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2007年在太湖大学堂应邀就金融、企业、经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所做的三次重要讲座内容的辑录。南先生“破天荒”地靠前次以资本为题,开篇即幽默地指出:“在社会上做事情,攻击人家犯罪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男女关系,—个是钱。”用举重若轻的“南氏风格”,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南氏语言”,从《管子》、《货殖列传》、《食货志》、《古今图书集成》等中国古代典籍里的财货观切入,从自己在近现代中国的亲身经历出发,将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讲述了近—个世纪中国金融、企业、文化演进的“另类史”。言简意赅,大题小讲,既化古为今,又旁涉西洋经济、管理体制,虽各有侧重,但每每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包罗万象和玄深妙用,及其痴心、醉心于中华文明的缘由和立场。大道至简,虽日漫谈,真知卓见处处可现。 南怀瑾 讲述 著作 南怀瑾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与银监会的漫谈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能够将一些比较枯燥的历史和文化知识,用一种非常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作者在谈论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时,并没有选择用生硬的政治学理论去解读,而是通过描绘那些具体的历史场景和人物故事,让我看到了封建社会运作的内在逻辑,以及它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我仿佛看到了科举考试的场面,感受到了那些寒门学子金榜题名的喜悦,也体会到了他们科举不顺时的无奈。同样,关于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作者也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他不仅仅介绍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也展现了古代商业贸易的形态,以及城市生活的景象。这种将宏观的经济史,与微观的个体生活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让我觉得非常真实,也更容易理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舞台,更是无数普通人生活悲欢离合的集合。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非常感兴趣,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满足。作者并没有停留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简单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许多我们鲜为人知的,但却同样令人惊叹的科技成就。比如,关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他详细介绍了浑天仪、简仪等精密的天文观测仪器,以及古代天文学家是如何通过长期的观测,精确地计算出行星的运行轨道和周期。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非凡的智慧,让我对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成就肃然起敬。同样,关于中国古代的医学,作者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不仅仅介绍了针灸、草药等治疗方法,更深入地解读了中医“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辨证施治”的原则。这种将自然哲学与人体健康相结合的医学体系,让我觉得非常神奇。我甚至开始尝试去了解一些基础的中医知识,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养生的启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不仅仅体现在文学艺术上,更体现在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对人类健康的关注上。
评分这本书真的像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宴,我翻开它,仿佛亲临了那些历史的现场。作者的笔触细腻,将那些宏大叙事中的微小细节捕捉得栩栩如生。读到关于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片段,我能感受到他们围炉煮茶、吟诗作对的闲适,也能想象到他们在风雨飘摇年代的家国情怀。那些关于礼仪、节庆的描述,更是让我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关于春节的描写,不仅仅是过年的习俗,更深入地探讨了“年”的起源,以及它在中国人心目中象征的团圆、希望和对未来的期盼。那种对家族的重视,对长辈的敬爱,通过这些文字,仿佛就在我眼前上演。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写古代建筑时,那种对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细致入微的描绘,让我仿佛置身其中,触摸到那饱经风霜的木石,感受那千年流传下来的匠心。同样,关于中国画的论述,不是干巴巴的理论,而是通过解读名家画作,让我看到了笔墨的韵味,看到了留白之处的意境,看到了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如何融入到艺术创作中的。这种将抽象的文化概念具象化的能力,是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捧着这本书,沉浸在那些古老的故事里,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个历史的一部分。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通过它的服饰来体现其独特的审美和精神追求。这本书在这一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作者对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从先秦的庄重典雅,到汉代的雍容华贵,再到唐代的开放浪漫,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我仿佛看到了那些身着华丽长袍的贵族,感受到了不同朝代服饰风格的变化,以及它们背后所反映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思潮。我尤其喜欢他对宋代服饰的描述,那种简约、素雅的风格,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内敛而含蓄的审美情趣。同样,关于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作者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不仅仅介绍了宫殿、寺庙等宏伟的建筑,更关注到了普通民居的特色,以及它们如何体现了中国人对“家”的理解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那种依山傍水而建的村落,那种四合院式的布局,都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美,不仅仅在于那些宏大的艺术作品,更在于那些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了解不多,总觉得有些高高在上,难以亲近。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曾经令我望而却步的艺术形式,变得生动有趣。读到关于中国书法的那部分,我不再觉得那些黑白线条是枯燥的符号,而是看到了其中蕴含的生命力,看到了汉字在历代书法家的笔下,如何演变成千姿百态的艺术品。那种力透纸背的雄浑,那种行云流水的飘逸,那种端庄秀丽的典雅,都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甚至开始尝试临摹一些简单的字帖,体会那份静心凝神、笔走龙蛇的乐趣。同样,关于中国戏曲的介绍,也让我耳目一新。我不再只看到那些脸谱化的表演,而是理解了京剧、昆曲等不同剧种的独特魅力,看到了那些唱、念、做、打的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那种悲怆的唱腔,那种激昂的鼓点,仿佛就回荡在我的耳畔,让我沉醉其中。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将我与那些古老的艺术形式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让我感受到了它们跨越时空的魅力。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去解读中国文化。作者并没有选择从那些宏大叙事或者主流的文化符号入手,而是挖掘了很多被我们忽视的,但却同样重要的文化元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比如,那些关于神仙鬼怪的传说,不仅仅是人们的想象,更是反映了中国人对善恶、因果报应的朴素认知。同样,那些关于英雄人物的传说,则展现了中国人对忠诚、勇敢、智慧的崇尚。作者在讲述这些故事时,充满了童趣和人文关怀,让我觉得仿佛回到了童年,在奶奶的怀抱里听着那些古老的故事。这种从民间视角切入,展现文化多样性的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宝贵。它让我看到了,中华文化的根基,不仅仅在于那些高高在上的经典,更在于那些流传在民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朴素情感和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一般的历史书籍那样按照时间顺序一本正经地讲述,而是采用了一种“漫谈”的方式,将各种零散的文化元素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文化画卷。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在谈论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时,那种充满烟火气的描写。他不仅仅介绍了各种名菜佳肴,更深入地探讨了不同地域的饮食习惯,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意义。我仿佛能闻到那锅中飘出的阵阵香气,听到那炒菜时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感受到中国人对“吃”这件事的热爱和讲究。同样,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述,也让我大开眼界。从茶叶的种类、制作工艺,到品茶的方式、茶具的选择,再到茶道中蕴含的禅意和哲学,都被作者娓娓道来。我开始对一杯茶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仅仅是解渴的饮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寄托。这种将宏大的文化主题,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展现出来的写作手法,让我觉得非常亲切,也更容易接受。
评分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从它的语言文字入手是再好不过的选择。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作者对汉字的起源、演变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我不再仅仅将汉字视为沟通的工具,而是看到了它们作为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是如何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那些字形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比如“人”字,简单的两笔,却深刻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撑;“家”字,上面是屋顶,下面是豕,形象地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家庭和居住的需求。这种对文字的解读,让我对中华文明的根基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样,作者在探讨中国古代诗歌时,也让我领略到了语言的魅力。那些意境深远的诗句,寥寥数语,却能勾勒出壮丽的山河,描绘出细腻的情感。我仿佛看到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感受到了杜甫“感时花溅泪”的悲悯。这种通过语言文字来展现文化精髓的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分量。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非常感兴趣,而这本书在这一点上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它不像一般的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深奥的道理娓娓道来。例如,关于儒家思想的阐述,作者并没有停留在“仁义礼智信”这些概念的罗列,而是通过解读《论语》中的经典片段,结合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让我深刻理解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在逻辑,以及孔子关于“为政以德”的深刻见解。那种对个人品德的强调,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对国家兴衰的关怀,通过这些篇章,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道家思想时,那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让我看到了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智慧。读到关于庄子“逍遥游”的解读,我仿佛也挣脱了尘世的束缚,在精神的海洋里遨游。这种将抽象的哲学思想与生活体验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获得了思想上的升华。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作者在叙述上,非常注重情感的渗透,让人在阅读的同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中国文化的那份深情厚意。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中国传统节日背后故事的挖掘。比如,关于七夕节的描写,不仅仅是牛郎织女的传说,更是将这个节日上升到了一种对爱情忠贞、对家庭珍视的文化象征。那种对爱情的执着,对家庭的眷恋,通过这些文字,感人至深。同样,在描写端午节时,作者不仅仅提到了屈原的故事,更是深入挖掘了粽子、龙舟竞渡等习俗的文化渊源,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苦难时,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家国情怀的坚守。我常常在读到这些篇章时,热泪盈眶,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感到无比自豪。作者的文字充满了人文关怀,他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讲述人,讲述那些生活在历史长河中的普通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这种对人性的洞察,使得这本书具有了超越时空的生命力。
评分书有点薄啊。。。
评分大师写的书,很棒。很棒。
评分书很好,又便宜,包装业好:P
评分纸质不错,不知道内容怎么样,期待好收获。
评分帮同事买的书,他说不错。
评分非常好的书,页面精美
评分漫谈中国文化 南怀瑾讲述 传记管理 书籍 进店搜世界秩序人类简史失控如何阅读一本书自
评分大师写的书,很棒。很棒。
评分书很好,又便宜,包装业好:P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