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塔式起重机
  • 施工安全
  • 起重机械
  • 安全技术规程
  • 建筑工程
  • 安装拆卸
  • 规范标准
  • JGJ196-2010
  • 安全操作
  • 风险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17808
版次:1
商品编码:10321980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8
字数: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基本规定;3.塔式起重机的安装;4.塔式起重机的使用;5.塔式起重机的拆卸;6.吊索具的使用以及相关附录。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基本规定
3 塔式起重机的安装
3.1 塔式起重机安装条件
3.2 塔式起重机基础的设计
3.3 塔式起重机附着装置的设计
3.4 塔式起重机的安装
4 塔式起重机的使用
5 塔式起重机的拆卸
6 吊索具的使用
6.1 一般规定
6.2 钢丝绳
6.3 吊钩与滑轮
附录A 塔式起重机安装自检表
附录B 塔式起重机安装验收记录表
附录C 塔式起重机周期检查表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精彩书摘

  2 基本规定
2.0.1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企业:可承担各类起重设备的安装与拆卸。
二级企业:可承担单项合同额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金5倍的1000kN·m及以下塔式起重机等起重设备、120t及以下起重机和龙门吊的安装与拆卸。
三级企业:可承担单项合同额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金5倍的800kN·m及以下塔式起重机等起重设备、60t及以下起重机和龙门吊的安装与拆卸。
顶升、加节、降节等工作均属于安装、拆卸范畴。
2.0.2专业单位的基本管理制度包括:转场保养、安装拆卸前维修、保修制度,员工的培训制度,周期检查制度,安装、拆卸中的检验监督制度等。
2.0.3本条是强制性条文。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方法》(建质[2004]213号),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单位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根据《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166号),由建设主管部门统一颁发。
2.0.4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TSGQ 7001-2006的规定,自2006年10月1日起出厂的塔式起重机必须有技术监督部门的制造监督检验证明。国外制造的塔式起重机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商检证明等。
……

前言/序言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是指导建筑施工中塔式起重机安全作业的重要技术文件,但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本次将为您呈现一本名为《现代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的深度解析,它将带领您进入一个由创新材料和先进工艺塑造的建筑新纪元。本书并非仅仅罗列建材的种类或施工步骤,而是旨在系统性地探讨现代建筑业如何通过材料的革新和技术的升级,实现更高效、更环保、更具艺术表现力的建造过程。 第一部分:现代建筑材料的创新与应用 本书首先聚焦于当前建筑材料领域最前沿的创新成果。我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砖石等,而是深入研究那些正在重塑建筑形态与功能的新型复合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绿色环保建材以及智能材料。 新型复合材料: 重点介绍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等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这些材料以其极高的强度重量比、优异的耐腐蚀性和耐久性,为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以及特殊造型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本书将详细阐述其力学性能、连接技术、防护措施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如桥梁加固、幕墙系统、预制构件等,分析其带来的结构优化和施工便利性。 高性能混凝土(HPC): 探讨超高强混凝土(UHPC)、自密实混凝土(SCC)、纤维增强混凝土(FRC)等的发展。UHPC的出现,使得建筑结构的截面尺寸大幅减小,空间利用率提升,同时显著增强了结构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能。SCC则通过其优异的流动性和密实性,解决了复杂钢筋密集区域的浇筑难题,减少了振捣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混凝土质量。FRC通过添加各类纤维,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抗裂、抗冲击和抗疲劳性能。本书将深入分析这些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设计、配合比优化、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实例,展示其在超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领域的卓越表现。 绿色环保建材: 深入剖析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材领域的体现。这包括再生建材(如再生骨料、废弃塑料再生砖)、低碳建材(如低碳水泥、竹材、木结构建筑)、保温隔热建材(如气凝胶、真空绝热板、高效保温砂浆)以及环境友好型涂料和粘结剂。本书将详细介绍这些材料的生产工艺、性能特点、节能环保效益,以及如何在建筑设计、施工和后期维护中发挥最大价值,助力建筑行业实现“双碳”目标。 智能材料: 展望未来建筑的智能化趋势,介绍形状记忆合金、压电材料、光敏材料、自修复材料等在建筑中的潜在应用。例如,形状记忆合金可用于智能开窗系统或结构减震;压电材料可用于能量收集或结构健康监测;自修复材料则能延缓结构的退化,延长使用寿命。本书将探讨这些前沿材料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及其在智能建筑、生态建筑中的应用前景。 第二部分: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革新与实践 在材料创新之外,本书同样致力于挖掘和呈现引领行业发展的先进施工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关注效率的提升,更强调精准、安全、绿色和智能化。 装配式建筑技术: 详细解读预制构件(PC)、钢结构装配、木结构装配等主流装配式建造模式。本书将深入分析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特点、构件生产工艺、运输吊装技术、连接节点处理、以及现场的安装顺序与精度控制。重点探讨如何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与装配式建造的深度融合,实现设计、生产、施工全过程的数字化协同,提升整体建造效率和质量。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BIMS不仅仅是三维模型的展示,而是贯穿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平台。本书将重点阐述BIM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包括: 三维可视化与碰撞检测: 在施工前发现设计中的冲突,优化施工方案。 施工模拟与进度规划(4D BIM): 将模型与时间维度结合,进行施工进度模拟,优化资源配置。 成本估算与工程量统计(5D BIM): 精准获取工程量,优化成本控制。 现场施工管理与指导: 利用移动端BIM应用,实现图纸、模型、进度、质量、安全等信息的实时交互。 后期运维管理: 为建筑的后期运营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本书将通过典型工程案例,展示BIM技术如何显著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降低施工风险,提升施工质量。 智能化施工与机器人技术: 探讨建筑工地向智能化、无人化迈进的趋势。本书将介绍建筑机器人的应用,如自动砌砖机器人、钢筋绑扎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混凝土浇筑机器人等。同时,还将关注无人机技术在施工测量、进度监控、安全巡查中的应用,以及物联网(IoT)技术在设备监控、环境监测、人员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本书将分析这些技术如何提高施工精度,降低人工成本,改善作业环境,提升安全水平。 绿色施工与节能减排技术: 强调施工过程中的环保理念。本书将深入探讨节水、节能、节材、减少施工扬尘和噪音的具体技术措施。包括: 高效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如泵送、预拌混凝土的应用,减少现场搅拌。 节能的脚手架与模板体系: 推广可重复利用、易拆装的体系。 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 如洒水降尘、噪音控制、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等。 施工过程的能源管理: 优化施工机械使用,推广新能源设备。 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如何将绿色施工理念融入到每一个施工环节,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新型连接技术与施工工艺: 针对各类新型材料和结构体系,本书将介绍高性能灌浆料连接、焊接技术、螺栓连接、粘结技术等。例如,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锚固技术,针对超高层建筑钢结构的精密焊接工艺,以及针对装配式构件的干式连接技术等。将重点分析不同连接方式的适用范围、技术要点、质量控制及可靠性评价。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与发展趋势展望 在系统介绍完材料与技术后,本书将通过一系列典型工程案例,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实践验证。这些案例将涵盖不同类型的建筑项目,如超高层写字楼、大型公共场馆、复杂桥梁、节能住宅等,详细分析其中应用的创新材料、先进施工技术及其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最后,本书将对未来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包括: 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化的高度融合: 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建筑业的“工业4.0”。 可持续建筑与韧性城市: 关注材料和技术如何为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城市韧性做出贡献。 模块化与集成化设计施工: 探索更灵活、更快速的建造模式。 生命周期评估与循环经济: 强调从材料的生产、使用到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优化。 《现代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前瞻性于一体的专业著作,旨在为建筑行业的从业者、研究者、开发者以及对现代建筑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野,共同探索建筑业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施工项目经理,我最看重的是规范条文的“可操作性”和“现场落地性”。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理论上的完美流程在面对突发天气变化、材料临时堆放混乱或是协作单位间的沟通不畅时,都会面临极大的挑战。我原以为这部规程会提供更丰富的“例外情况处理”和“应急预案”的实战案例,特别是针对那些在复杂环境下进行超限或高难度的起重作业。遗憾的是,全书的论述倾向于“理想状态下的标准流程”,对于如何应对塔吊基础在雨季发生局部沉降时的快速抢险措施、如何在视野受阻的浓雾天气下,最大化依赖地面指挥和通讯设备的冗余备份,缺乏具体的操作步骤和责任划分细则。比如,书中对防碰撞系统的要求只是简单提及,却未深入探讨不同品牌、不同精度系统的兼容性测试和日常校准的频次标准,这使得我们在采购和验收阶段,难以用这本书作为最强有力的技术依据来要求设备供应商。

评分

我是一位长期从事设备租赁和维护的工程师,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关于塔吊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深度内容。具体来说,我对塔吊钢结构件的疲劳损伤评估标准、关键受力部件的无损检测(NDT)技术应用规范,以及不同制造商设备之间在维修保养通用性上的建议非常感兴趣。这部规范在“使用”环节的描述非常详尽,涵盖了从安装到拆卸的每一个技术步骤,但是对于“如何判断设备是否因长期高强度工作而需要提前报废”这一关键的经济和安全决策点,描述得相对笼统。它更偏向于“如何正确使用一台合格的设备”,而不是“如何科学地管理和评估一台处于使用末期的设备”。例如,对于塔身键合段在多次升高作业后的螺栓预紧力衰减规律,书中没有提供任何参考数据或寿命预测模型,这使得我们在制定设备大修计划时,只能依赖于设备厂商的单方面说明,而缺乏一个独立、权威的技术标准来支撑我们的判断。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和文字风格,展现出一种教科书式的严谨,这无疑保证了其权威性,但同时也牺牲了一定的阅读体验。我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风险识别与规避”的策略层面,例如如何通过先进的培训方法,让新进场的起重司机能够迅速掌握复杂工况下的心理调适能力。然而,该规程的大部分篇幅集中在机械参数的计算、基础设计的要求以及日常点检的清单化管理上。对于“安全文化”的培育,对于如何通过有效的安全会议和情景模拟训练来内化这些技术规范,这本书几乎没有涉猎。它将安全视为一系列工程和机械问题的集合来解决,而忽略了人——作为最不可控因素——在整个安全链条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决策过程。如果能加入一些关于“非技术因素导致的事故分析”章节,并提出相应的软性管理对策,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大大提升,不再仅仅是一本“工程师手册”。

评分

从教学和培训的角度来看,这部规程的深度和广度是毋庸置疑的,它为理解塔式起重机的基础力学和安装规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对于现代施工技术人员而言,他们越来越需要的是跨学科的知识整合,特别是与BIM技术、物联网(IoT)数据采集相结合的安全管理模式。我本期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将规范中的参数(如风载荷限制、最大起重力矩)转化为可被施工管理软件自动读取和比对的数字模型的相关指导。目前来看,这本书是典型的“纸质时代”的安全规范,所有数据和要求都需要人工进行核对和计算。这种模式在项目规模日益庞大、工期压力日益紧迫的今天,效率显得低下。要真正实现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这部规范需要引入更多关于数据接口、信息集成以及如何建立实时安全预警平台的指导性章节,否则,它将仅仅停留在“合规性检查”的层面,而非“前瞻性安全管理”的层面。

评分

这部厚重的规范手册,初次翻阅时,那密密麻麻的条文和详尽的图示,着实让人感受到建筑行业对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视。我原本期待它能在塔吊作业的“人机工程学”上有所突破,毕竟现代施工现场对操作人员的生理和心理负荷越来越关注。然而,通读下来,尽管对于基础的吊装步骤、力矩计算和地基承载力的描述严谨到位,但对于提升操作舒适度、优化驾驶室环境设计,以及如何在超长待机或高强度作业下有效预防疲劳累积导致的操作失误,这本书的着墨实在有限。它更像是一部坚实的“底线”指导,强调“必须做什么”,却鲜有涉及“如何做得更好、更人性化”的进阶探索。例如,关于远程监控系统的集成应用,或是如何利用新兴的传感器技术对塔吊的微小晃动进行实时反馈和修正,书中并未提供前瞻性的指导或案例分析,使得这部2010年的老规范在面对当下数字化、智能化施工的浪潮时,略显保守和滞后,让人期待未来的修订版能增加更多关于“智慧工地”中塔吊安全管理的新内容。

评分

已经是第二次购买了,发货很快,第二天就收到了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还好好

评分

还可以吧。。。。。。。。。

评分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评分

发货及时,不错,有发票,这次一下子买了很多规范,下次有需要还会来购买的!谢谢!

评分

小时候对塔吊很好奇,看看究竟有什么说头

评分

学习标准。

评分

东西觉得还不错,用着也还可以。

评分

相当不错相当不错相当不错相当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