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起源(楚帛书与夏小正新考)/何新国学经典新考丛书

宇宙的起源(楚帛书与夏小正新考)/何新国学经典新考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新 编
图书标签:
  • 宇宙学
  • 古代文献
  • 楚帛书
  • 夏小正
  • 何新国学
  • 历史
  • 哲学
  • 天文
  • 考古学
  • 中国古代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
ISBN:9787802193543
商品编码:1029923521
开本:32
出版时间:2008-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宇宙的起源(楚帛书与夏小正新考)/何新国学经典新考丛书
  • 作者:何新
  • 定价:14
  •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
  • ISBN号:9787802193543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08-08-01
  • 印刷时间:2008-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151
  • 字数:126千字

编辑推荐语

何新涉研领域宽广、学境立意高远、观点坦豁新锐、见解独到达观。“何新国学经典新考丛书”精录了他的14部国学著作。本书为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两个部分:**部分为《楚帛书》研究。本书第二部分则为《夏小正》之研究。

作者简介

何新,中国**学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国际知名政论家、战略问题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协会理事;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9年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教师。1980年以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职于全国政协,从事研究工作。 出版专著、译著50余种,60多卷册,细目详见本丛书各卷附表。

目录

新版序
序一
序二

卷一 楚帛书《创世纪》之译解
楚帛书甲篇 宇宙之创造(译文)
楚帛书甲篇 创世纪(帛书原文)
楚帛书乙篇 天地四时吉凶(译文)
楚帛书乙篇 天地四时吉凶(帛书原文)
楚帛书丙篇 月名及月忌(译文)
楚帛书丙篇 月名及月忌(帛书原文)
楚帛书《创世纪》四季神及十二月神名考释

卷二 古历法研究
《夏小正》考释
《夏小正》经传注释
《夏小正》、《诗经·七月》、《礼记·月令》物候对照
端午节来源新论
上古五行十月历考论(何新)
关于十月历法(何新)
巴人淳于的神秘宇宙图纹(何新)

[附录]畏沙子弹庳■圆楚帛害研究文献要目
参考文献
何新著作年表


好的,为您构思一本与《宇宙的起源(楚帛书与夏小正新考)/何新国学经典新考丛书》内容无关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实且自然流畅: --- 《逝去的帝国回响:巴比伦文明的兴衰与人类早期治理模式研究》 图书简介 人类文明的曙光,往往伴随着辉煌的城邦与宏伟的制度。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沃土之上,巴比伦,这个曾经响彻古代世界的名字,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坐标,更是一个承载了法律、天文学、数学以及复杂社会治理经验的文化熔炉。本书并非聚焦于神话传说或考古发现的碎片,而是深入剖析巴比伦文明(涵盖古巴比伦和亚述时期为主)在政治结构、法律体系构建、城市规划与社会阶层流动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独特逻辑与历史遗产。 第一部分:河谷的馈赠与权力的集中 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塑造了早期人类治理的根本逻辑。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泛滥与枯竭,要求一种高度组织化的水利工程体系,而这种对集体协作的刚性需求,直接催生了早期中央集权国家的雏形。本书首先梳理了从苏美尔城邦联盟到阿卡德帝国,再到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时期)王权构建的演变路径。我们探讨了王权如何通过垄断资源分配、建立神权合法性基础,并最终通过军事征服来巩固其对广袤疆域的控制。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治理哲学。该法典超越了简单的刑罚罗列,它构建了一个基于社会身份(如自由民、半自由民和奴隶)的复杂责任体系。我们详细分析了法典中关于财产继承、商业契约、婚姻家庭以及公共工程责任的条款,揭示了在缺乏现代官僚体系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成文法条来维持社会稳定与经济秩序的精妙平衡。这不仅仅是“以眼还眼”的复仇原则,更是古代社会对公平、秩序和身份等级维护的深层考量。 第二部分:星辰的秩序与知识的垄断 巴比伦的智识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政治统治合法性的支撑。本书的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了祭司阶层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以及他们如何将天文学与占星术融合,构建出一套服务于王权的宇宙观。 通过对泥板文献中天文观测记录的再解读,我们发现巴比伦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不仅发展了六十进制、圆周率的近似计算,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这些知识转化为预测河水涨落、指导农业生产和预卜国家命运的工具。这种知识的垄断,使得统治者能够以“天命”的名义,指导民生,镇压异议。我们比较了巴比伦与同期埃及在知识体系上的异同,强调巴比伦更侧重于实用性、可量化的知识体系在国家管理中的应用深度。 第三部分:亚述的军事机器与帝国的极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比伦的治理模式被更为激进和军事化的亚述帝国所继承和改造。本书随后转向亚述的统治策略,重点分析了其独特的“高压”治理手段——大规模的强制迁徙(Deportation)政策。 亚述帝国如何通过系统性地迁移被征服民族的精英和工匠,来打破地方势力的地方认同感,并利用这些被迁徙者重建新都城,巩固中央权力?我们研究了亚述的军事行政体系,包括其高效的情报网络和专业的筑城技术,这些都是维持一个跨区域、多民族帝国长期运转的关键。然而,这种建立在持续军事征服和严酷压制基础上的帝国模式,最终也暴露了其内在的结构性脆弱——过度依赖领袖的军事才能,以及无法有效整合被压迫民族的文化认同。 第四部分:回响与遗产:对后世治理的启示 本书的结论部分,旨在超越历史叙事,探讨巴比伦文明对后世文明(包括波斯、希腊乃至近东地区的法律传统)留下的持久影响。从成文法的概念到城市规划的严谨性,再到对时间、天体运行的精确记录,巴比伦的贡献是深远且基础性的。 我们认为,巴比伦的兴衰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早期复杂国家治理的经典案例:一个依赖于技术官僚(祭司/书吏)、强力水利基础设施以及精心编纂的法律体系来维持平衡的实体。它的衰亡,也深刻揭示了过度集权、依赖暴力镇压以及未能将经济基础与社会结构有效整合的帝国模式所必然面临的困境。 通过对这些古老档案和制度的细致梳理,本书旨在为理解人类文明早期如何应对复杂性、如何建立权威以及如何在资源限制下规划社会秩序,提供一个详尽且富有洞察力的历史坐标。它讲述的,是权力、智慧与河流交织下,一个伟大文明的呼吸与消逝。 ---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抱着一种略带审慎的态度来接触这类涉及古代典籍的重新诠释之作。毕竟,对经典的考证和解读,往往牵涉到复杂的史料对比和逻辑推演,很容易因为一家之言而失之偏颇。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在保持批判性思维的同时,又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温情。它不是简单地推翻或颠覆前人的结论,而是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和论证路径。这种在尊重历史基础上的大胆创新,才是真正的学术进步的体现。我欣赏作者那种“不满足于已知”的探索精神,那种敢于挑战既有定论的勇气,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了张力和思想的碰撞感。它激发了我重新审视一些既定历史观点的欲望,让我意识到,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从来不是终结,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充满可能性的探索过程。这种启发性远比单纯的知识传授要宝贵得多。

评分

最近几年,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似乎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阅读需要高度专注力的书籍。我们习惯了碎片化的信息输入,对于长篇、需要深度思考的文本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慢空间”。它要求读者放慢语速,跟上作者严谨的论证步伐,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现代阅读习惯的反抗和修正。每一次放下它,我都能感受到思维的清晰度有所提升,那种被长期信息轰炸后的焦虑感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它提供的不是即时的娱乐满足,而是长期的心智滋养。我尤其喜欢它在论证过程中展现出的那种沉稳的节奏感,仿佛能从中听见历史在缓缓流淌的声音。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快餐式阅读无法比拟的,它真正触及了阅读的本质——精神的自我构建和深化。

评分

阅读其他一些历史或哲学著作时,我常常会遇到一个困境:术语过于专业,逻辑链条跳跃太快,导致理解起来非常费劲,常常需要反复查阅其他资料才能跟上作者的思路。然而,这本书在行文风格上似乎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它没有一味地追求晦涩的学术腔调,而是努力让复杂的概念变得可触可感。我能感觉到作者在遣词造句时,非常注重对读者的引导和铺垫,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原本陌生的领域。这种细腻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原本可能被束之高阁的古老思想,重新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它不像某些论文那样冷冰冰地抛出结论,而是更像一场深入灵魂的对话,让人在跟随作者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识,构建起自己的认知框架。这种流畅自然的阅读体验,是衡量一部好书的重要标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评分

从我个人的阅读兴趣点出发,我更关注书籍如何连接过去与现在,如何让古老的智慧在当代社会中产生回响。这本书在架构和论述中,似乎非常注重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它不仅仅是在“考证”过去的事情,更是在探讨这些古代文本和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当下世界格局、文化认同乃至宇宙观的深远影响。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独特的分析工具,帮助我跳出日常的琐碎,以一种更宏大、更具历史纵深感的视角来看待我们所处的时代。这种视野的拓展,是我阅读非虚构类书籍的核心诉求。如果一本书能让我读完后,看待日常事物的眼光都发生微妙的改变,那么它就称得上是一部杰作。这本书所散发出的那种试图重建宏大叙事的努力,正是当下许多轻量级读物所缺失的,它给予了读者一种更坚实、更有力的精神支柱。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透着古朴的气息,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封面那种略带粗粝的质感,仿佛在触摸着历史的纹理,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来一探究竟。虽然我对具体的学术内容还未深入探究,但光是这种对书籍本身的用心,就已经展现出了出版方对“国学经典”的敬畏之情。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考究,字体选择既清晰易读,又带有古典韵味,阅读起来丝毫没有晦涩感,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研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学术著作往往过于注重内容的堆砌,忽略了阅读体验,而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它给人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部严肃的学术作品,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放置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品味的体现。每次拿起它,都能感受到一股宁静的力量,让人愿意沉下心来,慢慢品味文字中蕴含的深厚底蕴。这种从外在到内在的整体美学构建,无疑是这本书成功吸引读者的第一步,让人对其中探讨的古代智慧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