实践开始了,人也就完全从单纯的动物状态分离出来。
火,是“北京人”同自然界作斗争的另一项重要武器。火能用来御寒、照明、驱逐野兽和防御野兽的侵袭,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火的使用,使人类能够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也促进了脑和体质的发展,在“北京人”居住的山洞里,留下了很厚的灰烬堆,还有被火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木炭块。从灰烬的成堆来看,他们还不会人工取火,而是趁着森林自然着火(森林自然火源,一般有雷电火,枯枝落叶发酵生热的自燃火和乱风使枝叶摩擦生热所引起的森林火)时把火种保存下来加以利用的。
猿人经过了许多万年的艰苦奋斗,到了距今约20万年前进化成为“古人”。“古人”在体质形态上比猿人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比现代人还要原始一些,因此被称为“古人”。我国广大地区都曾发现过“古人”的遗迹,如广东的马坝人、湖北的长阳人、山西的丁村人和许家窑人。其中,丁村人遗迹是1954年在山西省汾河流域的襄汾县丁村附近发现的。其化石有属于同一个体的门齿2枚,齿的结构仍具有原始特征,但齿冠和齿根则较北京猿人的细小。
前言/序言
我们一直在研究探索编写一本适合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有关人员、公民的通俗实用的消防读物,《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技术指南》今天问世了,愿该指南像一枝出墙的红杏,伸展到千家万户、机关单位,开放在你我身旁,送来芬芳,带来平安吉祥!
该指南分上下两篇共十章,上篇是消防法规和消防科普基础理论、技能,下篇是社会单位、工种人员消防专业知识。该指南内容丰富、通俗易懂、重点突出,知识性、实用性、针对性强,现为河南省消防培训中心学员学习教材,同时也适合社会单位有关人员、公民阅读。
为确保指南质量,河南省消防总队成立了《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技术指南》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会的领导专家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编写大纲,采取领导专家牵头,编写人员共同参与分工编写,最后领导专家审定的方法完成。具体分工是:第一、四章由邓建华同志编写,第二章由邓建华、潘复兴、吕卫东同志编写,第三章由梅红秀、范平安、李国栋同志编写,第五章由康文安、王金玲同志编写,第六章由王东奎、竹为民同志编写,第七章由邓建华、王建刚、白中初、李全贵同志编写,第八章由刘国潮、刘新兵、刘志亮、孙绍玉同志编写,第九章由康大生、王新凯同志编写,第十章由王天瑞、刘志亮同志编写,邓建华同志统编全稿。各位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吸收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学术成果。该指南问世得到了河南省消防部队各级领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编委会主任夏夕岚、李存安同志在百忙中对该指南进行了审定,在此一并致谢!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技术指南》是一本旨在为各类社会单位提供系统性、操作性强的消防安全指导的专业书籍。本书内容严谨、条理清晰,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覆盖了社会单位在消防安全管理、技术保障、应急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关键要点,旨在提升单位整体的消防安全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第一部分:消防安全管理基础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社会单位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首先,详细阐述了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强调了单位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以及各级管理人员在消防安全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并提供了责任制文本范例,便于单位参考和制定。接着,着重讲解了消防安全制度的建设,涵盖了防火巡查、火灾隐患排查治理、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与演练、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用火用电管理、危险物品管理等多个方面,并对各项制度的制定原则、内容要求及执行要点进行了细致解读。 此外,本书还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单位(如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医院、学校、养老院、影剧院、体育馆、会展中心、工业企业、仓储物流、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等)的特点,分别提出了差异化的消防安全管理策略。例如,在商场和市场部分,重点关注了人流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疏散通道的畅通、消防设施的有效性以及电气线路和经营用火的管理。而在工业企业部分,则更加侧重于易燃易爆危险品储存和使用、工艺过程的消防安全控制、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消防水源的可靠性。 第二部分:消防技术要求与保障 本部分是本书的技术核心,详细阐述了社会单位在消防技术方面的各项要求和保障措施。 2.1 建筑防火 防火分隔与疏散: 详细讲解了建筑物的防火分区、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措施的应用要求,以及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的重要性。提供了不同建筑类型(如公共聚集场所、办公建筑、住宅建筑等)的疏散设计原则、疏散宽度计算、疏散指示标志设置要求,并结合图例说明,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建筑材料: 阐述了建筑装修、装饰材料的防火等级要求,强调了严禁使用未经防火处理或不符合防火性能要求的材料。列举了常见的装修材料及其防火性能判定方法。 电气防火: 深入分析了电气火灾的成因,详细介绍了电气线路敷设、配电系统、漏电保护器、接地装置等的安装和使用要求。强调了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线路的必要性,并提供了电气隐患的排查方法。 燃气与采暖: 针对燃气用户(如饭店、食堂等),详细讲解了燃气管道安装、阀门、燃气报警器、通风排烟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储存和使用注意事项。对于集中采暖系统,则强调了锅炉房、燃油(气)燃烧器的安全管理。 有限空间: 针对工业企业、仓储等单位可能存在的有限空间(如储罐、下水道、密闭容器等),详细阐述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安全评估、通风、气体检测、监护人职责以及应急救援措施。 2.2 消防设施与器材 消防给水设施: 详细介绍了消防水源(包括市政消火栓、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等)的设置要求、水压、流量标准,以及消防水泵、喷淋系统、水幕系统等供水设备的维护管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阐述了火灾探测器(烟感、温感、火焰探测器等)的选型、安装位置、保护面积,火灾报警控制器、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的功能要求。重点强调了报警系统的定期检测、维护和故障排除。 自动灭火系统: 详细介绍了湿式、干式、预作用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如二氧化碳、七氟丙烷等),泡沫灭火系统以及细水雾灭火系统的适用范围、组件要求、安装规范以及日常维护保养要点。 消火栓系统: 阐述了室内消火栓和室外消火栓的设置要求、水枪、水带、接口的标准,以及消火栓箱的配置和维护。 灭火器: 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灭火器(如ABC干粉、二氧化碳、水基型、灭火毯等)的适用范围、灭火原理、使用方法、检查要求、报废标准以及存放要求。 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 详细阐述了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位置、数量、亮度要求,以及其电源、蓄电池的可靠性。 2.3 消防控制室建设与管理 设备配置: 详细列举了消防控制室应配备的火灾报警控制器、自动灭火系统控制器、消防电源监控系统、消防应急广播系统、消防电话等设备的具体要求。 值班与操作: 规范了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的资质要求、工作职责、操作规程,以及火灾报警的接收、确认、处置流程。 设备维护: 强调了消防控制室设备设施的日常巡查、维护保养、故障排除以及定期检测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消防应急响应与处置 本部分聚焦于社会单位在火灾发生时如何进行有效的应急响应和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1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演练 预案编制: 详细指导单位如何根据自身的规模、性质、火灾风险等因素,编制科学、详细、可操作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预案应包含火灾报警、扑救初期火灾、人员疏散、疏散路线、疏散集合点、人员清点、伤员救助、外部力量联络等内容。 演练组织: 强调了预案演练的必要性,并提供了组织演练的流程、内容、评估方法。鼓励单位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处置能力。 3.2 初期火灾扑救 扑救原则: 阐述了扑救初期火灾的原则,如“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迅速、及时、有效”等。 器材使用: 详细指导员工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消火栓等扑救初期火灾。 3.3 灭火与人员疏散 疏散组织: 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预案,组织人员安全、有序地疏散。强调了疏散引导人员的职责、疏散路线的选择、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的人员疏散策略。 人员清点与救助: 明确了疏散集合点的人员清点方式,以及对被困人员、伤员的救助流程。 3.4 外部力量联络与协调 报警程序: 详细指导单位在发生火灾时,如何第一时间拨打火警电话“119”,并准确提供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起火部位、火势情况、单位名称、联系人及电话等信息。 与消防部门的协作: 强调了单位在消防救援期间,应积极配合消防部门的指挥和调度,提供相关信息,协助灭火救援工作。 第四部分:消防宣传教育与培训 本部分着重于提升单位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基本技能,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消防法规,积极参与消防安全管理。 培训内容: 详细列举了单位消防安全培训应包含的内容,如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火灾危险性、灭火器使用、应急疏散、火场逃生自救知识等。 培训形式与频次: 提出了多种培训形式,如岗前培训、定期培训、专项培训、模拟演练等,并建议了合理的培训频次。 消防宣传: 鼓励单位利用多种渠道开展消防宣传,如张贴消防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消防知识竞赛等,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氛围。 第五部分:消防安全评估与隐患治理 风险评估: 指导单位如何识别和评估潜在的火灾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隐患排查: 提供了详细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涵盖了建筑、电气、燃气、设备、管理等方面,并指导单位建立隐患排查台账,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 隐患治理: 强调了隐患整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并提出了隐患治理的跟踪和复查机制。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完整,集理论性、指导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是各类社会单位从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宝贵参考资料,也是相关从业人员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和应用本书内容,社会单位能够显著提升火灾预防能力,妥善应对突发火灾,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