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国学概论》共分三编:绪论一编,先将国学定义、范围、分类等叙明,次述研究国学应抱之态度及其效用;第二编详列研究国学方法;第三编汇集研究国学应具之各种学科;唤起读者自动研究之兴趣。《国学概论》原为高中文科讲义,故可为高中各级学生教本。一般喜研究国学者,也可为自修或参考之用。
目录
第一编 绪论
1 自 序
1 例 言
2 第一章 国学定义
2 第一节 国学名称之由来
3 第二节 国学之定义及其解释
7 第二章 国学范围及其分类
7 第一节庄子之分类
8 第二节荀子之分类
8 第三节 司马谈之分类
9 第四节淮南子之分类
10 第五节 刘歆班固之分类
11 第六节 隋书经籍志之以下分类
12 第七节 近人章太炎梁启超胡适李笠之分类
13 第八节本书之分类
15 第三章 今人对于国学之态度
15 第一节迷信的态度
16 第二节鄙弃的态度
17 第三节运动的态度
17 第四节 盲从的态度
19 第四章 吾人研究国学之原因
20 第一节 表现民族精神
20 第二节 整理先民遗产
21 第三节 破除新旧界限
22 第四节 沟通东西文化
第二编 研究方法
26 第一章 观 察
27 第一节 选 择
28 第二节 浏 览
28 第三节 圈点及钩识
28 第四节精读
29 第五节钞录
31 第二章会通
32 第一节 治经学应知家数
33 第二节 治哲学应知流派
35 第三节 治史学应辨真妄
36 第四节 治文学当知变迁
40 第三章怀疑
40 第一节 疑 古
42 第二节 疑 今
44 第四章辨伪
45 第一节 作伪之原因
46 第二节 辨伪之巨著
48 第三节辨伪之方法
54 第四节 前人已考定著名伪书表
56 第五章 明诬
56 第一节 寓 言
56 第二节 支 词
57 第三节诬妄
57 第四节传讹
57 第五节虚构
57 第六节疏忽
59 第六章勘误
59 第一节校勘之证据
64 第二节 错误之由来
72 第七章 归 纳
73 第一节 钱大昕考古音
75 第二节 王引之考古词
76 第三节 俞樾考词品
77 第四节 胡适考词格
82 第八章 比较
83 第一节 思想疏密之比较
88 第二节 理论长短之比较
91 第三节 学说异同之比较
93 第四节 传注得失之比较
94 第五节 文辞优劣之比较
96 第六节 事迹真伪之比较
98 第九章分类
98 第一节 演绎的分类
99 第二节 归纳的分类
102 第十章整理
102 第一节 索引式之整理
104 第二节 图表式之整理
104 第三节 总帐式之整理
106 第四节 专史式之整理
109 第十一章辑补
109 第一节辑佚
111 第二节 补 作
114 第十二章统计
115 第一节前人已作之统计
117 第二节吾人可作之统计
121 第十三章调查
121 第一节方言
第三编 研究工具
精彩书摘
第十二章 统计
何谓统计?即搜集同类之人物事实,以时代、籍贯、等次、学派、经历、发见等分别之,综合为种种数目,而观其大较,俾知兴衰变化之绩也。简言之,即观察各种事物之平均状况而已。晚近此种方法应用最广,无论何种学术,何种事实,莫不列为种种统计表,吾人欲研究此种学术,或欲考察此种事实,只须观其统计表,则其本来之面目,无不了然于心目中。如欲考察现代社会之状况.则一检统计年鉴,即可知之矣。此统计方法,所以为学术界所重视也。
研究国学,应用统计方法者,最早当推汉之班固。班氏于《汉书》中列有《古今人表》,自太吴宓羲氏起,至嬴秦灭亡止,凡见于典籍中之人物.分列九等.比较而观察之。虽其分别等次,全用主观,本不足为凭;又上上以至下下,其界限本难区别,圣仁智愚之标准.亦随时代环境而转移,毫不足依据。然吾人观察此表,可以见儒家品评人物之一般;至少亦可窥见孟坚一人之学识。
数年前提倡平民教育之时,教育家如陶知行、晏阳初等,皆主张平民课本中所用之字,应有一定之限度。于是搜集小学教本、通俗小说、报章、尺牍等最习见之字,统计各字发见之次数,最后选得发见次数多者千余字,编成课本。此亦应用统计方法之一也。厥后余编纂《平民字典》之时,亦应用此方法,而选得习见者四千余字,列入《平民字典》之中。后余阅读各种浅近书籍之时,又时时检查书中之宇,曾否收入字典之中,则已收入者实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于是益信统计之方法,对于吾人研究学术,为至有功效也。
第一节前人已作之统计
统计方法虽可应用于国学全部,然究以应用于史学方面为最有效.且有无穷之意味。清初顾栋高应用此法,撰《春秋大事表》五十卷,以全部《左传》之事迹,分类归纳而统计之,为时令、朔闰、长历拾遗、疆域爵姓存灭、列国地理犬牙相错、都邑、山川、险要、官制、姓氏、世系、刑赏、田赋、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王迹拾遗、鲁政下逮、晋中军、楚令尹、宋执政、郑执政、争盟交兵、城筑、四裔、天文、五行、三传异同、阙文、吞灭、乱贼、兵谋、引据、杜注正伪、人物、列女四十表。旁行斜上,经纬成文,使参伍错综者尽归于条贯,学者一检其表,而春秋时之现状,灿若列眉,了如指掌矣。
近时丁文江、梁启超应用此法而统计历史上人物之籍贯及古世探求佛学之人物,颇有趣味。今介绍丁氏之说于下,以为学者统计方法之参考:
丁氏将《汉书》、《后汉书》、《新唐书》、《宋史》、《明史》中有传之人物,调查其籍贯,分配之于现今之各省;再将列传之总数、按照各省之人数,列成百分率。便如两《汉书》共传六百六十五篇,计河南人二百零九.得百分之三一点四三。山东人一百十八,得百分之一七点七五。湖南仅二人,得百分之零点三。福建仅一人,得百分之零点一五。广东、云南、贵州等则并一人而无之。全表皆用此方法推算。于此表中.可得数条最后之原则:
(1)凡帝都所在之地,人物往往特多。例如后汉之河南,得百分之三十七而强,唐之陕西,得百分之二十一而强。北宋之河南,得百分之二十三而强。南宋之浙江,得百分之二十二而强。但其中有两例外,即前汉之陕西,仅得百分之十,居第四位。明之直隶,仅得百分之七,居第五位。此盖开国之初,功臣卿相,大抵丰、沛故人,非异地人所得而拟也。
(2)南北升降之迹甚为显著。如山东、陕西、直隶、山西等省,汉、唐时平均比例,皆在百分之十以上,多者至百分之二三十以上。宋、明以后,皆降至百分之十以下,平均不过百分之五六。中唯河南尚得保持平度,然亦有降下之趋势;反之,如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省,汉、唐时百分比例甚少,以次渐升,至明则皆升至百分之十以上。此种现象,盖与宋南渡后南方之人工开发,及蒙古侵入后北方之铁蹄蹂躏皆有关系也。然人民之自身猛进及退萎之精神.要亦不容忽视。
(3)原则上升降之数,皆由渐变,然其间亦有突进者。例如四川在前汉不及百分之二,后汉忽升至百分之六。浙江在唐以前不过百分之二三,北宋忽升至百分之八,南宋忽升至三百分之二十三。江西在唐以前不满百分之一,北宋忽升分之五以上,南宋忽升至百分之十三以上。福建情形,与江西略同。此种现象,盖因上列诸省,其初本离文化中心点辽远,不易被及。然经数千年之酝酿,已有勃发之势;故一经文化接触,遂突然而前进也。
前言/序言
自欧西学术流入我国,老师宿儒虑旧有学术曰就荒落,立中学帜,与西学抗衡。或美其名曰国粹,或核其实曰国故。及新学制课程颁行,设国学概论科目,遂为定名矣。十五年春,忝主宁波效实中学国文讲席,时初设是科,仓卒不得书,乃采集典籍,勉自编之。因忆十二三岁时,诵《五经》、《四子书》甫毕,先君授以张文襄《猶轩语》、《书目答问》,曰:“由是求学,犹库藏之得管钥也。”复指插架《说文》、《经典释文》、《康熙字典》、《经籍纂诂》、《礼书通故》诸书,曰:“此治卯之炉锤也。”稍长,入学校,守此弗敢失。夫学至广博,经哲文史而外,何莫非学,岂一帙所能尽?唯授以管钥,付以炉锤,俾自启库治,多若寡,任其量取携,斯可已。孟子谓大匠能予人以规矩,不能予人巧孔子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规矩者,方法也利器者,工具也。窃本斯意,掇拾成编。初不过为学子济一时饥渴计也。今年夏,大华书局朱君睹讲稿,谓可饷初学,促付梓人。越六月,梓成,索序,书此畀之。
民国二十三年一月
马瀛作于甬江寓庐
国学概论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国学概论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问题描述
评分
☆☆☆☆☆
比书店货全,也不必花时间找,很好
评分
☆☆☆☆☆
商品名称 国学问答
评分
☆☆☆☆☆
民国经典!比现在的很多“国学大师”写的好!民国经典!好书不多说!民国经典!好书不多说!民国经典!好书不多说!民国经典!好书不多说!民国经典!好书不多说!民国经典!好书不多说!民国经典!好书不多说!民国经典!好书不多说!民国经典!好书不多说!
评分
☆☆☆☆☆
2012-09-19 09:27:30 提交申请成功 客户
评分
☆☆☆☆☆
朋友这几天一直在看,相信是一本不错的书。
评分
☆☆☆☆☆
国学学习参考书。暂时还没看 不做评价 京东物流还是一如既往的赞
评分
☆☆☆☆☆
2012-09-19 10:18:05 审核不通过 京东客服
评分
☆☆☆☆☆
民国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大多有独立思考之精神,写出的文字不空洞,言之有据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