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傳(精)/中華名人傳

陶淵明傳(精)/中華名人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錢誌熙 編
圖書標籤:
  • 陶淵明
  • 傳記
  • 曆史
  • 文學
  • 中華名人傳
  • 古典文學
  • 魏晉風度
  • 田園詩歌
  • 隱逸文化
  • 中國古代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庫網旗艦店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86737
商品編碼:1028324869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2-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陶淵明傳(精)/中華名人傳
  • 作者:錢誌熙
  • 定價:29
  • 齣版社:中華書局
  • ISBN號:9787101086737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2-08-01
  • 印刷時間:2012-08-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32開
  • 包裝:精裝
  • 頁數:294
  • 字數:228韆字

編輯推薦語

《陶淵明傳(精)》由錢誌熙著: 陶淵明的歸隱,是真正的歸隱。他的生平或許能為你提供另一種人生選擇。 當今有人的所謂歸隱,不過是類似於東晉時的隱士,藉歸隱來“買名邀譽”。而陶淵明的歸隱是一種對“舉世皆濁”、“眾人皆醉”的發自內心的厭惡。 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其隱逸文化總的風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遠。他的創作開創瞭田園詩的體係,使中國古典詩歌達到瞭一個新的境界。從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歡陶淵明固守寒廬,寄意田園,超凡脫俗的人生哲學,以及他淡薄渺遠,恬靜自然,無與倫比的藝術風格。

內容提要

《陶淵明傳(精)》由錢誌熙著,主要內容: 1、陶淵明的示範效果:自陶淵明開始,中國文人開始有瞭另外一條齣 路,那就是,原來讀書可以不當官,原來不當官也能過得很快樂。在他之前 ,多數文人是抱定瞭不成功便成仁、殺身取義的執著心態。
     2、陶淵明超過瞭“田園詩人”本身的意義。陶淵明在中華文化當中的 意義不僅在於其樹立瞭田園詩人的文學典範,也不僅在於其躲避俗世煩擾的 隱世之舉,*在於其淡薄渺遠的心態。你學得會隱居,卻未必修得齣這個心 態。讀《陶淵明傳》,理解陶淵明的內心世界。
     3、閱讀古代高士的傳記,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物質生活之 上,貧窮不但不使他們氣餒,反而從中砥礪齣一種氣象來,這是一種高士的 情懷。
     《陶淵明傳(精)》適閤大眾閱讀。
    

作者簡介

錢誌熙,男,1960年齣生於浙江樂清。1982年畢業於杭州大學中文係,獲文學學士學位;1985年獲文學碩士學位。畢業後曾任教於溫州師院。198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於199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現為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九六級文科試驗班班主任。曾發錶《黃庭堅與禪宗》《黃庭堅詩分期初論》《謝靈運〈辨宗論〉與山水詩》《魏晉詩歌中的飛翔形象》等眾多論文。著有《魏晉詩歌藝術原論》《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等多本專著。

目錄

田園中的生命沉思(代序)
序麯
一 疑年
二 門第與身份
三 外傢
四 追憶中的少年時光
五 愛的故事
六 五柳先生
七 少時壯且厲
八 感士不遇
九 初為州祭酒
十 齣仕桓玄幕府
十一 行役之思——夢想中的田園
十二 閑居雅吟——《停雲》、《時運》和《榮木》
十三 辭官彭澤令
十四 歸園田居
十五 仙俠之思
十六 擬古
十七 羲皇之想與桃源故事
十八 《飲酒》
十九 貧士們的故事——《詠貧士》
二十 為己之學
二十一 生命意識與生命思想
二十二 栗裏南村文士群
二十三 顔延之的來訪
二十四 王弘、檀道濟的來訪
二十五 晉宋易代之際的詩人
二十六 *唱
二十七 永恒的詩歌藝術
尾聲:啓示與感想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中華曆史長河中另一位重要人物的傳記,旨在深入剖析其生平、思想與曆史貢獻。 --- 《李白傳:詩仙的浪漫與孤獨》 作者: [虛構作者名,如:林遠山] 齣版社: [虛構齣版社名,如:華夏文史齣版社] 裝幀: 精裝 頁碼: 約 550 頁 定價: 98.00 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全麵而深入的李白(701年—762年)傳記,試圖超越傳統上對這位“詩仙”的浪漫化或臉譜化的描述,從浩瀚的曆史背景中,重新打撈這位盛唐巨匠的真實人生軌跡、復雜內心世界及其對後世文學産生的深遠影響。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齣生於碎葉(唐代安西都護府轄地,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他的一生,是盛唐氣象的極緻體現,充滿瞭對自由的渴望、對功名的追逐、對美酒的鍾愛,以及最終對理想破滅的深刻悲涼。 本書的敘事結構圍繞李白生命中的幾個關鍵轉摺點展開: 一、 少年遊俠與求仙問道的底色(701-725年): 傳記開篇,細緻描繪瞭李白早年生活環境的多元性——既有蜀地文化的熏陶,又有遊俠精神的浸染。作者通過考證史料,探討瞭李白早年求仙訪道經曆對形成其“天子呼來不上船”的傲岸性格的影響。重點分析瞭他早年詩歌中流露齣的對山川的贊美以及對建功立業的隱秘期盼。此時的李白,猶如一團未被點燃的火焰,蘊含著驚人的能量。 二、 翰林待詔的榮耀與幻滅(725-742年): 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政治階段,是受到唐玄宗的召見並入翰林院供奉。本書詳細梳理瞭李白在長安的宮廷生活,剖析瞭“天子呼來”的榮耀背後,他所麵對的文人圈的嫉妒與排擠,以及他自身的清高不閤時宜。重點解讀瞭“賜金放還”的深層原因,這不僅僅是政治上的失意,更是他內心對權貴體製的根本性不適。這一階段的詩歌,從盛大的贊美轉嚮瞭對宦海沉浮的敏銳洞察。 三、 漫遊山水與“酒中仙”的養成(742-755年): 被“放還”後的李白,進入瞭他創作的高峰期。本書將重點聚焦於他與杜甫、吳筠等文人的交往,以及他與道教、遊俠文化的深度融閤。大量的篇幅用於解析李白“酒文化”背後的哲學意義——酒如何成為他對抗現實壓力的精神武器,以及如何激發他最奔放的想象力。通過重走李白足跡,展現瞭他如何將自然景觀轉化為永恒的文學意象。 四、 安史之亂中的忠誠與掙紮(755-762年): 安史之亂是李白人生的悲劇性高潮。本書細緻重現瞭李白懷抱匡扶社稷的壯誌,投奔永王李璘幕府的復雜動機。在李璘因“七王之亂”被視為叛逆集團後,李白遭受牽連,遭遇瞭流放夜郎的磨難。作者深入分析瞭這次政治災難對李白晚年心境的巨大衝擊,以及他在睏厄中依然保持的詩歌的磅礴氣勢和對國傢命運的深切關懷。 五、 思想遺産與藝術成就的係統梳理: 全書最後部分對李白的文學成就進行瞭係統總結。他如何以一己之力,將樂府舊體與楚辭的浪漫主義推嚮瞭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浪漫主義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深深植根於他對個體自由的極緻追求和對盛唐氣象的由衷贊美之中。本書探討瞭李白詩歌語言的“神來之筆”與“自然天成”的特質,以及他對後世唐詩、宋詞乃至元麯的影響。 本書特色: 1. 史料的嚴謹考證: 結閤《舊唐書》《新唐書》、李陽冰《草堂集序》等一手資料,力求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李白,而非神壇上的偶像。 2. 地理足跡的重現: 藉鑒現代地理學和考古學成果,勾勒齣李白行蹤的精確路綫圖,幫助讀者理解“蜀道難”的真實意境。 3. 多重身份的探討: 不僅關注“詩仙”身份,更關注其作為道士、遊俠、幕僚、流放者的多重麵嚮,呈現其人生的復雜光譜。 4. 文化語境的深入分析: 將李白置於唐代社會經濟結構、宗教思想(道教與儒傢衝突)的交匯點上,解釋其思想的根源。 《李白傳:詩仙的浪漫與孤獨》不僅是一部人物傳記,更是一部關於理想主義者如何在宏大時代洪流中,以詩歌為劍,刻畫自我永恒印記的史詩。它帶領讀者走入李白那片“飛流直下三韆尺”的想象世界,去感受那份盛世的輝煌與個體命運的蒼涼。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陶淵明傳(精)/中華名人傳》,在我看來,是一次精神上的朝聖。我希望它能帶領我穿越時空的界限,去感受陶淵明身上那種與眾不同的氣質。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他“不慕榮利”的淡泊情懷,以及他對人生真諦的深刻體悟。我很好奇,他是如何看待生與死,如何看待名與利,又是如何在這個充滿浮躁的世界裏,找到自己內心的寜靜與平和。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挖掘他作為一位思想傢的深度,他那些關於人生意義、關於社會價值的獨到見解,是如何形成並影響著他的人生選擇。我特彆期待看到書中關於他晚年生活的描寫,當他經曆瞭人生的起伏,當他更加深刻地理解瞭生命的意義後,他的內心又是怎樣的寜靜與充實。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地敘述他的人生軌跡,更是要展現他精神世界的遼闊與深邃,以及他所代錶的那種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格魅力。我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真正理解他為何能成為韆古傳頌的田園詩人,為何他的詩歌能夠穿越韆年,依然打動人心。

評分

讀罷《陶淵明傳(精)/中華名人傳》的序言,我便被一種濃鬱的懷舊情愫所包裹。它並沒有直接切入陶淵明的生平事跡,而是以一種更宏大的視角,鋪陳瞭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和文化氛圍。我仿佛看到瞭魏晉風骨的飄逸與頹廢,聽到瞭名士們高談闊論的身影,感受到瞭亂世之中個體命運的無常。在這種鋪墊下,我更期待陶淵明這位“隱逸之士”的齣場,他在這股洪流中是如何選擇自己的道路,又是如何在這個充滿矛盾和掙紮的時代,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安寜與超脫。我猜測,書中對這段曆史的描繪定會相當詳盡,從政治格局的動蕩,到文人心態的變化,無不為理解陶淵明的選擇提供重要的綫索。我期待作者能夠 deftfully 地將這些宏觀的曆史敘事與陶淵明個人的命運交織在一起,讓我們看到,他的“歸隱”並非簡單的逃避,而是在深刻理解時代局限後,一種主動的選擇,一種對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我希望書中能有更多關於他與那個時代其他重要人物的互動,無論是精神上的共鳴,還是現實中的交鋒,這些細節都將極大地豐富我們對這位偉大詩人的認知,也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他作品中所蘊含的時代印記。

評分

對於《陶淵明傳(精)/中華名人傳》,我抱有非常高的期望,希望能從書中一窺這位偉大人物的精神世界。我特彆關注的是,作者將如何處理陶淵明早年仕途的經曆,以及他在官場中所遭遇的種種睏境。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剖析他內心深處的掙紮與矛盾,理解他為何會在短暫的為官後,毅然決然地選擇離開。這不僅僅是簡單的“不適應”,更可能是一種對官場黑暗的清醒認識,對官場規則的深刻反思,以及對自己人生價值取嚮的堅定把握。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他性格中剛毅、堅韌的一麵,尤其是在麵對世俗的誘惑和壓力時,他所錶現齣的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對他的詩歌創作進行深入的解讀,不僅僅是詩句的賞析,更是要探討他詩歌背後的創作動機,他如何從生活的點滴中汲取靈感,如何將內心的情感與對自然的感悟融為一體。我更希望書中能夠展現他“為我所獨尊”的獨立人格,他在那個時代,是如何在風雨飄搖中,堅守自己的精神傢園,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之人”。

評分

在我心中,陶淵明不僅僅是一位詩人,更是一種理想生活的象徵。而《陶淵明傳(精)/中華名人傳》這本書,我期望它能為我打開一扇通往這種理想生活的窗口。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描繪他歸隱後的生活細節,不僅僅是“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那樣簡單的農耕圖景,更希望看到他如何從繁華塵世中抽身,如何在這種看似清貧的日子裏,找到內心的充實與滿足。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對自然萬物的細緻觀察,是如何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又如何體現在他的詩歌創作中的?我特彆想知道,當他麵對生活的艱辛,麵對物質的匱乏時,他是如何保持那份詩意的灑脫,如何做到“心遠地自偏”。我期待書中能有對他的傢庭生活,他的親情友情,以及他與鄰裏之間的交往的描寫,這些生活化的細節,或許能讓我們更立體地看到一個真實而鮮活的陶淵明。此外,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探討他作品中那些關於人生哲理的思考,關於生死、名利、真僞的辯證,以及他對中國傳統文化中“道”的理解,這些深刻的思想,又是如何在他的人生閱曆中得到升華的。

評分

初次翻開這本《陶淵明傳(精)/中華名人傳》,我滿懷期待,想在字裏行間尋覓那位遺世獨立的田園詩人。書的裝幀精美,紙張溫潤,觸感便已傳遞齣一種古樸雅緻的氣息,仿佛能隔著書頁感受到那份淡泊寜靜。我尤其好奇,作者將如何描繪陶淵明從踏入仕途的短暫掙紮,到最終選擇歸隱田園的心路曆程。我想象著,或許會有關於他如何揮彆塵囂,如何在一片荒蕪的土地上開墾齣屬於自己的詩意傢園的生動細節。關於他與自然為伍,觀花開葉落,聽鳥語蟲鳴的點點滴滴,是否會被細緻地刻畫?他筆下那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景象,在現實生活中又會是怎樣的具體場景?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挖掘他內心世界的波瀾,理解他在亂世中保持一份純粹的難能可貴,以及他選擇“不為五鬥米摺腰”的堅定信念,是如何在他的人生中生根發芽,最終開齣絢爛的生命之花的。同時,我也好奇書中會如何呈現他作為一位詩人,其作品是如何與他的人生經曆相互映照,又是如何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傳記,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視那個遙遠時代的精神風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