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一生:林語堂口述自傳

我這一生:林語堂口述自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語堂 著
圖書標籤:
  • 自傳
  • 迴憶錄
  • 林語堂
  • 文化
  • 文學
  • 思想
  • 名人傳記
  • 中國現代文學
  • 散文
  • 人生感悟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英典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江蘇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4136404
商品編碼:1477276387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4-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我這一生:林語堂口述自傳(最新修訂精裝紀念典藏版!)

原價:28.00元

作者:林語堂

齣版社:江蘇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214136404

字數:270000

頁碼:32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我這一生:林語堂口述自傳》
精裝典藏超值珍藏版!全麵收錄《林語堂自傳》《八十自敘》等經典作品
首位以英文書寫享譽國際的中國作傢
林語堂是享譽國際文壇的一代大師,一生四次與諾貝爾文學奬擦肩而過。他的成就,他的人生,都值得我們去瞭解,去體會和學習。
林語堂在文學和文化等各個方麵都有非常顯赫的成就。他的作品直到今天讀來仍舊有著不凡的意義。可以說,他是中國精神的傳承者,是東方文化的傳播者。對於這樣一位大師,通過他的自傳,我們能更客觀地瞭解真實的他,對於理解他個人、他的作品、理解當時的整個中國文壇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內容提要


《我這一生》是林語堂唯一的一本自傳,作者描述瞭自己快樂的童年,以及之後的求學經曆和人生感悟。在這本書中,我們看著一個齣身普通傢庭的孩子如何成為學貫中西的文化大師。他的一生,是一部成長的曆史,同時也體現瞭中國傳統文人的纔情與風骨。本書是林語堂的自傳,也是那一代文人的成長史、思想史和精神史。

目錄


第一篇 林語堂自傳 001
弁言 002
/第一章/ 少之時 002
/第二章/ 鄉村的基督教 007
/第三章/ 在學校的生活 010
/第四章/ 與西方文明的初次接觸 015
/第五章/ 宗教 017
/第六章/ 遊學之年 018
/第七章/ 由北平到漢口 020
/第八章/ 著作和讀書 021
/第九章/ 無窮的追求 023
第二篇 八十自敘 027
/第一章/ 一團矛盾 028
/第二章/ 童年 032
/第三章/ 與西洋的早期接觸 040
/第四章/ 聖約翰大學 044
/第五章/ 我的婚姻 048
/第六章/ 哈佛大學 051
/第七章/ 法國勒剋魯佐 055
/第八章/ 耶拿鎮和萊比锡大學 057
/第九章/ 論幽默 061
/第十章/ 三十年代 063
/第十一章/ 論美國 068
/第十二章/ 論年老——人生自然的節奏 074
/第十三章/ 精查清點 076
第三篇 我的信仰之旅 081
緒言 082
/第一章/ 童年及少年時代 085
/第二章/ 大旅行的開始 095
/第三章/ 孔子的堂奧 114
/第四章/ 道山的高峰 147
/第五章/ 澄清佛教的迷霧 179
/第六章/ 理性在宗教 200
/第七章/ 物質主義的挑戰 216
/第八章/ 大光的威嚴 234
第四篇 我的人生旨趣 251
/第一章/ 論東西文化的幽默 252
/第二章/ 以放浪為理想的人 258
/第三章/ 塵世是唯一的天堂 260
/第四章/ 人類的快樂屬於感覺 263
/第五章/ 論花與摺枝花 268
/第六章/ 個人的夢 273
/第七章/ 編輯滋味 273
/第八章/ 孩子三周瞭 274
/第九章/ 有味的小品文 276
/第十章/ 品茗供花也為文 279
/第十一章/ 藍色鳴鳥 282
/第十二章/ 尋求寜靜 288
/第十三章/ 茶和煙草 294
/第十四章/ 坐在椅中 300
/第十五章/ 論躺在床上 303

作者介紹


林語堂(1895-1976)
文化大師,作傢,以英文書寫而揚名海內外,四獲諾貝爾文學奬提名。曾任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
林語堂旅居美國數十年,骨子裏仍是傳統的中國文人,其作品無不體現著儒釋道三者的結閤,傳達著中國人特有的智慧、氣質和情懷。
他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代錶作品有《生活的藝術》《吾國與吾民》《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京華煙雲》《風聲鶴唳》《蘇東坡傳》《武則天正傳》等。

文摘


序言



智者之言,人生之鏡:《林語堂自述》 一本關於時代變遷、文化碰撞與個人選擇的深刻洞察之作 本書並非林語堂先生親口述說的迴憶錄,而是一部基於其生平重要文獻、書信往來、重要訪談記錄以及其大量著作中的自我剖析片段,經精心梳理與編纂而成的“側寫式”傳記。它旨在勾勒齣一個更立體、更具多重麵嚮的林語堂形象——一位在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宏大曆史背景下,以幽默為盔甲、以智慧為武器的知識分子群像。 第一部分:啓濛的火花與傳統的掙紮(1895-1919) 故事始於福建閩南的一個傳統士大夫傢庭。林語堂的童年,是清末民初社會劇烈動蕩的縮影。簡介將詳述他早年接受的傳統儒傢教育,那種對“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深刻烙印,如何與外界湧入的西方新知産生劇烈摩擦。 我們聚焦於他如何在教會學校接受現代教育,以及這種雙重身份的訓練如何塑造瞭他早年的世界觀。重點將放在他求學之路上的關鍵轉摺點:從上海聖約翰大學到遠赴海外的決定。這不是簡單的遊學,而是一場主動的“文化求生”之旅。他留學哈佛和萊比锡的經曆,不再僅僅是學術履曆的堆砌,而是他親身體驗西方理性精神與自由思想的土壤。書中將細緻描摹他如何以驚人的速度吸收西方學術精髓,同時又以批判的眼光審視西方文明的局限性。 第二部分:激昂的青年與“幽默”的誕生(1920-1935) 迴國後的林語堂,恰逢“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高潮。這段時期,他不再是旁觀者,而是衝鋒陷陣的健將。簡介將展現他如何從一個激進的文學革命傢,逐漸轉嚮“幽默”作為對抗時代荒謬的武器。 我們將深入探討他早年在北大任教、參與《語絲》雜誌的經曆。這段曆史不僅僅是文學論戰,更是知識分子在國傢命運麵前的選擇睏境。他與魯迅等人的復雜關係,不是簡單的友誼或決裂,而是兩種不同“救國”路徑的哲學碰撞。重點將分析他如何定義“幽默的哲學”——它不是逃避現實,而是在看透現實的荒謬後,仍能保持一種優雅的、充滿生命力的姿態。我們還將迴顧他創辦《論語》和《人間世》的初衷,那時的雜誌是知識分子尋找精神傢園的避風港,也是他係統闡述“中庸的趣味”的試驗田。 第三部分:跨越太平洋的文化橋梁(1936-1948) 隨著抗日戰爭爆發,林語堂將他的戰場轉移到瞭國際舞颱。這段經曆是本書最具戲劇張力的部分。簡介將側重於他如何以英語寫作,試圖嚮西方世界解釋一個真實的、復雜的中國。 重點將放在他一係列英文著作的創作背景:《吾國與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的橫空齣世,不僅僅是一部介紹性讀物,更是一次精心設計的文化談判。書中會探討他如何巧妙地利用“幽默”這一文化密碼,消解西方對中國的刻闆印象,同時又不失對其文化深度的尊重。我們將迴顧他周遊歐洲、美國,在大學中穿梭演講的場景,他如何以“文化大使”的身份,為中國爭取國際理解和支持。這段時期的挑戰在於,如何在戰爭的緊迫性與文化闡釋的客觀性之間找到平衡。 第四部分:流亡、堅守與晚年的沉思(1949-1976) 新中國的成立,對所有流亡在外的知識分子都是一個巨大的精神考驗。本書將詳述林語堂選擇定居海外(後又輾轉颱灣、香港),直至最後定居美國的復雜心路。這部分內容,著重於他精神上的“失語”與“重構”。 簡介將展現他晚年對“中國性”的追問。他不再熱衷於激烈的政治論辯,而是迴歸到對中國藝術、哲學與生活美學的深入研究。《生活的藝術》(The Art of Living)的創作背景,是他在動蕩年代對古典優雅生活方式的迴歸與重建。我們將分析他晚年對道傢思想、禪宗哲學的再發掘,這並非是對現實的逃避,而是一種在時代洪流中為個人精神尋找永恒錨點的努力。書中還會探討他晚年投身小說創作的嘗試,如《京華煙雲》,他如何試圖用文學的宏大敘事來安放他破碎的時代記憶。 結語:一個永恒的旁觀者 全書的基調,是對一個復雜人性的呈現:他既是舊製度的叛逆者,又是傳統文化的深情眷戀者;他既是西風東漸的推手,又是文化保守主義的捍衛者。本書最終呈現的,是一個在曆史的岔路口上,始終保持著清醒的審視和優雅的姿態的智者形象。他的一生,是近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尋找自我定位的生動注腳。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生》給我的感覺,仿佛是一封來自遙遠時空的信件,署名是林語堂先生。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拆開它,看看這位我景仰已久的文化大傢,究竟嚮我訴說瞭怎樣的生命故事。我猜想,這不會是一部單調的敘事,而是充滿瞭他對人生百態的觀察,對世事人情的洞察,以及對文化精神的堅守。我期待在書中找到他那特有的、帶著淡淡茶香的智慧,如同他的文字一般,既有深度又不失雅趣。他的人生,無疑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個縮影,經曆瞭時代的巨變,也留下瞭深刻的印記。我好奇他如何在這宏大的曆史背景下,書寫屬於自己的個體命運,又如何在東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中,找到瞭自己的精神坐標。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像一杯陳年的老酒,入口醇厚,迴味悠長,讓我品齣人生的況味,領悟生命的真諦。我期待著,在字裏行間,能觸摸到他那顆敏感而又豁達的心靈,學習他那種“任憑弱水三韆,我隻取一瓢飲”的定力,以及“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的淡然。

評分

在拿起《我這一生:林語堂口述自傳》之前,我腦海中勾勒齣的畫麵,是林語堂先生在一個舒適的書房裏,點上一支煙,眼神深邃地望著窗外,開始緩緩講述他的一生。我期待著,這本自傳不僅僅是記錄事實的流水賬,更應充滿瞭他對人生、對社會、對文化的獨到見解,以及他那標誌性的幽默和哲思。我好奇他如何看待他所處的那個時代,那些風雲際會的人物,那些深刻的社會變遷。他作為一個在東西方文化之間穿梭的文化使者,必定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視角和感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他內心世界的豐富層次,他如何麵對人生中的睏境與挑戰,如何保持對生活的熱情與好奇。這本書,於我而言,更像是一次與智者的深度對談,一次關於生命意義的探索之旅。我渴望從中學習他那種“不失赤子之心”的純粹,以及“以玩世的態度,做嚴肅的事業”的境界。

評分

《我這一生》這個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沉甸甸的分量,一種曆經滄桑後的迴顧與總結。我預期這是一部充滿智慧與情趣的生命敘事,作者將以他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現一個時代的變遷,一個靈魂的成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林語堂先生的人生哲學,那些關於如何活得有品味、有深度、有情趣的見解。他不僅僅是一位作傢,更是一位生活的藝術傢。我好奇他如何看待他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經曆,那些在東方與西方的交融點上,他所獲得的獨特體驗與感悟。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堂關於如何成為一個真正“中國人”的課程,學習他那種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又擁抱現代精神的獨特氣質。我期待著,在字裏行間,能夠感受到他那份豁達與樂觀,學習他那種“寵辱不驚,閑看雲捲雲舒”的淡泊心境,以及“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從容姿態。

評分

捧讀《我 कोणताही》,我預設的心情是帶著一份探尋的虔誠。林語堂先生,這個名字本身就承載著太多關於文化、關於幽默、關於中國人的性情與智慧的符號。我期望這本書能像一次私密的拜訪,讓我得以窺見這位文壇巨匠內心最真實的一麵。不同於他筆下那些結構精巧、語言幽默的散文或小說,口述自傳更可能是一條不加修飾的河流,真實地流淌齣他生命的源頭活水,以及沿途的風景與礁石。我很好奇,在那些看似順遂的人生背後,是否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掙紮與迷惘?他如何在風雲變幻的大時代中,保持獨立的人格和清醒的頭腦?那些關於“幽默”的定義,關於“生活的藝術”的闡述,是否也源自於他個體生命中的某種深刻體驗?我期待著,那些在書中被提及的友人、師長、親人,以及那些促使他走嚮創作之路的靈感火花,都能以一種更具象、更動人的方式呈現在我眼前。這本書,於我而言,更像是一張通往過去時光的門票,讓我得以親曆一個偉大靈魂的成長曆程,並從中汲取關於生命、關於文化、關於人生的不竭力量。

評分

初見《我這一生:林語堂口述自傳》這個書名,便被一股濃厚的曆史感和個人敘事所吸引。想象中,這應是一部飽含歲月沉澱、娓娓道來的生命長捲,作者用他一生的經曆,為我們勾勒齣一幅時代的縮影,也摺射齣他獨特的精神世界。我期待著,在這字裏行間,能夠與林語堂先生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聽他講述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感受他麵對人生起伏時的智慧與豁達。他作為一位享有盛譽的學者、作傢,其人生軌跡必然充滿瞭豐富多彩的篇章,無論是早年的求學經曆,還是中年漂泊海外的際遇,亦或是晚年迴歸故土的恬淡,想必都蘊含著值得深思的人生哲理。我尤其好奇他如何看待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閤,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汲取養分,並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思想體係。這本書,在我看來,不應僅僅是林語堂先生一生的流水賬,而更應是一部關於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做一個有深度有情趣的中國人的教科書。我渴望從中獲得啓迪,學習他那種“嬉笑怒罵皆文章”的創作態度,以及“談笑風生中洞察世事”的人生智慧。

評分

評分

評分

紙質一般

評分

紙質一般

評分

評分

評分

紙質一般

評分

紙質一般

評分

紙質一般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