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统编教材(2012)》实现了五个方面的更新:一是更新教材中的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包括很近发布(或修订)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关于新股发行定价相关问题的通知》等,做到与现行的法规同步;二是更新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包括历次会议关于金融改革的内容、投资理论的近期新发展、金融工程的核心分析原理、无套利定价、套利基本原则、行业景气分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等,做到与当前的理论与技术前沿同步;三是更新教材中的有关数据,包括股票、债券、基金、金融衍生品各个细分市场、产品、业务、组织的近期新数据,做到与当前的市场进程同步;四是更新教材中的有关业务,包括抢先发售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与承销、内地企业在香港创业板发行与上市、借壳上市活动、融资融券转融通业务、分级等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个朴实无华的封面,坦白说,作为一名准备冲击2016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生,我心里其实是有点忐忑的。毕竟,考试大纲和教材的更新换代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而这个标题里明确写着“沿用2012版”的字样,确实让人心里打了个问号:时隔四年,金融市场环境、监管政策肯定都有了新的变化,这个“老版本”到底还能不能顶用?翻开目录,第一感觉是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相当扎实,尤其是在基础概念的阐述上,逻辑链条清晰,图表的使用也比较到位,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堆砌文字。我尤其欣赏它对“证券”这一核心概念的界定,从法律属性到经济实质,循序渐进,为后续复杂的交易机制讲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在阅读初期,对于一些新近出现的金融衍生品或者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新现象,这本书的覆盖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或许就是“沿用”版本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吧。但对于打牢“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理论根基来说,它的讲解深度无疑是优秀的,没有过多花哨的包装,直击考点核心。
评分与其他我找来看的辅导资料相比,这本教材在对“市场微观结构”的解析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仅仅停留在撮合、竞价这些基本原理上,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交易制度(如连续竞价、申报价格范围限制等)对市场效率和流动性的潜在影响。我记得有整整一个下午,我都在研究不同类型的订单(限价单、市价单、止损单等)在极端市场情况下的执行逻辑。书中的图示非常精妙,将订单流的输入和市场深度的变化过程可视化了,这对于理解订单簿的动态平衡至关重要。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方式,让我对“价格的形成”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这远超出了简单背诵“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的层面。然而,这种深度有时也转化为一种负担,对于理解力稍弱的初学者来说,可能会在这些复杂的模型和理论推导中迷失方向,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反复阅读才能真正消化吸收其中的精髓。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其深厚的专业底蕴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站在一个宏观的、不被短期市场波动所干扰的高度,为你构建起整个证券交易的理论大厦。它不会告诉你“明天哪只股票会涨”,也不会用花哨的语言粉饰复杂的监管规则,它只是冷静地、逻辑清晰地展示“游戏”的底层规则是什么、交易的法律基础在哪里。对于那些追求扎实、全面、不走捷径的考生而言,这本“沿用”的教材仍然是绕不开的核心基石。你必须接受它在时效性上的自然折旧,但它的核心理论框架和法律框架的稳定性,在至少几年内都不会发生根本性的颠覆。它需要的,是一个愿意沉下心来,把枯燥的条文和严谨的逻辑当成乐趣的读者。
评分这套教材的排版和装帧设计,说实话,非常“官方”,缺乏一点现代感,内页的纸张质量也中规中矩,没有那种激励人心的“我即将成功”的视觉冲击力。但这也许恰恰反映了它的定位——它不是一本用来快速翻阅、做笔记的速成手册,而是一本需要被“啃”下来的严肃学习资料。在章节的末尾,它提供的习题和思考题设置得非常巧妙,不像市面上很多习题集那样直接考察记忆点,而是更多地引导你进行情景分析和法律后果预测。比如,它会设置一个模拟的内幕交易场景,让你去判断在特定时间点上,哪些行为触犯了《证券法》的哪一条款,这极大地考验了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案例导向”的训练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不足,因为它将静态的知识点拉入到实际操作的语境中进行检验和固化。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周时间,配合着网上的公开课和一些最新的行业报告,来“校验”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说实话,它更像是一本极其详尽的“金融法律与制度的教科书”,而非紧贴市场脉搏的“实战指南”。比如,关于集合投资计划的风险控制和法律责任部分,阐述得极为严谨和规范,每一个条款的引用都像是从监管文件中直接摘录下来,这种精确性在应试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它强迫你必须理解每一个法律名词背后的精确含义,而不是浮于表面的概念记忆。我发现自己必须在阅读教材的同时,不断地去查阅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初的最新监管问答和证监会公告,才能将这些静态的知识点与动态的市场环境对接起来。举个例子,书中关于信息披露义务人的界定,虽然核心框架没变,但一些细则层面的要求在近期的监管实践中已经有了微调,如果完全依赖此书,可能会在一些细节判断题上失分。所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构建了系统的知识框架,是骨架,但需要考生自己去添上最新的血肉。
评分还好吧,书不是我用我不知道
评分非常不错,非常好的书,值得购买
评分还不错
评分自己看看,结果掉沟里了,戒烟戒酒戒女人,还有。。。
评分商家用的物流太慢,
评分东西很好,快递也很快,非常喜欢
评分我能不能在无聊点,教材当小说看。哪天想通了还真去考个本
评分挺不错的,喜欢,正在使用中,字也能看清。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