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温病心悟》对温病的主要内容作出归纳,并联系伤寒,从整个外感热病的角度,接合作者本人教学与临床的心得体会展开议论。全书分“原文阐释篇”和“附录”两个部分,“原文阐释篇”以提纲归类方式整理温病学方面的主要论述原文,并对原文给予“释要”,文字简约,观点平实,抓住要点联系实际,以其方便读者的阅读,并有所启悟;书后设附录,将温病学方面的主要医家、医著和方荆加以归纳,以方便读者翻阅应用。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张再良,男,1952年出生,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1987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师从殷品之教授。从事中医的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三十余年。现供职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担任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术带头人,曾任基础医学院院长。擅长中医临床经典的讲授,对中医经典的教学与研究积有一定的心得与经验。曾主编《金匮指要》、《中医古典临床精华》、《中医日语》等教材,担任《中医药高级参考丛书·金匮要略》、新世纪教材《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案例版教材、研究生教材《金匮要略的理论与实践》等书和教材的副主编。另有《读解伤寒》、《读解金匮》、《金匮要略释难》等著作出版。
目录
专题发挥篇
一、历史上的传染病与医学的进步
二、中医热病证治的历史步伐
三、宋以前医家对温病的认识
四、宋金元医家对温病的认识
五、关于温病病因的思考
六、从病名的角度来认识温病
七、伏邪与新感说的临证意义
八、卫气营血、三焦及其辨证规律
九、舌诊在温病证治中的重要价值
十、温病临证治法方药的归纳
十一、对历史上寒温之争的再思考
十二、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一体化
十三、关于伤寒的广义和狭义
十四、六经的框架位置说
十五、存在于经方中的诊疗体系
十六、六经病证的治法方药体系
十七、伤寒六经病与祝氏五段说
十八、现实与传统的冲撞和对接
十九、承前启后力创新说
二十、经方与时方原来不相悖
原文阐释篇
一、病因与发病
(一)《温疫论?原病》
(二)《温疫论?杂气论》
(三)《温疫论?论气所伤不同》
(四)《温疫论?行邪伏邪之别》
(五)《伤暑全书?辨春夏秋冬温暑凉寒四证病原》
(六)《尚论篇?详论温疫以破大惑》
(七)《疫疹一得?疫疹穷源》
(八)《疫疹一得?疫疹案》
(九)《伤寒温疫条辨?温病与伤寒根源辨》
(十)《时病论?温瘟不同论》
(十一)《温病明理?热病论》
(十二)《温病明理?伤寒与温病》
(十三)《温病明理?口鼻论》
二、辨证与诊法
(一)《温热论?卫气营血辨证》
(二)《温病条辨?三焦辨证》
(三)《伤暑全书?辨寒暑证各异》
(四)《伤暑全书?温病辩》
(五)《温疫论?辨明伤寒时疫》
(六)《疫疹一得?论疫与伤寒似同而异》
(七)《广温疫论?论温热五种辨法》
(八)《广温疫论?论温热与风寒各异》
(九)《通俗伤寒论?表热证?里热证?表里皆热证》
(十)《伤寒温疫条辨?证候辨》
(十一)《温热逢源?论伏邪外发须辨六经形证》
(十二)《温热逢源?论温病初发脉象舌苔本无一定》
(十三)《温热论?辨舌验齿及其他》
(十四)《通俗伤寒论?六经舌苔》
(十五)《疫疹一得?论伤寒无斑疹》
(十六)《温疫论?统论疫有九传治法》
三、病证与鉴别
(一)病名泛论
(二)风温
(三)春温
(四)暑证
(五)暑温
(六)暑湿
(七)湿热
(八)伏暑
(九)秋燥
(十)烂喉痧
(十一)大头瘟
(十二)霍乱
(十三)疫疹
(十四)疟疾
四、治法与方药
(一)《尚论篇?详论温疫以破大惑》
(二)《伤寒温疫条辨?温病与伤寒治法辨》
(三)《温热逢源?论温病与伤寒病情不同治法各异》
(四)《通俗伤寒论?六经总诀》
(五)《时病论?伤寒书统治六气论》
(六)《通俗伤寒论?六淫病用药法》
(七)《伤寒温疫条辨?发表为第一关节辨》
(八)《伤寒温疫条辨?寒热为治病大纲领辨》
(九)《时病论?温病拟用诸法》
(十)《时病论?治时病常变须会通论》
(十一)《疫疹一得?论疫疹之脉不宜表下》
(十二)《温热逢源?论伏气发温与暴感风温病原不同治法各异》
(十三)《温疫论?瘟疫初起》
(十四)《温疫论?标本》
(十五)《温疫论?注意逐邪勿拘结粪》
(十六)《伤寒温疫条辨?升降散》
(十七)《疫疹一得?疫疹诸方》
(十八)《温热逢源?伏温从少阴初发证治》
(十九)《温热逢源?伏温外挟风寒暑湿各新邪为病》
(二十)《温热逢源?伏温由少阴外达三阳证治》
(二十一)《温热逢源?伏温化热郁于少阴不达于阳》
(二十二)《温热逢源?伏温热结胃腑证治》
(二十三)《温热逢源?伏温挟湿内陷太阴发黄疸肿胀泄利等证》
(二十四)《温热逢源?伏温上灼肺金发喘逆咯血咳脓证治》
(二十五)《温热逢源?伏温内燔营血发吐衄便红等证治》
(二十六)《温热逢源?伏温外窜血络发斑疹喉痧等证治》
(二十七)《温热逢源?伏温化热内陷手足厥阴发痉厥昏蒙等证》
(二十八)《温热逢源?伏温阴阳淆乱见证错杂》
(二十九)《重订广温疫论?论温热兼症疗法》
(三十)《温疫论?补泻兼施》
(三十一)《温疫论?解后宜养阴忌投参术》
(三十二)《温疫论?妇人温病》
(三十三)《温病条辨?温病治禁及其他》
(三十四)《伤暑全书?服药总法》
附录
温病专著举要
温病主要方剂一览
后记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温病心悟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温病心悟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评分
☆☆☆☆☆
温病包括范围很广,一般外感疾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热病,都属于温病的范围。例如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温毒等。温病属常见病,其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大多起病急骤、传变较快,且多数具有程度不等的传染性、流行性。温病的治疗,应以清热存阴为基本原则。
评分
☆☆☆☆☆
满意。好评!送货也满意。
评分
☆☆☆☆☆
这部书,可以作为一个引子,引导你步入正确之门。至于温病里面的天地,需要你自己不断地努力。
评分
☆☆☆☆☆
京东商城,值得信赖!
评分
☆☆☆☆☆
评分
☆☆☆☆☆
书面脏
评分
☆☆☆☆☆
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又称温热病。属广义伤寒范畴。以发热、热象偏盛(舌象、脉象、便溺等热的征象)、易化燥伤阴为临床主要表现。
评分
☆☆☆☆☆
① 新感温病。感邪后立即发病,初起病发于表,以表热证为主。如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等。
评分
☆☆☆☆☆
看张再良教授的书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