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金属矿山清洁生产技术李富平
原价:46.00元
作者:李富平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02460235
字数:385000
页码:24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金属矿山清洁生产技术》在介绍清洁生产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从采矿清洁生产技术、选矿清洁生产技术、尾矿综合利用技术以及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等四个方面论述了金属矿山清洁生产技术,最后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金属矿山清洁生产审核的方法及程序。
《金属矿山清洁生产技术》可以作为从事清洁生产审核及矿山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高等院校采矿、矿物加工等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1 清洁生产基础知识
1.1 清洁生产产生的背景
1.2 清洁生产的内涵
1.3 清洁生产的意义及特点
1.3.1 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1.3.2 清洁生产可减少末端治理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1.3.3 清洁生产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1.4 清洁生产实施的途径
1.4.1 国家清洁生产管理政策
1.4.2 生产过程中的清洁生产实施途径
1.5 清洁生产推进的实践
1.5.1 国际清洁生产推进的实践
1.5.2 国内清洁生产推进的实践
1.6 清洁生产与绿色矿山
1.6.1 绿色矿山的内涵
1.6.2 绿色矿山建设的意义
1.6.3 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原则
1.6.4 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要求
1.6.5 绿色矿山与清洁生产的关系
2 采矿清洁生产技术
2.1 露天开采清洁生产技术
2.1.1 矿岩半连续运输技术
2.1.2 大孔距预裂爆破技术
2.1.3 逐孔爆破技术
2.2 地下开采清洁生产技术
2.2.1 大间距无底柱采矿新技术
2.2.2 充填采矿技术
2.2.3 地温预热系统
2.2.4 矿山设备变频调速技术
2.2.5 可控循环风技术
2.2.6 诱导冒落技术
2.2.7 矿井水利用技术
2.3 露天一地下联合开采技术
2.3.1 概述
2.3.2 露天转地下开采关键技术
2.3.3 露天地下联合采矿方法方案
2.3.4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采矿方法
2.3.5 应用实例
2.4 特殊采矿技术
2.4.1 地表浸出法
2.4.2 地下浸出法
2.5 金属矿山发展趋势
2.5.1 装备大型化、无轨化、自动化
2.5.2 生产集中化、高效化
2.5.3 复杂难采矿体、深部矿体开采安全化、高效化
2.5.4 矿山开采无废化、环保化
2.5.5 矿山开采数字化、智能化
3 选矿清洁生产技术
3.1 选矿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3.1.1 指导原则
3.1.2 编制清洁生产标准的方法
3.1.3 清洁生产标准经济分析、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及可操作性
3.2 碎磨过程的清洁生产技术
3.2.1 多碎少磨技术
3.2.2 破碎过程的强化技术
3.2.3 磨碎过程的强化技术
3.3 分选过程的清洁生产新技术
3.3.1 磁铁矿选矿技术进展及设备
3.3.2 赤铁矿选矿新技术及设备
3.3.3 铁精矿高效脱硫技术
3.3.4 选矿厂“管、控一体化”控制新技术
3.3.5 WDPF微机多道、多探头在线品位分析系统
4 尾矿综合利用技术
4.1 尾矿中有用金属与矿物回收技术
4.1.1 铁尾矿再选技术
4.1.2 铜尾矿再选技术
4.1.3 铅锌尾矿再选技术
4.1.4 钼尾矿再选技术
4.1.5 锡尾矿再选技术
……
5 采矿迹地生态重建技术
6 金属矿山清洁生产审核案例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都相当考究,光是捧在手里就已经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内容上,作者对于史料的解读独具慧眼,常常能在看似平淡的记载中挖掘出惊人的信息量。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严谨而不失温度的笔触,既有学术研究的深度,又不失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同情与理解。这种平衡把握得非常好,让读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书中对一些关键历史节点的分析,逻辑链条清晰,论证有力,让人不得不信服。它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一次对过去文明的深度对话。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那个复杂而迷人的历史时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案头良伴,值得反复品读。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对传统史学观点的挑战与补充上。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堆砌史料,而是提出了许多富有洞察力的新见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争议性问题时所展现出的审慎态度和开阔胸襟,不盲从权威,敢于提出质疑,并用扎实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论点。这种学术勇气令人敬佩。每读到一个新的章节,都会引发我思考很久,甚至会促使我回头去查阅其他相关的资料,进行二次思考。这本书成功地激发了我对历史研究的热情,让我意识到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定论,而是一个不断被重新审视和理解的过程。这是一本能真正提升读者历史素养的杰作。
评分从装帧设计到内容的学术含量,这本书都体现了极高的水准。书中的图表和辅助材料的整理也非常到位,极大地便利了读者对复杂信息的理解和比对。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对地域文化融合的细致描摹,它让我们看到,历史的进程从来都不是单一线条的,而是多方力量相互作用、交织碰撞的复杂产物。这本书为我们理解边疆历史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石,它的影响力将是长远的。对于那些对历史细节有极致追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参照系和分析方法,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读完后,我对那个宏大而又充满细节的历史场景,拥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把握。
评分哇,这本书简直是历史爱好者的宝藏!我本来以为自己对那个时期的历史已经算有所了解了,但读完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之前的认知实在太肤浅了。作者的功力深厚,简直像是在历史的迷雾中开辟了一条清晰的道路。特别是对于那些常年被忽略的边疆地区的史料挖掘和整理,让人耳目一新。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学术腔调,而是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每一次翻阅,都感觉自己像是和古代的学者们一起在田野里考察,亲手触摸那些尘封已久的秘密。这本书的细节处理得极其到位,每一个论证都有理有据,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文献功底。读完后,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文化交流以及政治格局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实在是拓宽了我的视野。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时,我还担心内容会太过艰涩难懂,毕竟涉及到古代的文书和考据工作,门槛似乎很高。但没想到,作者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用非常流畅、易于理解的语言将复杂的历史脉络娓娓道来。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作者抽丝剥茧,层层递进,解开了一个又一个历史谜团。书中对于不同史料之间的相互印证和交叉验证做得非常出色,让人对结论的可靠性深信不疑。它成功地将冷冰冰的文物和文献,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让我仿佛能听到千年前的烽火和驼铃声。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了新的史料解读,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加立体的历史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