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周礼

国学经典:周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吕友仁,李正辉 注
图书标签:
  • 国学
  • 周礼
  • 礼制
  • 古代典籍
  • 文化
  • 历史
  • 经典
  • 传统文化
  • 社会制度
  • 先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32949
版次:1
商品编码:1034674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学经典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笔者注译《周礼》,是以孙诒让《周礼正义》中的经文作为底本。之所以采用孙氏《正义》的经文为底本,而不采用通行的阮元校勘的《周礼注疏》的经文作底本,是因为经过比较,觉得孙氏《正义》更佳。这样做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文通字顺,可以少出一些校勘记。

目录

天官冢宰第一
大宰
小宰
宰夫
宫正
宫伯
膳夫
庖人
内饔
外饔
亨人
甸师
兽人
渔人
鳖人
腊人
医师
食医
疾医
疡医
兽医
酒正
酒人
浆人
凌人
笾人
醢人
醯人
盐人
幂人
宫人
掌舍
幕人
掌次
大府
玉府
……

精彩书摘

  巾车的职责是:掌管公家车辆的政令,辨别这些车辆的用途与上面所竖的旗帜而按照级别规格来依次使用,掌管车辆的派出和收回。  天子的五路是:一是玉路,马身上的装饰有锡,还有樊和缨,二者均以五彩毛织品缠绕十二圈作为装饰,车上竖着太常旗,旗上缀有十二根飘带,用以祭祀。二是金路,马身上的装饰有钩,还有樊和缨,二者均以五彩毛织品缠绕九圈作为装饰,车上竖着大旃,旃上缀有九根飘带,用以会见宾客,用以赏赐同姓诸侯。三是象路,马身上的装饰有朱勒,还有樊和缨,二者均以五彩毛织品缠绕七圈作为装饰,车上竖着大赤旗,旗上缀有七根飘带,用以每天视朝,用以赏赐异姓诸侯。四是革路,马身上的装饰,有以白黑二色皮革做成的马络头,还有樊和缨,二者均以五彩丝绳缠绕五圈作为装饰,车上竖着太白旗,旗上缀有五根飘带,用以打仗,用以赏赐子男之国。五是木路,马身上的装饰,有以浅黑色皮子装饰的樊和以白色皮子装饰的缨,二者均以五彩丝绳缠绕四圈作为装饰,车上竖着大麾旗,旗上缀有四根飘带,用以畋猎,用以赏赐蕃国的诸侯。  ……
《周礼》:一部关于理想国家构建与社会秩序的恢弘蓝图 《周礼》,又称《周官》,是中国古代一部极为重要的典籍,成书于西汉,相传为周公旦所作,实则是在战国至汉初时期,集各家之学,融合先秦诸国政治制度与礼乐思想,逐渐编纂而成的一部关于理想国家构建、社会秩序维系以及官制设定的宏大著作。它并非一部历史叙事,也不是哲学论辩,而是一份系统性的国家治理纲要,一份关于理想化周代社会运作模式的精心设计。其内容之详尽,条理之清晰,在先秦诸子书中堪称翘楚,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政治思想、社会制度乃至文化心理的形成。 《周礼》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所描绘的“王道”之制。它并非简单地记录周代已有的制度,而是以周公制礼作乐的精神为指导,对理想化的周代国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系统性的“设计”。这部著作的目的在于勾勒一个至善至美的社会形态,一个“天下太平”、“万国咸宁”的理想境界。因此,《周礼》中所述的官制、礼仪、刑罚、教化、祭祀、农业、军事等方方面面,无不体现着一种高度理想化的运作逻辑,旨在通过一套严谨周密的制度设计,实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和谐,调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万物同”的理想状态。 一、精密的官制设计:国家运行的轴心 《周礼》最为人称道,也最为人熟知的部分,便是其对国家官职的详细划分与阐述。它将整个国家机器按照职能划分为“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每一位官职都有其明确的职责范围、任职资格、晋升路径,甚至俸禄与服装都有详细规定。这种精密的官制设计,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权力分工与制衡的深刻理解。 天官冢宰:掌管天子与全国的行政、礼仪、教化、人事等事务,是国家的中枢,负责调和阴阳,统一政令,监督百官。其职能之广泛,几乎涵盖了国家行政管理的各个层面,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和对国家整体运作的宏观调控。 地官司徒:负责土地、人民、户籍、农桑、教养等事务,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其职责在于“以地生地,以财养民”,确保国家的物质基础稳固,人民生活安乐,体现了对民生经济的关注,以及国家发展的根本着眼点。 春官宗伯:掌管祭祀、宗庙、学校、礼乐、祥瑞等事务,是国家文化与精神层面的管理者。其核心在于“以礼乐化民”,通过祭祀、礼仪、音乐来教化民众,维护社会伦理,稳定社会秩序,体现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以及礼乐制度在维系社会和谐中的核心作用。 夏官司马:负责军事、军备、行军、作战等事务,是国家安全的守护者。其职责在于“以武救乱”,维护国家边疆的安宁,抵御外敌入侵,体现了对国家军事力量的重视,以及在必要时运用武力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 秋官司寇:掌管刑罚、司法、治安、狱讼等事务,是国家公正与秩序的维护者。其核心在于“以刑平乱”,制定法律,审理案件,惩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体现了对法制建设的重视,以及公正司法的必要性。 冬官司空:负责筑城、修路、水利、工程等事务,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者。其职责在于“以工固业”,兴修水利,规划城市,建设基础设施,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体现了对国家物质建设的重视,以及工程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这“六官”的设置,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严密的国家治理体系。每一位官员的设置,都带有强烈的礼制色彩,其职责的履行,都必须遵循严格的礼仪规范。这种对官制的精细设计,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国家机器运作规律的深刻洞察,更寄托了他们构建一个理想化、秩序井然的社会的美好愿望。 二、详尽的礼仪规范:社会运作的润滑剂 除了官制,《周礼》还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详尽的礼仪规定。从天子到庶民,从婚丧嫁娶到朝会宴饮,从祭祀鬼神到祭祀祖先,从衣食住行到言谈举止,无不浸润着礼的规范。 祭祀之礼: 《周礼》详细记载了各种祭祀的程序、祭品、参与人员以及祭祀的目的。这不仅是对鬼神的一种敬畏,更是通过祭祀来强化宗法制度、凝聚社会认同、巩固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朝聘之礼: 规定了君臣之间、诸侯之间交往的礼仪,如朝觐、聘问、会盟等,以维护国家内部的和谐关系,以及与外部世界的正常交往。 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周礼》将礼仪分为五类,分别对应着吉祥、丧葬、外交、军事和日常的各种重大活动。这充分体现了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以及其在调节人际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方面的巨大作用。 这些礼仪规范,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繁文缛节,更是古代中国人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维系秩序的核心理念。它们通过外在的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的内在道德,将个体融入社会整体之中,形成一种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认同。 三、对国家治理理念的深刻阐释 《周礼》虽然以“礼”为核心,但其背后蕴含的却是深刻的国家治理理念。 德治与法治的结合: 《周礼》虽然强调礼乐教化,但并非完全排斥刑罚。秋官司寇的设置,以及对刑罚的规定,说明了其在强调“德治”的同时,也认识到“法治”的必要性。二者相互补充,共同维护社会的秩序。 以民为本的潜在意识: 地官司徒的设置,以及对农桑、户籍、教育的重视,都体现了对民生发展的关注。虽然其“民本”思想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民权,但其对国家经济基础和人民生计的关注,反映了统治者需要依靠民众的供养和支持才能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 等级秩序的维护: 《周礼》所设定的官制和礼仪,无不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它明确了君臣、父子、尊卑之间的关系,并试图通过制度来维护这种等级秩序的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但同时也限制了社会的流动性和个体的自由发展。 四、对后世深远的影响 《周礼》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官制与礼制的蓝本: 历代王朝在制定官制、修订礼仪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周礼》的影响。尽管《周礼》所描绘的理想国从未完全实现,但其所提出的官制框架和礼仪原则,却为后世的政治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儒家思想的重要支撑: 《周礼》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提供了具体的制度设计。它与《论语》、《孟子》等经典共同构成了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文化传承的载体:《周礼》所包含的礼仪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许多流传至今的习俗和礼仪,都能在《周礼》中找到其源头。 结语 《周礼》并非一部易于理解的著作,其内容庞杂,术语古奥。然而,透过其字面的繁琐,我们能够窥见古人对于国家治理的深切思考,对于社会秩序的严谨追求,以及对于理想社会的美好构想。它是一部关于“如何治国”、“如何为官”、“如何为人的百科全书”,是一份关于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社会文明的珍贵遗产,至今仍能为我们提供深刻的启示。它所描绘的那个严谨、有序、充满礼仪的理想世界,虽已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成为过去,但其所蕴含的治国理念、社会秩序构建的智慧,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周礼》的译注本,我翻了好久了,真是不虚此行。以前对《周礼》的印象,大概就停留在“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大成”这种泛泛的说法上,觉得它离我们太遥远,内容晦涩难懂。但拿到这本书,真的被它细致入微的讲解给打动了。首先,它的排版就让人眼前一亮,原文、注释、白话译文分得很清楚,而且译文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字面意思,而是充分考虑了古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读起来顺畅多了。比如,书里讲到“明堂”的制度,我之前一直以为就是个大殿,看了这本书才明白,原来它包含了那么多关于祭祀、朝会、政令发布的功能,每一个细节都有其象征意义,而且和天象、季节紧密相连,简直是一部古代社会的缩影。再比如,关于“六官”的设置,这本书也讲得非常透彻,不是简单地罗列官职名称,而是深入分析了每个部门的职能、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构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体系。读着读着,我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生活、如何工作的,他们的智慧和对秩序的追求,真的令人赞叹。这本书不仅是学习古代政治制度的绝佳教材,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遥远的、却又如此有影响力的时代。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周礼》的了解,基本是停留在“很重要”这个层面,具体内容一概不知。这次抱着学习的心态翻开了这本译注本,才发现它简直是一座知识的宝库。这本书对于古代国家机构的设置、官员的职责、选拔和考核制度,都有非常详尽的记载。我特别注意到关于“司马”和“司寇”这两个职位的描述,它们所承担的军事和司法职能,以及如何与“司徒”(民政)和“司空”(工程)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早期相对完善的国家管理框架。让我惊叹的是,书中对于“礼”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道德规范,而是上升到了社会治理的高度。比如,关于“禁令”的制定,如何与“刑罚”相配合,以达到“明罚教众”的目的。这种系统性的思考,即使在现代法律体系中,也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书中关于“教育”和“养育”的制度,也让我看到了古代统治者对于人才培养和社会稳定的高度重视。这本书不只是讲古代的“周礼”,更是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在制度设计上的前瞻性和智慧。

评分

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古代中国的“礼”,比如祭祀的规矩、婚礼的流程之类的。结果没想到,《周礼》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宏大得多,也更系统。这本书不单单是讲“礼”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它背后所代表的“道”。它构建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社会秩序体系,从国家最高统治者到基层官员,再到各种社会活动,都有详尽的规定。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阐述,虽然这些内容在其他史书中也有涉及,但《周礼》的视角更加独特,它从制度的细节入手,让我们看到这些制度是如何具体运作的。书中对于“郊祭”、“社祭”等祭祀活动的描写,也让我对古代人的宗教信仰和对自然的敬畏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记得有一段讲到“乐”的制度,不仅仅是音乐,还包括礼仪、舞蹈,甚至是用以教化百姓。这种将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将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融为一体的思路,真的非常宝贵。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有了一个更整体、更深入的认知。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另一扇门。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很感兴趣,所以《周礼》这本书自然是绕不开的。这本译注本真的让我对“周礼”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礼仪规范的书,更是一部古代的国家组织法典。书中对于“王”的权力、责任,以及如何通过“三公”、“九卿”等机构来管理国家,都有非常细致的描写。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祭祀”的规定,不仅仅是宗教仪式,更是政治权力合法性的象征,以及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而且,这些祭祀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祭品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秩序和规矩的极致追求。我读到关于“都鄙”、“乡遂”的划分,以及各个层级官员的管理职责,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古代社会的微观模型。这本书让我明白,古代的“礼”,其实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管理技术,它试图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达到社会和谐、国家稳定的目标。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精妙性,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评分

我拿到这本《周礼》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有些忐忑的。毕竟“周礼”这个名字听起来就非常古老,以为会是那种非常晦涩、只能当工具书查阅的书。但是,当我开始阅读之后,这种感觉就完全消失了。这本书的译者和注释者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不仅仅是对原文进行字面上的翻译,更是深入地挖掘了每个词语、每句话背后的文化含义。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象”的解释,书中提到“明堂”的布局,每个部分都对应着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方位,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已经很难见到了。还有关于“器物”的描写,从祭祀用的鼎,到日常生活的案几,都有详细的尺寸、材质、纹饰的规定,这些细节生动地勾勒出了古代社会的物质文化。我曾经对古代社会生活的想象,大多来自于小说或者影视剧,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有条理的古代生活。它展现的不仅仅是统治者的规章制度,更是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文化基因。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华文明”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体认,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一代代人的智慧和实践,一点一滴构建起来的。

评分

书很好很好,我非常的喜欢

评分

影响中国古文明进程的书。

评分

书的质量尚可,送货速度快

评分

挺好的,正品,大赞一个。希望京东商城再接再厉

评分

不算瓦尔登湖的英文版总共七本书,满100减50活动时买的,才花110,非常合适,超值,每本书都有塑料膜封装,很好。目前正在看第一本《周易》,很有收货!

评分

不错的国学读物,无规矩不成方圆。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注释也很专业,不是清代十三经注疏的版本,是现代注释,很好懂,而且有些注释保存了文言古注,也有翻译,值得购买!

评分

好好不错不错

评分

书本内容很深奥,有待学习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