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录上看,这本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古典修辞到当代视听语言,作者的博学毋庸置疑。然而,这种广度似乎带来了一种“浅尝辄止”的风险。例如,当讨论到改编中最常见的“视角转换”问题时,作者只是简单地提及了“主观镜头的使用”和“全知叙述者的退场”,但并未深入挖掘特定文化背景下,观众对“谁在观看”这一问题的不同接受度。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或者说,那些对电影美学有一定敏感度的爱好者来说,我们更想知道的是:当一个内向的文学人物被搬上大银幕,导演是如何通过景深、光影和剪辑的节奏,微妙地传达出那种“无人理解”的孤独感的?这本书的论述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却很少探讨“为什么这样有效”或“在何种情境下会失效”的复杂性。它提供了一张地图,标示了所有主要的城市,但每座城市内部的街道和风情,却需要读者自行去想象和填充,这多少有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遗憾。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引注系统堪称典范,对于需要进行严肃学术研究的人士来说,无疑是一个可靠的参考工具。参考文献的列表极其详尽,几乎涵盖了叙事理论发展至今的所有重要文献,这体现了作者扎实的研究功底。然而,当我试图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对近期某部热门改编作品的分析时,却发现书中的理论模型似乎有些“滞后”了。它似乎更侧重于对经典改编案例的梳理,那些已经被历史检验过的、相对成熟的改编范式。对于那些挑战传统、模糊了媒介边界的当代电影作品,比如那些大量使用非线性叙事、元叙事或互动叙事手法的影片,本书提供的分析工具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或者说,过于僵硬,无法灵活地捕捉到新媒介带来的叙事变异。阅读过程中,我总感觉自己手里拿着一把精确的尺子,去测量一个不断变形的、流动的对象,结果自然是误差重重,无法得心应手。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人,封面那种微微泛黄的纸张质感,配上沉稳的字体,立刻让人感受到一股学术的厚重感。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期待着能看到那些经典文学作品是如何在光影的魔术中被转译和重塑的。然而,阅读过程却让我感到有些许困惑。作者似乎过于沉溺于理论构建的迷宫,那些抽象的概念堆砌在一起,像是一堵堵高墙,将具体的文本分析远远地挡在了外面。我本以为会读到关于特定作家如何与导演进行跨媒介对话的精彩案例,比如福克纳的意识流如何被赫尔曼巧妙地视觉化,或者加缪的存在主义如何在银幕上获得新的张力。但此书更多地是在描绘一个宏大的叙事结构理论框架,它像是一张过于精密的蓝图,却缺少了实际建造过程中的泥土和汗水。对于一个渴望看到“文学如何变成电影”的实践者来说,这样的理论灌输略显乏力,仿佛是站在一座宏伟的剧院外,听见里面传来了悠扬的音乐,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只能对着厚重的门板猜测里面的精彩。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清晰的路径,理解文学内在的节奏感是如何被转化为电影的时间感和空间感。我期待的是一种“解码”的过程,能够看到那些隐性的文学策略如何被显性的视觉符号所替代。可惜的是,此书更像是一份哲学思辨录,它试图定义“叙事”的本质,并将其置于一个极高的、近乎形而上的位置。作者的笔触是冷静的、疏离的,几乎不带任何情感色彩地审视着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仿佛它们只是两种需要被分类和归档的数据集。这种过于抽离的视角,反而使得文学作品中那些最动人的、最能引发共鸣的情感内核,在理论分析中被剥离殆尽,只剩下骨架和结构。最终,我感觉自己读完的不是一本关于“如何将故事讲好”的书,而是一份关于“什么是故事的结构形式”的详尽说明书,对于一个感性大于理性的读者而言,这无疑是一次略显枯燥的智力练习,而非一次充满启发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充满了学院派的严谨,每一个论点都经过了细致的推敲和大量的术语铺陈。我欣赏作者对叙事学基本原理的掌握,他对“事件链的线性重构”和“情节弧的视觉压缩”等概念的界定清晰到位。但是,这种过度追求形式完美的做法,似乎牺牲了叙事本身的鲜活度。读到第三章时,我几乎要用笔记本把那些复杂的流程图画出来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这已经超出了享受阅读的范畴,更像是在解一道高难度的逻辑题。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够一语中的、揭示深层奥秘的洞察力,而不是这种层层包裹、步步为营的论证过程。就好像厨师做菜,过于强调温度、湿度、精确到毫克的配料比例,最终端上来的可能是一盘技术上无可指摘,但却索然无味的“科学料理”。我希望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从文本到影像转换时产生的“化学反应”,而不是被生硬的“物理定律”所束缚。
评分其实,《从文学到影片》这本书开头皮埃尔·索尔兰的序,已经将戈德罗先生的这个软肋指出来了。索尔兰认为,只存在“影片中的一个叙事”,而不存在“一个影片叙事”。从而,我们可以猜测,这种对于叙述/演示、书写/舞台、叙事/模仿的二元划分,可能是无意义的。因此,也就不存在一种本体学意义上的“影片叙事”,而只存在一种用电影的特有镜头语言而完成的“叙事”。
评分还没看呢,应该不错的。
评分是一本还不错的理论书,可以参考参考
评分以前就想买,这次跟图册一起,省了运费,喁喁。
评分准备看,期待已久。也不知道有没有用
评分比如,我们可以追问,戏剧和电影的叙事,究竟是通过演员的模仿、演示来叙事,还是通过演员台词(或字幕)的讲述、叙述来叙事的?
评分对于戈德罗先生而言,这个问题他已经论证完毕了。他在第四章详细研究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于模仿和叙事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理解、在第五章详细研究了书写叙事和舞台叙事的区别、在第六章详细研究了叙述和演示的区别、在第七章详细研究了叙述者和演示者的区别。
评分作者关注的大概是早期电影,而且偏重于文学解读。想从书里面看文学与电影的碰撞,或是寻找一些诺兰式叙事的理论支持,可能要失望。
评分在我看来,电影语法的建立与此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对蒙太奇的叙事作用的理解,本质上是约定俗成的,画面变成了语言的转喻。如果我们承认电影语法是建立在语言的解说之上,那么,电影语言与文字的语言就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