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宋八大家”这一重要的古代散文创作集体中,三苏父子在古文创作上取得不凡成就的文学家族。当初苏洵携苏轼、苏辙来到东京开封,凭借着张方平等的推荐、欧阳修等的揄扬,加上次年苏轼、苏辙在科举考试中双双高中,一时三苏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特别是苏轼,当时欧阳修就发出了“老夫须放他出一头地”的感叹,欧阳修晚年更是带点伤感地说:“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也!”(朱弁《曲洧旧闻》卷八)而在南宋时期,苏文代替《文选》,成为士子争相效法的榜样。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就记载了这样的谚语,北宋时是“《文选》烂,秀才半”,而南宋时却说“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不过,这些历史故事多多少少显得好像苏洵和苏辙沾了苏轼的光似的,是也?非也?
★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宋·苏轼
★苏文定公之文,其镌削之思,或不如父;雄杰之气,或不如兄。然而冲和澹泊,道逸疏宕。大者万言,小者千余言。譬之片帆截海,澄波不扬,而洲岛之棼错,云霞之蔽亏,日星之闪烁,囱一龙之出没,并席之掌上,而绰约不穷者,已西汉以来别调也。
——明·茅坤
陈州为张安道论时事书
再论分别邪正札子
上枢密韩太尉书
上两制诸公书
上刘长安书
上昭文富丞相书
答黄庭坚书
贺文太师致仕启
六国论
三国论
隋论
唐论
管仲
唐太宗
史官助赏罚论
君术策五
臣事策上一
臣事策上四
民政策上二
古今家诫叙
元祐会计录叙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巢谷传
王氏清虚堂记
南康直节堂记
武昌九曲亭记
他站立在朝廷之上,皇帝面对他也会恭敬谨慎,有所畏惧;士大夫们也不敢在他旁边安适放纵,懈怠偷懒了。对于功名利禄赏赐之事,他能够议论那是否可行,但不求把这当做自己个人的恩惠;对于刑罚处分,他能够参验其轻重是否得当,但不求把这当做自己个人的权势。他们的目的,关键是要使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百官臣僚都能有所畏惧,而自己却并不谋求什么私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做重臣的,用不着天下的人都归顺自己;而那做权臣的,也不需要让皇帝惧怕自己。所以,只要根据权臣、重臣的所作所为来观察他们的意图所在,那天下人有谁是可以欺骗的呢?所以臣说:治理国家,哪里可以一天没有重臣呢?况且假使如今治理国家却没有重臣,那么,朝廷里的事情,就只能是皇帝为所欲为,却不会有人来支持或反对。即使皇帝有采纳建议规劝的贤明之心,但百官心里畏惧,战战兢兢,没有重臣那种平时受尊重的威严和权势,谁愿意触犯忌讳、冒着罪责而为国家的利害说话呢?只有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上,才敢呈上奏章,无所顾忌地喧哗吵闹一番。至于面对关系到国家安危存亡的大事,则都将闭口远离,谁敢站出来讲话而遭受灾祸呢?这才是皇帝最大的隐患啊。可悲啊!后代的帝王,只看到天下那些权臣进进出出都唯唯诺诺,以为恭顺有礼,却不知道这正是他们用来无形中破坏国家的伎俩;后代的帝王,只看到天下那些重臣刚毅果敢,总喜欢违背皇帝的意志,就认为他们桀骜不驯,却不知道他们正是为国家社稷考虑。这两者使帝王心里迷惑混淆,不能够分辨哪是邪佞的、哪是刚正的,因此亡国丧权的事情接连不断,却始终不能觉悟,哪里值得悲伤呢?
……
我是一个对历史细节特别感兴趣的人,特别是宋朝那个时期,感觉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朝代。所以我看到“国学经典:苏辙集”的时候,立刻就被吸引了。我知道苏辙是那个时代的大文豪,他的作品一定能反映出很多当时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我不是那种追求文学技巧的读者,我更喜欢从文字中挖掘历史信息,了解当时的人们是怎么想的,社会是怎么运作的。我相信,通过阅读苏辙的文章,我能看到很多在正史中可能被忽略的细节,比如官员的日常生活,民间的风俗习惯,以及当时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我尤其期待能读到他描写一些具体事件的文章,比如某次科举考试的场景,或者朝廷的一次重要会议。这些细节能够让我更生动地想象那个时代,感觉自己就像穿越了一样。而且,“国学经典”这个定位,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应该是经过了严格的考证和筛选,质量肯定有保证。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了解宋代历史的一个窗口,让我能更深入地走进那个时代,感受历史的脉搏。
评分说实话,当初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朋友的推荐。他是个文学发烧友,平时推荐的书我都觉得挺不错的。这次他强烈安利了这本“国学经典:苏辙集”,说里面的内容特别实在,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而是真正能打动人、启发人的东西。我平时工作比较忙,阅读时间有限,所以挑选书的时候,我更看重实用性和深度。朋友说,苏辙的文章,尤其是他的奏疏和一些议论性的文字,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政治运作的逻辑,以及士大夫阶层是如何思考国家大事的。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因为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士大夫精神很感兴趣。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一窥古代朝堂上的智慧交锋,学习那些政治家是如何分析局势、提出对策的。而且,朋友还提到,苏辙的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非常有力量。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感受到一种古朴的文风和深沉的情感。这本书放在书架上,就已经给了我一种期待感,相信读完之后,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评分我对诗词一直情有独钟,尤其喜欢宋诗那种含蓄隽永的风格。当我知道《国学经典:苏辙集》里包含了这位大文豪的诗歌作品时,就迫不及待地想一睹为快。苏辙的诗,我虽然还没有细读过,但听闻他的诗风和他的散文一样,都有一种沉静的气质,而且往往寓意深刻,能够引发人的深思。我希望在他的诗里,能读到他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也能感受到他作为一个士大夫,对家国天下的情怀。我喜欢那种读完一首诗,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同时又能体会到作者内心世界的诗歌。我希望苏辙的诗能给我带来这样的体验。而且,我一直觉得,诗歌是情感最直接的表达,通过读诗,我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绪和思想。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集合,更是一次情感的交流,一次与古代文人心灵的对话。我期待着在字里行间,发现那些触动我心弦的句子,让我的精神世界得到滋养。
评分这本书我一直想读,因为苏辙在宋代文坛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文章和诗词都很有名。而且,“国学经典”这个名字也让人觉得非常有分量,一看就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我一直对宋代那种理性、内敛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学风格很着迷,苏辙的文章,尤其是他的散文,在那个时代是独树一帜的。我听说他的文章写得非常有条理,逻辑清晰,而且充满了对现实的关怀和深刻的思考。读他的作品,我希望能从中汲取智慧,学习他那种冷静观察、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时代的思想,从阅读那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作品入手,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苏辙作为“三苏”之一,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无疑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特别期待能读到他那些关于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的论述,看看他当时是如何看待和分析这些问题的。我相信,通过阅读他的文字,我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更能对宋代那个复杂的社会有更深入的理解。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文学上的探索,更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
评分我是一名对古代哲学思想比较关注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那些能够帮助我理解中国传统智慧的经典。当我看到“国学经典:苏辙集”这个书名的时候,我立刻联想到苏辙的文章中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我听说苏辙的为文和为官,都体现了一种儒家的仁爱和中庸之道,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他关于治国、齐家、修身的论述,看看他是如何将儒家思想融入到实际生活中的。我希望能够通过他的文字,学习到如何做一个有德行、有智慧的人。我更看重的是书中是否有能够启迪我人生思考的内容,比如关于如何面对困境、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看待生死等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心灵的指引,帮助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方向。而且,“国学经典”的定位,也让我相信这本书的内容一定是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验证,具有深远的价值,非常值得我去深入研读和体悟。
评分《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散文集,共二十篇,主要内容是用儒家思想教育子孙,讲立身处世之道。全书以说理为主,每篇都不是长篇巨制的专论,而是围绕一个中心集合多则的随笔、札记,其手法是先提出思想观点,然后列举若干事例作为证据。语言通俗易懂。朴素无华,既不是六朝骈文,也有别于秦汉古文,而是接近当时口语的通俗文。文章深入浅出,语短意长,实实在在,在南北朝散文史上别具一格。
评分唐宋八大家好多经典古文
评分遇上京东618大活动,特意囤大量的书,慢慢欣赏传统文化。
评分不错,物美价廉,帮很多朋友都买了这套
评分很好,很全面,很专业,很实惠。
评分一、选目精当,框架清晰
评分封面及版式设计数易其稿,摒弃了芜杂的插图,将版面**限度地还给读者。原文、注释、译文部分的设计均按照体现读者易读性的原则设计,版式流畅、干净、舒适。十分适合阅读。
评分很好,很全面,很专业,很实惠。
评分很好,很全面,很专业,很实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