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以应用为主线、以就业为向导
培养工程管理型、技术应用型人才
与岗位要求、岗位资质考试衔接
与新材料、新技术、新规范同步
内容简介
《建筑设备安装与识图》是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以国家现行的建设工程规范、文件为依据,根据作者多年的工程实际经验及教学实践,在课堂教案与自编教材的基础上多次修改、补充编撰而成。全书共有10章,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生活给水排水工程、建筑消防灭火系统、供暖工程、燃气工程、通风空调工程、建筑变配电工程、建筑电气照明工程、电气动力工程、建筑防雷接地工程、智能建筑系统工程。每章后面均附有思考题与习题,供读者复习巩固之用。
全书在内容安排上淡化理论,每个安装项目均从实际工程项目引出,遵从实际安装程序与看图要求,并配以大量的插图,直观易懂,有助于读者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通俗性。
《建筑设备安装与识图》可作为高职高专工程造价、建筑设备、建筑经济及土建类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建筑安装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习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版说明
序言
前言
第1章 建筑生活给水排水工程
1.1 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基础知识
1.2 建筑生活给水系统
1.3 建筑生活污水排水系统
1.4 建筑屋面雨水排放
1.5 建筑生活给水排水系统施工图识读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建筑消防灭火系统
2.1 消火栓给水灭火系统
2.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3 其他灭火系统简介
2.4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施工图的识读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供暖工程
3.1 供暖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3.2 散热器热水供暖系统
3.3 热水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系统
3.4 辐射供暖系统
3.5 供暖系统安装
3.6 供暖系统施工图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燃气工程
4.1 燃气概述
4.2 城镇燃气供应系统
4.3 室内燃气供应系统的组成
4.4 室内燃气供应系统安装
4.5 室内燃气工程施工图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通风空调工程
5.1 通风系统
5.2 空调工程
5.3 通风空调工程识图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建筑变配电工程
6.1 建筑变配电系统概述
6.2 10kV变(配)电所及变配电设备
6.3 备用电源设备安装
6.4 配电线路
6.5 建筑变配电系统调试
6.6 建筑变配电系统施工图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建筑电气照明工程
7.1 电气照明基本知识
7.2 照明电光源与灯具
7.3 建筑电气照明配电系统
7.4 建筑电气照明工程施工
7.5 建筑电气照明工程施工图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电气动力工程
8.1 电动机常识
8.2 电动机安装
8.3 电动机调试
8.4 起重机滑触线的安装
8.5 电气动力工程施工图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 建筑防雷接地工程
9.1 建筑物防雷
9.2 防雷装置安装
9.3 建筑防雷接地装置施工图识读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10章 智能建筑系统工程
10.1 有线电视(CATV)系统
10.2 电话交换系统
10.3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10.4 智能建筑系统施工图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4.管道卡箍(沟槽)连接
卡箍连接件是一种新型的钢管连接方式,具有很多优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提出,系统管道的连接应采用沟槽式连接件或螺纹、法兰连接;系统中直径等于或大于100mm的管道,应采用法兰或沟槽式连接件连接。
(1)卡箍连接件的结构非常简单,包括卡箍(材料为球墨铸铁或铸钢)、密封圈(材料为橡胶)和螺栓紧固件,见图1-26。规格从DN25~DN600,配件除卡箍连接器外,还有变径卡箍、法兰与卡箍转换接头、螺纹与卡箍转换接头等。卡箍根据连接方式分为刚性接头和柔性接头。
(2)沟槽连接管件包括以下两个大类产品:
1)起连接密封作用的管件有刚性接头、挠性接头、机械三通和沟槽式法兰。
2)起连接过渡作用的管件有弯头、三通、四通、异径管、盲板等。机械三通可用于直接在钢管上接出支管。首先在钢管上用开孔机开孔,然后将机械三通卡人孔洞,孔四周由密封圈沿管壁密封。机械三通分螺纹连接和沟槽式两种。
常用的沟槽配件如图1.2 7所示:
(3)工艺流程:安装准备-滚槽-开孔-安装机械三通、四通-管道安装-系统试压。
(4)管道安装方法:按照先装大口径、总管、立管,后装小口径、支管的原则,在安装过程中,必须按顺序连续安装,不可跳装、分段装,以免出现段与段之间连接困难,影响管路整体性能。
5.承插口连接
(1)水泥捻口:一般用于室内、外铸铁排水管道的承插口连接,如图1-28所示。
(2)石棉水泥接口:一般室内、外铸铁给水管道敷设均采用石棉水泥捻口,即在水泥内掺适量的石棉绒拌合,其具体做法详见《SGBZ-0502室内给水管道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3)铅接口:一般用于工业厂房室内铸铁给水管敷设,设计有特殊要求或室外铸铁给水管紧急抢修,管道碰头急于通水的情况可采用铅接口,具体做法详见《SGBZ-0502室内给水管道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4)橡胶圈接口:一般用于室外铸铁给水管铺设、安装的管与管接口。
6.热熔连接
热熔连接技术适用于聚丙烯管道(如PP-R塑料管)的连接。热熔机加热到一定时间后,将材料原来紧密排列的分子链熔化,然后在稳定的压力作用下将两个部件连接并固定,在熔合区建立接缝压力。
热熔连接方式有热熔承插连接和热熔对接(包括鞍形连接),见图1—29。热熔承插连接适合于直径比较小的管材管件(一般直径在DN63mm以下),因为直径小的管材管件管壁较薄,截面较小,采用对接不易保证质量。热熔对接适合于直径比较大的管材管件,比承插连接用料省,易制造,并且因为在熔接前切去氧化表面层,熔接压力可以控制,质量较易保证。
……
前言/序言
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培养工程造价行业紧缺的工程管理型、技术应用型人才,依据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工程造价专业的教育标准、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大纲,我们组织了全国多所在该专业领域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许多优秀成果的高等职业院校的老师共同编写了这套系列教材。
本套系列教材包括《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量清单计价》、《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建筑工程预算》、《工程建设定额原理与实务》、《建筑设备安装与识图》、《建筑施工工艺》、《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与装饰材料》等12个分册,较好地体现了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施工型”、“能力型”、“成品型”人才的特征。本着遵循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体现职业型、技术型的特色以及反映最新课程改革成果的原则,整套教材在体系的构造、内容的选择、知识的互融、彼此的衔接和应用的便捷上不但可为一线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且必定会有力推进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教学改革是一项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的过程,教材建设也必将随之不断革故鼎新,希望使用该系列教材的院校以及老师和同学们及时将你们的意见、要求反馈给我们,以使该系列教材不断完整,成为反映高等职业教育工程造价专业改革最新成果的精品系列教材。
《建筑之魂:空间、光影与结构的艺术》 序言 当建筑不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庇护所,它便升华成为一种表达、一种叙事、一种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深刻洞察。本书《建筑之魂:空间、光影与结构的艺术》旨在剥离建筑最表层的物质属性,深入探究其赖以存在的精神内核,以及那些塑造我们空间体验的根本性要素。它不是一份枯燥的技术手册,也不是一份冰冷的图纸解读,而是一场关于建筑生命力的哲学式探寻,一次对空间、光影和结构之间微妙而强大关系的深度剖析。 我们将一同走进那些令人惊叹的建筑杰作,不仅仅去欣赏它们宏伟的外观,更是要去理解为何它们能够触动人心,为何它们能够定义一个时代,为何它们能够成为人类文明的永恒印记。本书将引导读者超越“看得见”的建筑,去感受“可体验”的空间,去领略“可感知”的光影,去领悟“可依靠”的结构,最终,去触碰到建筑最深层的灵魂。 第一章:空间的诗学——从容器到体验 建筑最本质的功能是创造空间。然而,一个好的空间远不止于围合,它是一种动态的体验,一种情感的流淌,一种与使用者互动的场域。 几何的逻辑与情感的回响: 从最基本的方形、圆形、三角形,到更复杂的曲线、斜面和不规则形态,不同的几何体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空间感受?直角的严肃、曲线的柔美、斜面的张力,它们如何唤起我们内心的共鸣?本书将探讨这些几何形态如何通过比例、尺度和布局,转化为我们对空间的直观感受。例如,高耸的穹顶会带来庄严与敬畏,狭窄的通道会引发紧张与期待,而开阔的庭院则能舒展心境。 流动与停留——空间的动线艺术: 建筑内部的空间是如何被组织的?“动线”——即人们在建筑内移动的路径——是空间设计的重要考量。是流畅无阻的引导,还是充满惊喜的回转?是通过一系列连续的开放空间,还是通过精心设计的私密角落?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的动线设计如何影响着人们在空间中的行为模式、感知节奏以及情感体验。例如,博物馆的动线设计需要引导观众有序地参观,而住宅的动线设计则更强调私密性与家庭成员的互动。 尺度与比例的感知游戏: 人体工程学是空间设计的基础,但超越了纯粹的功能需求,尺度和比例还承载着美学与哲学意味。巨构的尺度如何带来渺小感与敬畏感?微观的尺度如何营造亲密与温馨?本书将深入研究不同尺度和比例在建筑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状态和对环境的认知。我们将以帕特农神庙为例,探讨其精妙的视觉修正技术如何利用比例欺骗眼睛,使其看起来更完美。 内部与外部的对话: 建筑并非孤立的存在,它与周遭环境发生着永恒的对话。窗户、门廊、露台、退台等元素,是如何成为内外界限的媒介?它们如何模糊、融合或对抗?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对这些“连接点”的设计,来调节内外空间的渗透性,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层次和视觉焦点。一个面向景色的落地窗,一个半遮半掩的门廊,都能极大地改变空间的氛围。 第二章:光影的魔法——塑造氛围与情感 光,是建筑的灵魂之笔。它能够穿透、雕刻、弥漫,将冰冷的结构转化为温暖的体验。影,则是光的伴侣,它与光共同绘制出空间中的层次、深度和戏剧性。 自然之光的馈赠——方向、强度与色彩: 太阳的光线是最古老、最动人的建筑材料。不同时辰、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光线,以何种方式“走进”建筑?它们穿过窗户,洒落在墙壁、地面、家具上,留下了变幻莫测的轨迹。本书将探讨如何理解和利用自然光的特性,通过窗户的大小、朝向、遮阳构件等设计,来引导和控制光线的进入,从而创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空间氛围。例如,北向的窗户提供柔和均匀的光线,适合工作室;东向的窗户则带来晨曦的温暖,适合卧室。 人造之光的艺术——功能、氛围与象征: 当夜幕降临,灯光便成为建筑的语言。是功能性的照明,还是氛围的营造?是点亮细节,还是勾勒轮廓?本书将剖析人造光源的类型、色温、显色性等要素,以及它们在不同空间中的应用策略。我们将研究如何通过灯光的明暗、色彩和投射方式,来改变空间的感知,引导人们的注意力,甚至传达特定的文化或情感信息。例如,暖色调的灯光常用于营造温馨的家居氛围,而冷色调的灯光则可能用于强调科技感或专业性。 光影的雕塑——二维平面上的三维叙事: 光影的交织,能够赋予平面以深度,让建筑的形态在二维的表面上“立”起来。凹凸的墙面、复杂的造型、镂空的构件,在光线的照射下,会产生丰富的明暗对比,从而突出建筑的肌理、体块和层次。我们将深入分析光影如何成为建筑师手中雕刻空间、塑造形态的有力工具,如何利用阴影来强调建筑的结构感、体积感和历史感。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在强烈的阳光下,其巨大的体块感被光影衬托得更加雄伟。 时间的光之序列: 光影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动态性。一天之中,一年四季,光线的变化带来了空间中永不停歇的“表演”。建筑因此被赋予了时间维度,展现出生命般的律动。本书将引导读者去观察和体会这种时间的光之序列,感受建筑如何随着时间的流转而呈现出不同的表情和韵味。清晨的柔光,午间的烈日,傍晚的余晖,夜幕下的灯火,构成了建筑丰富多彩的生命周期。 第三章:结构的骨骼——承载、均衡与美学 结构是建筑的骨骼,它承载着重量,维持着均衡,决定着建筑的可能性。然而,结构不应是隐藏在幕后的冰冷机械,它本身也可以是一种强大的美学表达。 力的游戏——从均衡到张力: 建筑的每一个构件都参与着一场精妙的力的游戏。重力的压迫、风力的推挤、地震的摇晃,都需要结构来抵御。本书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如受压、受拉、弯曲、扭曲等,以及梁、柱、墙、板、拱、壳等基本结构构件的功能。我们将探讨建筑师如何通过对力的理解和运用,创造出既稳固又轻盈的结构体系。 材料的意志——混凝土、钢材、砖石与木材的对话: 不同的结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它们本身也蕴含着独特的美学语言。混凝土的塑形力、钢材的强度与韧性、砖石的厚重与质感、木材的温暖与生命力,它们如何被运用在结构中,并赋予建筑不同的性格?我们将审视不同材料在结构中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材料本身的属性,影响着建筑的外观和整体气质。例如,粗犷的清水混凝土能够展现工业时代的魅力,而精细的木结构则散发出古典的优雅。 透明的结构——暴露的骨骼之美: 有些建筑大胆地将结构暴露在外,使之成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主要的视觉元素。这种“透明的结构”设计,不仅体现了结构本身的逻辑美,也展现了建筑师的自信与诚实。本书将分析框架结构、桁架结构、索膜结构等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裸露的骨骼,营造出轻盈、开放、富有科技感的空间体验。埃菲尔铁塔便是将结构之美发挥到极致的典范。 形式追随精神——结构与形态的共舞: 结构与形态并非相互独立,它们是建筑创作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塑造的伙伴。是先有结构,再塑形态?还是先有形态,再为其寻找合适的结构?本书将探讨结构逻辑如何影响建筑的形态,以及建筑师如何通过对结构的创新运用,突破形态的限制,实现大胆的想象。例如,哥特式教堂的飞扶壁和肋拱结构,不仅是承重的功能,更是其独特的形态和精神象征。 结语:建筑之魂的永恒回响 《建筑之魂:空间、光影与结构的艺术》并非一部终结之作,而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之旅。它邀请您带着审视的目光,去重新观察身边的建筑,去感受其中的空间韵律,去体味光影的变幻,去思考结构的支撑。 当您漫步于城市街道,当您踏入历史建筑,当您凝视现代杰作,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您解读建筑的钥匙,让您不再仅仅是匆匆的过客,而是能够深入其境,与建筑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因为,每一个伟大的建筑,都在用它独特的语言,诉说着关于人类、关于生活、关于梦想的永恒故事。而理解了它的语言,您便能触碰到它最深处的灵魂,感受那份超越物质的、真正打动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