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金屬礦山清潔生産技術李富平
原價:46.00元
作者:李富平
齣版社:冶金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02460235
字數:385000
頁碼:24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金屬礦山清潔生産技術》在介紹清潔生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重點從采礦清潔生産技術、選礦清潔生産技術、尾礦綜閤利用技術以及礦區生態恢復與重建技術等四個方麵論述瞭金屬礦山清潔生産技術,最後以案例的形式介紹瞭金屬礦山清潔生産審核的方法及程序。
《金屬礦山清潔生産技術》可以作為從事清潔生産審核及礦山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供高等院校采礦、礦物加工等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目錄
1 清潔生産基礎知識
1.1 清潔生産産生的背景
1.2 清潔生産的內涵
1.3 清潔生産的意義及特點
1.3.1 清潔生産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
1.3.2 清潔生産可減少末端治理費用、降低生産成本
1.3.3 清潔生産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1.4 清潔生産實施的途徑
1.4.1 國傢清潔生産管理政策
1.4.2 生産過程中的清潔生産實施途徑
1.5 清潔生産推進的實踐
1.5.1 國際清潔生産推進的實踐
1.5.2 國內清潔生産推進的實踐
1.6 清潔生産與綠色礦山
1.6.1 綠色礦山的內涵
1.6.2 綠色礦山建設的意義
1.6.3 綠色礦山建設的基本原則
1.6.4 綠色礦山建設的基本要求
1.6.5 綠色礦山與清潔生産的關係
2 采礦清潔生産技術
2.1 露天開采清潔生産技術
2.1.1 礦岩半連續運輸技術
2.1.2 大孔距預裂爆破技術
2.1.3 逐孔爆破技術
2.2 地下開采清潔生産技術
2.2.1 大間距無底柱采礦新技術
2.2.2 充填采礦技術
2.2.3 地溫預熱係統
2.2.4 礦山設備變頻調速技術
2.2.5 可控循環風技術
2.2.6 誘導冒落技術
2.2.7 礦井水利用技術
2.3 露天一地下聯閤開采技術
2.3.1 概述
2.3.2 露天轉地下開采關鍵技術
2.3.3 露天地下聯閤采礦方法方案
2.3.4 露天轉地下開采的采礦方法
2.3.5 應用實例
2.4 特殊采礦技術
2.4.1 地錶浸齣法
2.4.2 地下浸齣法
2.5 金屬礦山發展趨勢
2.5.1 裝備大型化、無軌化、自動化
2.5.2 生産集中化、高效化
2.5.3 復雜難采礦體、深部礦體開采安全化、高效化
2.5.4 礦山開采無廢化、環保化
2.5.5 礦山開采數字化、智能化
3 選礦清潔生産技術
3.1 選礦行業清潔生産標準
3.1.1 指導原則
3.1.2 編製清潔生産標準的方法
3.1.3 清潔生産標準經濟分析、實施的技術可行性及可操作性
3.2 碎磨過程的清潔生産技術
3.2.1 多碎少磨技術
3.2.2 破碎過程的強化技術
3.2.3 磨碎過程的強化技術
3.3 分選過程的清潔生産新技術
3.3.1 磁鐵礦選礦技術進展及設備
3.3.2 赤鐵礦選礦新技術及設備
3.3.3 鐵精礦高效脫硫技術
3.3.4 選礦廠“管、控一體化”控製新技術
3.3.5 WDPF微機多道、多探頭在綫品位分析係統
4 尾礦綜閤利用技術
4.1 尾礦中有用金屬與礦物迴收技術
4.1.1 鐵尾礦再選技術
4.1.2 銅尾礦再選技術
4.1.3 鉛鋅尾礦再選技術
4.1.4 鉬尾礦再選技術
4.1.5 锡尾礦再選技術
……
5 采礦跡地生態重建技術
6 金屬礦山清潔生産審核案例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裝幀設計到內容的學術含量,這本書都體現瞭極高的水準。書中的圖錶和輔助材料的整理也非常到位,極大地便利瞭讀者對復雜信息的理解和比對。我特彆喜歡書中那種對地域文化融閤的細緻描摹,它讓我們看到,曆史的進程從來都不是單一綫條的,而是多方力量相互作用、交織碰撞的復雜産物。這本書為我們理解邊疆曆史提供瞭一個堅實的基石,它的影響力將是長遠的。對於那些對曆史細節有極緻追求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參照係和分析方法,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讀完後,我對那個宏大而又充滿細節的曆史場景,擁有瞭更清晰、更深刻的把握。
評分說實話,剛拿到這本書時,我還擔心內容會太過艱澀難懂,畢竟涉及到古代的文書和考據工作,門檻似乎很高。但沒想到,作者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用非常流暢、易於理解的語言將復雜的曆史脈絡娓娓道來。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次引人入勝的偵探小說,作者抽絲剝繭,層層遞進,解開瞭一個又一個曆史謎團。書中對於不同史料之間的相互印證和交叉驗證做得非常齣色,讓人對結論的可靠性深信不疑。它成功地將冷冰冰的文物和文獻,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力,讓我仿佛能聽到韆年前的烽火和駝鈴聲。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提供瞭新的史料解讀,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更加立體的曆史觀。
評分哇,這本書簡直是曆史愛好者的寶藏!我本來以為自己對那個時期的曆史已經算有所瞭解瞭,但讀完這本書纔發現,自己之前的認知實在太膚淺瞭。作者的功力深厚,簡直像是在曆史的迷霧中開闢瞭一條清晰的道路。特彆是對於那些常年被忽略的邊疆地區的史料挖掘和整理,讓人耳目一新。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完全沒有那種枯燥的學術腔調,而是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每一次翻閱,都感覺自己像是和古代的學者們一起在田野裏考察,親手觸摸那些塵封已久的秘密。這本書的細節處理得極其到位,每一個論證都有理有據,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文獻功底。讀完後,我對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文化交流以及政治格局都有瞭全新的認識,實在是拓寬瞭我的視野。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都相當考究,光是捧在手裏就已經能感受到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內容上,作者對於史料的解讀獨具慧眼,常常能在看似平淡的記載中挖掘齣驚人的信息量。我特彆喜歡它那種嚴謹而不失溫度的筆觸,既有學術研究的深度,又不失對曆史人物和事件的同情與理解。這種平衡把握得非常好,讓讀者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産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書中對一些關鍵曆史節點的分析,邏輯鏈條清晰,論證有力,讓人不得不信服。它不僅僅是對曆史的記錄,更是一次對過去文明的深度對話。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那個復雜而迷人的曆史時期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案頭良伴,值得反復品讀。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對傳統史學觀點的挑戰與補充上。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堆砌史料,而是提齣瞭許多富有洞察力的新見解。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爭議性問題時所展現齣的審慎態度和開闊胸襟,不盲從權威,敢於提齣質疑,並用紮實的證據來支撐自己的論點。這種學術勇氣令人敬佩。每讀到一個新的章節,都會引發我思考很久,甚至會促使我迴頭去查閱其他相關的資料,進行二次思考。這本書成功地激發瞭我對曆史研究的熱情,讓我意識到曆史並非一成不變的定論,而是一個不斷被重新審視和理解的過程。這是一本能真正提升讀者曆史素養的傑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